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最小意识状态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即刻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敬璞 倪莹莹 +5 位作者 林瀚波 刘慧华 吕晓 董军涛 庄志强 燕铁斌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0.12个...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最小意识状态(MCS)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FCS)的影响。方法:纳入11例符合MCS诊断标准的患者,其中男9例,女2例;脑外伤10例,脑出血1例;平均年龄37.27±8.36岁,平均病程3.36±0.12个月。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给予1次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rs-f MRI)扫描,随后固定tDCS的电极,阳极固定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阴极固定在眶上区,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研究。首先给予单次安慰tDCS刺激(20min),单次安慰刺激完成后进行第2次rs-f MRI扫描,然后给予单次真tDCS刺激(20min),单次真tDCS刺激结束后进行第3次rs-f MRI扫描,每次给予rs-f MRI评估同时应用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进行测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单次安慰tDCS治疗后各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次真tDCS治疗后听觉网路(右侧颞下回)、额顶网络(左侧角回及颞叶后部)的功能连接强度(FCS)显著增强(P<0.05)。单次真tDCS与单次安慰tDCS比较,默认网络(右侧楔前叶)、额顶网络(右侧角回、右侧中央后回)、感觉运动网络(双侧辅助运动区)功能连接强度显著增强(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对静息态脑功能连接产生显著影响,双侧大脑半球感觉运动网络、左侧额顶网络功能、意识水平相关的默认网络关键节点(右侧楔前叶)功能连接强度增强,可能是这种干预促进患者意识水平恢复的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最小意识障碍 脑功能网络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叶癫痫病患者的脑皮层多特征分类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圣文 赖春任 +4 位作者 汪文胜 成丽娜 吴凯 岑桂英 池敏越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57-1060,共4页
为了自动识别左、右侧颞叶癫痫病患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脑皮层结构特征的分类方法.采集了21例左侧TLE患者(LTLE)、18例右侧TLE患者(RTLE)与28例健康正常人(NC)的脑结构磁共振图像,提取与分析其脑皮层形态结构特征.为了降低特征维数,利用... 为了自动识别左、右侧颞叶癫痫病患者,提出了一种基于脑皮层结构特征的分类方法.采集了21例左侧TLE患者(LTLE)、18例右侧TLE患者(RTLE)与28例健康正常人(NC)的脑结构磁共振图像,提取与分析其脑皮层形态结构特征.为了降低特征维数,利用递归特征消除法获取对分类有效的主要特征.然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对3组人群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大脑皮层表面积为最佳分类特征,灰质体积也具有突出的分类能力,皮层厚度识别不同侧TLE的能力稍差,平均曲率对右侧TLE与健康人群的区分能力相对较弱.对分类有重要影响的脑区主要分布于颞叶、额叶与顶叶,尤其是大脑左侧脑区.由此证明利用脑皮层特征可以有效地区分不同侧TLE患者和健康正常人,TLE患者的左脑更易受损.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TLE患者的病理机制与进展规律、确定病灶位置及实现自动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脑皮层特征 支持向量机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湘蜀 费凌霞 +5 位作者 李花 郭强 伍新颜 汪文胜 周锦华 沈鼎烈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706-711,共6页
目的 观察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TLE-HS)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分析药物反应良好的良性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的临床特点。方法 46例颞叶癫患者经MRI证实伴海马硬化,抗癫药物治疗至少随访2年,超过发作周期无癫发作,与51例对抗癫药物耐药的患... 目的 观察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TLE-HS)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性,分析药物反应良好的良性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的临床特点。方法 46例颞叶癫患者经MRI证实伴海马硬化,抗癫药物治疗至少随访2年,超过发作周期无癫发作,与51例对抗癫药物耐药的患者比较人口学资料、早期突发损伤因素、癫家族史、临床症状、发作间期脑电图样放电、海马硬化侧别、药物治疗方案等特征,并采用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药物治疗反应良好的影响因素。结果 良性TLE-HS组与对照组患者发病年龄(P=0.041)、病程(P=0.001)、热性惊厥史(P=0.019)、癫发作频率(P=0.001)和药物治疗方案(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年龄、出生史异常、脑炎史、颅脑创伤史、癫家族史、癫持续状态、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以及发作类型、先兆、是否存在发作间期和发作间期脑电图样放电、海马硬化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热性惊厥史是药物治疗反应良好的危险因素(OR=3.405,95%CI:1.080-10.737;P=0.037),而低癫发作频率(OR=0.275,95%CI:0.100-0.758;P=0.013)和单药治疗(OR=0.135,95%CI:0.049-0.373;P=0.000)是药物治疗反应良好的保护因素。结论 良性伴海马硬化的颞叶癫多于青少年后期发病,发病初期癫发作频率低,较少伴热性惊厥史,单药治疗特别是卡马西平或奥卡西平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 海马 硬化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