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患儿铂类化疗后相关耳毒性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娟 艾茹玉 +3 位作者 叶敏婷 赖名耀 宋江顺 蔡林波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9-163,共5页
铂类是在儿童及成人化疗方案中常见的一种化疗药物。铂类应用大大提高了肿瘤患儿的长期生存,由于铂类治疗后产生的耳毒性可能发生在治疗后的各个时期,对长期生存的肿瘤患儿来说是治疗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在铂类耳毒性发生机制、随访评... 铂类是在儿童及成人化疗方案中常见的一种化疗药物。铂类应用大大提高了肿瘤患儿的长期生存,由于铂类治疗后产生的耳毒性可能发生在治疗后的各个时期,对长期生存的肿瘤患儿来说是治疗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在铂类耳毒性发生机制、随访评估及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肿瘤 耳毒性 铂类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HO(2016)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新增分类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娟 凌雪冰 +3 位作者 赖名耀 胡清军 山常国 蔡林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8-402,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p-GBM)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Ep-GBM的临床诊疗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3例Ep-GBM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 目的:回顾性分析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p-GBM)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Ep-GBM的临床诊疗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7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3例Ep-GBM患者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3例患者的分子病理学检测发现BRAFV600E阳性率76.9%(10/13),INI-1阳性率80%(8/10),中位Ki-67指数30%。病程中出现脑膜和/或脊膜转移9例(69.7%)。中位随访时间12(6~2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6(2.2~16.5)个月,3例患者死亡,1年生存率为54%。结论:Ep-GBM恶性程度高,容易发生脑膜及脊膜播散。在初次诊断时应重视全中枢影像评估以决定是否需全中枢放射治疗。Ep-GBM常伴有INI-1表达及BRA FV600E突变,BRA F抑制剂是一种潜在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肿瘤组织来源的胶质母细胞瘤类器官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赖名耀 李少群 +15 位作者 李新晨 邵媛 郁洁 李海南 李娟 胡清军 周江芬 艾茹玉 周兆明 林涛 金鑫 穆林森 欧阳辉 鲁明 范晓虎 蔡林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9-664,共6页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肿瘤组织来源的GBM类器官(GBO)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新诊断经病理确诊的8例GBM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将其剪成0.5~1 mm大小的组织碎片并用特制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待其成球... 目的:探讨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肿瘤组织来源的GBM类器官(GBO)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选取2021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新诊断经病理确诊的8例GBM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将其剪成0.5~1 mm大小的组织碎片并用特制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待其成球且直径达到1 mm时剪小传代,同时选取培养2周以上的GBO进行石蜡包埋、切片,后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并与亲本GBM组织进行组织学与细胞学的比较。结果:成功培养2例可传代冻存的GBO,并建立GBO生物库。H-E染色结果显示,GBO保留了与亲本GBM组织相似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GBO与GBM组织中GFAP、OLIG2、Ki67和ATRX分子的表达情况一致。结论:将患者来源的GBM组织在体外剪小并用特制培养基培养,可构建与GBM患者肿瘤组织在组织和细胞层面一致的GB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类器官 制备方法 组织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联合CD3^(+)、CD4^(+)、CD8^(+)T细胞检测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敏婷 戴利军 +3 位作者 张振斌 邵媛 赖名耀 张笑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7-253,共7页
目的分析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中相关免疫细胞及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方法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行手术切除并保存完整的30例胶质瘤标本,均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 目的分析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中相关免疫细胞及免疫抑制因子的表达。方法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4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行手术切除并保存完整的30例胶质瘤标本,均为胶质母细胞瘤,IDH野生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CD3^(+)、CD4^(+)、CD8^(+)T细胞)、抑制性免疫细胞[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抑制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免疫抑制信号[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PDL1)]分布和表达。结果CD4^(+)T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占比极低;15例(50%)CD3^(+)T细胞占比>3%,CD8^(+)T细胞分布与CD3^(+)T细胞相似;仅2例(6.67%)检测到极少FoxP3^(+)Treg细胞。24例(80%)胶质母细胞瘤胞质强阳性表达TGF-β,且其表达与CD3^(+)T细胞分布存在相关性,TGF-β高表达区域未见CD3^(+)T细胞,TGF-β低表达区域CD3^(+)T细胞分布较广;无一例检测到PDL1表达。结论TGF-β蛋白在胶质母细胞瘤中呈高表达,未来针对TGF-β为靶点设计的药物或免疫疗法可能有助于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肿瘤微环境 转化生长因子β T淋巴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