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制剂技术“思政融合+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
1
作者 靳丽梅 王丽 赵吉宇 《山东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96-98,101,共4页
中药制剂技术是中药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业课程。为了充分对接中药制药企业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需要,打破授课内容与实践南辕北辙的痛点,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充分分析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和... 中药制剂技术是中药制药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专业课程。为了充分对接中药制药企业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需要,打破授课内容与实践南辕北辙的痛点,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接行业产业需求,充分分析了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和课程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重要性,围绕“岗课赛证”进行课程设计,培养树立“仁、和、精、诚”的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的课程思政目标,创新中药制剂技术专门人才培养,提出了构建“课程思政融合+岗课赛证融通”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进行应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制剂技术 课程思政 岗课赛证 课程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
2
作者 赵双双 萧晓吉 +4 位作者 古敬锋 刘靖 詹若挺 刘军民 刘子琪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120,共4页
为进一步探究长叶香茶菜[Isodon walkeri(Arn.) H. Har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技术对长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macro... 为进一步探究长叶香茶菜[Isodon walkeri(Arn.) H. Hara]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技术对长叶香茶菜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出10个化合物,分别为豆甾醇、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macrophynin E、6,12,15-三羟基-5,8,11,13-松香四烯-7-酮、β-胡萝卜苷、熊果酸、蓟黄素、迷迭香酸、咖啡酸、牡荆素。这些化合物均首次从长叶香茶菜中分离获得,并且,阿魏酸二十二烷基酯首次从香茶菜属[Isodon(Benth.) Kudo]中分离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叶香茶菜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连作障碍的成因与调控
3
作者 林绮琪 龚程程 +2 位作者 林雅立 莫金玉 陈莉 《特产研究》 2025年第4期179-184,共6页
随着我国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中药材的集约化种植,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中药材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以药用植物根际微生态为研究对象,阐明连作障碍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以及药用植株生长发育受阻的成... 随着我国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中药材的集约化种植,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中药材的产量与品质。本文以药用植物根际微生态为研究对象,阐明连作障碍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以及药用植株生长发育受阻的成因,重点讨论了丛枝菌根真菌与宿主植物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总结了常见的药用植物连作障碍调控措施,如多样化栽培、施加生物炭等物理措施和接种有益菌种等生物措施,从而实现根际微生态平衡的有效调控,特别强调了丛枝菌根真菌在药用植物优质栽培中的作用及其未来研究展望。本研究从生态学角度深入探讨药用植物连作障碍问题,为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微生态 药用植物 连作障碍 丛枝菌根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花香茶菜EMS突变体库构建及ISSR与SSR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靖 赵双双 +4 位作者 古敬锋 萧晓吉 谢文波 詹若挺 刘军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茶菜种子最佳诱变处理。利用EMS诱变处理3000粒纤花香茶菜种子,对得到的1262株成株期M 1代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共筛选出489株表型变异植株,变异频率为38.7%,表型变异性状包括高杆、矮杆、粗茎、细茎、分枝、多分枝、叶色深等。M 2代经表型鉴定初步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单株。ISSR分析结果表明,9条引物共扩增出72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75.00%。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389~0.8472;SSR分析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共扩增得到86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62.79%。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5~0.8286。基于ISSR及SSR的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对照组基本上能与表型变异植株区分开,说明大部分诱变植株与对照组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花香茶菜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突变体库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区八角油细胞大小及密度与环境因子适应性研究
5
作者 林绮琪 陈莉 王振月 《特产研究》 2024年第6期23-27,共5页
为研究不同地区(广东云浮、广西梧州、云南昆明)八角果实中油细胞大小及密度与环境因子(气温、降水量、湿度)的适应关系以及明确广东云浮是否为八角适宜种植区域。以红花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切片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八角果实中油细胞的... 为研究不同地区(广东云浮、广西梧州、云南昆明)八角果实中油细胞大小及密度与环境因子(气温、降水量、湿度)的适应关系以及明确广东云浮是否为八角适宜种植区域。以红花八角果实为材料,采用切片显微观察的方法,研究八角果实中油细胞的大小和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区域八角果实不同部位油细胞密度不同,广东和云南八角果实油细胞密度在种仁中表现较为明显,广西八角油细胞密度在种皮中表现突出。油细胞大小从果皮到种仁呈现出明显的变小趋势,广东(32024.075 m^(2)、24834.731 m^(2)、32024.075 m^(2))的油细胞中果皮、种皮和种仁的个体均大于广西(23894.458 m^(2)、15385.529 m^(2)、2532.881 m^(2))和云南(20310.933 m^(2)、4109.318 m^(2)、3250.685 m^(2))。广东云浮和广西梧州地区气候资源相似且均符合八角适宜生长范围,其中油细胞大小与年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年降水量均呈正相关,油细胞密度与年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年降水量均呈负相关。不同地区八角油细胞的大小和分布与该地区的环境因子具有相关关系,其中广东云浮地区气候条件、八角果实油细胞大小和密度、及其与该地区的环境因子相关性均表现优越,因此,从气候条件出发,广东云浮地区可列为八角适宜种植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 油细胞 环境因子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