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安十矿综采工作面防灭火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郝相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7,共3页
为解决平煤天安十矿采面采空区漏风严重造成煤层自燃的问题并判断出自然发火区域,采用喷洒阻化剂、架间注水、采空区注氮的治理技术,并保证采面月推进速度在50 m以上,成功消灭了戊_(9-10)-20190采面采空区的自然发火事故,分析确定了采... 为解决平煤天安十矿采面采空区漏风严重造成煤层自燃的问题并判断出自然发火区域,采用喷洒阻化剂、架间注水、采空区注氮的治理技术,并保证采面月推进速度在50 m以上,成功消灭了戊_(9-10)-20190采面采空区的自然发火事故,分析确定了采空区自燃三带的分布情况,研究出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指标:当自然发火系数小于0.004 5时,无自燃现象;当自然发火系数不小于0.006 1时,预报自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自然发火 防灭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矿井高应力巷道隔热材料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2
作者 杨明 邓辉 +3 位作者 蒋亚伟 姚丽敏 周子恒 宋柯燕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66-2178,共13页
基于深部矿井高应力巷道的隔热与支护问题,并为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以粉煤灰陶粒作为隔热混凝土基料,开展正交试验,探究粉煤灰、玄武岩纤维和麦秆纤维混掺对材料隔热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功效系数法确定巷道隔热材料最佳配比,借助低场... 基于深部矿井高应力巷道的隔热与支护问题,并为推动固废资源化利用,以粉煤灰陶粒作为隔热混凝土基料,开展正交试验,探究粉煤灰、玄武岩纤维和麦秆纤维混掺对材料隔热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运用功效系数法确定巷道隔热材料最佳配比,借助低场核磁共振和扫描电镜观测试样微观形貌,深入揭示粉煤灰及纤维掺入对试样隔热性能及力学损失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麦秆纤维对导热系数和抗压强度影响最为显著,玄武岩纤维次之,粉煤灰影响偏小。当粉煤灰以30%质量分数取代水泥,玄武岩纤维和麦秆纤维分别按胶凝料质量的0.5%和6%掺入时,材料导热系数可达最佳0.185 2 W/(m·K),且能为巷道支护起到一定力学辅助支撑作用。在此最佳配比下,粉煤灰填充部分孔隙致使小孔数量减少,而纤维分割内部结构形成空腔并连通部分孔隙,使得整体孔隙率变大,隔热能力得以强化。同时从力学受损形貌看出,纤维与基体紧密粘连,发挥着桥接与延缓裂缝发展的作用,使得样品受损时维持断而不裂状态,有效保留部分力学性能。研究结果可为深部矿井高应力巷道隔热材料研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热害防治 隔热材料 正交试验 固废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顶山十矿综采工作面高位尾巷瓦斯抽放技术
3
作者 程伟 米战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29,共3页
平顶山十矿对综采工作面利用高位尾巷瓦斯抽放进行了分析总结,为有效治理瓦斯,提高工作面安全生产能力,提供了经验和技术依据。
关键词 尾巷 高位 瓦斯抽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煤十矿本煤层深孔施工装备及工艺研究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马红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10,14,共5页
为解决本煤层打钻施工过程中,钻杆发热、瓦斯涌出形成喷孔、卡钻和成孔率低等问题,研发CMS1-1200/30 J新型煤矿用液压深孔钻车,其由主机液压系统、履带行走部、工作机构、机架、泵站和钻具等6部分组成,通过在钻孔设计、新型钻具和打钻... 为解决本煤层打钻施工过程中,钻杆发热、瓦斯涌出形成喷孔、卡钻和成孔率低等问题,研发CMS1-1200/30 J新型煤矿用液压深孔钻车,其由主机液压系统、履带行走部、工作机构、机架、泵站和钻具等6部分组成,通过在钻孔设计、新型钻具和打钻工艺的研究试验表明,使用螺旋钻杆避免了钻杆壁与同一处煤粉长期摩擦而起热,减少了钻孔口产尘量,有效孔径大,完全实现由钻杆旋转的自排粉的功能,平均孔深83.5 m,提高了突出煤层中钻孔施工深度,成孔率在65%以上,提高煤层瓦斯释放和抽放效果,消除松软煤层瓦斯突出,实现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孔打钻 钻具改进 打钻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岩溶热储三维地质建模及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源 万志军 +3 位作者 胡淞博 王朱亭 张波 赵东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71-3579,共9页
