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电压下环氧绝缘材料电气性能对电荷积聚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田浩 李继承 +3 位作者 郝留成 王之军 袁端鹏 林生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3-1468,共6页
为研究环氧绝缘材料电荷积聚过程的影响因素,减少材料表面电荷积聚效应,采用高阻计对直流电压下环氧绝缘材料不同时间点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等关键电气性能进行测量,并采用直流试验装置,借助电容探头法进行直流高压下的表面电荷测... 为研究环氧绝缘材料电荷积聚过程的影响因素,减少材料表面电荷积聚效应,采用高阻计对直流电压下环氧绝缘材料不同时间点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等关键电气性能进行测量,并采用直流试验装置,借助电容探头法进行直流高压下的表面电荷测量。通过相关理论研究,获得了环氧绝缘材料电阻率随直流电压作用时间的关系,建立了环氧绝缘材料电气性能与电荷积聚的关系,并明确了环氧绝缘材料电气性能的改进措施,对于减少直流电压下,环氧绝缘材料的表面电荷积聚,提高输变电设备直流绝缘子运行可靠性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电压 环氧绝缘材料 电气性能 表面电荷 积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N填料的SF6断路器用耐烧蚀灭弧喷口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袁端鹏 罗军 +4 位作者 郝留成 李彩娜 韩丽娟 陈蕊 张佩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0-35,共6页
选用新型的氮化铝(AlN)无机填料进行灭弧喷口材料的基础配方试验和耐电弧烧蚀试验,研究AlN填料对聚四氟乙烯灭弧喷口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N填料的加入使灭弧喷口材料的热导率提高了18%,耐烧蚀性提高了15%,灭弧喷口材料的综合性... 选用新型的氮化铝(AlN)无机填料进行灭弧喷口材料的基础配方试验和耐电弧烧蚀试验,研究AlN填料对聚四氟乙烯灭弧喷口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N填料的加入使灭弧喷口材料的热导率提高了18%,耐烧蚀性提高了15%,灭弧喷口材料的综合性能得到提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弧喷口 无机填料 氮化铝 电弧烧蚀 开断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高压电器触指发热功率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博 王之军 +2 位作者 林生军 刘亚培 张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4-218,共5页
交流高压电器中,一般采用多根触指并联的方式提高设备的通流能力。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交流高压电器触指处的三维电磁场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计算出每根触指的发热功率。根据计算结果发现触指处的电流密度在交变电磁场情况下有着自身的规律... 交流高压电器中,一般采用多根触指并联的方式提高设备的通流能力。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交流高压电器触指处的三维电磁场模型;并通过该模型计算出每根触指的发热功率。根据计算结果发现触指处的电流密度在交变电磁场情况下有着自身的规律。应用此计算模型,研究了触指数目、触指间距、触指位置三种因素对触指发热功率大小的影响,所得结论对交流高压电器触指设计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高压电器 电磁场模型 发热功率 交变电磁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环氧微米复合介质表面陷阱特性和表面电导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林生军 黄印 +5 位作者 闵道敏 李枕 谢东日 李盛涛 张翀 邢照亮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55-61,共7页
在真空环境下采用电子束辐照对环氧微米复合介质试样进行表面处理,测试辐照前后试样的表面电位衰减和表面电导等特性。结果表明:辐照前后的试样均存在深、浅两个表面陷阱中心。随着辐照能量的增大,表面浅陷阱密度逐渐减小,其能级未发生... 在真空环境下采用电子束辐照对环氧微米复合介质试样进行表面处理,测试辐照前后试样的表面电位衰减和表面电导等特性。结果表明:辐照前后的试样均存在深、浅两个表面陷阱中心。随着辐照能量的增大,表面浅陷阱密度逐渐减小,其能级未发生明显变化,表面深陷阱的密度和能级均逐渐增大;电子束辐照在介质中沉积的能量与表面陷阱特性的变化有关,当电子束沉积的能量大于电介质禁带宽度的3倍左右,就会造成电介质电离,导致电介质表面深陷阱能级和密度增加,阻碍载流子在试样表面的迁移,降低了试样的表面电导率。采用电子束辐照调控绝缘介质的表面陷阱特性和表面电导,提高沿面闪络电压,能够为电力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环氧微米复合介质 表面陷阱 表面电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基碳纳米管纳米电介质的直流真空沿面闪络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枕 黄印 +3 位作者 闵道敏 李盛涛 林生军 康文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857-2865,共9页
气-固界面的沿面闪络电压低于同等条件下同种气体的击穿电压,从而制约着特高压电力设备的发展。对固体绝缘材料进行改性可以提高气-固绝缘系统的沿面闪络性能。为此,制备了8种不同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杂环氧树脂,即掺杂质量分数分... 气-固界面的沿面闪络电压低于同等条件下同种气体的击穿电压,从而制约着特高压电力设备的发展。对固体绝缘材料进行改性可以提高气-固绝缘系统的沿面闪络性能。为此,制备了8种不同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杂环氧树脂,即掺杂质量分数分别为0%、0.02%、0.05%、0.1%、0.125%、0.15%、0.2%和0.5%的8种试样,并对试样进行了显微形貌、玻璃化转变温度、介电常数、表面粗糙度、电阻率、表面电位衰减特性(SPD)、直流真空沿面闪络特性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掺杂质量分数的提高,环氧复合材料的沿面闪络电压先上升后下降,并且在掺杂质量分数为0.1%时达到极大值,环氧复合材料的闪络电压比纯环氧树脂的提升了23.1%。通过分析发现,掺杂质量分数较低时,沿面闪络电压的上升与陷阱深度的增加及介电常数的下降有关;而掺杂质量分数较高时,沿面闪络的下降与浅陷阱密度的增加及介电常数上升有关。通过分析得到,介电常数会引起电场畸变,陷阱的深度和密度会影响载流子迁移过程,二者均对沿面闪络电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环氧树脂 沿面闪络 陷阱 介电常数 表面粗糙度 表面电位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电阻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刚 杜志叶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7-123,共7页
运用模糊系统对接触电阻进行建模.首先通过全因子法进行试验,得到足量试验数据,从试验数据中选出一部分能代表整个样本空间特征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训练模糊系统,剩下的作为测试数据对模糊系统进行测试,检测系统可靠性.然后在分析基本遗... 运用模糊系统对接触电阻进行建模.首先通过全因子法进行试验,得到足量试验数据,从试验数据中选出一部分能代表整个样本空间特征的数据作为训练数据训练模糊系统,剩下的作为测试数据对模糊系统进行测试,检测系统可靠性.然后在分析基本遗传算法与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特点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形成混合算法,混合算法是在基本遗传算法之后进行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的运算.通过训练数据分别利用递推最小二乘算法、基本遗传算法、混合算法训练模糊系统,混合算法的收敛效果优于其他2种方法.通过训练数据建立基于回归分析的接触电阻模型.利用测试数据对各模型进行测试,并比较测试结果,混合算法训练模糊系统所得模型的测试效果是各模型中最好的.测试和比较结果说明若能得到足量训练数据,用混合算法训练模糊系统的方法对接触电阻进行建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电阻 模糊系统 基本遗传算法 递推最小二乘算法 混合算法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