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酸热预处理-低温连续相变萃取葡萄酒粕油的抗衰老活性评价及成分分析
1
作者 邹晓君 郭朝万 +3 位作者 肖杰 杨锦玲 曹庸 刘晓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32-243,共12页
为同步提高葡萄酒粕油的提取率、活性成分保留率以及对其全成分进行分析,本实验采用酸热(acid-thermal,AT)预处理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low-temperature continuous phase-transition extraction,LCPE)技术结合制备葡萄酒粕油,通过测定葡... 为同步提高葡萄酒粕油的提取率、活性成分保留率以及对其全成分进行分析,本实验采用酸热(acid-thermal,AT)预处理与低温连续相变萃取(low-temperature continuous phase-transition extraction,LCPE)技术结合制备葡萄酒粕油,通过测定葡萄酒粕油提取率、理化指标、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其提取效果,进一步利用4种秀丽隐杆线虫氧化应激模型明确葡萄酒粕油的抗衰老活性,并通过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和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全成分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LCPE、溶剂浸提以及AT-溶剂浸提相比,AT-LCPE制备的葡萄酒粕油提取率高达96.70%,且总酚、总黄酮和总甾醇含量分别提高104.68%~184.78%、32.74%~186.46%和75.76%~129.09%,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降低68.48%~84.29%。AT-LCPE制备的葡萄酒粕油在H_(2)O_(2)、百草枯、热和光诱导的应激模型中显著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平均寿命最高延长了33.09%(P<0.001)。进一步通过2种质谱技术分别鉴别出103种和123种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是脂肪酸和酯类,其次为萜类和萜烯类。葡萄酒粕油的物质种类丰富,含有亚油酸、齐墩果酸、β-生育三烯醇和β-谷甾醇等典型活性物质以及角鲨烯、神经酰胺等稀有成分,同时大豆皂醇E、灵芝酸F和灵芝醇I等成分首次在葡萄酒粕油中发现。综上,AT-LCPE是实现油脂和活性成分同步高效提取的有效措施,其制备的葡萄酒粕油品质高、功效好。本研究结果可为葡萄酒粕的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酒粕油 酸热预处理 低温连续相变萃取 抗衰老 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低聚糖对2种双歧杆菌的体外促生长作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刘露 张雁 +2 位作者 池建伟 魏振承 张名位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0-135,共6页
利用体外模型探讨了山药低聚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以山药低聚糖取代葡萄糖为碳源添加到双歧杆菌基础培养基中,发现山药低聚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体外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随着山药低聚糖的加入... 利用体外模型探讨了山药低聚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生长促进作用。以山药低聚糖取代葡萄糖为碳源添加到双歧杆菌基础培养基中,发现山药低聚糖对青春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体外生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随着山药低聚糖的加入,培养液中活菌数增加,p H值降低。当山药低聚糖取代葡萄糖且质量分数为0.5%时,青春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最大生长量分别提高了(10.70±4.93)%和(6.02±2.00)%;p H值分别下降(2.64±0.001)%和(3.85±0.65)%。同时,山药低聚糖可提高青春双歧杆菌和动物双歧杆菌的生长速率,使其生长提前进入稳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低聚糖 双歧杆菌 促生长作用 益生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棉花黄酮的大孔树脂纯化及其祛痘功效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郑必胜 魏瑞敬 +4 位作者 郭朝万 周林 王娟 胡露 王丽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以广东肇庆木棉花为原料,经过超声辅助醇提后,筛选最适大孔树脂类型并确定木棉花黄酮粗提物的纯化工艺,采用体外抑菌圈实验方法测定纯化精制的木棉花黄酮对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效果;采用体外美白活性方法测定木棉花黄酮对... 以广东肇庆木棉花为原料,经过超声辅助醇提后,筛选最适大孔树脂类型并确定木棉花黄酮粗提物的纯化工艺,采用体外抑菌圈实验方法测定纯化精制的木棉花黄酮对表皮葡萄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效果;采用体外美白活性方法测定木棉花黄酮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并通过斑马鱼胚胎黑色素抑制测试法对木棉花黄酮的美白活性进行进一步验证;最后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方法考察木棉花黄酮对ABTS·^(+)和DPPH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通过对比8种大孔树脂对木棉花黄酮的吸附率和解析率,筛选出D101为最佳树脂类型,同时考察得出其解析液最佳的乙醇体积分数为60%;其最佳的动态吸附-解析条件为:上样体积2 BV,解析液洗脱体积0.625 BV。纯化后木棉花黄酮的纯度由32.5%提高至98.2%。精制的木棉花黄酮对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IC_(50)(半抑制浓度)值分别为(616.90±11.15)mg/L和(11.80±0.62)mg/L。木棉花黄酮对酪氨酸酶抑制率的IC_(50)值为(1.69±0.01)g/L。木棉花黄酮质量浓度在1.0 g/L时对斑马鱼胚胎黑色素的抑制率为12%,具有显著的美白活性。