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当代西方叙事理论中的“世界”隐喻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建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隐喻介入叙事研究之中,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借助于"世界"隐喻所提供的理论视野,叙事研究克服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过于重文本的缺陷,以新的角度去分析叙事的本体地位、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隐喻介入叙事研究之中,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借助于"世界"隐喻所提供的理论视野,叙事研究克服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过于重文本的缺陷,以新的角度去分析叙事的本体地位、沉浸效应,阐释叙事在现实建构中的关键作用,追踪叙事在不同媒介间流动的轨迹。本文首先介绍三种"世界"叙事理论——"可能世界"叙事理论、"虚构世界"叙事理论、"故事世界"叙事理论,介绍三种叙事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理论现状;继而辨析活跃于上述叙事理论中的三个概念隐喻--"世界是物质容器""世界是关系网络""世界是心灵投影",从而探讨"世界"隐喻对当代叙事理论的多方面介入和多层次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
叙事理论
概念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读作品《我的叔叔于勒》中人物形象
被引量:
4
2
作者
娄宏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2X期39-40,共2页
莫泊桑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堪称经典,每一篇内容都可以带动读者的情绪,读者不管表达出怎样的情绪,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但是都能够令人受到感悟和启发。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主要描述的是法国小家庭的生活片段,对菲利普夫妇...
莫泊桑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堪称经典,每一篇内容都可以带动读者的情绪,读者不管表达出怎样的情绪,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但是都能够令人受到感悟和启发。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主要描述的是法国小家庭的生活片段,对菲利普夫妇进行了真实的写照。莫泊桑在发表该作品之后,其迅速的成为了典范之作,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与喜爱。基于此,本文对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人物形象
形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可能世界理论视野中的虚设历史叙事:以菲利普·迪克的小说《高堡奇人》为例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建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183,共12页
虚设历史叙事虚设一段或多段与公共历史叙事相悖的平行叙事,形成具有本体混合性的“故事宇宙”,探索“历史若非如此,世界将会怎样”。当前虚设历史叙事的理论研究路径主要有两条,分别为分岔模式和融合模式。本文对这两条研究路径加以总...
虚设历史叙事虚设一段或多段与公共历史叙事相悖的平行叙事,形成具有本体混合性的“故事宇宙”,探索“历史若非如此,世界将会怎样”。当前虚设历史叙事的理论研究路径主要有两条,分别为分岔模式和融合模式。本文对这两条研究路径加以总结,以戴维·刘易斯的模态真实论为理论基础,提出虚设历史叙事研究的第三种模式——可能世界模式。该模式认为,虚设历史叙事创造出与真实世界具有本体对等性的可能世界,在多个世界的流动融合中,真实得到丰富和更新。本文总结虚设历史叙事的六个典型特征——本体混合性、结构共时性、边际弥散性、世界多元性、真实实践性、虚实互蕴含性,并以菲利普·迪克的小说《高堡奇人》为例,分析上述特征在叙事中的具体表现,探索虚设与真实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和动态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设历史叙事
可能世界
模态真实论
《高堡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为文学研究者的尤里·洛特曼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建国(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9-148,160,共11页
尤里·洛特曼是享誉世界的符号学大师,也是一位以俄罗斯文学史为专业的语文学家,主要研究兴趣在18世纪和19世纪俄罗斯文学。本文尝试重新界定洛特曼的学术生产力,进而重新评估他在国际学术图谱,尤其在文学研究图谱上的知名度和影响...
