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U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曾官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9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136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68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泌尿系CT平扫,研究组患者给予CTU。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CTU)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的指导作用。方法136例行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患者,遵循随机抽样原则分为参照组及研究组,各68例。参照组患者给予泌尿系CT平扫,研究组患者给予CTU。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术中出血量、结石定位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效果(一次性碎石成功、一次性进镜成功、结石复发),术后并发症(泌尿系感染、输尿管损伤、肾出血)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01.11±12.36)ml少于参照组的(119.48±10.56)ml,结石定位时间(20.06±2.12)min、手术时间(104.31±12.11)min、术后住院时间(8.25±1.36)d短于参照组的(23.57±2.45)min、(122.86±14.36)min、(9.21±1.35)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一次性碎石成功率89.71%、一次性进镜成功率91.18%高于参照组的75.00%、76.47%,结石复发率7.35%低于参照组的19.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1.47%、输尿管损伤发生率0、肾出血发生率2.94%低于参照组的10.29%、5.88%、1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U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中有着较高的指导作用,临床应用价值高,对于医师确诊以及手术进程有较高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尿路造影 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指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结局分析
2
作者 刘淑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8期60-63,共4页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进行阴道试产的结局及其安全性。方法 16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将80例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的瘢痕子宫产妇纳入观察组, 80例行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S)的瘢痕... 目的 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进行阴道试产的结局及其安全性。方法 16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将80例进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OLAC)的瘢痕子宫产妇纳入观察组, 80例行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RCS)的瘢痕子宫产妇纳入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产妇TOLAC失败情况及其原因,比较两组产妇住院时间、产时及产后24 h总出血量、妊娠结局、围生儿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妇TOLAC成功率为85.00%(68/80),失败率为15.00%(12/80),失败原因包括产程异常、产妇惧怕宫缩疼痛、胎儿宫内窘迫以及产妇子宫不全破裂。与对照组的住院时间(5.36±1.36)d、产时及产后24 h总出血量(417.53±21.18)ml相比,观察组的住院时间(3.12±1.01)d更短、产时及产后24 h总出血量(245.36±19.95)ml更少(P<0.05)。两组产妇羊水污染、产后出血、输血、子宫破裂、子宫切除、膀胱受损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小(P>0.05)。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3526.95±155.96)g对比,观察组新生儿的出生体质量(3335.29±163.25)g较低(P<0.05);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窒息发生率、缺血缺氧性脑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较小(P>0.05)。结论 对于具有阴道试产指征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对其进行产前的综合评估以及产程中的严密监测,选择TOLAC是安全且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阴道试产 瘢痕子宫 妊娠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后口服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玉华 翁庆莲 +2 位作者 黄丽华 乐燕 钟苏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6期99-101,共3页
目的 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后,继续口服复方醋酸棉酚片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 1年1月~2012年12月来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直接行腹腔... 目的 对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后,继续口服复方醋酸棉酚片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1 1年1月~2012年12月来广东省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直接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3d,每晚口服复方醋酸棉酚片20 mg,30 d为1个疗程,共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50例痛经者38例完全缓解,62例月经过多者中43例完全缓解,观察组62例痛经者均完全缓解,59例月经过多者中56例完全缓解.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子宫体积[(139.1±30.2) cm3]明显小于对照组[(186.9±43.8)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促卵泡素和黄体生成素明显升高,雌二醇和孕酮水平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和12个月后,对照组复发15例(16.7%)和32例(35.6%),观察组复发2例(2.2%)和5例(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后,给予复方醋酸棉酚片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子宫肌瘤复发,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肌瘤 复方醋酸棉酚片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护士感知组织气氛与工作投入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允浩 赖锦礼 +5 位作者 邓雪如 刘拼梅 谭志玲 郑有好 梁小娟 谢佩玲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9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的感知组织气氛和工作投入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抽取广州地区18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网上电子问卷调查,使用的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收集表、组织气氛感知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采用均数±...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的感知组织气氛和工作投入现状,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方便抽样抽取广州地区18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网上电子问卷调查,使用的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收集表、组织气氛感知量表和工作投入量表。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和构成比、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进行统计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索一般资料、感知组织气氛与工作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急诊科护士的工作投入得分为(46.36±13.28)分,感知组织气氛得分为(109.69±17.39)分。多重逐步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越大的护士(B=0.515,P=0.002),工作投入程度越高;感受组织气氛中的团队行为维度(B=0.128,P=0.046)和管理支持维度(B=1.257,P<0.001)得分越高,工作中投入程度越高。结论广州地区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护士的感知组织气氛和工作投入情况都处于中等水平,通过干预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加强科室人文建设,在加强护士的感知团队行为得分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急诊护理工作的管理支持,包括鼓励员工参与到科室建设和发展的决策中,给予护士工作及时的激励和肯定,提高护士在组织中被理解、被尊重、被认可的感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组织气氛 工作投入 急诊 护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咽喉镜治疗鼻窦囊肿的效果 被引量:4