通过抑菌圈实验可得木棉花黄酮质量浓度为12.5 g/L时,对痤疮丙酸杆菌表现为中度敏感,对表皮葡萄球菌表现为高度敏感,且此抑菌效果呈现剂量依赖效应。通过检测木棉花黄酮对RAW264.7分泌细胞炎症因子TNF-α和IL-6的抑制效果,可得当木棉花黄酮质量浓度大于0.5 g/L时能显著抑制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当木棉花黄酮的质量浓度为0.25 g/L及以上时即可显著抑制炎症因子IL-6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花 黄酮 大孔树脂 纯化 抗氧化 美白 抑菌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金线莲黄酮体外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露 孙连立 +3 位作者 裴运林 聂艳峰 张黎兴 龙京洲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107-113,共7页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恒温鼓风干燥两种方法,开展了其对金线莲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干燥方式处理金线莲黄酮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冷冻干燥有利于提高金线莲黄酮含量和抑制黑色素... 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恒温鼓风干燥两种方法,开展了其对金线莲黄酮体外抗氧化能力、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黑色素合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干燥方式处理金线莲黄酮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冷冻干燥有利于提高金线莲黄酮含量和抑制黑色素、酪氨酸酶活性成分的保留,其黄酮含量高达24.55(±0.28)mg/g;体外抗氧化实验显示在0.2~5.0 mg/mL浓度范围内金线莲黄酮的抗氧化能力与浓度成正比,且真空冷冻干燥金线莲黄酮(FDAF)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恒温鼓风干燥金线莲黄酮(ADAF),在5 mg/mL时其对DPPH清除率为60.16(±0.005)%,还原力为0.73(±0.015),总抗氧化能力为1.21(±0.006)mmol/mL(Fe2+);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实验结果显示FDAF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显著高于ADAF,但对黑色素合成抑制作用显著低于ADAF,这可能与所含不同黄酮单体有关。两种干燥方式的金线莲干样黄酮提取率、体外抗氧化能力、及其对黑色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均低于鲜样。研究结果对金线莲在功能食品、化妆品等领域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黄酮 真空冷冻干燥 恒温鼓风干燥 抗氧化 黑色素合成 酪氨酸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秀丽线虫评价神经传递抑制肽的祛皱功效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涵 郭朝万 +3 位作者 陈杰 聂艳峰 胡露 王娟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8-1194,共7页
随着化妆品行业迈进高科技发展时期,人们更加注重皮肤的保养,特别是对皮肤纹理平整和皱纹淡化的需求剧增,然而抗皱类化妆品或原料的功效评估存在周期较长、费用较高且无法实现高通量检测的问题。因此,建立可行、有效的替代检测模型实现... 随着化妆品行业迈进高科技发展时期,人们更加注重皮肤的保养,特别是对皮肤纹理平整和皱纹淡化的需求剧增,然而抗皱类化妆品或原料的功效评估存在周期较长、费用较高且无法实现高通量检测的问题。因此,建立可行、有效的替代检测模型实现化妆品原料祛皱功效的快速评价对化妆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秀丽线虫为模式生物,研究几种神经传递抑制类化妆品祛皱多肽对其运动行为和神经递质传导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从而实现化妆品原料祛皱功效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红蝎素、蛇毒肽、芋螺肽以及红蝎素EX(红蝎素和芋螺肽的复配肽)均有一定的阻断神经与肌肉间神经冲动、抵御兴奋刺激条件下线虫神经与肌肉间神经冲动以及显著抑制线虫的运动行为的能力。此外,神经递质传导相关酶活性的数据表明上述神经抑制类多肽是通过刺激钙调神经磷酸酶CaN过表达同时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力,从而阻断神经与肌肉间神经递质的传递,抑制神经冲动,使肌肉达到放松进而平整皮肤表面、达到祛皱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丽线虫 运动行为 神经传递抑制 祛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FGF-2纳米抗体抑制碱烧伤诱导大鼠角膜血管新生 被引量:2
6
作者 卢锐斌 赵辉 +4 位作者 谢秋玲 胡露 郭朝万 裴运林 熊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09-615,共7页
目的:研究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纳米抗体对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血管生成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直径为3 mm的浸有1 mol/L NaOH溶液圆形滤纸贴于大鼠眼角膜中央处30 s,制备大鼠碱烧伤血管... 目的:研究抗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纳米抗体对碱烧伤诱导的大鼠角膜血管生成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直径为3 mm的浸有1 mol/L NaOH溶液圆形滤纸贴于大鼠眼角膜中央处30 s,制备大鼠碱烧伤血管生成模型)和治疗组(Treatment,术后7天至21天用3 mg/mL的抗FGF-2纳米抗体溶液滴眼,每日3次,每次10μL,共14天)。