传统热储体积法适用于大尺度区域的地热资源量评价,用于矿井地热资源量评价时误差较大。在分析平顶山矿区“源、通、储、盖、流体”地热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区地热成因概念模型。以平煤十矿井田为主要研究区,基于区内地热地质条... 传统热储体积法适用于大尺度区域的地热资源量评价,用于矿井地热资源量评价时误差较大。在分析平顶山矿区“源、通、储、盖、流体”地热系统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矿区地热成因概念模型。以平煤十矿井田为主要研究区,基于区内地热地质条件和地面、井下钻孔资料,采用地下水模型系统(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GMS)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内地层的三维地质模型,呈现了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及覆岩的展布情况,并对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空间进行了数字化。提出了用于矿井地热资源评价的积分式热储体积法,采用该方法对研究区内寒武系岩溶热储静态资源量进行了估算,并评价了热储的动态资源量,得出了热储层地热资源量与地热水位标高的关系曲线。对研究区内寒武系岩溶地热水进行了水质全分析,评价了地热水的腐蚀性和结垢性。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寒武系碳酸盐岩(灰岩)层为岩溶热储层,热量主要来自寒武系朱砂洞组以深的高温岩体;地表大气降水经寒武系灰岩露头和矿区周缘深大断裂进入深部岩体,沿途被加热后储存于寒武系灰岩地层中,并持续接受深部基岩热量传输,形成水热型岩溶热储;寒武系岩溶热水静态资源量为76.8亿m3,蕴含热量1.19×10^(18) J;岩石中蕴含热量为3.25×10^(18) J;地热资源总量为4.44×10^(18) J;地热可采资源量为6.66×10^(17) J,折合标煤22.7 Mt;寒武系岩溶热水具有轻微腐蚀性,结垢性为轻微—中等,流经金属管道和容器需要做防腐和防垢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地热 岩溶热储 地质建模 储量评价 地热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煤十矿综合瓦斯抽采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郝相龙 豆孝星 朱同功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2-105,共4页
针对平煤十矿己15-24080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治理难度高的问题,采用本煤层预抽、采空区抽采及强化增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瓦斯抽采技术最大限度地增加瓦斯抽采量。结果表明,实施综合瓦斯抽采技术后,工作面煤层瓦斯含量从12.37m3/t... 针对平煤十矿己15-24080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治理难度高的问题,采用本煤层预抽、采空区抽采及强化增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综合瓦斯抽采技术最大限度地增加瓦斯抽采量。结果表明,实施综合瓦斯抽采技术后,工作面煤层瓦斯含量从12.37m3/t降到5.83m3/t,瓦斯抽采率达67.82%,回采期间回风流瓦斯浓度为0.6%,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本煤层抽采 采空区抽采 煤层增透 抽采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综采工作面活性磁化水喷雾降尘技术体系与应用 被引量:57
7
作者 秦波涛 周刚 +4 位作者 周群 朱同功 李广涛 侯晋 孙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891-3901,共11页