5
作者 肖勇 谢建生 阮紫娟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4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喉镜治疗鼻窦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鼻窦囊肿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常规鼻内镜鼻窦手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喉镜治疗鼻窦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鼻窦囊肿患者7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常规鼻内镜鼻窦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喉镜进行治疗,记录手术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手术难易度,分值越高,难度越大;鼻镜检查结果采用内镜黏膜形态评分表(L-K)评估内镜黏膜形态。结果观察组手术难易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周L-K内镜黏膜形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T扫描上颌窦病变范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4周时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窦球囊导管扩张术联合纤维鼻喉镜治疗鼻窦囊肿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该项手术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对于医师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球囊导管扩张 纤维鼻喉镜 鼻窦囊肿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微循环及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黎阳 张秀丽 +3 位作者 孙丽娜 周冠华 周宇峰 张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4期74-76,共3页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微循环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安慰剂组(10 mL生理盐水),B组为右美托咪定组(1.0μ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T1)、切皮后(...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微循环及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安慰剂组(10 mL生理盐水),B组为右美托咪定组(1.0μ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T1)、切皮后(T2)、术毕(T3)和拔管后(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以及血中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以及β-内啡肽的浓度,分析它们是否有差异。结果相比于T0时刻,A组患者T1、T2、T3和T4时刻的MAP和HR都有明显升高(P<0.05),而B组患者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1、T2、T3和T4时刻的Cor、E、NE和β-内啡肽值均高于T0时刻值(P<0.05),而B组除了Cor在T2、T3和T4时刻高于T0时刻(P<0.05)外,其他三个指标在五个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维持手术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手术期机体应激反应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平均动脉压 心率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魏滃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055-1056,共2页
目的:寻求一种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对121眼采用单纯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术(49眼)、带蒂结膜瓣转位术(43眼)及加丝裂霉素C的辅助疗法(29眼)3种显微手术方法治疗。随访2mo^4a,比较其复发率。结果:胬肉切除加丝裂霉素C辅助疗... 目的:寻求一种治疗翼状胬肉的理想手术方式。方法:对121眼采用单纯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术(49眼)、带蒂结膜瓣转位术(43眼)及加丝裂霉素C的辅助疗法(29眼)3种显微手术方法治疗。随访2mo^4a,比较其复发率。结果:胬肉切除加丝裂霉素C辅助疗法术后无1例复发,单纯胬肉切除加巩膜暴露术复发率为12.3%,带蒂结膜转位术复发率为9.3%,3种手术方法均有部分病例周边角膜云翳。结论:胬肉切除加丝裂霉素C辅助治疗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显微手术 丝裂霉素C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维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在诊断甲状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甘小海 曾宪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1期98-99,共2页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漏诊率。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45例,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25例)和B组(20例),其中A组患者术前... 目的评价高频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漏诊率。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45例,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A组(25例)和B组(20例),其中A组患者术前进行彩超诊断,B组患者术前进行四维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彩超诊断甲状腺癌14例(56.0%),未能确定良恶性6例(24.0%),误诊为良性病变5例(20.0%)。B组患者四维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诊断甲状腺癌18例(90.0%),未能确定良恶性1例(5.0%),误诊为良性病变1例(5.0%)。两组患者之间诊断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52,P<0.05)。结论甲状腺癌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应用四维彩超联合促甲状腺激素诊断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彩超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黎阳 姚见玉 +1 位作者 刘海霞 黄玉娥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7期83-84,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臂丛麻醉组(对照组)和颈丛+臂丛麻醉组(观察组)各20例,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对机体的影响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心率... 目的:观察两种神经阻滞方法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平分为臂丛麻醉组(对照组)和颈丛+臂丛麻醉组(观察组)各20例,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对机体的影响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阻滞中,组两组术中与术前相比,MAP和HR明显升高(P<0.05);同时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显著(P<0.05)。观察组20例,优12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0.0%;对照组20例,优10例,良3例,差7例,优良率为65.0%。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都比较轻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颈丛联合阻滞的效果完善,损伤小,易掌握,不易发生局麻药中毒反应,在锁骨骨折手术临床上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阻滞方法 联合阻滞 锁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心监护联合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评估新生儿预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爱桃 黎阳 +1 位作者 乐燕 王根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526例足月孕妇常规行胎心监护及胎儿大脑中动脉S/D值测定分析。