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OBE理念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平顶山学院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贺国旭 吴华涛 +2 位作者 张秋霞 周延彪 刘丹丹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1期34-40,共7页
针对当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目标的制定、应用型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建设、评价体系的重构等方面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教学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案例,将OBE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前导学、课中... 针对当前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目标的制定、应用型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建设、评价体系的重构等方面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理念教学实施方案,结合实际案例,将OBE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前导学、课中实操和课后强化训练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OBE理念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楚纯洁 周金风 吴楠楠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3-157,共5页
以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为供试材料,分别以沿坡面不同海拔处与矿区下风向不同距离处为轴线进行样品采集,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Cr、Ni和Pb的含量,并开展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中所测... 以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为供试材料,分别以沿坡面不同海拔处与矿区下风向不同距离处为轴线进行样品采集,测试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Cu、Zn、Cr、Ni和Pb的含量,并开展土壤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中所测试重金属元素均不产生非致癌健康风险,不同暴露途径下的潜在健康风险大小依次为Cr>Pb>Ni>Cu>Zn,经口摄入是主要暴露途径。土壤中的Cr对周边居民健康可产生致癌风险,其中皮肤接触途径的致癌风险程度较大,其变化主要与矿区长期的煤炭开采活动所释放的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坡面径流迁移、高空气流传输、地形阻滞以及沉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顶山矿区 土壤重金属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理化性质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7
3
作者 楚纯洁 周金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4-110,共7页
以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为供试材料,通过采样、测试分析,分析了坡面不同海拔与矿区下风向不同距离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重金属Cu,Zn,Cr,Ni和Pb含量,并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坡面土壤中的砂粒含量显著... 以平顶山矿区丘陵坡地土壤为供试材料,通过采样、测试分析,分析了坡面不同海拔与矿区下风向不同距离处土壤的理化性质及重金属Cu,Zn,Cr,Ni和Pb含量,并采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坡面土壤中的砂粒含量显著高于黏粒,其中矿区附近砂粒含量最高而黏粒含量最低,矿区以上砂粒减少而黏粒增多,且在近坡顶附近最高。矿区附近坡面土壤呈碱性,矿区以上海拔高于356m的坡面土壤呈酸性,且随海拔上升而酸性增强。土壤电导率、有机质、速效磷、全磷与速效磷含量在矿区附近含量最高,矿区以上坡面最低,但在近坡顶附近略有富集。土壤全氮沿坡面波动较大,但近坡顶附近富集明显。全钾与碱解氮在矿区附近含量最低,近坡顶附近最高。(2)矿区下风向距离矿区越近,砂粒含量越高,黏粒含量越低,反之则砂粒含量趋于减小,而黏粒含量趋于增大。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全氮及全磷随距离增大而减小,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在距离矿区100~200m的范围内含量最高,之后趋于波动性减小。(3)不同海拔下,矿区周边坡面土壤质量较好,坡底附近一般,而矿区以上则较差;矿区下风向随着距离增大,土壤质量趋于波动性变差。其质量变化除了与土层浅薄及土壤自身特点有关以外,还主要与矿区长期的煤炭开采活动对周边土壤的扰动及其释放的粉煤灰、粉尘、重金属元素等的坡面径流迁移、高空气流传输、地形阻滞、沉降有关,而且与耕地农业活动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地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重金属污染 土壤质量 丘陵 平顶山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育人与OBE的环境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4
作者 楚纯洁 周金风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45-50,共6页
