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对小鼠胰岛样细胞团的抗移植排斥作用及其IL-2、IL-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马丽 张薇华 +3 位作者 周光纪 吴洪福 蔡波 徐明锋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6-609,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小鼠胰岛样细胞团(ICCs)的抗移植排斥作用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系B/c-ES在体外定向诱导形成ICCs,DIPA标记后移植至近交系昆明小鼠皮下。将小鼠随机分为环孢素A(CsA)组(阳性对...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小鼠胰岛样细胞团(ICCs)的抗移植排斥作用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BALB/c小鼠胚胎干细胞系B/c-ES在体外定向诱导形成ICCs,DIPA标记后移植至近交系昆明小鼠皮下。将小鼠随机分为环孢素A(CsA)组(阳性对照)、Res组、CsA+Res组和PBS组(阴性对照),每组6只,移植前3d开始给药(CsA及Res剂量均为50mg/kg),每天1次直至取材日。分别于ICCs移植后第5天和第10天取移植物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免疫排斥情况,部分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2、IL-10表达情况。结果移植后第5天各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移植排斥反应,除不用免疫抑制剂的PBS组外,其余各组均有移植细胞存活;Res组和CsA+Res组IL-2表达率分别为17.5%及14.5%,明显低于CsA组(59.5%,P<0.05),而Res组与CsA+Re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s组和CsA+Res组IL-1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和48%)明显高于CsA组(12.5%,P<0.05),且CsA+Res组明显高于Res组(P<0.05)。移植后第10天,仅CsA+Res组有少量移植细胞存活,其余各组未见移植细胞;CsA组IL-2和IL-10表达明显减弱,其余各组几乎不表达IL-2和IL-10。结论 Res可抑制小鼠ICCs移植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2表达及上调IL-1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胰岛样细胞团 移植排斥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藻多糖对CHB患者PBMC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吕小华 陈文青 +2 位作者 罗世英 吴铁 吕世静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21-1125,共5页
目的观察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 目的观察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FN-γ、IL-2和IL-4浓度,同时用RT-PCR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m RNA的表达。结果螺旋藻多糖能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能力,能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和IL-2,且能降低分泌IL-4。螺旋藻多糖能上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FN-γm RNA的表达。结论螺旋藻多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藻多糖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1例骨髓细胞形态学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菊香 李晓君 +2 位作者 谢庆芳 陈佑明 黄敬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其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 231例患者的骨髓检查,并对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染色可将1 231例的患者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11.9%,急性淋巴细胞性白...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改变及其对临床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 231例患者的骨髓检查,并对其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染色可将1 231例的患者分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11.9%,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占6.7%,溶血性贫血占3.3%,缺铁性贫血占13.0%,感染占11.2%等。结论:细胞形态学改变是诊断血液病学的重要指标,骨髓细胞学检查对确诊血液病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病 骨髓细胞形态学 细胞化学染色 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对人滑膜成纤维细胞白细胞介素-3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柯庆喜 张志伟 +2 位作者 赵付前 何玲鸽 陈章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91-693,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滑膜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cyte,HFLS)白细胞介素-37(IL-37)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TNF-α与HFLS作用,作用不同时间后,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FLS中IL-37m...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人滑膜成纤维细胞(human fibroblast-like synovicyte,HFLS)白细胞介素-37(IL-37)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TNF-α与HFLS作用,作用不同时间后,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HFLS中IL-37mRNA的表达。结果:TNF-α上调HFLS的IL-37mRNA表达,并呈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关系。结论:TNF-α诱导HFLS的IL-37上调表达,为进一步探索HFLSIL-37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IL-37 滑膜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纳米硫化锌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稚 吴都督 +4 位作者 张爽 林晓 龙烁杭 施志海 吴锐彬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72-1275,共4页
