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菌株生物被膜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杨维青 刘晓峰 黄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定量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方法采用平板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建立生物被膜定量检测法,用该法对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平板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 目的定量分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方法采用平板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建立生物被膜定量检测法,用该法对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分析。结果平板培养结合结晶紫染色法可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定量检测。在所检测的5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46株(82.1%)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其中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弱者为16株(28.6%),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者为30株(53.6%);10株菌(17.9%)不能形成生物被膜。结论绝大多数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具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半数以上菌株具有较强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生物被膜 生物被膜形成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仿 肖红 +1 位作者 孟琼 蔡康荣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 5例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 ;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 (ELISA)测定ITP患儿血清sFas、sFas...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凋亡及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 5例ITP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蛋白表达 ;采用酶联免疫夹心法 (ELISA)测定ITP患儿血清sFas、sFasL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患儿淋巴细胞凋亡率 (3 35± 1 4 3)、Fas(32 17± 6 5 4 )和FasL(41 14±6 76 )蛋白表达增加 ,与正常对照组 (0 85± 0 15、2 2 0 4± 4 5 4、2 0 83± 3 75 )和治疗前 (0 92± 0 17、2 3 0 3± 5 95、18 88± 4 5 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治疗前ITP患者血清sFas含量为 15 5 4± 5 2 6 ,sFasL含量为 0 6 8± 0 2 3,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5 92± 1 78、0 33± 0 11,P <0 0 0 1)和治疗后组 (6 3± 1 92、0 36± 0 12 ,P <0 0 0 1)。结论 :ITP患者治疗后淋巴细胞凋亡增加可能与其治疗转归有关 ,sFas、sFasL的异常可能参与了ITP的免疫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细胞凋亡 FAS/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沟肠杆菌Ι类整合子可变区耐药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军 李国明 +3 位作者 赵毅 胡小行 杨维青 杨锦荣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3-547,共5页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Ι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种类及位置,探讨Ι类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特点,分析耐药基因盒与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扩增阴沟肠杆菌Ι类整合子阳性株中的可变区...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Ι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盒的种类及位置,探讨Ι类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特点,分析耐药基因盒与阴沟肠杆菌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抗生素的敏感性;PCR扩增阴沟肠杆菌Ι类整合子阳性株中的可变区基因盒,并测序分析。结果可变区一共扩增出15种基因盒,其中耐药基因盒7种:aadA2-dfrA12、aadA2-aadB、aadA2、aadB、dfrA12、aac(6')-Iica-catB3和blaIMP-4,以aadA2-dfrA12(1913bp)最常见。许多质粒DNA和染色体DNA的PCR扩增产物相同。结论Ι类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以耐氨基糖苷类和耐甲氧苄氨嘧啶类抗生素基因为主。耐药基因在阴沟肠杆菌中存在水平播散和垂直传播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整合子 基因盒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GRA4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林绮萍 吴少庭 +8 位作者 翁亚彪 秦莉 张仁利 高世同 黄达娜 袁仕善 雷明军 潘晖榕 温见翔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788-792,747,共6页
目的构建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4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体外与体内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及克隆技术,构建pVACGRA4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该重组质粒导入HEK293细胞,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其表达情况... 目的构建弓形虫致密颗粒蛋白GRA4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体外与体内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及克隆技术,构建pVACGRA4重组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转染法,将该重组质粒导入HEK293细胞,用RT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其表达情况;利用基因枪导入法将该重组质粒导入BALB/c小鼠体内细胞,测定免疫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IFNγ、IL4含量,并观察攻毒试验后小鼠存活情况,以评价其免疫保护力。