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桫椤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1
作者 李卓裕 刘春智 +2 位作者 潘一帆 李友余 杨诗敏 《南方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9-43,86,共6页
【目的】中华桫椤在广东省仅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少量分布,对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桫椤的伴生群落特征及其种群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在保护区海拔1100~1500 ... 【目的】中华桫椤在广东省仅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少量分布,对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桫椤的伴生群落特征及其种群结构进行调查与分析,为该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在保护区海拔1100~1500 m的中华桫椤分布区内设置了5个样方对中华桫椤伴生群落进行野外调查,分析其伴生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征及种群年龄结构。【结果】(1)5个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77种,隶属38科48属,优势科为樟科、桑科、五列木科,优势属为榕属、锥属、柃木属、山矾属。(2)中华桫椤群落乔木伴生优势树种有柳杉、毛竹、罗浮锥等;伴生灌木常见种类有鹅掌柴、苎麻、网脉山龙眼等;主要伴生草本有薄叶卷柏、楼梯草、深绿短肠蕨等。(3)中华桫椤种群幼苗严重缺乏,种群更新能力弱,呈现衰退趋势。【结论】中华桫椤群落在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特定的伴生植被组成,但种群更新能力弱,正呈现衰退趋势,亟须采取措施减少人为干扰并改善生境条件,以促进中华桫椤种群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华桫椤 植物群落 年龄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粉褶蕈属一新记录种——比杜普粉褶蕈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淑娴 文华枢 +7 位作者 谢德春 李友余 李超荣 刘志发 张朝明 吴天民 宋斌 莫美华 《中国食用菌》 2022年第4期14-19,共6页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采自广东的中国新记录种--比杜普粉褶蕈(Entoloma bidupense O.V.Morozova&E.S.Popov)的形态特征和生境进行了描述,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ITS系统发育树。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近杯伞... 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采自广东的中国新记录种--比杜普粉褶蕈(Entoloma bidupense O.V.Morozova&E.S.Popov)的形态特征和生境进行了描述,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ITS系统发育树。该种的主要特征是,子实体近杯伞状至口蘑状,深蓝色至渐变棕蓝色;菌盖半球形至稍平展,表面密布微小鳞片,深蓝色至灰棕色;菌褶直生,褶缘不育,具蓝色色素或无;菌柄圆柱形至近圆柱形,与菌盖同色或稍浅色,基部被白色绒毛;担孢子异径,侧面5角或6角。研究标本保藏在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馆(GDG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杜普粉褶蕈 新记录种 粉褶蕈科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