采用水相法合成了ZnS纳米颗粒,通过XRD及TEM技术对纳米Zn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ZnS的粒径约为7~8 nm。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纳米Zn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两者的相互作用可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推测其猝灭机理为静... 采用水相法合成了ZnS纳米颗粒,通过XRD及TEM技术对纳米Zn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ZnS的粒径约为7~8 nm。利用荧光光谱考察了纳米Zn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两者的相互作用可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推测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结合常数Ka=1.73×105 L.mol-1,结合位点数n=0.83,纳米ZnS与BSA可形成1个结合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硫化锌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相互作用 静态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17表达促进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增殖 被引量:2
6
作者 曾涛 吴坤河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7-462,共6页
Kin17是一个与DNA复制、DNA修复有关的蛋白质,在人类的各种组织中表达均很低.目前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增殖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为了探讨Kin17与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关系,检测了Kin17在不同增殖状况下的MCF-10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把KIN17基... Kin17是一个与DNA复制、DNA修复有关的蛋白质,在人类的各种组织中表达均很低.目前乳腺上皮细胞生长增殖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为了探讨Kin17与乳腺上皮细胞增殖的关系,检测了Kin17在不同增殖状况下的MCF-10A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把KIN17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Kin17,通过转染MCF-10A细胞,检测Kin17的表达对MCF-10A细胞的增殖、DNA复制活性及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同时,在转染Kin17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_Kin17)后,分析MCF-10A细胞的Kin17表达及细胞生长状况.实验结果显示,经高浓度血清刺激后,细胞中Kin17表达升高,而且生长越快的细胞,Kin17表达越强;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Kin17明显提高了MCF-10A细胞中Kin17的表达,同时Kin17的上调表达促进了细胞的增殖速度与DNA复制活性,增强了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当转染siRNA_Kin17时使Kin17含量下调,MCF-10A细胞生长速度的抑制不显著.实验结果表明,Kin17与乳腺上皮细胞的DNA复制及生长增殖密切相关.对Kin17在乳腺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分子调控机制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揭示乳腺癌细胞快速增殖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17 细胞增殖 乳腺上皮细胞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剔除Bcl-2基因对胃癌细胞HGC-27凋亡及5-氟尿嘧啶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欧阳小明 吴坤河 曾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423-2426,共4页
目的:探讨剔除Bcl-2表达对胃癌HGC-27细胞凋亡、增殖及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HGC-27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对照si RNA)、干扰组(Bcl-2 si RNA)、5-FU组(5-FU)、联合组(Bcl-2 si RNA与5-FU);通过流式细胞... 目的:探讨剔除Bcl-2表达对胃癌HGC-27细胞凋亡、增殖及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HGC-27细胞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对照si RNA)、干扰组(Bcl-2 si RNA)、5-FU组(5-FU)、联合组(Bcl-2 si RNA与5-FU);通过流式细胞术、MTT方法检测HGC-27细胞凋亡、增殖水平,用ELISA法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力及Cytochrome C释放水平。结果:转染Bcl-2 si RNA能提高HGC-27细胞凋亡率,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率;相对于5-FU单独处理组,转染Bcl-2 si RNA与5-FU联合组的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上升,细胞增殖率显著降低,Caspase-3和Caspase-9活力显著升高,Cytochrome C释放水平亦显著增加(P<0.01)。结论:剔除Bcl-2基因能诱导HGC-27细胞凋亡,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增强5-FU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BCL-2 小干扰RNA 5-氟尿嘧啶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鸭蛋、鹌鹑蛋中胆固醇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德仙 李江滨 +3 位作者 陈海文 何月玲 徐锦滨 陈佛兰 《安徽农学通报》 2013年第11期109-110,共2页