环境类课程具有思政进专业课堂的先天优势,是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极佳平台。以环境类基础性课程环境科学为例,从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角度和以OBE为导向探讨环境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问题。环境科学课程应在厘清其... 环境类课程具有思政进专业课堂的先天优势,是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极佳平台。以环境类基础性课程环境科学为例,从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角度和以OBE为导向探讨环境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及其相关问题。环境科学课程应在厘清其课程性质基础上进行思政教学定位,在此基础上构建环境科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及其系统结构模式,文章探讨了教学实施过程中思政教学会否冲淡专业教学、思政教学的实施保障等问题,以期能够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一步树牢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生态文明观,能够正确地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增强建设美丽中国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课程 课程思政 教学体系 协同育人 O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益分析视角的新时代意识形态风险防范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建伟 曹萍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3-16,共4页
基于利益分析视角,对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进行分析,是探索意识形态研究主体性和实践性的重要途径。从利益分析视角出发,充分认识、理解、把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价值表达,探索意识形态风险防范逻辑进路,既是提升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的有... 基于利益分析视角,对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进行分析,是探索意识形态研究主体性和实践性的重要途径。从利益分析视角出发,充分认识、理解、把握意识形态风险防范的价值表达,探索意识形态风险防范逻辑进路,既是提升意识形态风险防控能力的有效路径,也是推进意识形态工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分析 新时代意识形态 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醛选择性氧化制甲基丙烯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崇艳东 张晨霖 +4 位作者 周理龙 曹云丽 张恒 郑艳霞 王硕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405,共12页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化学品,用于生产有机玻璃、功能高分子材料、涂料等。基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原料的C3/C4法被认为是生产MMA的绿色工艺,其中甲基丙烯醛(MAL)氧化为甲基丙烯酸(MAA)是该工艺的关键步骤。对催化该反应...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是一种重要的大宗化学品,用于生产有机玻璃、功能高分子材料、涂料等。基于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原料的C3/C4法被认为是生产MMA的绿色工艺,其中甲基丙烯醛(MAL)氧化为甲基丙烯酸(MAA)是该工艺的关键步骤。对催化该反应所使用的催化剂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介绍了目前工业上所用的以Keggin结构磷钼钒酸盐为基础的催化剂,对催化剂的活性物种、不同组分的作用、负载型催化剂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介绍了可催化该反应的非金属碳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对于非金属碳催化剂,指出未来应从2个方面展开研究:1)设计制备高活性和稳定性的碳催化剂;2)利用表征手段构建催化剂的结构模型,探究碳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工程 甲基丙烯醛 选择性氧化 甲基丙烯酸 杂多酸 非金属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腈纶的苏木染色 被引量:6
7
作者 徐伏 叶露阳 +2 位作者 王莉 曹云丽 曹机良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2-25,共4页
为提高腈纶纤维对天然苏木色素的吸附性能,采用三乙烯四胺水溶液对腈纶纤维进行改性。通过测试和分析三乙烯四胺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改性腈纶纤维苏木染色K/S值及颜色特征值L~*、a~*、b~*、C~*、h°的影响,研究改性腈纶的苏... 为提高腈纶纤维对天然苏木色素的吸附性能,采用三乙烯四胺水溶液对腈纶纤维进行改性。通过测试和分析三乙烯四胺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改性腈纶纤维苏木染色K/S值及颜色特征值L~*、a~*、b~*、C~*、h°的影响,研究改性腈纶的苏木染色性能。最适宜的改性工艺为:三乙烯四胺500mL/L,120℃改性3 h。改性腈纶采用苏木染色可获得较高的染色深度,亚铁媒染后腈纶呈蓝紫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染料 染色 苏木 三乙烯四胺 改性 腈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氨基安替比林衍生显色光度法测定硫酸特步他林 被引量:2
8
作者 潘自红 曹云丽 +1 位作者 王亚波 多甜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7-491,共5页
研究了铁氰化钾存在下,4-氨基安替比林与硫酸特步他林相互作用所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建立了简便、快速测定药物中硫酸特步他林的新的分光光度法。在碱性介质中,铁氰化钾氧化硫酸特步他林的生成物可与4-氨基安替比林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紫... 研究了铁氰化钾存在下,4-氨基安替比林与硫酸特步他林相互作用所引起吸收光谱的变化,建立了简便、快速测定药物中硫酸特步他林的新的分光光度法。在碱性介质中,铁氰化钾氧化硫酸特步他林的生成物可与4-氨基安替比林发生缩合反应,生成紫红色4-氨基安替比林衍生物,摩尔比为1:2,表观摩尔吸收系数和稳定常数分别为2.27×10~4L·mol^(-1)·cm^(-1)和2.80×10~9。测定体系最大吸收波长556 nm处的吸光度,可测定硫酸特步他林的含量,并探讨其反应机理。硫酸特步他林的浓度在0.256~19.2μg·mL^(-1)范围内与体系的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0.0059+0.04138 c(μg·mL^(-1)),线性相关系数r=0.9999。方法的检出限和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15μg·mL^(-1)和1.4%。将方法应用于硫酸特步他林片中硫酸特步他林含量的测定,加标后平均回收率在9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特步他林 4-氨基安替比林 分光光度法 铁氰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牡丹籽油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赵菁菁 田刚 +3 位作者 姜天宇 雷梦蝶 孙柯魏 程世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5,154,共6页
