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制备及其对LiNi_(0.8)Co_(0.1)Mn_(0.1)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田丰 聂薇 +4 位作者 郭乾坤 吴理觉 梁卫春 付海阔 钟盛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9年第2期62-67,共6页
用CVD法制备碳纳米管,通过强酸超声处理后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制备成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利用XRD,SEM,BET考察制备的碳纳米管导电剂浆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并考察其作为导电剂对LiNi_(0.8)Co_(0.1)Mn_(0.1)O_2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 用CVD法制备碳纳米管,通过强酸超声处理后溶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制备成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利用XRD,SEM,BET考察制备的碳纳米管导电剂浆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并考察其作为导电剂对LiNi_(0.8)Co_(0.1)Mn_(0.1)O_2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王水处理后的碳纳米管获得了更好的分散性,并且得到了更多的介孔.添加了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是186.1 mAh/g,而未添加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是181.2 mAh/g.添加了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循环性能更好,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是95.95%;添加了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大倍率性能优越,在2 C、3 C、5 C倍率下要明显高于单独用SP做导电剂的电池(1 C=180 mA/g).并且,添加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电池电极界面阻抗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VD 王水 碳纳米管 LiNi0.8Co0.1Mn0.1O2 导电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2修饰LiNi0.83Co0.11Mn0.06O2正极材料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晨 郑江峰 唐攀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6-69,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先合成[Ni0.83Co0.11Mn0.06](OH)2前驱体,在纯氧气氛下经过两段高温烧结生成LiNi0.83Co0.11Mn0.06O2正极材料。通过在前驱体配锂烧结过程中加入纳米TiO2实现了Ti 4+掺杂,经过掺杂后的Li[Ni0.83Co0.11Mn0.06]0.98Ti0.02O2正... 采用共沉淀法先合成[Ni0.83Co0.11Mn0.06](OH)2前驱体,在纯氧气氛下经过两段高温烧结生成LiNi0.83Co0.11Mn0.06O2正极材料。通过在前驱体配锂烧结过程中加入纳米TiO2实现了Ti 4+掺杂,经过掺杂后的Li[Ni0.83Co0.11Mn0.06]0.98Ti0.02O2正极材料在1C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高达185.6mAh/g,循环100圈后容量维持在178.8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96.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结晶沉淀法 [Ni0.83Co0.11Mn0.06](OH)2 LiNi0.83Co0.11Mn0.06O2 掺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工业废渣中浸出钴镍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肖利 唐杰 +1 位作者 郭权文 付海阔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研究了用硫酸从含钴镍工业废渣中浸出钴、镍,及用焦亚硫酸钠将Co^(3+)、Ni^(3+)还原为Co^(2+)、Ni^(2+),考察了硫酸浓度、还原剂用量、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及反应温度对钴、镍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0.95... 研究了用硫酸从含钴镍工业废渣中浸出钴、镍,及用焦亚硫酸钠将Co^(3+)、Ni^(3+)还原为Co^(2+)、Ni^(2+),考察了硫酸浓度、还原剂用量、液固体积质量比、浸出时间、搅拌速度及反应温度对钴、镍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0.95mol/L、还原剂用量25g、液固体积质量比5∶1、浸出时间3h、搅拌强度300r/min、反应温度95℃条件下,钴、镍浸出率均超过99%,浸出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渣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析法结晶钴铜矿浸出反萃液中的硫酸铜 被引量:2
4
作者 肖利 陈玲 +1 位作者 付海阔 郭权文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共4页
采用酸析法结晶钴铜矿浸出反萃液中硫酸铜。结果表明,沉淀3h,结晶率可达第一个最大值80%左右,沉淀5h,结晶率下降至70%左右,此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结晶率增加;结晶过程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结晶率上升;结晶过程随着硫酸用量的增加,结晶... 采用酸析法结晶钴铜矿浸出反萃液中硫酸铜。结果表明,沉淀3h,结晶率可达第一个最大值80%左右,沉淀5h,结晶率下降至70%左右,此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结晶率增加;结晶过程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结晶率上升;结晶过程随着硫酸用量的增加,结晶率先升高后降低;结晶过程随着铜反萃液中Cu^(2+)浓度的增加,结晶率增加。最佳工艺条件为:室温、每100mL铜反萃液中加入30mL硫酸、沉淀3h,结晶率超过80%。结晶母液可循环利用,不会带来环境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析法 反萃液 硫酸铜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4)Co_(0.2)Mn_(0.4)O_2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梁卫春 郭欢 +1 位作者 吴理觉 靖青秀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1-55,共5页
