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CTA和MSCTU对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成丽娜 郭若汨 +3 位作者 段小慧 钟小梅 张芳 沈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8-521,共4页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MSCTA)及尿路成像(MSCTU)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UPJO患者的MSCTA及MSCTU影像资料,利用多种后处理重组技术(MPR、CPR、MIP、VR)进行重组。结果:16例肾...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MSCTA)及尿路成像(MSCTU)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UPJO患者的MSCTA及MSCTU影像资料,利用多种后处理重组技术(MPR、CPR、MIP、VR)进行重组。结果:1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梗阻位置全部诊断正确。梗阻原因诊断为输尿管息肉1例,血管压迫3例,炎性狭窄12例。术前诊断与手术探查及病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U和MSCTA可作为UPJO术前评估的常规方法,在诊断引起UPJO的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 输尿管梗阻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成白洁 李海南 +2 位作者 邓达标 许少强 李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70-678,共9页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简称黑色素细胞肿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7例黑色素细胞肿瘤患者,5例手术切... 目的总结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简称黑色素细胞肿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与结果纳入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7例黑色素细胞肿瘤患者,5例手术切除,2例行组织活检术;MRI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FLAIR成像高信号;组织学形态由卵圆形或多边形黑色素细胞构成,胞核偏位,核仁嗜酸性,胞质内含数量不等的色素细胞,细胞异型性不等;免疫组化染色,Melan-A、S-100蛋白呈阳性,HMB-45呈阴性、散在阳性或强阳性。最终诊断为黑色素细胞瘤4例,黑色素瘤1例,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生症1例,黑色素瘤病1例。3例黑色素细胞瘤术后辅以放疗,其中2例分别随访56和116个月状态良好,1例失访;1例未行放疗的黑色素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为20个月;1例黑色素瘤患者术后辅以放化疗,总生存期为15个月;1例弥漫性黑色素细胞增生症患者总生存期为13个月;1例黑色素瘤病患者经放化疗后7个月状态良好。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黑色素细胞肿瘤罕见,黑色素细胞瘤常见于中老年人,黑色素细胞增生症好发于儿童。肿瘤细胞恒定表达Melan-A和S-100蛋白,而HMB-45表达模式有助于鉴别肿瘤良恶性。肿瘤预后尚不清楚,黑色素细胞瘤预后最好,放疗可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肩关节半脱位矫形器的设计及其3D打印成品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汉波 吕晓 +5 位作者 燕铁斌 丁丽娟 林瀚波 陈思廖 秋霞 黄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40,共6页
目的:为脑损伤后肩关节半脱位的防治设计一款新型矫形器。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打印一套防治肩关节半脱位的新型矫形器——肘前臂托,并将此肘前臂托与传统的肩吊带应用于脑卒中后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设计方法,... 目的:为脑损伤后肩关节半脱位的防治设计一款新型矫形器。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设计和打印一套防治肩关节半脱位的新型矫形器——肘前臂托,并将此肘前臂托与传统的肩吊带应用于脑卒中后伴有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设计方法,对患者分别佩戴肘前臂托与传统的肩吊带,并分别在佩戴前、佩戴后即刻以及佩戴后30min拍摄半脱位肩关节坐位下的正位X线片,测量X线片肩峰下缘至肱骨头中心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比较这2种矫形器对肩关节半脱位的复位效果。结果:对于脑卒中后出现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佩戴这2种矫形器后的即刻均可以达到复位目的,30min后传统肩吊带的复位作用明显减弱,佩戴肘前臂托的复位仍然有效。肘前臂托支撑稳定,持续时间长,佩戴舒适。结论:基于3D打印技术研制的此款肘前臂托设计可行,测试效果好,为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矫形器 肘前臂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对持续植物状态患者脑血流速度和脑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5
4
作者 倪莹莹 邓丽霞 +3 位作者 邱承尧 汪文胜 马梦良 刘云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研究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天柱、内关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脑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P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管理、高压氧、促醒药物、感觉刺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 目的研究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天柱、内关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脑血流速度及脑代谢的影响。方法 60例PV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基础管理、高压氧、促醒药物、感觉刺激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脑电仿生电刺激双侧天柱、完骨(主电极)、内关穴(辅助电极)治疗,连续治疗30 d。分别于治疗开始前1 d及治疗结束后1 d采用PVS疗效评分量表进行评估,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磁共振波普(MRS)检查观察脑血流速度及脑代谢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优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治疗前后平均流速改变(ΔV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胆碱复合物/肌酸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完骨、天柱、内关可明显改善PVS患者脑循环及脑代谢,有可能提高临床促醒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植物状态 脑电仿生电刺激 脑血流速度 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检查皮质脊髓束与下肢肌力恢复的关系 被引量:12
5
作者 赖喜新 倪莹莹 +4 位作者 赵春梅 刘云义 彭大庆 汪文胜 成丽娜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病变侧脑皮质脊髓束(CST)的修复与下肢肌力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及康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肌力评级及DTI检查,并重建患者双侧CST的3D纤维图,分析康复治疗前后患者DTI与下肢...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病变侧脑皮质脊髓束(CST)的修复与下肢肌力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32例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及康复治疗2个月后,分别进行肌力评级及DTI检查,并重建患者双侧CST的3D纤维图,分析康复治疗前后患者DTI与下肢肌力变化的关系。结果患者治疗后CST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CST分级及肌力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5)。CST未完全中断者治疗后下肢肌力恢复较好,CST完全中断者肌力恢复较差。治疗前后病变侧FA值及CTS分级与肌力评级均呈正相关(r=0.756,0.751,P=0.001;r=0.750,0.748,P=0.002)。结论应用DTI检查CST可评估脑卒中患者下肢肌力恢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磁共振成像 弥散 锥体束 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的价值 被引量:18
6
作者 匡祖颖 向姣 +6 位作者 张新斐 成丽娜 钟水生 杨慧 潘梦秋 叶锦龙 王展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311-2315,共5页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的预后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1例发病48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内科治疗联合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和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 目的研究CT灌注成像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的预后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1例发病48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常规内科治疗联合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和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行CT灌注检查,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采用NIHSS量表及Barthel指数评价临床神经功能,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基底节区的CTP参数,分析治疗前后不同CTP参数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结果给予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治疗后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与发病时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相关关系,rCBF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而rMTT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改善程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早期的CT灌注评估可以判断临床预后,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CT灌注成像 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诺卡菌引起脑脓肿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黄赛林 顾有明 +4 位作者 林勤剑 梁倩雯 向璇 叶娜芬 许绍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2-384,共3页
诺卡菌(Nocardia)在自然界土壤中广泛存在,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等侵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疾病,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性病原菌。诺卡菌引发脑脓肿较为罕见,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极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实验室技术不断提... 诺卡菌(Nocardia)在自然界土壤中广泛存在,可通过皮肤和呼吸道等侵入人体,引起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或肉芽肿性疾病,是一种严重的机会性病原菌。诺卡菌引发脑脓肿较为罕见,临床上无特异性表现,极易误诊、漏诊。近年来,随着实验室技术不断提高,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脓肿 亚洲诺卡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