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前保温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低温与寒战的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渭敏 章绵华 +1 位作者 范林斌 刘洪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933-934,共2页
关键词 妇科腹腔镜手术 围术期 麻醉前 寒战 低温 保温 预防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七氟醚麻醉诱导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甲莲 杨承祥 +2 位作者 梁桦 李云 李世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诱导方法在小儿腹腔镜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结扎术3~6岁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面罩肺活量吸入法诱导组(A组)与面罩潮气量吸入法诱导组(B组)。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血流动... 目的观察七氟醚诱导方法在小儿腹腔镜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腹股沟斜疝结扎术3~6岁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面罩肺活量吸入法诱导组(A组)与面罩潮气量吸入法诱导组(B组)。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气管插管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43.5±4.4)s,明显短于B组的(68.8±7.6)s(P<0.01);A组气管插管时间(3.5±0.7)min,明显短于B组的(6.7±1.4)min(P<0.01);两组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七氟醚吸入诱导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面罩肺活量吸入诱导法起效更为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吸入麻醉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伍辉萍 杨承祥 +2 位作者 洪彬源 蔡日生 刘梅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2584-2585,共2页
耳内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是目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氯胺酮具有镇静及良好的镇痛作用,是目前小儿手术麻醉首选药.但术后不良反应多。本文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麻醉用于小儿鼓膜切开置管术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 鼓膜切开置管术 小儿手术 临床研究 氯胺酮 丙泊酚 麻醉 分泌性中耳炎 术后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大出血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4
4
作者 闫哲 徐海容 +2 位作者 杨承祥 刘洪珍 戴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4期1557-1558,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大出血原因及麻醉处理对策。方法:利用腹腔镜技术对52例需行脾脏切除术患者进行手术。11例出血量超过800mL,8例因此中转开腹手术。术前均配血1600mL以上,术中严密观察手术进程,监测循环、呼吸指标,依据以上观...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大出血原因及麻醉处理对策。方法:利用腹腔镜技术对52例需行脾脏切除术患者进行手术。11例出血量超过800mL,8例因此中转开腹手术。术前均配血1600mL以上,术中严密观察手术进程,监测循环、呼吸指标,依据以上观察结果及时进行输血及体液成分调整。结果:11例大出血患者,4例出现轻度休克,经处理后纠正。余者呼吸、循环均在安全范围内波动。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大出血发生率高,大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脾蒂、脾胃韧带血管出血。出血特点为迅猛、大量,镜下处理困难,多数需要中转开腹止血。麻醉处理的关键是在术前对此并发症有充分认识并准备足够血液,尤其强调术中要严密观察手术操作过程,以便及时输血,以为手术止血争取时间,保证循环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麻醉处理 中转开腹手术 腹腔镜技术 大出血患者 处理对策 出血原因 手术进程 呼吸指标 体液成分 观察结果 安全范围 出血特点 操作过程 手术止血 循环稳定 出血量 发生率 带血管 并发症 术前 术中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烷司琼预防颅脑外科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李云 洪彬源 杨承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临床观察 颅脑外科 托烷司琼 预防 外科术后 个体因素 持续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PCA与静脉PCA用于心脏外科术后镇痛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仲吉英 安建雄 +2 位作者 杨承祥 陈雷 刘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52-154,共3页