目的:比较鸡蛋、鸭蛋和鹌鹑蛋3种禽蛋中的胆固醇含量;方法:实验分为鸡蛋组、鸭蛋组和鹌鹑蛋组,用酶法对3种禽蛋中蛋清、蛋黄和去壳全蛋的胆固醇进行定量测定;结果:3种禽蛋中蛋清、蛋黄、去壳总蛋的胆固醇含量依次为:鸡蛋中:(0.29±0... 目的:比较鸡蛋、鸭蛋和鹌鹑蛋3种禽蛋中的胆固醇含量;方法:实验分为鸡蛋组、鸭蛋组和鹌鹑蛋组,用酶法对3种禽蛋中蛋清、蛋黄和去壳全蛋的胆固醇进行定量测定;结果:3种禽蛋中蛋清、蛋黄、去壳总蛋的胆固醇含量依次为:鸡蛋中:(0.29±0.01)、(11.86±0.80)、(7.55±0.83)mg/g,鸭蛋中:(0.30±0.02)、(13.15±2.21)、(6.08±1.06)mg/g,鹌鹑蛋中:(0.28±0.01)、(11.79±1.46)、(6.18±0.52)mg/g。3种禽蛋蛋黄中胆固醇含量均高于蛋清(P<0.000 1),3种禽蛋中去壳总蛋组间比较,鸡蛋组中胆固醇含量高于其它两组(P<0.01)。结论:3种禽蛋中蛋黄胆固醇含量均大于蛋清,鸡蛋中胆固醇含量高于鸭蛋和鹌鹑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 鸭蛋 鹌鹑蛋 胆固醇 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D法测定鸡蛋、鸭蛋及鹌鹑蛋中葡萄糖含量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锦滨 李江滨 +3 位作者 陈佛兰 陈海文 黄德仙 何月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3期299-299,303,共2页
为测定鸡蛋、鸭蛋、鹌鹑蛋3种蛋中的葡萄糖含量,将试验分为鸡蛋组、鸭蛋组和鹌鹑蛋组,分别分离蛋清和蛋黄,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3种蛋中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鸡蛋组蛋清葡萄糖含量为(3.77±0.14)mg/g、蛋黄葡萄糖含量为(1.95&... 为测定鸡蛋、鸭蛋、鹌鹑蛋3种蛋中的葡萄糖含量,将试验分为鸡蛋组、鸭蛋组和鹌鹑蛋组,分别分离蛋清和蛋黄,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3种蛋中葡萄糖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鸡蛋组蛋清葡萄糖含量为(3.77±0.14)mg/g、蛋黄葡萄糖含量为(1.95±0.09)mg/g、总蛋葡萄糖含量为(3.11±0.12)mg/g;鸭蛋组蛋清葡萄糖含量为(3.59±0.32)mg/g、蛋黄葡萄糖含量为(2.14±0.25)mg/g、总蛋葡萄糖含量为(2.88±0.27)mg/g;鹌鹑蛋组蛋清葡萄糖含量为(3.65±0.37)mg/g、蛋黄葡萄糖含量为(2.77±0.20)mg/g、总蛋葡萄糖含量为(3.19±0.16)mg/g;3种禽蛋的蛋清葡萄糖含量均高于蛋黄(P<0.05)。3种禽蛋的蛋清葡萄糖含量均要高于蛋黄。因此,在人们日常膳食中,多摄入蛋清不仅能给机体提供优质蛋白,还能提供优质糖源,这在人们日常营养膳食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法 鸡蛋 鸭蛋 鹌鹑蛋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遗传性因子XⅢA链基因突变
10
作者 王巍 陈晓丹 +3 位作者 蔡望伟 朱燕 刘国勋 程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目的:观察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法检测凝血因子XIIIA链基因突变的实用价值。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正常样品和有XIIIA基因603-606delAAGA突变患者的XIIIA链基因外显子5;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及DHPLC检测分析扩增的外显子5... 目的:观察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法检测凝血因子XIIIA链基因突变的实用价值。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正常样品和有XIIIA基因603-606delAAGA突变患者的XIIIA链基因外显子5;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及DHPLC检测分析扩增的外显子5。结果:SSCP显示患者有异常的区带,患者的DHPLC结果出现异常洗脱峰,与SSCP的结果一致。结果表明DHPLC能检测FXIII因子A链基因突变。结论:DHPLC技术是一种筛查基因突变的快速、简单、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突变 DHPLC 患者 SSCP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扩增 遗传性 外显子 洗脱 单链构象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D96基因胞外区的原核表达及抗血清制备
11
作者 曾建明 刘飞 +7 位作者 谭坪海 王丽娜 李沫 陈中华 李松 龙一飞 李有强 陈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32-1235,共4页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人CD96胞外区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体。方法构建pET32-CD96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Ni2+-NTA树脂纯化蛋白并免疫家兔,以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质粒pET32-C...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人CD96胞外区蛋白,免疫家兔制备抗体。方法构建pET32-CD96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以IPTG诱导表达,Ni2+-NTA树脂纯化蛋白并免疫家兔,以间接ELISA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结果质粒pET32-CD96经测序鉴定,通过SDS电泳显示能在BL21(DE3)中高效表达,相对分子质量约37000;Westernblot实验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与HL-60细胞提取蛋白及原核表达的人CD96蛋白胞外区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人CD96胞外区蛋白,免疫家兔获得高滴度抗血清,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CD96基因 原核表达 白血病干细胞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瘤病毒BK DNA监测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万建新 曾涛 +1 位作者 崔颖鹏 姜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4期62-63,共2页