牡丹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采用混合均匀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牡丹籽油工艺,主要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萃取时间以及原料装填量对牡丹籽油得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建立模型方程,分析得到优化的工艺条... 牡丹籽中含有丰富的脂肪酸。采用混合均匀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牡丹籽油工艺,主要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萃取时间以及原料装填量对牡丹籽油得率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建立模型方程,分析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32 MPa、萃取时间2.8 h,分离温度35℃,分离压力11.5 MPa,原料装填量为187 g,在此条件下,牡丹籽油的得率达到19.54%。分别采用Esquivel和Nguyen两种萃取经验模型描述萃取过程,Nguyen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萃取过程,说明萃取过程为内扩散为控制,可近似为一级动力学传质-平衡过程。分析检测所得牡丹籽油成分发现,其中亚麻酸含量达到41.4%,亚油酸含量为27.4%,油酸含量为23.2%,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流体 牡丹籽油 萃取工艺 混合均匀设计 传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伏牛山栓皮栎群落优势种群种间关联动态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彭舜磊 闫小婷 +1 位作者 齐光 陈昌东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6-333,共8页
为揭示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栓皮栎群落发育和演替过程中物种种间关联性动态变化规律,采用方差比率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的方法,测定栓皮栎群落两个林龄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其各层次之间主要物种的总体关联性和种对间的相关... 为揭示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栓皮栎群落发育和演替过程中物种种间关联性动态变化规律,采用方差比率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的方法,测定栓皮栎群落两个林龄组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其各层次之间主要物种的总体关联性和种对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栓皮栎群落乔木层和灌木层主要物种的种间关系由中幼龄林的不显著负联结演变为成熟林的不显著正联结,乔木层和灌木层、草本层各垂直层次之间物种的总体联结也趋向正联结;成熟林中乔木层与灌木层之间主要物种对的总体联结达到显著的正联结水平[R_v=1.96>1,W=11.78>χ_(0.05)~2(5)]。中幼龄林乔木层的优势树种栓皮栎与喜阳的先锋树种山槐和黄连木显著正相关中幼龄林灌木层显著正相关的物种对多为阳性物种,成熟林乔木层栓皮栎与顶级树种短柄枹和鹅耳枥显著正相关,成熟林阶段灌木层显著正相关的物种对既有阳性物种对,也有耐阴的物种对。在垂直层次之间,中幼龄林乔木层的栓皮栎与灌木层的山槐、草本层的野菊显著正相关,成熟林乔木层的栓皮栎与灌木层的四照花、白檀以及草本层耐阴的大披针薹草关联紧密。随林龄增长,群落内物种的生态位分化越来越合理,种间关系趋于正联结。同一层次内物种相似的生态位以及垂直层次方向上生境的互补性是决定栓皮栎群落种间联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皮栎 群落 林龄 种间联结 相关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考来木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志录 刘中华 +1 位作者 彭舜磊 吕秀立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59-467,共9页
氮磷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养分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通过梯度施肥试验,研究了土壤添加氮磷对考来木Correa carmen光合生理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施磷肥,考来木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P_n)及荧光... 氮磷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养分因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通过梯度施肥试验,研究了土壤添加氮磷对考来木Correa carmen光合生理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施磷肥,考来木叶片叶绿素质量分数、净光合速率(P_n)及荧光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等光合效率指标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初始荧光(F_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_(NP))等光能耗散指标则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2)单施氮肥,考来木叶片光合效率指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肥施用量达247.9 mg·kg^(-1)后,考来木的光合效率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下降。光能耗散指标则呈相反趋势。(3)磷肥的施用效果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提高,氮肥的施用效果随着施磷量的增大而先升后降,其中低氮高磷和低磷高氮的施肥处理均降低考来木的光合效率。在氮肥施用量为247.9 mg·kg^(-1),磷肥施用量为36.3 mg·kg^(-1)的施肥组合下,考来木的光合效率最高。表明氮磷均具有提高考来木光合效率的作用,但考来木对磷反应敏感、需求量低,在低氮土壤中增施磷肥可降低考来木的光合效率;若氮磷同时增施,可显著提高考来木的光合效率,两者最佳配比为m(氮)∶m(磷)=6.83∶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叶绿素荧光 氮磷添加 光合生理 考来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估算及区划 被引量:14