以自制Ni0.4Co0.2Mn0.4(OH)2前驱体和Li_2CO_3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下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LiNi_(0.4)Co_(0.2)Mn_(0.4)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SEM和XRD等手段对材料烧结前后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烧结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以自制Ni0.4Co0.2Mn0.4(OH)2前驱体和Li_2CO_3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下采用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LiNi_(0.4)Co_(0.2)Mn_(0.4)O_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SEM和XRD等手段对材料烧结前后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并测试了烧结后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Ni0.4Co0.2Mn0.4(OH)2前驱体具有良好的片状嵌入结构,且烧结制备的LiNi_(0.4)Co_(0.2)Mn_(0.4)O_2正极材料混排因子c/a=4.967 3,阳离子混排因子I(003)/I(104)=1.25、I(006+102)/I(101)=0.333、I(018)/I(110)=0.87,表明LiNi_(0.4)Co_(0.2)Mn_(0.4)O_2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在2.5~4.6V、0.2C和0.5C下,LiNi_(0.4)Co_(0.2)Mn_(0.4)O_2正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66和154mAh/g,循环80次后容量分别保持为111和100mAh/g,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Ni0.4Co0.2Mn0.4O2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法制备碳酸钴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理觉 郭欢 +2 位作者 文定强 靖青秀 黄铁熙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78,共6页
以工业生产氯化钴溶液为钴源,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法制备碳酸钴。系统研究了沉淀过程碳酸氢铵用量、碳酸氢铵浓度、保温时间、陈化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母液钴浓度和钴沉淀率的影响,得到优化沉淀工艺条件:碳酸氢铵单耗3.173g/g、碳酸... 以工业生产氯化钴溶液为钴源,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采用液相法制备碳酸钴。系统研究了沉淀过程碳酸氢铵用量、碳酸氢铵浓度、保温时间、陈化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母液钴浓度和钴沉淀率的影响,得到优化沉淀工艺条件:碳酸氢铵单耗3.173g/g、碳酸氢铵浓度250g/L、保温时间10min、陈化时间30min、反应温度33℃,在优化条件下,母液钴浓度为0.045g/L,钴沉淀率达99.92%。碳酸钴粒度分布均匀且范围窄,D50=1.428-1.488μm,形貌为小颗粒球形团聚体,物相纯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法 碳酸钴 母液 沉淀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度映射铵根浓度控制三元前驱体制备的统计分析与生产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浩 张晨 +3 位作者 郑江峰 高琦 黄亚祥 邹冲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95,共5页
使用碱度反映前驱体生产过程中的氨碱环境可以避免使用甲醛,并减少人为测量误差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了碱度映射铵根浓度的可行性,并统计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建立了基于计算和实际测量偏差的目标规划模型并利用Matla... 使用碱度反映前驱体生产过程中的氨碱环境可以避免使用甲醛,并减少人为测量误差对反应过程的影响,本文通过理论分析了碱度映射铵根浓度的可行性,并统计分析了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建立了基于计算和实际测量偏差的目标规划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际生产过程中前驱体粒度和表面形貌的变化特点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数值铵根质量浓度为碱度的8/7倍,比例系数上线性拟合值和平均值略大于理论值;随着设计铵根质量浓度的增加,其对应系数呈现下降趋势,铵根质量浓度的计算值和测量值偏离程度增大;计算值和测量值之间偏差范围小于±0.3均可达到生产要求,但是采用碱度控制生产,前驱体的粒度波动性小,球形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前驱体制备 碱度 铵根浓度 统计分析 数值关系 前驱体粒度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淀粉还原浸出工艺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27
8
作者 赖延清 杨健 +4 位作者 张刚 汤依伟 蒋良兴 杨声海 李劼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3-160,共8页