目的 :评价经静脉和皮下吗啡PCA的疗效、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将 6 3例ASAI~III级心外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吗啡病人自控皮下镇痛 (scPCA)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ivPCA )组 ,其中scPCA组 31例 ,ivPCA组 32例。药物为吗啡 1mg/ml+利多卡因... 目的 :评价经静脉和皮下吗啡PCA的疗效、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将 6 3例ASAI~III级心外科术后病人随机分为吗啡病人自控皮下镇痛 (scPCA)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ivPCA )组 ,其中scPCA组 31例 ,ivPCA组 32例。药物为吗啡 1mg/ml+利多卡因 10mg/ml的混合液。PCA设置 :负荷量 2ml;单次剂量 1ml;小时限量 10ml/h ;锁定时间 3分钟。于负荷量注射完毕后记录镇痛起效时间 ,并于放置PCA泵后 2 4、4 8、72小时记录疼痛VAS评分、镇静程度、MAP、HR、RR、SPO2 、PCA需求按压和有效按压次数及副作用。结果 :ivPCA组镇痛起效时间显著短于scPCA组 (P <0 .0 5 ) ;两组疼痛评分及副作用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scPCA组PCA泵报警次数显著低于ivPCA组 (P <0 .0 5 )。结论 :吗啡scPCA与ivPCA的疗效和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但吗啡scPCA操作简单、系统故障发生率低 ,适于较长时间留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科 病人自控镇痛 吗啡 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纵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洪珍 陈月圆 +2 位作者 欧伟明 杨承祥 张文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51-752,共2页
关键词 电视纵隔镜 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麻醉管理 手汗症 丙泊酚 阿曲库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应用局部浸润麻醉超前镇痛的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洪珍 莫籍基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应用局部浸润麻醉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20 例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 A S A Ⅰ~Ⅱ级) 。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 例,Ⅰ组:全麻,Ⅱ组:全麻 + 术前局麻。Ⅲ组:全麻+ 术后局麻。全麻均用氯氨酮... 目的:探讨小儿应用局部浸润麻醉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20 例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 A S A Ⅰ~Ⅱ级) 。随机分为三组,每组40 例,Ⅰ组:全麻,Ⅱ组:全麻 + 术前局麻。Ⅲ组:全麻+ 术后局麻。全麻均用氯氨酮和安定,局麻用0 .5 % 普鲁卡因5 毫升行切口局部封闭。采用观察行为结合计分法,分别于手术后4 、8 、12 、16 、24 、36 小时行疼痛评分一次。结果:各时间段Ⅰ组疼痛评分均高于Ⅱ组、Ⅲ组( P < 0 .05 ~0 .01) 。而Ⅲ组疼痛评分均高于Ⅱ组( P < 0 .05 ~0 .01) 。结论:术前行切口浸润麻醉在小儿也同样具有超前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镇痛 浸润麻醉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肝移植的麻醉处理 被引量:2
9
作者 闫哲 杨承祥 仲吉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2-63,共2页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围麻醉管理。方法 :完善术前准备 ,小剂量多巴胺支持循环系统 ,无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 ,凝血弹性图 (TEG)监测下进行凝血功能的管理 ,保温。结果 :循环系统持续平稳 ,呼吸指标、水电解质正常 ,凝血功能良好。... 目的 :探讨再次肝移植围麻醉管理。方法 :完善术前准备 ,小剂量多巴胺支持循环系统 ,无肝期应用体外静脉转流技术 ,凝血弹性图 (TEG)监测下进行凝血功能的管理 ,保温。结果 :循环系统持续平稳 ,呼吸指标、水电解质正常 ,凝血功能良好。结论 :小剂量多巴胺支持循环、保护肝脏 ;体外静脉转流技术有利于稳定循环 ;TEG监测可及时地、合理地指导成分输血 ,促进凝血功能正常 ;保温可减少低温对心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麻醉 术中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与骶管麻醉辅助异丙酚用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林生 仲吉英 韩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2期2663-2663,共1页
关键词 痔上黏膜环切术 异丙酚用 吻合器 硬膜外麻醉 临床观察 麻醉辅助 骶管 剧烈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诱导中能缩短罗库溴铵起效时间的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桥灵 杨承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796-798,共3页
罗库溴铵(roeuronium)是起效快的中时效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其作用强度为维库溴铵的1/7,时效为维库溴铵的2/3,是至今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非去极化肌松药中起效最快的一个。无心血管不良反应。无蓄积作用。ED95为0.3mg/kg,起效时... 罗库溴铵(roeuronium)是起效快的中时效甾类非去极化肌松药.其作用强度为维库溴铵的1/7,时效为维库溴铵的2/3,是至今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非去极化肌松药中起效最快的一个。无心血管不良反应。无蓄积作用。ED95为0.3mg/kg,起效时间3.4min.时效10~15min.90%肌颤搐恢复时间为30min,气管插管量是0.6mg/kg.注药90s后可作气管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效时间 罗库溴铵 药物研究进展 麻醉诱导 非去极化肌松药 心血管不良反应 维库溴铵 气管插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温及低温麻醉下安氟醚及异氟醚对心肌酶、氧自由基代谢及电解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高巨 安裕文 +1 位作者 杨承祥 陈恪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89-91,共3页