12
作者 彭舜磊 李鹏 +1 位作者 王梓臣 耿庆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5-230,共6页
研究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及污染负荷,对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采取输出系数模型法,估算了2014年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物总氮和总磷负荷量。结果表明:2014年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物总氮负荷量是总磷负荷量的6.7倍,分别是... 研究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来源及污染负荷,对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采取输出系数模型法,估算了2014年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物总氮和总磷负荷量。结果表明:2014年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物总氮负荷量是总磷负荷量的6.7倍,分别是3.87×10~5,5.73×10~4 t/a。三种不同污染源类型总氮负荷贡献率的大小顺序为:耕地>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总磷负荷贡献率的大小顺序为:畜禽养殖>耕地>农村生活。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程度区划可分为5个区域:南阳市和驻马店市为重度污染区,周口市、商丘市和信阳市为较重度污染区,新乡市、安阳市、洛阳市、开封市、平顶山市、郑州市、许昌市为中度污染区,濮阳市、三门峡市、鹤壁市、焦作市、漯河市为较轻污染区,济源市为轻度污染区。研究表明,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于耕地、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面源污染在可区划为5个区,区划可为河南省面源污染的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估算 面源污染 输出系数 污染负荷 河南省农业 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柄枹栎林优势种群空间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舜磊 齐光 +2 位作者 张志录 李彦娇 陈栋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3-368,共6页
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短柄枹栎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乔木树种的重要值,确定该林分的优势树种,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s K函数,分析短柄枹栎林群落3个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通过径级结构分析,揭示优势种群分布的大小特征。... 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的短柄枹栎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乔木树种的重要值,确定该林分的优势树种,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中的Ripley′s K函数,分析短柄枹栎林群落3个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通过径级结构分析,揭示优势种群分布的大小特征。结果表明:短柄枹栎林乔木物种有11种,其中优势树种为短柄枹栎、化香树和四照花,重要值分别为29.46、15.41和11.98;在样地中心半径12 m范围内,短柄枹栎和化香树种群的K(r)值位于置信区间之上,呈集群分布;四照花种群的K(r)值总体位于置信区间之内,呈随机分布。短柄枹栎林乔木层所有树种的径级结构呈倒"J"字型,为增长型;短柄枹栎种群的径级结构呈近正态分布,为稳定型;化香树种群的径级结构呈近"J"字型,为衰退型;四照花种群的径级结构呈近倒"J"字型,为增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柄枹栎林 点格局分析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种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量子点/TiO_2纳米线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航 杜鹏伟 +2 位作者 盛鹏涛 李伟利 李松田 《化学研究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38-1742,共5页
采用可控的电泳沉积法制备了结合力强、光催化效率高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修饰的TiO_2纳米线(TNWs)壳核结构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GQDs/TNWs壳核结构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Cr(VI)的反应速率较纯TNWs提升了48%,其光催化活性提升的主要... 采用可控的电泳沉积法制备了结合力强、光催化效率高的石墨烯量子点(GQDs)修饰的TiO_2纳米线(TNWs)壳核结构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GQDs/TNWs壳核结构复合材料光催化还原Cr(VI)的反应速率较纯TNWs提升了48%,其光催化活性提升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GQDs作为敏化剂提高复合材料的光谱吸收能力;GQDs超好的导电性促进界面间光生电子的传输;核壳结构使GQDs与TNWs两相间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促进载流子的分离。GQDs/TNWs壳核结构复合材料不仅展现出较强的还原Cr(VI)能力,而且对新型层状光催化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TiO2纳米线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碳掺杂钴基催化剂用于HER和锌空电池阴极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云晓 陈昌东 +3 位作者 徐伏 李艳岭 杨潘婷 腊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3-1428,共6页
