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粒子群算法的云计算环境资源优化调度 被引量:18
1
作者 蔡琪 单冬红 赵伟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6,共4页
针对云计算的资源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的资源调度算法.对云资源调度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云资源调度的目标函数,利用PSO较快的收敛速度找到云资源调度问题的最优解,并根... 针对云计算的资源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的资源调度算法.对云资源调度问题进行分析,建立云资源调度的目标函数,利用PSO较快的收敛速度找到云资源调度问题的最优解,并根据每个粒子的适应度值自适应地改变每个粒子的速度权重,提高了全局寻优能力和收敛能力,同时在Cloud Sim平台对算法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IPSO算法减少了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提高了任务处理的效率,具有很好的优化资源以及合理调度资源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计算 资源调度 自适应策略 粒子群优化算法 收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无控制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爱增 宋向红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0-208,共9页
分析城市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流运行特征,给出了考虑当量人群流影响时直行组合车流和左转组合车流的冲突交通流简化模式.考虑机动车流和当量人群流的到达模式,利用车队分析法得到了直行组合车流和左转组合车流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采用最... 分析城市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流运行特征,给出了考虑当量人群流影响时直行组合车流和左转组合车流的冲突交通流简化模式.考虑机动车流和当量人群流的到达模式,利用车队分析法得到了直行组合车流和左转组合车流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采用最小跟车时距理论,得到右转车流不受当量人群流影响时的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和受当量人群流影响时通行能力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城市无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实例分析表明,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符合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流的运行特点,计算过程较迭代方法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城市无控制交叉口 通行能力 车对分析法 跟车时距 组合车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下游车头时距分布特征 被引量:6
3
作者 李爱增 宋向红 +2 位作者 马志博 刘金阳 张东阳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6-75,共10页
了解信号交叉口下游车辆的车头时距分布特征是进行城市道路控制、通行能力计算、交通安全分析等的基础.利用NC200、MC5600对信号交叉口下游不同断面不同车道的车头时距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法对信号交叉口下游车辆的车头时距分布进行拟... 了解信号交叉口下游车辆的车头时距分布特征是进行城市道路控制、通行能力计算、交通安全分析等的基础.利用NC200、MC5600对信号交叉口下游不同断面不同车道的车头时距进行调查.采用χ2检验法对信号交叉口下游车辆的车头时距分布进行拟合,得到高峰时段和平峰时段的不同断面、不同车道车头时距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高峰时段向平峰时段过渡,以及车辆由交叉口向下游移动,车道的车头时距在移位负指数分布和M3分布之间进行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M3分布 移位负指数分布 χ2检验 车头时距 信号交叉口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蝙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 被引量:11
4
作者 孔令春 孙琼琼 杨照峰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2,共4页
为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提出蝙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首先收集电力负荷历史数据,然后采用蝙蝠算法对延迟时间和嵌入维以及极限学习的隐含层结点数目进行优化,利用电力负荷历史数据进行重构,最后采用最优隐含层结... 为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性,提出蝙蝠算法优化极限学习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首先收集电力负荷历史数据,然后采用蝙蝠算法对延迟时间和嵌入维以及极限学习的隐含层结点数目进行优化,利用电力负荷历史数据进行重构,最后采用最优隐含层结点数目的极限学习机建立电力负荷预测模型,并采用具体数据仿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建立了整体性能优异的电力负荷预测模型,提高了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负荷 预测精度 蝙蝠算法 极限学习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分数阶角变换与关联混沌映射的双图像加密算法 被引量:8
5
作者 郭静博 王彦超 周丽宴 《量子电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0-431,共12页