通过体视显微镜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大鼠角膜血管生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种方法检测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FG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血管:治疗组较模型组的面积显著减少,血管管腔较窄(P<0.05),在药物干预14天后,差异最为显著;(2)FG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模型组与治疗组的结果相近(P>0.05);(3)VEGF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治疗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此外,假手术组的持续给药也使得VEGF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抗FGF-2纳米抗体可抑制由碱烧伤诱导的角膜血管新生,但也使得正常大鼠角膜或病理大鼠角膜的VEGF表达水平代偿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新生血管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纳米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粘液多糖的提取工艺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华 胡露 +2 位作者 魏瑞敬 张伟强 郭朝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246-250,255,共6页
研究通过高速瞬时破壁法配合高低温差法实现芦荟高粘度多糖的提取。采用超高速切割粉碎产生的高速剪切力破坏库拉索芦荟叶细胞壁,释放组织细胞中多糖成分,再利用急速的高低温变化控制,使糖类发生聚集,从而形成高粘度提取液。通过单因素... 研究通过高速瞬时破壁法配合高低温差法实现芦荟高粘度多糖的提取。采用超高速切割粉碎产生的高速剪切力破坏库拉索芦荟叶细胞壁,释放组织细胞中多糖成分,再利用急速的高低温变化控制,使糖类发生聚集,从而形成高粘度提取液。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为50%的丙二醇水溶液,料液比为1∶1(g/mL),利用瞬时破壁技术进行破壁匀浆完全,匀浆物置于80℃温浴提取1 h后迅速降温至2℃,然后立即高速离心除去杂质,上清经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1/2~1/3,获得的芦荟提取液(又称LHA)具有显著的拉丝效果(拉丝分值为20),粘液总糖提取率为2.33%。称重法保湿测试及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清除能力测试结果显示,该芦荟粘液多糖具有显著的体外保湿和抗晚期糖基化活性(IC_(50)为9.23%),具有功效性天然植物增稠剂的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粘液多糖 总糖 保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胶囊化环氧-胺化学的自修复防腐蚀涂层的实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垚 肖湲 +5 位作者 程传锐 赵芃 张晨 熊道英 江川霞 张鹤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22,共7页
研究了基于环氧微胶囊与胺类微胶囊的双组分自修复环氧树脂在自修复防腐蚀环氧涂层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相关性能,包括自修复涂层的使用环境、自修复涂层的热稳定性、自修复涂层修复后防腐蚀性能的长效稳定性、自修复涂层自身的长效稳定... 研究了基于环氧微胶囊与胺类微胶囊的双组分自修复环氧树脂在自修复防腐蚀环氧涂层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相关性能,包括自修复涂层的使用环境、自修复涂层的热稳定性、自修复涂层修复后防腐蚀性能的长效稳定性、自修复涂层自身的长效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自修复体系在水环境下修复时仍然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中高温热处理(80℃下24 h或200℃下5 min)不会降低该自修复涂层的防腐蚀性能,损伤修复后自修复涂层的长效(180天)防腐蚀性能出色,同时,自修复防腐蚀涂层自身也具有较好的长效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环氧涂层 自修复 防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斑马鱼模型评价多肽红参饮调节气血作用
9
作者 李开莹 郭朝万 +1 位作者 陈杰 裴运林 《农产品加工》 2023年第16期29-32,共4页
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多肽红参饮PPHSD调节气血作用,研究发现292,583μg/mL PPHSD能够明显提升苯肼诱导的贫血的4 dpf的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的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增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增加率为29.7%和31.34%(p<0.01);292,583,1167μg/m... 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多肽红参饮PPHSD调节气血作用,研究发现292,583μg/mL PPHSD能够明显提升苯肼诱导的贫血的4 dpf的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的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增强,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增加率为29.7%和31.34%(p<0.01);292,583,1167μg/mL PPHSD能提升正常的4 dpf黑色素等位基因突变型半透明Albino品系斑马鱼的血管血流速度,平均血管血流速度分别提升了30.37%,34.10%,35.88%,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72.9,146,292μg/mL的PPHSD明显降低正常3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体内荧光微球残留数目,分别降低31.96%,32.22%,32.73%(p<0.01),其增强免疫力作用明显且优于阳性对照组破壁灵芝孢子粉的作用。结果表明,PPHSD具有改善营养性贫血、改善微循环并增强免疫力作用,表现出可以改善斑马鱼气血相关指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红参饮 斑马鱼 贫血 微循环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