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性脑出血的头颈部CTA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丽萍 唐秉航 +2 位作者 李良才 何亚奇 吴任国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1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头颈部 CTA 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43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A影像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H 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头...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头颈部 CTA 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43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及CTA影像学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ICH 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并评价头颈部CTA检查在自发性ICH 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43例患者中,154例(44.9%)合并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病史是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值(95% CL)分别为1.084(1.060~1.110)、1.957(1.018~3.761)。62岁以上且有高血压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的检出率高于其它各组。结论:头颈部CTA在62岁以上、有高血压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可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颈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CT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气道异物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吴任国 唐秉航 +3 位作者 何亚奇 李良才 黄晖 黄德成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0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怀疑气道异物的小儿患者行MSCT扫描,5例采用准直5mm,螺距1.5,9例采用准直2.5mm,螺距1.5,19例采用准直1mm,螺距1.75,对后28例CT原始图像数据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在小儿气道异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例怀疑气道异物的小儿患者行MSCT扫描,5例采用准直5mm,螺距1.5,9例采用准直2.5mm,螺距1.5,19例采用准直1mm,螺距1.75,对后28例CT原始图像数据行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容积显示及仿真内镜成像。与喉镜、支气管镜检查对照,评价MSCT对异物的显示效果。结果:CT诊断异物32例,1例未见异常,与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比较,其中真阳性30例,假阳性2例,假阴性1例。采用准直5mm扫描患者中异物5例,CT检出4例,未检出1例,采用准直2.5mm和1mm扫描患者中异物26例,CT显示26例。多平面重建、曲面重组和容积显示均显示25例,仿真内镜成像显示26例。CT清晰地显示了异物的部位、大小、形态及伴随征象,与喉镜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一致。结论:MSCT及其后处理重建成像能清晰显示气道异物,对小儿气道异物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推荐采用低剂量薄层扫描,并常规进行后处理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气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CT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ECG电流调制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李芳云 唐秉航 +3 位作者 张晓东 李良才 吴任国 何亚奇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CT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ECG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患者分为3组:A组5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关闭ECG电流调控;B组5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开启ECG电流调控;C组60... 目的:探讨256层CT前瞻性及回顾性心电门控ECG电流调制技术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60例患者分为3组:A组5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关闭ECG电流调控;B组5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开启ECG电流调控;C组60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横轴面扫描,心率≤70次/分(32例)时数据采集时间窗设在R-R间期75%时相,心率>70次/分(28例)时,数据采集时间窗设在45%~50%R-R间期。冠状动脉分段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15分段法,采用3分法评价图像质量,3分为优,2分为中等,1分为差,其中≥2分为合格。在横轴面图像上左冠状动脉主干自左窦发出的层面测量升主动脉中心部的噪声值。对3组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进行方差分析。结果:①三组图像质量评分中,A组中99.3%节段(609/612)为可评价节段,B组为99.1%节段(607/615),C组为98.9%节段(732/740),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心率≤70次/分和>70次/分时3组可评价率无明显差异,但心率>70次/分时A、B组优秀率无差异,但A组与C组、B组与C组冠脉段数的优秀率有差异;③三组图像噪声值分别为32.95±5.49、32.7±5.14和33.47±5.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三组CTDIvol均值分别为(62.52±4.67)(、50.56±9.76)和(17.47±7.42)mGy,三组ED值分别为(15.3±1.44)(、13.05±2.34)和(3.06±1.23)mSv。B组有效剂量比A组减少约13%,C组比A组有效剂量减少约80%,三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受心率的影响,当需要进行心功能分析或心瓣膜病动态观察时,可以采用ECG电流调制技术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痉挛性斜颈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良才 唐秉航 +4 位作者 何亚奇 黄德成 吴任国 黄晖 陈信康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11期1197-1199,共3页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ST)的颈部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临床证实的ST患者,临床分型包括旋转型13例(52%),侧屈型7例(28%)及后仰型5例(20%)。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分析不同分型患者的颈部CT表现及肥大肌群的分布,测量肥大肌...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ST)的颈部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临床证实的ST患者,临床分型包括旋转型13例(52%),侧屈型7例(28%)及后仰型5例(20%)。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分析不同分型患者的颈部CT表现及肥大肌群的分布,测量肥大肌群增厚幅度,并与肌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两组数据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25例ST的主要CT表现为痉挛肌的增厚肥大,肥大颈肌较对侧同名肌的增厚2.0~11.0mm。