电催化水裂解是一种制备清洁氢气的潜在方法,寻找一种催化剂提高电催化阴极析氢反应(HER)速率是研究热点。通过制备球形碳掺杂钴基催化剂并对其进行硫化或磷化处理以提高其催化性能。三种产物中,CoP/C催化性能最优。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 电催化水裂解是一种制备清洁氢气的潜在方法,寻找一种催化剂提高电催化阴极析氢反应(HER)速率是研究热点。通过制备球形碳掺杂钴基催化剂并对其进行硫化或磷化处理以提高其催化性能。三种产物中,CoP/C催化性能最优。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的析氢过电位分别为154 mV和89 mV,并且稳定性优良。该催化剂被进一步用作空气阴极,以构建用于能量转换的锌-空气电池。该电池的开路电压为1.35 V,维持50 h没有衰减,并且通过27 h的长期循环试验评估了其可充电性,电压间隙为1.2 V。这项工作为设计球形非贵金属多组分HER催化剂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 HER 锌-空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梓醇全丙酰化产物的微波辅助合成及其神经保护作用初探
16
作者 张秋霞 程晓东 +4 位作者 李振兴 董春红 蒋士卿 孙雨安 王国庆 《轻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85,共8页
以梓醇、丙酸酐为原料,吡啶为溶剂和缚酸剂,利用微波辅助法合成梓醇全丙酰化衍生物(CP-6),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对其神经保护活性进行初步筛查.结果表明:当丙酸酐与梓醇物质的量比为1... 以梓醇、丙酸酐为原料,吡啶为溶剂和缚酸剂,利用微波辅助法合成梓醇全丙酰化衍生物(CP-6),通过正交试验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对其神经保护活性进行初步筛查.结果表明:当丙酸酐与梓醇物质的量比为18∶1,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 h,梓醇在吡啶中的质量浓度为25 g/L时,梓醇全丙酰化产物的相对含量可达98.51%;CP-6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是一种潜在的神经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辅助合成 梓醇全丙酰化产物 神经保护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量子点敏化的ZnO纳米片-纳米棒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17
作者 李伟利 岳世伟 +3 位作者 姚璐 耿洪超 张志玮 盛鹏涛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83-788,共6页
本文采用三电极体系,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以导电玻璃(ITO)为基底制备多孔ZnO纳米片。然后以ZnO纳米片作为"种子层",选取0.005mol/L六次甲基四胺和Zn(NO_3)_6混合液为前驱液,采用低温水热法二次生长ZnO纳米棒阵列,两步法制备... 本文采用三电极体系,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以导电玻璃(ITO)为基底制备多孔ZnO纳米片。然后以ZnO纳米片作为"种子层",选取0.005mol/L六次甲基四胺和Zn(NO_3)_6混合液为前驱液,采用低温水热法二次生长ZnO纳米棒阵列,两步法制备得到具有大比表面积的ZnO纳米片-纳米棒复合结构。在室温条件下,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与反应法(SILAR)制备CdS量子点,得到CdS/ZnO纳米片-纳米棒复合电极,此电极具有较高电致发光强度。利用多巴胺(DA)对所制备电极电致发光具有猝灭作用,可用于DA的检测。研究表明此电极对DA检测具有高的灵敏度,DA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1~50μmol/L,检测限为0.01μmol/L,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片-纳米棒 连续离子层吸附与反应法 电致发光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醛缩L-丙氨酸还原席夫碱铜(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18
作者 刘巧茹 薛灵伟 +1 位作者 王振 赵干卿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18年第9期581-585,共5页
合成了水杨醛缩L-丙氨酸还原席夫碱铜(Ⅱ)配位聚合物[CuC_(10)H_(11)NO_3]_(2n),通过单晶X衍射法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配位聚合物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P4(3)2(1)2,晶胞参数a=0.884 74(16)nm,b=0.884 74(16)nm,c=2.491... 合成了水杨醛缩L-丙氨酸还原席夫碱铜(Ⅱ)配位聚合物[CuC_(10)H_(11)NO_3]_(2n),通过单晶X衍射法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配位聚合物属于四方晶系,空间群为P4(3)2(1)2,晶胞参数a=0.884 74(16)nm,b=0.884 74(16)nm,c=2.491 7(5)nm,α=90.00°,β=90.00°,γ=90.00°,V=1.950 4(6)nm3,Z=8。铜原子为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配位聚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一维螺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 L-丙氨酸 还原席夫碱 配位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酯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石清湘 曹云丽 《化学世界》 CAS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离子液体被誉为"绿色"介质,由于具备液程宽、良好的热稳定和化学稳定性,与许多小分子物质杰出的相溶性、高的极性和导电性、再循环能力强和可忽略的蒸气压等众多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在酯化反应中。对以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 离子液体被誉为"绿色"介质,由于具备液程宽、良好的热稳定和化学稳定性,与许多小分子物质杰出的相溶性、高的极性和导电性、再循环能力强和可忽略的蒸气压等众多优良性质,被广泛应用在酯化反应中。对以离子液体作为反应介质时进行的酶催化酯化反应、纤维素改性、生物柴油转化等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酯化反应 反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