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曲安奈德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罗翠平 田锁成 +2 位作者 李慧俐 徐蕾 焦亮亮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51-853,共3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1例(56眼)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黄斑部格栅样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玻璃体内注射TA... 目的评价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1例(56眼)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黄斑部格栅样光凝组和联合治疗(玻璃体内注射TA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组,每组28眼。其中联合治疗组在注药后1个月行黄斑部格栅样光凝。分别观察2组患者激光后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厚度、眼压、眼底改变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单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9±0.15、0.22±0.15,2组黄斑厚度分别为(321.23±112.43)μm、(267.80±104.11)μm,2组间视力和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6个月单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0.18±0.14、0.29±0.14;2组黄斑厚度分别为(337.62±97.21)μm、(245.21±99.46)μm,2组间视力和黄斑厚度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观察期间联合治疗组7眼出现眼压升高,药物治疗3~7d恢复正常;1眼患者晶状体后囊下明显混浊。结论 TA玻璃体内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短期内黄斑水肿减轻明显、视力提高,但远期疗效、水肿、复发率及并发症等仍需进一步长期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 曲安奈德 玻璃体内注射 黄斑部格栅样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移植术在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赵东卿 孙秉基 +1 位作者 罗翠平 董珺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术(AMT)在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BK)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伴有明显眼痛且视功能较差的 BK11例(11只眼)。其中无晶状体 BK 5例,人工晶状体 BK 4例,其他原因所致 BK 2例,采用 AMT进... 目的 探讨羊膜移植术(AMT)在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BK)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伴有明显眼痛且视功能较差的 BK11例(11只眼)。其中无晶状体 BK 5例,人工晶状体 BK 4例,其他原因所致 BK 2例,采用 AMT进行治疗。术后裂隙灯及荧光素染色检查,平均随访16周。结果.11例中9例术后当天眼痛消失,2例3天后消失。7例出现暂时性的角膜上皮缺损,3周内全部愈合,羊膜植片完整8例,不完全融解3例。除1例出现周边角膜上皮性水泡外,均未发现BK复发。全部病人无新生血管及翼状胬肉发生。结论 AMT可有效地改善基质层微环境,重建角膜表面,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防止BK复发,是治疗BK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膜移植 大泡性角膜病变 AMT 疗效 角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后囊膜环形撕开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瑞华 周玲玲 +1 位作者 李慧俐 杨国进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30-530,共1页
先天性白内障在我国占儿童致盲率的25%,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开展,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术后的后囊膜混浊成为手术后影响视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7~2002年对25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术中行后囊... 先天性白内障在我国占儿童致盲率的25%,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开展,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但术后的后囊膜混浊成为手术后影响视功能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1997~2002年对25例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术中行后囊膜环形撕开,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后患者的视力,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天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 联合治疗 后囊膜环形撕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膜覆盖治疗急性眼表烧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付莉萍 王瑞华 贺燚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3-453,共1页
关键词 羊膜覆盖 治疗 急性眼表烧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SIK术后感染性角膜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田锁成 杨国进 席丹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02-604,共3页
目的探讨LASIK术后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临床资料,对LASIK术后感染性角膜炎患者22例24眼的发病时间、病原体种类以及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4眼中有10眼为分枝杆菌感染,其中8眼发生在LASIK术后10d。9眼革兰阳性杆... 目的探讨LASIK术后感染性角膜炎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临床资料,对LASIK术后感染性角膜炎患者22例24眼的发病时间、病原体种类以及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24眼中有10眼为分枝杆菌感染,其中8眼发生在LASIK术后10d。9眼革兰阳性杆菌感染,其中6眼出现在LASIK术后7d以内。20眼有相关的全身或局部易感因素。结论分枝杆菌和革兰阳性杆菌是目前主要的致病微生物,前者多发生在术后10d以上而后者多发生在术后7d内。完善的术前检查和准备、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合理的术后用药是预防感染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IK 感染 角膜炎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脱位 被引量:2
6
作者 田锁成 雷建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7-778,共2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脱入玻璃体内的患者30例(30眼),其中眼球钝挫伤引起的晶状体全脱位25眼,针拨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全脱位2眼,白内障摘出术中晶状体核脱入玻璃体...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晶状体脱入玻璃体内的患者30例(30眼),其中眼球钝挫伤引起的晶状体全脱位25眼,针拨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全脱位2眼,白内障摘出术中晶状体核脱入玻璃体内3眼。根据脱入玻璃体内的晶状体核硬度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必要时行硅油填充。术后随访0.5~1a,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晶状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19例(19眼);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10例(10眼);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硅油充填术1例(1眼)。术后视力:0.1~0.3者16眼,0.3~0.5者9眼,0.5以上者5眼;术后继发青光眼3眼,经降眼压治疗后恢复正常范围。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人工晶状体偏位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悬吊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人工晶状体 晶状体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隧道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锁成 罗翠平 +3 位作者 张杰勋 李娜 杨国进 李慧俐 《眼科新进展》 CAS 2004年第5期391-391,共1页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或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对 36例 3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 目的 探讨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或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巩膜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对 36例 3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 6~ 2 4个月 ,平均 13.6个月 ,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视力均 <0 .3,术后视力 >0 .5者 2 3眼。术前眼压均值(33.15± 9.90 )mmHg(1kPa =7.5mmHg) ,术后眼压均值(13 6 5± 2 .33)mmHg ,2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术后均可见功能性滤过泡 ,术中及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巩膜隧道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或非超声乳化摘出白内障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降眼压效果好、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摘出术 小梁切除术 超声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