目的 研究常温 ( 3 7 5℃ )及低温 ( 3 0℃ )麻醉下安氟醚及异氟醚对心肌酶、氧自由基代谢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 3 2只 ,离体Langendorff灌注 ,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8只。A组 ,常温 1 3MAC安氟醚的K H液灌注 ;B组 ,常温 1 3MA... 目的 研究常温 ( 3 7 5℃ )及低温 ( 3 0℃ )麻醉下安氟醚及异氟醚对心肌酶、氧自由基代谢及电解质的影响。方法 健康家兔 3 2只 ,离体Langendorff灌注 ,随机分为四组 ,每组 8只。A组 ,常温 1 3MAC安氟醚的K H液灌注 ;B组 ,常温 1 3MAC异氟醚的K H液灌注 ;C组 ,低温 1 3MAC安氟醚的K H液灌注 ;D组 ,低温 1 3MAC异氟醚的K H液灌注。按不同组别要求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LDH、CK活性 ,心肌组织SOD、MDA及K+、Na+、Ca2 +、Mg2 +、Zn2 +含量。结果 A、B两组灌注前后LDH、CK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Zn2 +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与A、B两组比较 ,C、D两组CK值显著下降 (P <0 0 1) ,SOD值显著增高 (P <0 0 1) ,MDA明显降低 (P <0 0 5 ) ,Zn2 +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1)。四组心肌Ca2 +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临床常用麻醉强度的安氟醚及异氟醚对心肌细胞无直接损伤作用 ,但心肌Ca2 +、Zn2 +含量降低明显且安氟醚抑制心肌Ca2 +内流甚于异氟醚。低温下吸入安氟醚及异氟醚后能提高心肌抗氧化损伤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氟醚 异氟醚 心肌酶 氧自由基 电解质 低温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及内皮素-1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李云 洪彬源 +2 位作者 赖晓红 章绵华 杨承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15-2017,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DM组(地佐辛5mg+右美托咪定0.5μg/kg);DP组地佐辛5mg+帕瑞昔布40mg;C组生理盐水,于诱导前(T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对开颅手术患者血浆儿茶酚胺及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平均分为3组:DM组(地佐辛5mg+右美托咪定0.5μg/kg);DP组地佐辛5mg+帕瑞昔布40mg;C组生理盐水,于诱导前(T1)、术后6h(T2)、12h(T3)、18h(T4)、24h(T5)记录患者血压并采集静脉血,应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血浆ET-1的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DM组和DP组术后各观察时点SBP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均低于C组,而DM组和DP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ET-1于T2~T4均低于C组(P<0.05);与DP组比较,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DM均低于DP组,同样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于T2~T4DM组低于DP组,ET-1仅于T2时点DM组低于DP组(P<0.05)。结论:与帕瑞昔布复合地佐辛术后镇痛比较,右美托咪定复合地佐辛能更好地降低血浆儿茶酚胺及ET-1的水平,降低术后高血压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右美托咪定 地佐辛 术后镇痛 儿茶酚胺类 内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中瑞芬太尼复合不同靶浓度丙泊酚的应用 被引量:23
14
作者 李渭敏 梁幸甜 +2 位作者 杨承祥 李恒 仲吉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不同靶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方法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5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按照数字随机分为三组,P5.0组、P5.5组和P6.0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 目的比较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复合不同靶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方法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15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按照数字随机分为三组,P5.0组、P5.5组和P6.0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行全凭静脉麻醉,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3.0ng/ml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5.0、5.5、6.0μg/ml靶控输注,两者效应室靶浓度达到目标浓度时开始检查,检查结束停止用药。检查期间采用高频喷射通气供氧,频率150次/分,推动压力0.2MPa,I∶E为1∶1.5。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1min(T1)、纤维支气管镜至鼻道(T2)、至声门(T3)、至隆突(T4)、至主支气管(T5)、至叶支气管(T6)、灌洗活检(T7)、术毕(T8)、患者睁眼(T9)和清醒(T10)时的MAP、HR、SpO2、NT值。记录麻醉诱导时间(从用药到检查开始)、检查持续时间、呛咳情况、患者睁眼和苏醒时间。记录利多卡因表面麻醉、麻黄碱静注、尼卡地平及艾司洛尔静注的例数。在T0、T8、T10三个时点分别抽取患者的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记录PO2和PCO2值。结果三组MAP、HR、SpO2波动均在正常范围内。