结果:单一的胎心监护检查阴性预测假阳性率达25.9...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526例足月孕妇常规行胎心监护及胎儿大脑中动脉S/D值测定分析。结果:单一的胎心监护检查阴性预测假阳性率达25.98%;联合检测假阳性率仅为4.1%,其假阳性率明显降低。结论:大脑中动脉S/D值可以弥补胎心监护假阳性率过高的不足,减少不必要的产科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心监护 大脑中动脉S/D值 新生儿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中螺旋CT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仰涢霞 姚志伟 向四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8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应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58例糖尿病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SCT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MSCTA的...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应用于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58例糖尿病AS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SCTA检查,以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MSCTA的应用效果。结果 58例患者共有1200支动脉节段, MSCTA诊断可评估节段为1120支(93.33%)。在下肢动脉狭窄程度评估方面, DSA检查结果显示, 572支(51.07%)为Ⅰ级, 87支(7.77%)为Ⅱ级, 121支(10.80%)为Ⅲ级, 127支(11.34%)Ⅳ级, 213支(19.02%)为Ⅴ级;MSCTA检查结果显示, 572支(51.07%)为Ⅰ级, 86支(7.68%)为Ⅱ级, 107支(9.55%)为Ⅲ级, 137支(12.23%)为Ⅳ级, 218支(19.46%)为Ⅴ级。两种检查方式评估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 MSCTA在骼外动脉、骼总动脉、股浅动脉、骼内动脉等各病变部位诊断上均表现出较高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以及阴性、阳性预测值。结论 MSCTA应用于糖尿病ASO诊断,可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病变节段部位及狭窄程度,且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均较高,可作为该病诊断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柏昌 江高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0期144-145,共2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方法,探讨CT在进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主要为脑梗死和脑... 目的: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方法,探讨CT在进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分度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CT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儿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常,主要为脑梗死和脑水肿。其CT分度与临床分度基本一致(r=0.798 6,P<0.01),患儿的窒息程度与CT分度呈正相关(r=0.701,P<0.01)。同时CT能显示治疗过程中的病变改善情况,有2例死亡患者。结论:CT诊断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和预后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CT 脑梗死 脑水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与手术方法治疗腱鞘囊肿的效果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斌 杨燎北 姚茂盛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7期115-116,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腱鞘囊肿应用封闭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腱鞘囊肿患者49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与个人意愿分为封闭组(25例)和手术组(24例),手术组给予手术方法治疗,封闭组给予封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治愈率(95.83%)显著... 目的对比分析腱鞘囊肿应用封闭与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腱鞘囊肿患者49例,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与个人意愿分为封闭组(25例)和手术组(24例),手术组给予手术方法治疗,封闭组给予封闭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组治愈率(95.83%)显著高于封闭组(76.00%),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两组治疗效果、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腱鞘囊肿应用封闭疗法操作简单、创伤小,但治愈率低,必要时给予手术切除能够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囊肿 手术切除 封闭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心监护联合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血清雌三醇检测评估新生儿预后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乐燕 王爱桃 +2 位作者 黎阳 王根枚 李英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3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血清雌三醇检测评估新生儿预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9年7月~2012年1月在我科分娩的2 450例孕妇进行胎心监护及血清雌三醇、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测定,分析其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结... 目的探讨胎心监护联合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血清雌三醇检测评估新生儿预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09年7月~2012年1月在我科分娩的2 450例孕妇进行胎心监护及血清雌三醇、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测定,分析其与新生儿预后的关系。结果一种检查方法的假阳性率为27.9%,两种联合检查假阳性率为5.4%,三种联合检查的假阳性率为0.6%,明显低于一种及两种联合检测(P〈0.05)。结论多因素联合监测发现胎儿窘迫的假阳性率减少,可降低剖宫产率并降低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心监护 大脑中动脉血流S/D值 血清雌三醇 新生儿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腹腔镜手术术后颈肩痛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桂锋 吴耀银 +1 位作者 黄玉娥 黎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8期121-122,共2页
目的评估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颈肩痛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组和N组,每组50例。D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N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手术后颈... 目的评估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术后颈肩痛的影响。方法 100例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D组和N组,每组50例。D组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N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手术后颈肩痛发生情况。结果 D组患者手术后72 h内出现颈肩痛2例,颈肩痛发生率为4%, 2例患者对不适尚能忍受不需处理;N组患者手术后72 h内出现颈肩痛22例,颈肩痛发生率为44%, 15例患者对不适尚能忍受不需处理,但有7例患者自觉无法忍受需要止痛药物或物理治疗。D组患者手术后颈肩痛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能明显降低腹腔镜手术术后颈肩痛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超前镇痛 腹腔镜手术 颈肩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宫外孕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一冰 钟声华 周宇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3期99-100,110,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宫外孕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腹腔镜行宫外孕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腹腔镜宫外孕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腹腔镜行宫外孕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进行麻醉。