根据淀粉在稀酸或加热条件下可水解为还原性单糖的性质,以淀粉作为还原剂,采用酸浸出方法对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回收Li、Ni、Co、Mn的浸出工艺进行研究;分别考察酸度、淀粉浓度、固液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4种有价金属浸... 根据淀粉在稀酸或加热条件下可水解为还原性单糖的性质,以淀粉作为还原剂,采用酸浸出方法对从废旧三元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回收Li、Ni、Co、Mn的浸出工艺进行研究;分别考察酸度、淀粉浓度、固液比、浸出温度和浸出时间对4种有价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即2mol/LH_2SO_4、4g/L淀粉、固液比50g/L、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120min时,Li、Ni、Co、Mn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8.55%、97.6%、96.73%以及91.92%。此外,基于对数定律方程对浸出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拟合,表现出较好的线性相关度,计算得出Li、Ni、Co、Mn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4.8、21.3、24以及26.4kJ/mol。浸出渣的XRD谱和SEM像显示其主要物相为C和Mn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有价金属 酸浸出 淀粉 浸出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硫酸从红土镍矿中常压浸出镍钴铁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郭欢 付海阔 +2 位作者 靖青秀 吴理觉 梁卫春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0-193,202,共5页
研究了在常压下用硫酸浸出红土镍矿,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镍、钴、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2mol/L、浸出时间120min、浸出温度80℃、液固体积质量比11mL/g条件下,镍、钴、铁浸出率分别为96... 研究了在常压下用硫酸浸出红土镍矿,考察了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镍、钴、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2mol/L、浸出时间120min、浸出温度80℃、液固体积质量比11mL/g条件下,镍、钴、铁浸出率分别为96.27%、92.2%、81.57%;不同温度下,镍的浸出过程符合收缩核模型;根据阿伦尼乌斯公式,该浸出反应活化能为25.867kJ/mol,浸出反应受混合过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 硫酸 浸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生产废水零排放处理工艺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婵君 吴理觉 文定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39,共4页
对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生产企业产生的高盐高氨氮重金属废水来源及水质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该废水零排放难点及解决思路,分别列出各类污染物常用的工业化处理方法,最后对各组合工艺的投资、运行成本、耗能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方便... 对镍钴锰三元前驱体生产企业产生的高盐高氨氮重金属废水来源及水质特点进行分析,提出该废水零排放难点及解决思路,分别列出各类污染物常用的工业化处理方法,最后对各组合工艺的投资、运行成本、耗能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方便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废水处理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盐高氨氮重金属废水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 零排放 工艺设计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复杂铜钴合金两段浸出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亚祥 吴理觉 付海阔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114,共4页
采用一段直接酸浸出-二段氧化酸浸工艺从复杂铜钴合金中浸出钴、铜、铁,考察了浸出工艺条件对铜、钴、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段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0∶1,温度85℃,硫酸初始浓度1.8 mol/L,搅拌转速300 r/min,浸出时间2 h;... 采用一段直接酸浸出-二段氧化酸浸工艺从复杂铜钴合金中浸出钴、铜、铁,考察了浸出工艺条件对铜、钴、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段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0∶1,温度85℃,硫酸初始浓度1.8 mol/L,搅拌转速300 r/min,浸出时间2 h;二段最佳浸出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0∶1,温度90℃,硫酸初始浓度4.0 mol/L,搅拌转速350 r/min,氯酸钠用量20%,浸出时间6 h。在此条件下,钴、铜、铁的总浸出率达96.99%、99.56%和9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钴合金 浸出 氧化浸出 酸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金)硫化铜矿与水钴矿的联合浸出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铁熙 黄亚祥 +2 位作者 文定强 肖孝军 付海阔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8-31,共4页