CT显示痉挛肥大肌群的分布与斜颈类型密切相关:旋转型肥大肌群主要分布在头旋向侧的后1/4区,少数同时见于对侧前1/4区;侧屈型的肥大肌群主要集中在头屈向侧后1/4区和前1/4区内;后仰型的肥大肌群对称分布在双侧后1/4区。痉挛肥大肌群的增厚程度与肌电图不随意波的波幅增加程度呈正相关(r=0.713~0.963,P<0.01)。结论:CT能准确地显示ST肥大肌群的形态改变及其分布规律,对ST患者痉挛后肥大肌群的定位及定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仿真内镜对鼻腔及鼻窦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何亚奇 漆剑频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2002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对鼻腔及鼻窦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健康志愿者6例及临床疑为鼻部病变的患者30例共71侧鼻腔,分别进行CT仿真内镜及硬管内镜检查,将两种方法所得显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利用WilconxonWtest及χ^(2... 目的:探讨CT仿真内镜对鼻腔及鼻窦病变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健康志愿者6例及临床疑为鼻部病变的患者30例共71侧鼻腔,分别进行CT仿真内镜及硬管内镜检查,将两种方法所得显示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并利用WilconxonWtest及χ^(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鼻腔解剖结构和病变的显示,VE与RE有良好的一致性,VE可完整显示大部分未受侵犯的结构及大的病变;VE较RE能更清楚完整地显示鼻窦肿瘤、囊肿和息肉,本组显示例数均多于RE。结论:VE具有操作简便、无创性、多入路方式及多观察方向的特点。对鼻腔病变的诊断上,VE可作为一种补充手段;对鼻窦病变的诊断,VE有一定优势,可作为一种主要手段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内镜 鼻腔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小喉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任国 唐秉航 +5 位作者 陈嵘 何亚奇 李良才 黄德成 吴金波 王振常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2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探讨处于T1、T2 期的小喉癌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喉癌患者MSCT资料 ,评价其图像质量并比较不同窗技术图像及CT仿真喉镜图像对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所有横断面软组织窗图... 目的 探讨处于T1、T2 期的小喉癌多层螺旋CT(MSCT)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9例经病理证实的小喉癌患者MSCT资料 ,评价其图像质量并比较不同窗技术图像及CT仿真喉镜图像对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所有横断面软组织窗图像 1级 ,所有MPR重建图像 2级。所有CT仿真喉镜图像 1级。所有图像均能满足临床需要。常规软组织窗显示病变 2 0例 (69% ) ,宽窗显示病变 2 4例 (81% ) ,CT仿真喉镜显示病变 2 7例 (93 % )。结论 MSCT能有效显示小喉癌 ,可常规用于小喉癌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仿真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鼻咽腔造影在鼻咽癌放疗后复查中的应用
7
作者 唐秉航 季明芳 +2 位作者 何亚奇 李良才 黄湘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2期129-130,共2页
目的 CT鼻咽腔造影于鼻咽癌放疗后复查病例 ,探讨放疗后鼻咽腔壁脓性分泌物、痂皮影像学表现。方法  34例共 37次CT鼻咽腔造影 ,造影与平扫和鼻咽光纤镜检对照分析。结果 放疗后鼻咽腔壁脓性分泌物、痂皮CT影像较具特征性 ,平扫呈条... 目的 CT鼻咽腔造影于鼻咽癌放疗后复查病例 ,探讨放疗后鼻咽腔壁脓性分泌物、痂皮影像学表现。方法  34例共 37次CT鼻咽腔造影 ,造影与平扫和鼻咽光纤镜检对照分析。结果 放疗后鼻咽腔壁脓性分泌物、痂皮CT影像较具特征性 ,平扫呈条片状软组织密度物 ,表面毛糙、条网状影 ,间杂小气泡。造影扫描条片状软组织密度物悬浮于鼻咽腔内 ,对比剂渗入痂皮与鼻咽壁之间 ,形成一细线状间隔。结论 CT鼻咽腔造影有利于认识放疗后脓性分泌物、痂皮CT表现 ,当与腔内复发灶鉴别困难时应用该方法有助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造影 脓性分泌物 痂皮 复查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良性尿路上皮肿瘤CT表现
8
作者 何亚奇 唐秉航 +2 位作者 李良才 吴任国 孙世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707-1710,共4页
目的观察膀胱良性尿路上皮肿瘤(BUT)的CT特点。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8例(44个肿瘤)BUT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BUT的CT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证实尿路上皮乳头状瘤(UP)20个、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I... 目的观察膀胱良性尿路上皮肿瘤(BUT)的CT特点。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8例(44个肿瘤)BUT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术后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BUT的CT特征的诊断价值。结果病理证实尿路上皮乳头状瘤(UP)20个、内翻性尿路上皮乳头状瘤(IUP)24个。CT特征:UP直径(11.39±5.93)mm,多呈菜花状(14/20,70.00%),基底部多带蒂(11/20,55.00%),平扫肿瘤与膀胱肌层密度相比多呈等密度(18/20,90.00%),增强扫描均呈中-高度强化;IUP直径(16.21±7.47)mm,多呈菜花状(9/24,37.50%)及乳头状(9/24,37.50%),基底部多带蒂(17/24,70.83%),与膀胱肌层相比,平扫肿瘤密度多呈等密度(20/24,83.33%),增强后呈中-高度强化。结论 BU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最终确诊需依赖术后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膀胱肿瘤 乳头状瘤 诊断显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皮质层状坏死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12
9
作者 何亚奇 杨昂 唐秉航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7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2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32例CL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发病机制、影像特点。患者年龄1个月~77岁,平均38.9岁;病因包括重度颅脑损伤15例、脑血管... 目的:探讨脑皮质层状坏死(CLN)的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2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32例CLN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发病机制、影像特点。患者年龄1个月~77岁,平均38.9岁;病因包括重度颅脑损伤15例、脑血管意外1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2例、烟雾病1例、脑肿瘤切除术后1例。2例仅行MRI检查,17例仅行CT检查,13例同时行2种检查。追踪复查时间最长2年。结果:本组中CLN检出时间为就诊后9~98天,平均21.8天。CT平扫均为脑皮质脑回状高密度影,平均CT值55.3HU;复查最短10天消失,最长23个月尚未消失。病变于MR T1WI上均表现为脑回状高信号,FLAIR像上呈高信号,DWI上11例(73.3%)呈高信号,T2WI上病变区信号杂乱。结论:CLN具有典型的影像特征,即脑皮质CT平扫脑回状高密度影和T1WI脑回状高信号,结合临床病史不难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皮质层状坏死 脑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