P6.0组的麻醉诱导时间、睁眼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高于P5.0组和P6.5组(P<0.05)。P5.5组和P6.0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P5.0组(P<0.05)。P5.5组术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P5.0组和P6.0组(P<0.05)。三组患者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5.5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P5.0组和P6.0组(P<0.05)。三组均未出现SpO2<85%或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三组间PO2和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5.5μg/ml复合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3.0ng/ml靶控输注,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麻醉术麻醉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靶控输注 纤维支气管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烷和七氟醚对缺血心肌功能和代谢及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5
作者 李恒 杨承祥 +6 位作者 李卫东 董晓莉 孟宪慧 刘宿平 何敏 曾因明 王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7-100,共4页
目的 :研究氟烷、七氟醚 (1 5MAC)对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 :应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氟烷、七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心率 (HR)、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LVEDP)、左室发展压 (LVDP)、左室压力升高速率 (+dp/dt)、左室压力下... 目的 :研究氟烷、七氟醚 (1 5MAC)对缺血心肌的影响。方法 :应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逆行灌注模型研究氟烷、七氟醚对心肌缺血前心率 (HR)、左室舒张末期压力 (LVEDP)、左室发展压 (LVDP)、左室压力升高速率 (+dp/dt)、左室压力下降速率 (-dp/dt)和冠脉流量 (CF)的影响 ,测定缺血前、缺血 1 0min、缺血 2 5min 3个不同时间的心肌ATP含量、Ca2 + -ATP酶活性 ,同时记录缺血间期左室内压的变化情况。结果 :七氟醚显著增加正常离体心脏的CF ,氟烷、七氟醚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心肌收缩功能和Ca2 + -ATP酶活性 ,能够增加正常心肌的能量贮备。缺血 1 0min时 ,二药能够减缓心肌ATP含量及Ca2 + -ATP酶活性的下降 ,氟烷的作用比较明显。缺血间期 ,氟烷明显推迟缺血性挛缩的起始时间 ,降低挛缩幅度。结论 :氟烷的抗缺血损伤作用优于七氟醚 ,延缓缺血期心肌ATP含量及Ca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烷 七氟醚 心肌功能 心肌缺血 腺苷三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6
作者 梁幸甜 李恒 +1 位作者 李渭敏 廖美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35-737,共3页
目的观察三种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诱导给药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快速组、平滑组和阶梯组。麻醉诱导分别按效应室浓度输注丙泊酚至6.0μg/ml、瑞芬... 目的观察三种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I)诱导给药方法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快速组、平滑组和阶梯组。麻醉诱导分别按效应室浓度输注丙泊酚至6.0μg/ml、瑞芬太尼至4.0 ng/ml。达靶浓度后入镜并随即调整丙泊酚浓度至2.0μg/ml、瑞芬太尼至2.0 ng/ml。分别记录患者吸氧前(T0)、诱导开始1 min(T1)、入镜即刻(T2)、入镜后1 min(T3)、2 min(T4)、5 min(T5)及术毕(T6)的MAP、HR及SpO2。结果阶梯组的达靶时间和入睡时间均显著长于快速组和平滑组(P<0.05或P<0.01)。阶梯组在T2时MAP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5),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TCI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阶梯法诱导较快速法、平滑法使患者血压更平稳,但可控性稍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靶控输注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泰灵用于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晓宏 赵伟成 杨承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5-366,共2页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临床观察 治疗 奥泰 盐酸氨基葡萄糖 退行性关节病 关节炎患者 研究发现 抗炎止痛 关节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人超声支气管镜检查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杨子文 周桥灵 +2 位作者 洪美娟 刘剑 王汉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221-2223,2227,共4页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人超声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拟行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患者8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布托啡诺组(B组),每组40例。