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空区地表变电站场地稳定性SBAS-InSAR监测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董建军 李昕 +2 位作者 吴豫 漫红伟 刘士乙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99-2507,共9页
常规地基沉降监测方法存在监测时段不连续和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的监测地表形变新技术,能够对研究区域进行全天候、实时、高效、大范围的监测。以平顶山市某下伏采空区变电... 常规地基沉降监测方法存在监测时段不连续和覆盖范围有限等问题,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的监测地表形变新技术,能够对研究区域进行全天候、实时、高效、大范围的监测。以平顶山市某下伏采空区变电站为研究对象,基于35景升轨Sentinel-1A数据,通过影像配准、相位干涉、最小费用流解缠、大气分离、特征值分解和地理编码等处理,生成平均形变速率图,最终得到该地区2015年4月至2020年12月的时间序列形变监测结果。结果表明:平顶山市区整体形变速率平缓,变电站拟建场地地表形变速率保持在-3~0 mm/a;部分地区存在明显变形,变电站拟建场地东北方向较远区域出现较大形变,形变速率可达-81~-33 mm/a;SBAS-InSAR技术监测精度可以达到mm级,可有效监测采动影响区域与周围未采动影响区域范围内的拟建变电站的地表沉降情况。在实际运用时,发现SBAS-InSAR获取到的形变序列在空间上更为连续,监测区域更加广泛,可监测时间跨度较长的地表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采空区 场地稳定性 短基线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SBAS-InSAR) 地表形变监测 时间序列 形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弯曲韧性与抗冲击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武东亚 姚秦生 +2 位作者 刁飞 汪锋 漫红伟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1-144,共4页
为研究钢纤维对再生混凝土(RAC)抗弯性能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0、0.5%、1.0%、1.5%)下的钢纤维再生混凝土(SFRAC)进行了弯曲韧性试验和落锤冲击试验,得到其荷载-挠度曲线、初裂冲击次数、破坏冲击次数,并计算... 为研究钢纤维对再生混凝土(RAC)抗弯性能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通过对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0、0.5%、1.0%、1.5%)下的钢纤维再生混凝土(SFRAC)进行了弯曲韧性试验和落锤冲击试验,得到其荷载-挠度曲线、初裂冲击次数、破坏冲击次数,并计算出韧性指数和冲击能量。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能显著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弯曲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当钢纤维掺量为1.5%时,抗弯初裂强度和抗弯强度较素混凝土分别提高了52%和33%,初裂冲击次数和破坏次数较素RAC分别提升了1.28倍和18.90倍。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韧性指数与冲击能量呈对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再生混凝土 弯曲韧性 抗冲击性能 落锤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