尤里·洛特曼是享誉世界的符号学大师,也是一位以俄罗斯文学史为专业的语文学家,主要研究兴趣在18世纪和19世纪俄罗斯文学。本文尝试重新界定洛特曼的学术生产力,进而重新评估他在国际学术图谱,尤其在文学研究图谱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章从六个方面探讨洛特曼学术生涯中文学研究和符号学研究的内在联系:1.协同效应、综合知识和模式的影响力;2.文化史的灵活语境;3.方法论意义的部分-整体关系:渐进螺旋式阅读;4.文学符号学的内在开放性;5.跨界的创造本质;6.文本边界倍增和描写。总体看来,洛特曼的比较文学学与符号学相互促进。应重建洛特曼学术影响的国际接受史,展示其学术影响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表现出的受限性和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里·洛特曼
符号学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当代西方叙事理论中的“世界”隐喻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杨建国
机构
广东
省
五
邑
大学
外国语
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斯拉夫经典文论研究和译介”[项目编号:17ZDA28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隐喻介入叙事研究之中,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借助于"世界"隐喻所提供的理论视野,叙事研究克服经典结构主义叙事学过于重文本的缺陷,以新的角度去分析叙事的本体地位、沉浸效应,阐释叙事在现实建构中的关键作用,追踪叙事在不同媒介间流动的轨迹。本文首先介绍三种"世界"叙事理论——"可能世界"叙事理论、"虚构世界"叙事理论、"故事世界"叙事理论,介绍三种叙事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简史、理论现状;继而辨析活跃于上述叙事理论中的三个概念隐喻--"世界是物质容器""世界是关系网络""世界是心灵投影",从而探讨"世界"隐喻对当代叙事理论的多方面介入和多层次影响。
关键词
世界
叙事理论
概念隐喻
Keywords
the world
narrative theories
conceptual metaphor
分类号
I04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读作品《我的叔叔于勒》中人物形象
被引量:
4
2
作者
娄宏亮
机构
广东五邑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2X期39-40,共2页
文摘
莫泊桑所创作的短篇小说堪称经典,每一篇内容都可以带动读者的情绪,读者不管表达出怎样的情绪,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但是都能够令人受到感悟和启发。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为例,主要描述的是法国小家庭的生活片段,对菲利普夫妇进行了真实的写照。莫泊桑在发表该作品之后,其迅速的成为了典范之作,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与喜爱。基于此,本文对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人物形象
形象分析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可能世界理论视野中的虚设历史叙事:以菲利普·迪克的小说《高堡奇人》为例
被引量:
1
3
作者
杨建国
机构
广东
省
五
邑
大学
外国语
学院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183,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艺术学理论的跨媒介建构及其知识学研究”[项目编号:20ZDA02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虚设历史叙事虚设一段或多段与公共历史叙事相悖的平行叙事,形成具有本体混合性的“故事宇宙”,探索“历史若非如此,世界将会怎样”。当前虚设历史叙事的理论研究路径主要有两条,分别为分岔模式和融合模式。本文对这两条研究路径加以总结,以戴维·刘易斯的模态真实论为理论基础,提出虚设历史叙事研究的第三种模式——可能世界模式。该模式认为,虚设历史叙事创造出与真实世界具有本体对等性的可能世界,在多个世界的流动融合中,真实得到丰富和更新。本文总结虚设历史叙事的六个典型特征——本体混合性、结构共时性、边际弥散性、世界多元性、真实实践性、虚实互蕴含性,并以菲利普·迪克的小说《高堡奇人》为例,分析上述特征在叙事中的具体表现,探索虚设与真实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和动态过程。
关键词
虚设历史叙事
可能世界
模态真实论
《高堡奇人》
Keywords
counterfactual historical narrative
possible worlds
modal realism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为文学研究者的尤里·洛特曼
被引量:
1
4
作者
杨建国(译)
机构
厄特沃什·罗兰
大学
俄语语言文学系
南京
大学
广东
省
五
邑
大学
外国语
学院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9-148,16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斯拉夫文论经典汉译与大家名说研究”(17ZDA282)阶段性成果。
文摘
尤里·洛特曼是享誉世界的符号学大师,也是一位以俄罗斯文学史为专业的语文学家,主要研究兴趣在18世纪和19世纪俄罗斯文学。本文尝试重新界定洛特曼的学术生产力,进而重新评估他在国际学术图谱,尤其在文学研究图谱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文章从六个方面探讨洛特曼学术生涯中文学研究和符号学研究的内在联系:1.协同效应、综合知识和模式的影响力;2.文化史的灵活语境;3.方法论意义的部分-整体关系:渐进螺旋式阅读;4.文学符号学的内在开放性;5.跨界的创造本质;6.文本边界倍增和描写。总体看来,洛特曼的比较文学学与符号学相互促进。应重建洛特曼学术影响的国际接受史,展示其学术影响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表现出的受限性和不均匀性。
关键词
尤里·洛特曼
符号学
文学研究
Keywords
Lotman
semiotics
literary studies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当代西方叙事理论中的“世界”隐喻研究
杨建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解读作品《我的叔叔于勒》中人物形象
娄宏亮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可能世界理论视野中的虚设历史叙事:以菲利普·迪克的小说《高堡奇人》为例
杨建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作为文学研究者的尤里·洛特曼
杨建国(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