为高效防治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粉尘,针对现有水喷雾湿润凝并粉尘性能差、不能有效覆盖主要产尘源的问题,基于所研制的强湿润性活性磁化水与新型喷雾装备,提出了综采工作面活性磁化水雾化封闭尘源降尘技术体系,构建了主要由活性剂定量添... 为高效防治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粉尘,针对现有水喷雾湿润凝并粉尘性能差、不能有效覆盖主要产尘源的问题,基于所研制的强湿润性活性磁化水与新型喷雾装备,提出了综采工作面活性磁化水雾化封闭尘源降尘技术体系,构建了主要由活性剂定量添加系统、磁化装置、水动力湿式除尘器、负压卷吸除尘器等组成的综采工作面高效降尘工艺系统。论述了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体系的内涵及技术特点,同时从活性添加剂及其定量供给系统、高效磁化装置等方面研究了强湿润活性磁化水的高效制备技术,研发了能与磁化协同作用高效改善溶液湿润性能的新型活性添加剂,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活性剂溶液在质量分数为0.03%时,以4 m/s的速度穿过磁场强度为300~350 mT的脉动与螺旋扰流耦合磁场,产生的活性磁化水具有良好的湿润性能,与质量分数为0.03%的活性剂溶液相比,粉尘沉降时间减少了44.26%,降至34.5 s;此外,针对综采工作面采煤机、移架及转载点3个主要产尘源,研究了新型喷雾装备雾化降尘技术,分别形成了水动力除尘器与内外喷雾装置联动降尘方法、负压卷吸喷雾降尘方法、防尘罩与负压卷吸喷雾联动降尘方法,并对其技术原理、应用工艺等进行了阐述。通过在平煤股份十矿24130智能综采工作面现场工程应用表明:该技术体系能大幅减少井下综采工作面粉尘质量浓度,其呼尘及全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85.3%,90.8%,显著改善了井下人员工作环境,同时有效提升了智能工作面监控视频清晰度,保障了地面人员对智能化设备的正常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活性磁化水 雾化封闭 产尘源 粉尘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热共采模式下矿井地热水开采及智能调度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延河 万志军 +5 位作者 于振子 张源 张波 甄正 赵东 师鹏 《中国矿业》 2023年第9期110-118,共9页
为响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能源绿色清洁转型,开发深部矿井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平煤十矿为背景,利用热储体积法,评价了矿区地热水开发潜力,结果显示矿区地热水蕴藏热能7.63×10^(17)J,折合标煤26.1 Mt,动态地... 为响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能源绿色清洁转型,开发深部矿井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以平煤十矿为背景,利用热储体积法,评价了矿区地热水开发潜力,结果显示矿区地热水蕴藏热能7.63×10^(17)J,折合标煤26.1 Mt,动态地热流体可采量折合标煤1.01 Mt/a,具有较高开发潜力。基于此,在煤-热共采理论及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井地热水开采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热负荷的地热水开采智能调度技术。通过计算矿区热负荷,设计了矿井地热水开采方案,并进行了现场工业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开发利用矿井地热水可满足平煤十矿矿区17万m^(2)的冬季供暖及7000余名职工日常洗浴,同时可减少燃煤约10327 t/a,折合CO_(2)排放量2.69×10^(4)t/a,为企业带来693.8万元的经济效益。因此,深部矿井地热水开采具有良好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可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热共采 地热水 热负荷 矿区供暖 井筒防冻 高温矿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矿井瓦斯突出防控体系的“四道防线” 被引量:5
9
作者 张福旺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2-115,共4页
为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通过建立科学的煤矿瓦斯灾害防控体系,提出了由"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救援"组成的"四道防线"。运用合理的防治瓦斯灾害事故模型,分析论证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剖... 为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发生,通过建立科学的煤矿瓦斯灾害防控体系,提出了由"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救援"组成的"四道防线"。运用合理的防治瓦斯灾害事故模型,分析论证事故发生的原因、过程,剖析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为处理各类瓦斯灾害事故关键环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灾害 防控体系 四道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抽采机理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60