为了实现对两个明文进行同步安全加密,提出了联合离散多参数分数阶角变换与低维映射的双图像加密算法。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与Zigzag扫描建立了复合系数矩阵模型,通过反离散余弦变换(IDCT)将两个明文融合成一幅图像;通过耦合Logistic... 为了实现对两个明文进行同步安全加密,提出了联合离散多参数分数阶角变换与低维映射的双图像加密算法。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与Zigzag扫描建立了复合系数矩阵模型,通过反离散余弦变换(IDCT)将两个明文融合成一幅图像;通过耦合Logistic映射,利用明文像素均值与外部密钥计算其初始条件值,并迭代该耦合映射,输出2个随机序列;分别对这2个随机序列进行排序,设计位置数组扰乱机制对复合明文进行置乱;将置乱密文分解为2个新分量,利用Logistic映射与初始明文分别生成混沌随机与调制相位掩码,将2个新分量融合成临时密文;基于离散分数角变换构建了新的2D多参数分数阶角变换,设计加密模型并完成图像加密。结果表日月,与已有双图像加密机制相比所提算法的保密性更佳,有更好的抗明文攻击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与信息处理 双图像加密 离散多参数分数阶角变换 复合系数矩阵模型 调制相位掩码 混沌随机相位掩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合特征与中心方向信息的图像哈希算法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彦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为了提高哈希技术对旋转操作的识别能力,提出了全局-局部联合特征耦合中心方向信息估计的图像哈希认证技术.首先,引入2D线性插值技术,对输入的图像进行预处理,使其对任意的缩放操作都具有固定尺寸的哈希序列;然后,将预处理图像转变为HS... 为了提高哈希技术对旋转操作的识别能力,提出了全局-局部联合特征耦合中心方向信息估计的图像哈希认证技术.首先,引入2D线性插值技术,对输入的图像进行预处理,使其对任意的缩放操作都具有固定尺寸的哈希序列;然后,将预处理图像转变为HSV彩色空间,借助二维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 Transform,DWT)处理V分量,利用其低频系数形成二次图像;再引入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处理二次图像,提取其全局特征,将其作为第一个中间哈希序列;基于Fourier机制,借助残差方法,确定图像的显著区域,获取其位置与纹理的局部特征,作为第二个中间哈希序列;随后,引入Radon变换,通过计算图像的中心方向信息,将其与2个中间哈希序列组合,形成过渡哈希数组;借助Logistic映射,定义动态引擎参数,从而设计了分段异扩散技术,对过渡哈希数组进行加密,输出最终的哈希序列;最后,通过估算原始哈希序列与待检测哈希序列的Hamming距离,将其与用户阈值进行比较,完成图像认证.实验结果显示:与当前的图像哈希技术相比,所提算法具有更高的鲁棒性与安全性,对旋转攻击能力具有更好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哈希 HSV彩色空间 全局-局部联合特征 频谱残差 显著区域 中心方向信息 分段异扩散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邻域LBP算子与块截断编码的图像哈希算法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彦超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027-2035,共9页
为提高哈希算法的感知性与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块截断编码与邻域空间LBP算子的鲁棒图像哈希算法。将预处理图像分割为非重叠子块,结合奇异值分解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获取二次图像,引入块截断编码机制,输出其高、低电平... 为提高哈希算法的感知性与鲁棒性,提出一种基于块截断编码与邻域空间LBP算子的鲁棒图像哈希算法。将预处理图像分割为非重叠子块,结合奇异值分解SVD(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获取二次图像,引入块截断编码机制,输出其高、低电平矩和二进制位图;基于LBP(local binary pattern)算子,设计邻域空间LBP模式,获取位图的特征矩阵;构造量化函数,得到高、低电平矩阵对应的紧凑二值序列,利用主成分分析处理特征矩阵,输出二值序列,组合这些二值序列,获取图像哈希。根据Hamming距离,对图像真伪进行认证。实验数据表明,与当前哈希算法相比,所提哈希算法具有更好的抗碰撞性能与感知鲁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哈希 块截断编码 邻域空间LBP算子 奇异值分解 二次图像 用主成分分析 电平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技术的网络数据加密机制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静博 孙琼琼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17-120,共4页
传统的网络数据加密机制是通过对明文、密文的加解密来抵抗网络空间里未知的网络攻击;但面对庞大的网络数据量,特别是复杂的网络数据报结构及自相关性强烈的网络数据,传统的网络数据加解密机制由于存在密钥空间狭小与序列混乱度不高等弊... 传统的网络数据加密机制是通过对明文、密文的加解密来抵抗网络空间里未知的网络攻击;但面对庞大的网络数据量,特别是复杂的网络数据报结构及自相关性强烈的网络数据,传统的网络数据加解密机制由于存在密钥空间狭小与序列混乱度不高等弊端,难以有效保护高度冗余数据传输;对此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迭代技术的网络数据加密机制来改善这一问题,通过将迭代机制引入到网络数据加密机制中,从数学上验证改进后的网络加解密机制对大数据量条件下,新机制对高度冗余数据最易遭受的明文攻击有着良好的鲁棒性;然后对提出的新机制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在最易遭受明文攻击的复杂结构网络数据的传输中,新机制不但能够显著提高抵御明文攻击性能,而且统计学特性也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加密 迭代技术 明文攻击 自相关性 高度冗余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