记录患者术中循环系统变化及术后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后收缩压(SBP)、心率(HR)较麻醉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麻醉后、气腹后循环系统波动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唤醒时间、苏醒延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呛咳、躁动及术中知晓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虽在麻醉诱导早期容易出现血压、心率下降,但在气腹后及麻醉中能够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减少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瑞芬太尼 腹腔镜 宫外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胡忠金 周衍国 +1 位作者 潘润洪 李英姿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4期73-74,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逐渐加量方法治疗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16例为失代偿期,30例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100万U赛若金联合利... 目的探讨小剂量逐渐加量方法治疗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16例为失代偿期,30例为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给予100万U赛若金联合利巴韦林600mg/d治疗,每隔1天进行1次肌内注射,之后逐渐增加剂量。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派罗欣67.5g/周联合利巴韦林600mg/d治疗。比较治疗后12周及24周患者的肝功能和HCVRNA等指标情况。结果 16例失代偿肝硬化患者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CHE、TBIL、AST、ALT及HCV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上述指标水平均下降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12周后TBIL、AST、ALT及HCVRN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上述指标水平均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小剂量逐渐加量方法抗病毒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使肝纤维化程度降低,从而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安全且临床疗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失代偿期肝硬化 代偿期肝硬化 赛若金 利巴韦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经乳晕双通道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高峰 曾宪明 +2 位作者 黄桂芬 甘小海 李明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6期84-87,共4页
目的分析对甲状腺良性肿瘤使用腔镜下经乳晕双通道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5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接受常规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腔镜下经乳晕双通道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焦虑、... 目的分析对甲状腺良性肿瘤使用腔镜下经乳晕双通道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5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各25例。参照组接受常规开放性甲状腺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腔镜下经乳晕双通道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焦虑、抑郁、疼痛、数字评分系统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为(45.76±4.48)、(44.85±6.84)、(1.76±0.48)分,均低于参照组的(51.76±5.87)、(52.21±4.76)、(2.12±0.51)分,数字评分系统(NSS)评分(5.87±0.84)分高于参照组的(3.12±0.7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hs-CRP水平分别为(15.52±2.78)ng/ml、(13.82±3.81)pg/ml、(10.91±1.42)mg/L,均低于参照组的(25.84±4.26)ng/ml、(26.35±2.92)pg/ml、(23.82±3.21)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10.00±5.00)ml、手术时间(72.08±9.94)min、引流时间(1.31±0.19)d、引流量(68.78±9.65)ml、住院时间(5.28±1.32)d均优于参照组的(20.89±5.18)ml、(94.85±10.08)min、(2.72±0.32)d、(98.78±12.18)ml、(8.25±1.8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低于参照组的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腔镜下经乳晕双通道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对炎症反应刺激较小,手术方法安全、创伤小,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美观性较高,可广泛应用在甲状腺良性肿瘤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良性肿瘤 腔镜下经乳晕双通道手术 开放性甲状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视频术前宣教结合术中多维度强化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耀银 张梅 +2 位作者 姚见玉 刘海霞 姚婉荷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微视频术前宣教结合术中多维度强化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健康知识水平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n=40)和对照... 目的探讨微视频术前宣教结合术中多维度强化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健康知识水平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于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入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微视频术前宣教结合术中多维度强化护理方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的健康知识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和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值均<0.05),且观察组的BI和Harri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结论对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微视频术前宣教结合术中多维度强化护理干预,不仅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而且提高其健康知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视频术前宣教 多维度强化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肢体功能恢复 健康知识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缝合假性疝囊在TAPP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甘小海 杨芯 +3 位作者 刘迎 曾宪明 阮颖彦 李高峰 《中国医药科学》 2021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缝合假性疝囊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直疝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 目的探讨改良缝合假性疝囊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广东省东莞市企石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60例腹股沟直疝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7天的疼痛程度评分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同组术后第1天,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缝合假性疝囊在TAPP手术患者中应用,疼痛明显改善,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缝合 假性疝囊 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