结果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GRA4基因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VACGRA4;转染GRA4的HEK293细胞,RTPCR检测可见一条约987bp的目的条带,表达产物经Westernblot鉴定,其分子量约为41kD,能被特异性免疫血清所识别;经pVACGRA4免疫后的小鼠,其CD+4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与pVAC对照组比较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1),CD+4/CD+8比值也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pVACGRA4免疫鼠IFNγ的A值比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IL4A值各组间无明显变化(P>0.05);pVACGRA4免疫鼠存活率显著高于两对照组,死亡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延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VACGRA4能在HEK293细胞中和小鼠体内细胞中表达,为弓形虫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致密颗粒蛋白4 真核系统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冠状病毒S蛋白DNA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效果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秦莉 吴少庭 +9 位作者 王西明 袁仕善 林绮萍 雷明军 潘晖榕 黄达娜 温见翔 高世同 张仁利 屈伸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构建SARS冠状病毒棘突糖蛋白(S蛋白)的两个片段S1和S2的真核表达质粒pVAC-S1和pVAC-S2,检测它们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并观察它们在小鼠中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采用PCR方法体外扩增SARS冠状病毒棘突糖蛋白的两个片段S1... 目的构建SARS冠状病毒棘突糖蛋白(S蛋白)的两个片段S1和S2的真核表达质粒pVAC-S1和pVAC-S2,检测它们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并观察它们在小鼠中诱导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方法采用PCR方法体外扩增SARS冠状病毒棘突糖蛋白的两个片段S1和S2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C,构建pVAC-S1和pVAC-S2重组质粒。并通过Lipofectamine 2000将它们转染到HEK293细胞,RT-PCR和Western-blot鉴定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以构建的重组质粒直接免疫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以及抗体亚类,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C-S1和pVAC-S2,并可在HEK293细胞中获得表达。免疫小鼠三次后,抗体滴度达到了1∶3 200。pVAC-S1诱导了高滴度的IgG2a,IgG2b和IgG1,pVAC-S2刺激产生高滴度IgG2a,IgG2b和较高滴度的IgG3。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示pVAC-S1和pVAC-S2两免疫组小鼠CD3+和CD8+T细胞明显升高。结论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VAC-S1和pVAC-S2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免疫小鼠后诱导了明显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冠状病毒 棘突蛋白 DNA疫苗 棘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质粒谱型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国明 陈群 王胜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1-153,共3页
为探讨淋球菌耐药谱与质粒谱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 1998年~ 1999年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鉴定出的 98株淋球菌 ,以碱裂解法进行质粒的抽提 ,并分析质粒谱型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 98株淋球菌流行株 ,检出质粒的有 90株 ,占91 84% ;质粒谱型 1... 为探讨淋球菌耐药谱与质粒谱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 1998年~ 1999年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鉴定出的 98株淋球菌 ,以碱裂解法进行质粒的抽提 ,并分析质粒谱型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 98株淋球菌流行株 ,检出质粒的有 90株 ,占91 84% ;质粒谱型 12种 ,以 7 4kb +4 2kb ,3 9 5kb +7 4kb +4 2kb为主 ,占3 8 76%。从而揭示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质粒的分布现状 ,为该地区淋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但质粒谱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瑟氏淋球菌 耐药性 质粒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埃希菌中Ⅰ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的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杨维青 刘晓峰 黄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4-436,共3页
目的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株携带的Ι类整合子及相关耐药基因进行筛选和分析,探讨Ι类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对43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做药敏试验;采用PCR扩增、DNA测序、DNA序列比对的方法对其携带的Ι类整合子相关... 目的对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株携带的Ι类整合子及相关耐药基因进行筛选和分析,探讨Ι类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耐药中的作用。方法对43株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做药敏试验;采用PCR扩增、DNA测序、DNA序列比对的方法对其携带的Ι类整合子相关耐药基因进行分析。结果43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依次为亚胺培南4.7%、阿米卡星18.6%、头孢他啶、27.9%、头孢吡肟37.2%、头孢呋辛55.8%、复方磺胺甲噁唑58.1%、妥布霉素74.4%、庆大霉素79.1%、头孢噻肟81.4%和哌拉西林83.7%。在43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有25株含有Ι类整合子,其中18株携带整合子相关耐药基因,如介导对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等;某些菌株携带的整合子相关耐药基因相同。结论Ι类整合子在大肠埃希菌中广泛存在,整合子相关耐药基因在该菌耐药性的形成和播散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Ι类整合子 整合子相关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国明 陈群 王胜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4-126,共3页
