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油二酯微胶囊中油脂的酶法提取 被引量:1
1
作者 蓝东明 万楚枫 +4 位作者 陈莹 刘萱 罗日明 王卫飞 王永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52-158,共7页
甘油二酯微胶囊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配料,为准确测定其所包埋油脂的含油量、过氧化值、甘油二酯含量等理化指标,需建立其油脂组分的最适提取方法。本研究使用酸水解、碱水解、超声处理和菠萝蛋白酶水解4种方法对亚麻籽二酯油微胶囊进... 甘油二酯微胶囊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配料,为准确测定其所包埋油脂的含油量、过氧化值、甘油二酯含量等理化指标,需建立其油脂组分的最适提取方法。本研究使用酸水解、碱水解、超声处理和菠萝蛋白酶水解4种方法对亚麻籽二酯油微胶囊进行破壁预处理,对比了不同预处理方法对微胶囊中油脂提取效果的影响,即考察了油脂提取率和油脂的过氧化值,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所提取油脂的甘油酯组成。结果显示:菠萝蛋白酶水解法预处理后提取得到的油脂过氧化值最低,其中的甘油二酯损失最少;酸水解法和超声处理法得到的油脂提取率较高,但酸水解法处理后油脂中的甘油二酯含量损失最多,超声处理后得到油脂的过氧化值最高;碱水解法处理后的油脂提取率最低。在酶水解法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探究酶添加量、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油脂提取率的影响,并优选了酶解处理后的萃取溶剂。结果表明:当菠萝蛋白酶的加酶量为12000U/g、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5min时,甘油二酯微胶囊的油脂提取率可达(98.60±0.78)%,油脂过氧化值为(0.037±0.001)g/100g。酶解后最佳萃取体系为乙醇-乙醚-石油醚(体积比为2∶5∶5)。该方法的油脂提取率高,对油脂品质影响较小,为甘油二酯微胶囊的理化性质检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二酯 微胶囊 油脂提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米糠油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壮 李钟 +3 位作者 刘萱 罗日明 王卫飞 王永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133,共7页
旨在改善国内市售米糠油品质,选取11种国内外来源的米糠油,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脂肪酸及甘油酯组成、生物活性成分及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米糠油酸值、过氧化值、色泽等基本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限定要求;不同来源米... 旨在改善国内市售米糠油品质,选取11种国内外来源的米糠油,对其基本理化性质、脂肪酸及甘油酯组成、生物活性成分及有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米糠油酸值、过氧化值、色泽等基本理化指标均符合国标限定要求;不同来源米糠油脂肪酸组成差别不大,甘油酯组成差异明显;不同来源米糠油中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谷维素含量在3200~26000 mg/kg范围内,植物甾醇含量在224~5197 mg/kg范围内,生育酚含量在35~400 mg/kg范围内,角鲨烯含量在1~12 mg/kg范围内;不同来源米糠油塑化剂及苯并(a)芘含量均符合国标限定要求,然而国产的米糠油中3-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含量远超欧盟标准。国内米糠油加工企业应改进生产工艺,减少精炼过程中氯丙醇酯及缩水甘油酯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糠油 理化性质 谷维素 缩水甘油酯 氯丙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椰子油基酸奶的品质及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树树 徐青青 +3 位作者 陈莹 刘萱 王卫飞 王永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1-146,共6页
为开发新型酸奶,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以脱脂奶粉、水、椰子油为原料,经高速剪切、高压均质制备富含椰子油的复原乳,再经灭菌、冷却、接种、发酵后制得椰子油基酸奶。探究了椰子油添加量(0%、2%、4%、6%、8%、10%和12%)对复原乳粒径... 为开发新型酸奶,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以脱脂奶粉、水、椰子油为原料,经高速剪切、高压均质制备富含椰子油的复原乳,再经灭菌、冷却、接种、发酵后制得椰子油基酸奶。探究了椰子油添加量(0%、2%、4%、6%、8%、10%和12%)对复原乳粒径的影响,对酸奶酸度、色度、持水性、感官特性、质构特性的影响,并研究了感官得分最高的椰子油基酸奶的消化特性。结果表明:椰子油添加量在2%~8%时,复原乳的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椰子油添加量为6%时,酸奶感官评分最高,为89.1分,此时酸奶的持水力为87.1%、pH为4.25、色度L*为89.42;体外肠消化模拟实验证明,椰子油基酸奶(椰子油添加量为6%)的甘油三酯水解率及脂肪酸释放率分别比相同含油量的传统酸奶高25.99%及13.85%。综上,添加椰子油有利于酸奶的消化吸收,且椰子油添加量为6%时制得的酸奶整体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油 酸奶 感官评定 质构特性 体外消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抗氧化剂对亚麻籽甘油二酯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姚怡心 刘萱 +3 位作者 李志刚 蓝东明 王卫飞 王永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50,69,共6页
为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维生素E及其组合对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抗氧化作用。以氧化诱导时间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的抗氧化剂组合。考察了优化的抗氧... 为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研究了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和维生素E及其组合对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抗氧化作用。以氧化诱导时间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优的抗氧化剂组合。考察了优化的抗氧化剂组合对亚麻籽甘油二酯油高温加热时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的维生素E、迷迭香提取物和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三者组合能显著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最优抗氧化剂组合为抗坏血酸棕榈酸酯添加量84 mg/kg、迷迭香提取物添加量405 mg/kg、维生素E添加量1808 mg/kg,在此条件下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诱导时间为11.13 h,是空白对照的6.79倍;该抗氧化剂组合能抑制油中反式脂肪酸的生成。天然抗氧化剂绿色、安全,可有效提高亚麻籽甘油二酯油的氧化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甘油二酯油 天然抗氧化剂 氧化诱导时间 反式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壁材组合对三丁酸甘油酯微胶囊性质的影响
5
作者 桑祯玉 徐青青 +3 位作者 陈莹 陈晓涵 杨博 王永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118,共7页
为拓宽三丁酸甘油酯的应用范围,以三丁酸甘油酯为芯材,抗性糊精-明胶-海藻酸钠(RGS)、抗性糊精-明胶-海藻酸钠-月桂酸单甘酯(RGSG)、抗性糊精-明胶-壳聚糖(RGC)、抗性糊精-明胶-壳聚糖-月桂酸单甘酯(RGCG)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4种... 为拓宽三丁酸甘油酯的应用范围,以三丁酸甘油酯为芯材,抗性糊精-明胶-海藻酸钠(RGS)、抗性糊精-明胶-海藻酸钠-月桂酸单甘酯(RGSG)、抗性糊精-明胶-壳聚糖(RGC)、抗性糊精-明胶-壳聚糖-月桂酸单甘酯(RGCG)为壁材,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4种微胶囊,对微胶囊包埋率及产率、粒径分布、基本理化性质、颜色、结构特征及外观形貌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壁材对三丁酸甘油酯微胶囊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RGSG微胶囊包埋率(91.05%)及产率(90.46%)较高;与RGC、RGS微胶囊相比,RGSG、RGCG微胶囊的水分活度、粒径分布、流动性、吸湿性、亮度均有一定的改善;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结果表明三丁酸甘油酯被壁材有效包埋起来,其中RGSG、RGCG微胶囊形成了更强的氢键。综上,RGSG制备的微胶囊综合性质优于其他3种壁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丁酸甘油酯 微胶囊 喷雾干燥 壁材 理化性质 月桂酸单甘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