以刚果(金)硫化铜矿和水钴矿为原料,提出了硫化铜矿和水钴矿两矿联合浸出提取钴和铜的新工艺。结果表明,在硫化铜矿与水钴矿两矿质量比为0.4、初始硫酸浓度2.5mol/L、液固比5(mL/g)、温度80℃、反应时间5h的条件下,钴、铜浸出率分别达到... 以刚果(金)硫化铜矿和水钴矿为原料,提出了硫化铜矿和水钴矿两矿联合浸出提取钴和铜的新工艺。结果表明,在硫化铜矿与水钴矿两矿质量比为0.4、初始硫酸浓度2.5mol/L、液固比5(mL/g)、温度80℃、反应时间5h的条件下,钴、铜浸出率分别达到98.80%和96.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矿 水钴矿 联合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容量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的合成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江峰 黄亚祥 +2 位作者 杨娟 张晨 唐攀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4-67,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Ni_(0.5)Co_(0.2)Mn_(0.3)(OH)_2前驱体,将前驱体和LiOH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煅烧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检测。试验表明,制备的电池在电压2.8~4.3V(vs.Li/Li+)区间...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Ni_(0.5)Co_(0.2)Mn_(0.3)(OH)_2前驱体,将前驱体和LiOH混合均匀后经高温煅烧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并对其进行电化学性能检测。试验表明,制备的电池在电压2.8~4.3V(vs.Li/Li+)区间内,0.1C倍率下的首次库伦效率为88.4%;在1C倍率下循环10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57.7mAh/g,容量保持率为9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法 Ni0.5Co0.2Mn0.3(OH)2 LiNi0.5Co0.2Mn0.3O2 容量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矿法浸出钴白合金工艺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亮 代云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研究了采用钴白合金-水钴矿两矿法从钴白合金中浸出钴和铜,考察了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反应时间、搅拌速度、两矿质量比对钴、铜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70℃、硫酸浓度1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6∶1、反应时... 研究了采用钴白合金-水钴矿两矿法从钴白合金中浸出钴和铜,考察了浸出温度、硫酸浓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反应时间、搅拌速度、两矿质量比对钴、铜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70℃、硫酸浓度1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6∶1、反应时间4h、搅拌速度350r/min、水钴矿和钴白合金质量比16∶1条件下,钴、铜浸出率分别为99.8%和99.2%;钴白合金和水钴矿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是通过Fe2+与Fe3+在反应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矿法 钴白合金 水钴矿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析结晶法制备硫酸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付海阔 钟晖 +2 位作者 吴理觉 文定强 张鞍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90,共4页
采用溶析结晶法制备硫酸钴,考察了溶析剂种类、溶析剂用量、溶析剂浓度、溶液初始Co2+浓度、结晶温度等参数对硫酸钴结晶率的影响。以乙醇为溶析剂,在溶析剂与硫酸钴溶液体积比为1∶1、溶析剂浓度为95%、溶液初始Co2+浓度为120 g/L、结... 采用溶析结晶法制备硫酸钴,考察了溶析剂种类、溶析剂用量、溶析剂浓度、溶液初始Co2+浓度、结晶温度等参数对硫酸钴结晶率的影响。以乙醇为溶析剂,在溶析剂与硫酸钴溶液体积比为1∶1、溶析剂浓度为95%、溶液初始Co2+浓度为120 g/L、结晶温度为25℃条件下,硫酸钴结晶率达到98.27%,母液中Co2+浓度为1.36 g/L。本方法制备的硫酸钴与蒸发结晶工艺制备的硫酸钴相比,在溶解pH值、水不溶物、磁性物、油分等关键指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满足GB/T 26523—2011《精制硫酸钴》优等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析结晶 硫酸钴 乙醇 结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废料与草酸钴废料的联合浸出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文津 吴理觉 付海阔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10,共4页
采用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废料和草酸钴废料联合氧化还原浸出,研究了三元前驱体废料和草酸钴废料的质量配比、初始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镍、钴和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三元前驱体废料和草酸钴废料的质量比53.... 采用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废料和草酸钴废料联合氧化还原浸出,研究了三元前驱体废料和草酸钴废料的质量配比、初始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镍、钴和锰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三元前驱体废料和草酸钴废料的质量比53.5、初始酸度4mol/L、反应温度50℃、液固比41、反应时间120min,钴、镍和锰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6.76%、99.75%和99.80%,浸出液直接用于共沉淀法制备三元前驱体。实现了两种废料同时浸出和循环回收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钴锰三元前驱体 草酸钴 废料 联合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条件下硫化镍钴渣的浸出及动力学 被引量:4
17
作者 郑江峰 吴浩 +3 位作者 张晨 文定强 叶伟明 高琦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17,共6页
