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临床预后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廖小卒 李斌飞 +3 位作者 程周 冯力 袁勇 李建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总结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临床预后并探寻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有因爆发性心肌炎接受ECMO辅助的成年患者。收集患者术前基本情况、行ECMO期间... 目的:总结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临床预后并探寻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6年1月至2015年1月所有因爆发性心肌炎接受ECMO辅助的成年患者。收集患者术前基本情况、行ECMO期间相关临床情况、并发症以及预后情况等资料。将患者按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两组,先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预后的可能危险因素,然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ECMO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33例,院内存活率为78.7%。存活组ECMO辅助时间平均75 h,机械通气时间平均120 h。ECMO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肾功能衰竭16例(48.4%),败血症7例(21.2%),肺部感染6例(18.1%),MOF 6例(18.1%),脑出血3例(9%),肢体缺血4例(12.1%)。患者ECMO前行CPR,患者ECMO前高乳酸水平,ECMO期间的血制品大量输注,并发肾功能衰竭、脑出血、胃肠道并发症、MOF,肢体缺血,高胆红素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结论:成人爆发性心肌炎患者积极行ECMO辅助,能改善机体组织灌注及防止并发症,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性心肌炎 体外膜肺氧合 临床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期间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8
2
作者 廖小卒 程周 +1 位作者 王立强 李斌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寻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期间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接受ECMO辅助患者170例,男91例,女79例,年龄18~73岁。回顾... 目的探寻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期间患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所有接受ECMO辅助患者170例,男91例,女79例,年龄18~73岁。回顾性分析ECMO辅助患者相关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相关疾病史,包括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史、ECMO前情况;ECMO辅助期间正性肌力药剂量评分值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ECMO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并发症;ECMO前乳酸,ECMO期间C反应蛋白和脑尿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峰值。将ECMO期间患者按是否发生ARF分为两组,先通过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肾功能的可能危险因素,然后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CMO辅助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70例,其中发生ARF 91例(53.5%),单因素分析:ECMO前行CPR、ECMO前乳酸水平高、ECMO期间正性肌力药剂量评分值高、大量血制品(红细胞、血浆、血小板)输注、C反应蛋白水平高、BNP水平高、长时间的ECMO辅助是患者发生ARF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ECMO前高乳酸水平(OR 2.96,95%CI 1.38~6.34,P=0.005),ECMO期间正性肌力药剂量评分值高(OR 3.17,95%CI1.52~6.61,P=0.002)是ECMO辅助患者发生A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CMO期间患者ARF发生率高,ECMO期间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的应用,ECMO前高乳酸水平是ARF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肾功能衰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脊髓圆锥与椎体的位置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志刚 廖小卒 +3 位作者 田野 王志龙 肖学红 黄晓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6-167,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成人脊髓圆锥位置分布及性别差异性,指导临床麻醉及腰椎穿刺。方法对3742例成人患者(其中男1818例,女1924例)进行下腰段脊柱磁共振(MRI)扫描,测定脊髓圆锥末端相应的脊椎位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742例患者脊... 目的通过分析成人脊髓圆锥位置分布及性别差异性,指导临床麻醉及腰椎穿刺。方法对3742例成人患者(其中男1818例,女1924例)进行下腰段脊柱磁共振(MRI)扫描,测定脊髓圆锥末端相应的脊椎位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742例患者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在L1椎体上缘796例(21.27%),L1椎体平面1918例(51.26%),L1~2椎体间隙的有672例(17.96%),L2椎体上3/4有344例(9.19%),L2椎体下缘有3例(0.08%),L2~3椎体间隙有9例(0.24%)。女性圆锥位置低于男性(P<0.05)。其中在L1椎体上缘男性高于女性(P<0.05),L1~2椎体间隙,L2椎体上3/4男性低于女性(P<0.05)。结论成人脊髓圆锥末端大部分在L1椎体水平,但仍有极少部分(0.32%)低于L2椎体下缘。成年女性的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低于男性。熟悉脊髓圆锥末端位置的正常范围,对帮助临床腰椎穿刺定位、指导临床麻醉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圆锥 磁共振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周青山 夏文芳 +2 位作者 解小丽 刘先义 杜大萍 《医药导报》 CAS 2007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神经生长因子组30只,结扎坐骨神经后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0μg.kg-1;0.9%氯化钠溶液组30只,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腹腔注...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对神经源性痛大鼠脊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6只,随机分为3组,神经生长因子组30只,结扎坐骨神经后腹腔注射神经生长因子,20μg.kg-1;0.9%氯化钠溶液组30只,结扎左侧坐骨神经中段后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假手术组6只,手术仅暴露而不结扎坐骨神经。于术前和术后6 h、1,3,7,14 d分别进行行为学测定,记录大鼠缩爪与尾弹时间。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脊髓中TNF-α和IL-6的表达,采用TUNEL法观察脊髓神经元凋亡,采用HE染色及尼氏染色法观察脊髓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0.9%氯化钠溶液组比较,神经生长因子组大鼠脊髓TNF-α和IL-6表达降低,脊髓神经元凋亡指数降低且疼痛减轻(均P<0.01)。病理学检查显示,神经生长因子组脊髓组织损伤程度较0.9%氯化钠溶液组明显减轻。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大鼠脊髓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和疼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源性痛 凋亡 神经生长因子 TNF—α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体外膜肺氧合中的肝保护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斌飞 廖小卒 +1 位作者 程周 张志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11-1512,1522,共3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行ECMO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乌司他丁组,B组为对照组。采集患者ECMO治疗后12、24、48 h的静脉血对肝功能指标ALT,AST进行检测。结果 A,B两...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体外膜肺氧合(ECMO)中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行ECMO治疗的患者按入院号随机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乌司他丁组,B组为对照组。采集患者ECMO治疗后12、24、48 h的静脉血对肝功能指标ALT,AST进行检测。结果 A,B两组患者行ECMO前的肝功能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A,B患者在ECMO治疗后的12 h后的肝功能最差,24 h后逐渐改善,但乌司他丁组的肝功能受损明显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ECMO能显著改善肝功能。结论 ECMO能显著改善肝功能,体外膜肺氧合中患者的肝功能在第12小时受损到达高峰。乌司他丁对体外膜肺氧合中的肝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肝保护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4
6
作者 罗小平 刘婷婷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6年第S1期68-70,共3页
本文综述了影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合理性的建议。
关键词 自我管理 糖尿病患者 健康信念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