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内科合理用药安全性以及管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广利 王小培 张铁须 《北方药学》 2019年第3期186-187,共2页
目的:调查心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就如何提高合理用药安全性及其管理措施展开分析。方法:回顾我院心内科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药物治疗的3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心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导致心内科不合理用... 目的:调查心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就如何提高合理用药安全性及其管理措施展开分析。方法:回顾我院心内科在2015年1月~2017年12月接受药物治疗的360例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心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导致心内科不合理用药的原因,进行干预。结果:总计发现42例不合理用药现象,不合理用药率为11.67%;总计发现57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40例用药不合理。经分析可见,重复用药、用药剂量不当、用药方法不当的比例最高,也是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经分析发现,用药指导不当、药物发放错误、药物管理流程缺失、药物分类管理较差是导致心内科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结论:心内科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通过制定药物管理流程,加强药物分类管理、提高护理药师责任意识等管理措施,可有效减少心内科不合理用药情况,减少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合理用药安全性 管理措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血压自我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曹云花 马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0期5709-5711,共3页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血压自我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2018年1—11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生活方式、血压自我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2018年1—11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6例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健康生活方式情况、干预前后血压自我控制率及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血压自我控制率为80.43%(37/46),较对照组的60.00%(24/40)高(P<0.05)。观察组合理膳食率为82.61%(38/46)、适量运动率为78.26%(36/46)、戒烟酒率为84.78%(39/46),分别较对照组的55.00%(22/40)、40.00%(16/40)、40.00%(16/40)高(P<0.05)。干预后,对照组和观察组GQOLI-74评分[(75.22±4.33)、(87.53±4.09)分]较干预前[(59.73±4.80)、(58.96±4.17)分]升高,观察组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教育运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可提高其血压自我控制率,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健康教育 健康生活方式 血压自我控制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C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陈玉娜 陈丽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20期3801-3803,共3页
目的探讨4C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0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CI术,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 目的探讨4C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103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CI术,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4C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CDSES评分)、遵医行为、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CDSES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CD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遵医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4C护理干预可提升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能力、遵医性及护理工作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4C护理干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4
4
作者 田晓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6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爆发性心肌炎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例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仅采用ECMO技术救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脑尿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 目的探讨急性爆发性心肌炎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0例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仅采用ECMO技术救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脑尿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急性爆发性心肌炎患者,采用ECMO技术治疗,可使临床病死率下降,有效改善长期预后,需尽早实施。另外,cTnI可作为对撤机时机评估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爆发性心肌炎 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脂联素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谢鹏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832-1833,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脂联素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7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34)与对照... 目的探究分析麝香保心丸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血清脂联素及丙二醛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7例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34)与对照组(n=33)。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内服消心痛,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进行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丙二醛水平与血清脂联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老年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麝香保心丸 丙二醛水平 血清脂联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田晓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662-662,共1页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临...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于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稳定性强,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铁须 李庆民 +1 位作者 范聚荣 王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20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连续372例冠脉造影患者的血脂及冠脉造影结果回顾性分析。冠脉造影阴性114例为对照组,冠脉造影阳性258例为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04例)和...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连续372例冠脉造影患者的血脂及冠脉造影结果回顾性分析。冠脉造影阴性114例为对照组,冠脉造影阳性258例为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04例)和双支及三支病变组(154例),对以上各组的血脂及non-HDL-C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与冠脉造影阴性组比较,冠脉造影阳性组non-HDL-C水平明显增高。②在冠脉造影阳性组,non-HDL-C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上升。结论 non-HDL-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密切,控制non-HDL-C在冠心病的防治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8
作者 田晓培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3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观察组)和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未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各项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观察组)和3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未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各项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病程、B型利钠肽、左心房内径、尿酸、肌酐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B型利钠肽、左心房内径均是引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增长、病程长、左心房内径增大、B型利钠肽水平升高均为引发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需要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被引量:3
9
作者 谢鹏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4期688-689,共2页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 目的探究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进行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比两组2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微创高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急性ST段抬高型 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广利 王小培 张铁须 《北方药学》 2019年第2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起止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2月,根据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单纯接受胺碘酮治疗的35...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起止时间2016年1月~2017年12月,根据回顾性分析方法,将单纯接受胺碘酮治疗的35例归入对照组,将接受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的40例归入观察组。评价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就治疗前后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同时,统计两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8.5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85%,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可行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不但疗效好,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能帮助改善心功能,有助于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美托洛尔 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会连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32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心内科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实验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封管方法进行封管操作,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操作。比较两... 目的探讨改良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心内科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实验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封管方法进行封管操作,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操作。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留置针回血率、堵管率、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封管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静脉留置针回血、堵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的改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静脉留置针持续留置的优点,有效降低回血和堵管的发生,减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身心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管方法 静脉留置针 留置效果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纳与承诺疗法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兰 曹云花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9期5545-5547,共3页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CHF患者,其中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接受常规护理的61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ACT)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CHF患者,其中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接受常规护理的61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2月至2019年8月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ACT疗法干预的61例作为ACT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自我效能评价量表(GSES)、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评分。结果干预后ACT组患者ESCA和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ACT组患者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T组护理满意度为95.08%(58/61),高于对照组的75.41%(46/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ACT应用于CHF患者效果较好,能增强患者自我效能,提高其自护能力及满意度,还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纳与承诺疗法 心力衰竭 慢性 自护能力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亚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7期1344-1344,F0003,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时间分为常规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对常规组实施常规围...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5例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建档时间分为常规组(47例)与观察组(48例)。对常规组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恢复进程(下床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自理时间)、干预前后心理状态[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版(DASS-21)评分]及自我效能[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舒适度[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结果观察组下床时间、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自理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GSES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常规组,两组DASS-21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DASS-21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GCQ中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文化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GCQ中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文化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CHD患者PCI围手术期,可缓解患者不良心理,提高自我效能和舒适度,进而加快恢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舒适护理 经皮冠脉介入术 心理状态 舒适度 自我效能 恢复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