[目的]探索建立一个简单便捷的血浆多瘤病毒Polyomavirus BK(BKV)感染的筛选方法并探讨其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PCR方法对40例行肾移植术的患者和15个正常人血浆中BKV DNA进行扩增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出的目的基因片段... [目的]探索建立一个简单便捷的血浆多瘤病毒Polyomavirus BK(BKV)感染的筛选方法并探讨其在肾移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用PCR方法对40例行肾移植术的患者和15个正常人血浆中BKV DNA进行扩增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出的目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81 bp,扩增结果与预期的片段大小一致。BKV的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病毒的保守序列98%同源。15例正常人中BKV检测结果全部阴性;40例肾移植患者中有6例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15.0%,其中临床确诊为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PAN)1例,发生率为2.5%。[结果]PCR方法检测血浆BKV DNA是反映肾移植患者术后感染多瘤病毒或体内多瘤病毒被激活并复制及评价肾病高危性的一个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瘤病毒BK 多瘤病毒相关性肾病 肾移植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标本保存方式对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检测结果的影响
13
作者 林莉 刘险辉 郭龙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435-243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保存血液标本对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40名自愿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分为不离心组和离心组.分别放置4℃和25℃加盖保存,测定不同保存时间血清TSGF的浓度。结果:离心组血清加盖4℃... 目的:探讨不同条件保存血液标本对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集40名自愿受试者空腹静脉血,分为不离心组和离心组.分别放置4℃和25℃加盖保存,测定不同保存时间血清TSGF的浓度。结果:离心组血清加盖4℃保存48h时与2h测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离心保存24、48h与2h测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离心组全血加盖4℃保存24h时与2h测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不离心加盖保存8、24h与2h测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宜采集2h内分离血清及时检测TSGF;不能及时检测TSGF的血液标本须在4h内分离血清并加盖4℃保存,于24h内检测完毕,以保证结果的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保存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仪快速测定豆类中葡萄糖含量方法
14
作者 朱冠琳 曾宝珠 +2 位作者 罗诗茹 蔡玉莲 李江滨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第13期144-145,共2页
目的:应用血糖仪快速测定黑豆、黄豆、红豆、绿豆中的葡萄糖含量。方法:豆子加水匀浆后,离心收集上清液,用血糖仪测定4种豆类中的葡萄糖含量。结果:红豆葡萄糖含量为(6.02±0.19)mg/g、绿豆葡萄糖含量为(3.56±0.22)mg/g,黑豆... 目的:应用血糖仪快速测定黑豆、黄豆、红豆、绿豆中的葡萄糖含量。方法:豆子加水匀浆后,离心收集上清液,用血糖仪测定4种豆类中的葡萄糖含量。结果:红豆葡萄糖含量为(6.02±0.19)mg/g、绿豆葡萄糖含量为(3.56±0.22)mg/g,黑豆葡萄糖含量为(2.11±0.12)mg/g、黄豆葡萄糖含量为(1.34±0.07)mg/g。结论:血糖仪法可快速简便测定豆类中的葡萄糖含量,4种豆中葡萄糖含量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红豆>绿豆>黑豆>黄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仪 黑豆 黄豆 红豆 绿豆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37融合EGFP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倩 梁庄严 +2 位作者 何素辉 王森 陈章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99-1403,共5页