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固液比、氧分压、搅拌转速、浸出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硫化镍钴渣中钴和镍的浸出规律及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钴和镍浸出的较优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固液比(g/mL)1∶30、氧气分压0.7 MPa、搅拌转速230 r/min、硫... 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固液比、氧分压、搅拌转速、浸出液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硫化镍钴渣中钴和镍的浸出规律及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钴和镍浸出的较优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固液比(g/mL)1∶30、氧气分压0.7 MPa、搅拌转速230 r/min、硫酸浓度1 mol/L、反应时间130 min,镍和钴的平均浸出率分别为94.02%、94.64%。硫化镍钴渣中镍和钴的浸出符合收缩核模型,内扩散为反应的限制性环节,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65、6.02 kJ/mol。可以通过减小渣粒度和固液比、维持较高的浸出液浓度、转速和氧分压来提高硫化镍钴渣的浸出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镍钴渣 浸出条件 浸出率 浸出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铜钴合金酸浸-氧化酸浸工艺及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琦 吴浩 +3 位作者 郑江峰 黄仁忠 张颖 文定强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5,101,共7页
针对难处理复杂铜钴合金不易浸出的问题,本文采用一段直接酸浸-二段氧化酸浸工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钴、铜和铁的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段浸出最佳工艺条件是硫酸浓度2 mol/L、反应温度85℃、搅拌转速200 r/min、... 针对难处理复杂铜钴合金不易浸出的问题,本文采用一段直接酸浸-二段氧化酸浸工艺进行了单因素试验,考察了各因素对钴、铜和铁的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一段浸出最佳工艺条件是硫酸浓度2 mol/L、反应温度85℃、搅拌转速200 r/min、固液比1∶10 g/mL、反应时间105 min,二段浸出最佳工艺条件是反应温度85℃、搅拌转速200 r/min、固液比1∶10 g/mL、氯酸钠添加量30%、初始酸浓度3 mol/L、反应时间4 h,在此条件下可获得钴、铜和铁的较高浸出率,浸出率分别为95.47%、96.62%和96.01%。未反应核模型用于描述铜钴合金两段浸出过程拟合效果良好,内扩散为反应的限制性环节,浸出过程表观活化能分布区间为5~20 kJ/mol,对于钴和铜两种元素,第二段浸出活化能分别增加了1.721 kJ/mol和8.888 kJ/mol,但是铁的活化能降低了10.186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钴合金 直接酸浸 氧化酸浸 钴浸出率 铜浸出率 铁浸出率 内扩散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具有高效光催化活性的片状β-Bi_2O_3的一种新方法(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军 湛菁 +2 位作者 丁风华 李启厚 汤依伟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9-922,共4页
采用萃取-反萃-热分解法以辉铋矿的盐酸浸出液为原料制备了层片状的β-Bi_2O_3。所制备的样品分别用X衍射仪及透射电镜对其物相及形貌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为污染物研究了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β-Bi_2O_3是一种层状的纳米片,... 采用萃取-反萃-热分解法以辉铋矿的盐酸浸出液为原料制备了层片状的β-Bi_2O_3。所制备的样品分别用X衍射仪及透射电镜对其物相及形貌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为污染物研究了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β-Bi_2O_3是一种层状的纳米片,具有较低的禁带宽度。在实验条件下,对罗丹明B进行4 h的降解,降解率达到99.23%,样品的重复降解实验还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Bi2O3 辉铋矿浸出液 萃取 反萃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的高电压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兰超波 张骞 +3 位作者 邱世涛 蒙福海 吴理觉 钟盛文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9年第4期72-77,共6页
使用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制作出软包电池,在不同电压上限(4.2V、4.25V、4.3V、4.35V)下进行电化学测试,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循环100次后的极片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XRD图谱表明,循环100次后的材料仍具有α-Na... 使用LiNi0.5Co0.2Mn0.3O2正极材料制作出软包电池,在不同电压上限(4.2V、4.25V、4.3V、4.35V)下进行电化学测试,再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循环100次后的极片进行结构和形貌表征.XRD图谱表明,循环100次后的材料仍具有α-NaFeO2型结构,并且仍是层状结构,但电压上限为4.35V时材料I003/I104值小于1.2,出现了较高的阳离子混乱.在4.2V、4.25V、4.3V和4.35V的电压上限下,电池的首次放电容量依次为161.5mAh/g、162.9mAh/g、169.2mAh/g和176.6mAh/g.相较于4.2V,电压上限为4.25V、4.3V和4.35V时,容量提高率依次为0.87%、4.77%和9.35%.电压上限为4.2V、4.25V、4.3V和4.35V的电池200次循环(0.2C)测试后,容量保持率依次为95.09%、94.41%、95.52%、95.56%.虽然电压上限为4.35V时材料出现阳离子无序,但其电化学性能却是最好的,可能是由于Co离子高价迁移到Li层时注入过量电荷,使通过大的二次粒子内部晶界网络时具有高电子传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5Co0.2Mn0.3O2 高电压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