为了解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 ,用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分别对 1998~ 1999年间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出的 98株淋球菌流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测定了流行株对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 5种氟喹... 为了解淋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 ,用琼脂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分别对 1998~ 1999年间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出的 98株淋球菌流行株进行了药物敏感性测定。测定了流行株对诺氟沙星、依诺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洛美沙星 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和抑菌圈直径 (mm) ,根据NCCL S标准判定敏感与耐药。结果表明 ,纸片扩散法测定淋球菌对这 5种抗生素的耐药百分率分别为91.84%、97.96 %、84.70 %、75 .71%和 87.76 %,而琼脂稀释法相应的耐药百分率为 83.5 0 %、91.2 0 %、5 9.30 %、5 3.80 %和 75 .80 %。结果提示 ,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现象十分普遍 ,临床医生进行淋病治疗时要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奈琴氏淋球菌 氟喹诺酮类 药物敏感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病流行株多重耐药性与mtrRCDE外排系统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国明 陈群 陈军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0-32,共3页
为了探讨mtrRCDE外排系统与淋病流行株多重耐药性的关系 ,应用K B法和琼脂稀释法从湛江地区分离出 6 2株淋球菌多重耐药株。利用煮沸法提取细菌DNA ,PCR扩增mtrR基因 ,并对扩增产物测序 ,比较敏感株与多重耐药株的差异。结果显示 :5株... 为了探讨mtrRCDE外排系统与淋病流行株多重耐药性的关系 ,应用K B法和琼脂稀释法从湛江地区分离出 6 2株淋球菌多重耐药株。利用煮沸法提取细菌DNA ,PCR扩增mtrR基因 ,并对扩增产物测序 ,比较敏感株与多重耐药株的差异。结果显示 :5株敏感株和 2株耐青霉素淋球菌无mtrR的突变 ,10株多重耐药株均有mtrR基因的突变 ,表现为第 12 4位和第 139位G→A。从而提示 ,mtrRCDE外排系统与淋病流行株的多重耐药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 多重耐药性 mtrRCDE 外排系统 淋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地区淋球菌质粒谱与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国明 陈群 王胜春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4-207,共4页
为了解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质粒谱 ,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对广东省湛江地区 1998~1999年分离鉴定出的 98株淋球菌流行株 ,应用碱裂解和溶菌酶双重处理 ,进行质粒抽提及质粒谱分型研究。利用 K- B法测定淋球菌流行株对 10种抗生素... 为了解湛江地区淋球菌流行株质粒谱 ,并探讨其与耐药性的关系。对广东省湛江地区 1998~1999年分离鉴定出的 98株淋球菌流行株 ,应用碱裂解和溶菌酶双重处理 ,进行质粒抽提及质粒谱分型研究。利用 K- B法测定淋球菌流行株对 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检出 4种不同分子量的质粒 ,其中分子量为4.2 kb和 7.4kb的质粒检出率较高 ,分别为 6 7.32 %和 5 9.16 %。质粒谱型共 12种 ,以 7.4kb+4 .2 kb、39.5 kb+7.4kb+4 .2 kb、39.5 kb+4 .2 kb三种类型为主 ,分别占 2 1.42 %、17.34 %和 15 .30 % ;耐药谱型 42型 ,以CPL XR、TCR+CPL XR、CPL XR+CPR菌株为主 ,分别占 12 .2 4%、12 .2 4%和 7.14%。将三型主要的耐药谱与相应的质粒谱进行比较 ,结果 CPL XR 菌株以 39.5 kb+4 .2 kb质粒谱为主 ;TCR+CPL XR 菌株以 7.4kb+4 .2 kb质粒谱为主 ;CPL XR+CPR菌株以 7.4kb和 39.5 kb+7.4kb+4 .2 kb质粒谱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质粒谱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基因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黄艳飞 陈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07-609,共3页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质粒谱和耐药谱,找出它们的耐药基因位点。方法K-B法检测3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21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采用经典的碱裂解法和SDS裂解法抽提质粒,高温高浓度SDS双重处理交替培养法和SDS法消除质粒。结果35株鲍氏不动...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质粒谱和耐药谱,找出它们的耐药基因位点。方法K-B法检测3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21种抗生素的药敏情况,采用经典的碱裂解法和SDS裂解法抽提质粒,高温高浓度SDS双重处理交替培养法和SDS法消除质粒。结果35株鲍氏不动杆菌对常用的抗生素大多耐药,它们具有5种质粒谱,其中大多数为型。质粒消除后仅有7株菌对若干种抗生素敏感性得到恢复,其余无变化。结论本地区的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基因大多不在质粒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属 基因 耐药性 质粒 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病流行株耐药基因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群 李国明 邵圣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3,共3页