目的:构建白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通过PCR分别扩增出IL-37和EGFP基因,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克隆... 目的:构建白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通过PCR分别扩增出IL-37和EGFP基因,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用Linker(G4S)3连接2个目的基因片段,构建IL-37-GFP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 DNA3.1/IL-37-EGFP,将其转染到293T细胞中,观察荧光产生情况,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L-37的表达情况。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由linker连接的IL-37-GFP融合基因正确克隆入表达载体pc DNA3.1,重组表达质粒pc DNA3.1/IL-37-EGFP转染293T细胞后,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显示荧光蛋白在细胞中表达,RT-PCR与Western blot均检测到高水平IL-37 m RNA和IL-37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IL-37-融合报告基因EGFP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293T细胞中得到了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IL-37的功能和表达调控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37 绿色荧光蛋白 表达载体 293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虾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 被引量:6
16
作者 胡炎明 程雪梅 何太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5-447,共3页
近年来,水产养殖业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存在重发展、轻质量、重规模、轻管理的倾向,一些地区放养密度过高,环境污染严重,致使水生动植物发病率增加,疾病危害程度加剧,为了防病、治病,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四环素类抗生素 残留量 测定 水产养殖业 水生动植物 放养密度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生物被膜菌群间遗传物质的转移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娟 杨维青 赵祖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8-101,共4页
细菌在环境中多以生物被膜的形式存在。细菌间的基因水平转移能使细菌在短时间内产生新的基因型菌株,改变物种特征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从生物强化策略和生物被膜的结构特点来讲,在生物被膜菌群中细菌的基因水平转移更具优势和特点。
关键词 细菌生物被膜 基因水平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变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凯 谢朝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22-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CD106)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6例初诊断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和20例正...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CD54)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CD106)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应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6例初诊断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和2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和可溶性VCAM-1(sVCAM-1)的水平。结果:AML患者化疗前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缓解后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患者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升高,与缓解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M4和M5患者血清sVCAM-1水平高于其他亚型患者(P<0.05)。初发AML患者中,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高者治疗效果比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正常者较差。结论:在AML患者中,血清sICAM-1和sVCAM-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进展、疗效及预后,对指导临床选择化疗方案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粒细胞 急性 免疫球蛋白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地区初次无偿献血者HCV感染情况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平 罗均 谢朝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目的:检测湛江地区初次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调查初次献血人群HCV感染的“窗口期”情况以及感染HCV的具体基因型。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2 357 名在2004年1-12月初次无偿献血者感染HCV的情况。并把经RT-PCR法检测... 目的:检测湛江地区初次献血者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调查初次献血人群HCV感染的“窗口期”情况以及感染HCV的具体基因型。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2 357 名在2004年1-12月初次无偿献血者感染HCV的情况。并把经RT-PCR法检测阳性的标本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在2 357名初次献血者中,ELISA法阳性率为1.64%,而RT-PCR法的阳性率为 1.86%,2种方法符合率为99.5%,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者中2型基因型为84.1%,3 型基因型为13.6%,2/3混合型为2.27%。结论:RT-PCR法检测血液HCV-RNA能早期发现“窗口期”HCV感染者,湛江地区初次无偿献血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型以2型和3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供血者 湛江市 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