10
作者 郭启文 韩炜 +3 位作者 张文勇 王晓彬 郝相龙 安纳托利.德米特里耶维奇.阿列克谢耶夫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60-64,共5页
通过借鉴地面水力压裂技术的成功模式,研究了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抽采机理,针对单一、低渗高突煤层的特点,研发了一套井下压裂增透抽采技术及装备,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应用效果表明:通过井下对煤体进行水力压裂,中平能化十矿24110工... 通过借鉴地面水力压裂技术的成功模式,研究了煤矿井下水力压裂增透抽采机理,针对单一、低渗高突煤层的特点,研发了一套井下压裂增透抽采技术及装备,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应用效果表明:通过井下对煤体进行水力压裂,中平能化十矿24110工作面煤层渗透率提高了800倍,单孔瓦斯抽放量提高了120倍;鹤壁六矿2115运输巷掘进期间水力压裂后突出危险性效检指标超标率显著下降,瓦斯体积分数普遍降到临界值0.8%以下,大幅降低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煤层 水力压裂 煤与瓦斯突出 渗透率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孔聚能爆破起爆位置对煤层致裂增透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郭德勇 张超 +1 位作者 朱同功 李广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302-311,共10页
针对深孔聚能爆破起爆位置对煤层致裂增透的作用,在分析了不同起爆位置的爆轰波传播、爆炸应力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起爆位置对聚能流形成和煤体裂隙发育特征的影响,并基于平煤股份十矿己组煤层瓦斯地质条件... 针对深孔聚能爆破起爆位置对煤层致裂增透的作用,在分析了不同起爆位置的爆轰波传播、爆炸应力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了不同起爆位置对聚能流形成和煤体裂隙发育特征的影响,并基于平煤股份十矿己组煤层瓦斯地质条件,进行了煤层深孔聚能爆破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起爆位置通过控制聚能药包中爆轰波及应力波传播方式,对煤岩爆生裂隙发育产生影响。爆轰波碰撞以及应力波叠加效应是导致爆生裂隙沿药包轴线分布不均的重要原因。在不同位置起爆的深孔聚能爆破作用使裂隙发育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一端起爆条件下,爆破孔周围产生的应力场沿爆轰波传播方向逐渐增强,爆生裂隙范围由起爆端至药包另一端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在两端齐爆条件下,爆轰波碰撞形成的爆轰超压驱动聚能槽相互碰撞产生动能更大的聚能流,与爆炸应力波的叠加共同作用,扩大了局部裂隙范围;在三点齐爆条件下,爆轰波在药包三等分点处发生碰撞产生超压以及各起爆点产生的锥面应力波互相叠加,导致在药包三等分点附近形成更大范围裂隙。随着起爆点增加,在起爆点之间的装药长度相应缩短,减弱了锥面应力波之间的叠加效应,缩小了爆轰波碰撞点处爆生裂隙发育范围与其他位置爆生裂隙范围的差距,使爆生裂隙沿药包轴线分布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能爆破 起爆位置 爆破致裂 煤层增透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软低透煤层深孔微差聚能爆破致裂机理 被引量:17
12
作者 郭德勇 张超 +1 位作者 李柯 朱同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83-2592,共10页
针对松软低透煤层微差聚能爆破致裂增透问题,在分析微差聚能爆破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流固耦合算法建立了微差聚能爆破数值模型,研究了煤体单元应力及裂隙发育特征,并通过煤层深孔微差聚能爆破现场试验探讨了微差聚能爆破致... 针对松软低透煤层微差聚能爆破致裂增透问题,在分析微差聚能爆破作用过程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流固耦合算法建立了微差聚能爆破数值模型,研究了煤体单元应力及裂隙发育特征,并通过煤层深孔微差聚能爆破现场试验探讨了微差聚能爆破致裂机理及对煤层增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孔微差聚能爆破的新自由面和应力波叠加效应是促进爆生裂隙扩展、衍生裂隙形成的关键因素,炮孔间煤体在短时间内经两次爆破作用使裂隙进一步发育和扩展。先爆炮孔为后爆炮孔提供了新的裂隙面,爆炸应力波经裂隙面绕射、反射并与入射波叠加,使裂隙面附近煤岩体处于拉伸应力状态并促进衍生裂隙的形成;后爆炮孔利用先爆炮孔形成的残余应力场使爆生裂隙密度增加,扩大了煤体致裂范围。