为了对淋病流行株的耐药基因作定位研究 ,对 1998~ 1999年间从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出的 98株淋病流行株 ,采用 K- B法测定了其对 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应用碱裂解法提取了相应菌株的质粒 ;并筛选其中的 NG4 、NG31 、NG4 3、NG70 4株菌... 为了对淋病流行株的耐药基因作定位研究 ,对 1998~ 1999年间从广东省湛江地区分离出的 98株淋病流行株 ,采用 K- B法测定了其对 1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 ;应用碱裂解法提取了相应菌株的质粒 ;并筛选其中的 NG4 、NG31 、NG4 3、NG70 4株菌作质粒的转化、接合及消除试验 ,对耐药基因进行定位。结果显示 ,98株淋病流行株对环丙沙星、四环素、氯霉素高度耐药 ,耐药率分别为 82 .6 5 %、6 9.39%、5 0 % ;检出 4 2 .5、39.5、7.4、4 .2 kb质粒分别占 11.2 2 %、4 1.82 %、5 9.16 %和 6 7.32 %。 NG4 3能通过接合、转化将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性传递给受体菌淋病奈瑟氏敏感菌和大肠埃希氏菌 C6 0 0 ,NG31 通过接合传递实验 ,将对氯霉素的耐药性传递给淋病奈瑟氏标准敏感菌 ,通过质粒消除 ,上述菌株又恢复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通过接合、转化及消除均未见改变。从而提示湛江地区淋病流行株耐药形势严峻 ,淋球菌对四环素和氯霉素的耐药由质粒介导 ,对环丙沙星的耐药则有可能由染色体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耐药性 淋病流行株 定位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氏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与耐药表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艳飞 陈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3-475,共3页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 (BL A)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用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 (Amp C)、金属 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并... 目的 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β-内酰胺酶 (BL A)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 用碘淀粉测定法、三维试验、协同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青霉素酶、头孢菌素酶 (Amp C)、金属 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ESBL) ;并用 KB法、琼脂稀释法进行了 14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 产酶株对大多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基本耐药 ,不产酶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较敏感 ,大多数菌株对氨苄西林 /舒巴坦敏感。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产生 β-内酰胺酶是其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球菌β-内酰胺酶的测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林国 陈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4-356,共3页
目的 研究肠球菌 β-内酰胺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 (K- B法 )检测 32株肠球菌对 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采用 nitrocefin法测定 β-内酰胺酶。结果 药敏测定结果显示肠球菌对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 ... 目的 研究肠球菌 β-内酰胺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 (K- B法 )检测 32株肠球菌对 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 ,采用 nitrocefin法测定 β-内酰胺酶。结果 药敏测定结果显示肠球菌对链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达到 96 .9%、93.8%、84.4%,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都为 0。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青霉素 G、氨苄西林 /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 71.4%、85 .7%、5 7.1%,粪肠球菌则分别为 8.7%、13.0 %、0 ;屎肠球菌产 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 71.4%,粪肠球菌为 31.1%。结论 肠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具有高度耐药性 ,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全部敏感 ,屎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产 β-内酰胺酶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 ,且屎肠球菌、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 β-内酰胺酶的产生呈正相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球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霉克舒对致病性浅部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国明 陈群 +1 位作者 王晖 陈军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6-58,共3页
从湛江地区 15 4例癣病患者分离真菌 ,评价一种新的抗真菌药—霉克舒对上述真菌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霉克舒对浅部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同时以兰美抒作为对照药物。从 15 4例癣病患者中分离出 14 1株真菌 ,其... 从湛江地区 15 4例癣病患者分离真菌 ,评价一种新的抗真菌药—霉克舒对上述真菌菌株的体外抑菌活性。应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霉克舒对浅部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同时以兰美抒作为对照药物。从 15 4例癣病患者中分离出 14 1株真菌 ,其中以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为主 ,分别占 6 6 .7%和 14 .2 %。霉克舒的抑菌作用与兰美抒相比略强或相当 ;对霉克舒各单一成分的初步抑菌效果进行比较 ,复合物的抑菌作用明显强于水杨酸或特比萘芬等单一成分。上述结果显示 ,霉克舒在体外对常见致病性浅部真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克舒 浅部真菌 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RH株膜表面抗原2全长基因的高效表达与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雷明军 吴少庭 +6 位作者 戴五星 潘晖榕 林绮萍 温见翔 黄达娜 高世同 张仁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91-,共1页