C组患者术前10min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 目的评价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复合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人超声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拟行超声支气管镜检查患者80例,ASAⅠ~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布托啡诺组(B组),每组40例。C组患者术前10min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芬太尼2μg/kg,并在2%利多卡因表麻下入镜。B组患者镜检前给予布托啡诺15μg/kg,右美托咪啶(Dex)0.6μg/kg,待Dex负荷量给予后靶控输注盐酸瑞芬太尼,达到靶浓度后开始入镜。分别记录给药前(T_0)、入镜前(T_1)、通过喉腔时(T_2)、通过隆突时(T_3)及镜检结束时(T_4)、镜检结束后5min(T_5)、10 min(T_6)及15 min(T7)患者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并在T_0及T_5、T_6及T_7进行警觉/镇静(OAA/S)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B组患者MBP在T_2和T_3时降低,在T_2时HR降低,在T_3时SpO_2升高,镜检时间和利多卡因用量减少。镜检医师满意度评分和患者舒适度评分B组高于C组。两组患者OAA/S评分在T_5镜检结束时,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超前镇痛复合右美托咪啶可以安全有效用于老年人超声支气管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支气管镜 布托啡诺 右美托咪啶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控制性降压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洪彬源 刘洪珍 +1 位作者 杨承祥 张文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0-1043,共4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鼻内窥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并比较瑞芬太尼和硝普钠对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目标血压均使平均...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鼻内窥镜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的效果,并比较瑞芬太尼和硝普钠对患者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S)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目标血压均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基础值的60%~70%。Ⅰ组为硝普钠组,从1.0μg/(kg·min)的剂量开始,每隔30s增加0.5μg/(kg·min)直至血压达到目标血压;Ⅱ组为瑞芬太尼组,从(0.15~0.20)μg/(kg·min)的剂量开始,每隔30s增加0.05μg/(kg·min)直至达到目标血压。在麻醉前(T0)、控制性降压前(T1)、控制性降压后5min(T2)、30min(T3)及控制性降压结束后30min(T4)记录MAP和HR,同时测定血浆中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的含量,由同一术者在不知道控制降压的方法下评估术野质量。两组术中均用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2.5±0.2)%维持麻醉。结果:Ⅰ组T2~4的HR较T0和T1明显增加(P<0.01);Ⅱ组T2~4的HR较T0和T1明显减慢,也较Ⅰ组T2~4的HR明显减慢(P<0.05或P<0.01);两组患者T2、T3的MAP比T0和T1明显下降(P<0.01),Ⅰ组T4的MAP高于Ⅱ组和T0(P<0.05);Ⅰ组T2~4的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含量高于T0和T1(P<0.01),而Ⅱ组三种激素的含量在T2~4时点低于T0和T1(P<0.01);Ⅱ组的出血量较Ⅰ组明显减少(P<0.05);Fromme评分法术野质量评分低于Ⅰ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鼻内窥镜手术中可提供良好的控制性降压效果,为手术提供更佳的术野质量,并可以抑制患者的RAAS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瑞芬太尼 七氟醚 控制性降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洪彬源 伍辉萍 +2 位作者 刘洪珍 杨承祥 李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8-230,共3页
目的:探讨研究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按常规手术进行,Ⅱ组为实验组,采用综合性保温。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在麻... 目的:探讨研究围术期保温对老年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组为对照组,按常规手术进行,Ⅱ组为实验组,采用综合性保温。分别监测和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及麻醉后30、60、90、120min和术毕的鼻咽温度。麻醉前,术毕24、48、72、120、168h取外周静脉血测量两组老年患者的IL-2、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结果:Ⅰ组麻醉后30、60、90、120min及术毕时体温明显低于麻醉前和Ⅱ组体温(P<0.05或P<0.01)。两组患者在术后24、48、72h时IL-2含量较麻醉前均下降(P<0.05或P<0.01),但Ⅱ组的IL-2水平明显高于Ⅰ组的(P<0.05)。两组的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Ⅱ组的IL-6、TNF-α、C3、C4和CRP的含量明显低于Ⅰ组水平(P<0.01),在术后120h时,Ⅰ组的CRP的含量明显高于Ⅱ组和麻醉前水平(P<0.01)。结论:围术期综合性保温能够部分减轻老年患者术后免疫抑制程度,使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保温 老年患者 体液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