  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3a-SAG2,并在大肠埃希菌中实现高效表达,以及检测表达产物的抗原性.PCR扩增SAG2编码基因目的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纯化,克隆至pMD18-T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测序后亚克隆至表达质粒载体pET23a,构建...   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3a-SAG2,并在大肠埃希菌中实现高效表达,以及检测表达产物的抗原性.PCR扩增SAG2编码基因目的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纯化,克隆至pMD18-T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测序后亚克隆至表达质粒载体pET23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3a-SAG2,转化大肠埃希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经限制性酶切分析鉴定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以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与免疫印迹分析表达产物.PCR扩增出约500bp的SAG2编码基因目的片段,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经测序鉴定无基因突变;所构建的pET23a-SAG2重组表达质粒阳性克隆经PCR与双酶切鉴定,与预期结果一致;含有pET 23a-SAG2重组质粒的大肠埃希菌BL21(DE3)诱导后得到了高效表达,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约Mr 19 000;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成功构建了pET 23a-SAG2表达质粒,实现了全长成熟SAG2蛋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淋病奈瑟菌耐药基因的研究(英文)
17
作者 李国明 陈群 樊翌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59-564,共6页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淋病奈瑟菌的耐药基因。方法应用KB法与琼脂稀释法测定35株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煮沸法提取菌株DNA,PCR扩增blaTEM基因、tetM基因、erm基因和m efA基因。结果35株淋病奈瑟菌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多重耐药;blaTE...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淋病奈瑟菌的耐药基因。方法应用KB法与琼脂稀释法测定35株淋病奈瑟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煮沸法提取菌株DNA,PCR扩增blaTEM基因、tetM基因、erm基因和m efA基因。结果35株淋病奈瑟菌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多重耐药;blaTEM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88.6%,tetM基因的携带率为11.4%,首次在国内从35株淋病奈瑟菌中检出m ef、erm耐药基因,其中2株m efA基因阳性,1株erm基因阳性。结论淋病奈瑟菌的多重耐药与各耐药基因型之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多重耐药性 最小抑菌浓度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种中药对淋病流行株的体外抑菌作用
18
作者 李国明 陈群 陈军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4-334,共1页
关键词 淋病奈瑟菌 中药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病毒N蛋白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19
作者 林绮萍 吴少庭 +8 位作者 翁亚彪 袁仕善 高世同 秦莉 雷明军 潘晖榕 张仁利 黄达娜 温见翔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50-51,共2页
  构建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N)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采用PCR方法体外扩增SARS病毒N蛋白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C,构建pVAC-N重组质粒;大量制备该重组质粒,经基因枪腹部皮内注射免疫BALB/...   构建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N)的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其在小鼠体内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采用PCR方法体外扩增SARS病毒N蛋白基因片段,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C,构建pVAC-N重组质粒;大量制备该重组质粒,经基因枪腹部皮内注射免疫BALB/c小鼠三次,间接ELISA法测定免疫鼠IgG抗体效价.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VAC-N,免疫小鼠后可诱导产生出特异性的IgG抗体.构建的真核表达质粒pVAC-N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为SARS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ESAT-6蛋白在pET原核表达系统中的表达与纯化
20
作者 温见翔 吴少庭 +6 位作者 陈群 秦莉 林绮萍 袁仕善 张仁利 高世同 黄达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0-,共2页
  构建能在pET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SAT-6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esat-6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目的...   构建能在pET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结核分枝杆菌ESAT-6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并对其表达产物进行纯化.用PCR方法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扩增出esat-6基因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目的片段亚克隆至表达载体pET-23a(+),构建pET-esat-6重组质粒,将其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PCR和双酶切鉴定转化菌落;将阳性菌株经IPTG诱导,SDS-PAGE和免疫印迹分析靶蛋白的表达;用His·BindTM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从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DNA中扩增出esat-6基因片段,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esat-6,SDS-PAGE显示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6kD,经亲和纯化后的ESAT-6重组蛋白纯度高,且能被结核病人血清所识别.利用pET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和纯化了结核分枝杆菌ESAT-6重组蛋白,为结核病诊断抗原和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