微差时间与炮孔间距是影响爆生裂隙扩展特征的重要因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者共同作用决定了爆生裂隙的发育形态。当先爆炮孔产生的应力波在微差时间内传播距离小于炮孔间距时,爆炸应力波在两炮孔间煤体中相互叠加增强,随后在裂隙面之间发生反射形成拉伸应力波对煤岩体产生复杂的破坏作用,在原有爆生裂隙间形成新的裂隙。煤层实施深孔微差聚能爆破后增透效果显著,先爆炮孔附近煤体裂隙在后爆炮孔作用下进一步发育,炮孔间煤体裂隙随孔间距减小更易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增透 聚能爆破 微差爆破 应力波叠加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层钻孔防喷孔技术和装置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孟战成 王胜利 +1 位作者 连少鹏 陈军波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80,83,共4页
针对平煤十矿穿层钻孔施工过程中喷孔、安全问题突出、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钻孔施工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了高突煤层穿层钻孔施工期间瓦斯防治技术和防瓦斯装置,通过使用全封闭式"三防"装置和采用钻尾抽采和防延时喷孔技... 针对平煤十矿穿层钻孔施工过程中喷孔、安全问题突出、施工效率低等问题,分析了钻孔施工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了高突煤层穿层钻孔施工期间瓦斯防治技术和防瓦斯装置,通过使用全封闭式"三防"装置和采用钻尾抽采和防延时喷孔技术等综合措施,提高施工效率,实现安全施工,为深井开采瓦斯防治、安全打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层钻孔 防喷孔 全封闭式“三防”装置:钻尾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增透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吕鹏飞 豆孝星 +1 位作者 朱同功 王金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5-38,共4页
为有效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率,基于平煤十矿矿井瓦斯地质条件,以戊8.9--20230工作面为例,试验了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增透技术,并进行增透效果考察。结果表明:深孔聚能爆破增透后,单孔抽采瓦斯体积分数为爆破前的1.55~2.72... 为有效提高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率,基于平煤十矿矿井瓦斯地质条件,以戊8.9--20230工作面为例,试验了煤层深孔聚能爆破增透技术,并进行增透效果考察。结果表明:深孔聚能爆破增透后,单孔抽采瓦斯体积分数为爆破前的1.55~2.72倍,爆破影响区抽采瓦斯体积分数增幅达37.64%;而且随着爆破作用次数和装药长度的增加,爆破影响区瓦斯抽采效果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地质 聚能爆破 瓦斯抽采 煤层增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等长综采工作面多切眼支架零对接技术 被引量:14
15
作者 徐洪涛 叶飞 +1 位作者 黄超慧 李明杰 《煤矿开采》 2008年第1期27-28,84,共3页
天安十矿受矿井地质条件限制,综采工作面多采用不等长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采出率。回采过程中利用画线定位法控制综采支架间隙,成功实现里-中切眼、中-外切眼2次零对接和采面延长,缓解十矿采掘接替紧张局面,为不等长综采工作... 天安十矿受矿井地质条件限制,综采工作面多采用不等长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采出率。回采过程中利用画线定位法控制综采支架间隙,成功实现里-中切眼、中-外切眼2次零对接和采面延长,缓解十矿采掘接替紧张局面,为不等长综采工作面支架零对接积累了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等长综采面 多切眼 画线定位法 零对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岩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及锚注一体化支护技术 被引量:16
16
作者 魏世明 靳梦帆 +1 位作者 禄鑫琰 张泽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38,共5页
平煤十矿-320m第二变电所位于砂质泥岩中,受矿压显现影响,巷道底板、两帮出现大变形,普通支护难以满足要求,采用高强锚注一体化支护技术对巷道进行修复。通过钻孔窥视仪对各深度岩层裂隙发育状况进行了观测,并以此为基础对围岩变形破坏... 平煤十矿-320m第二变电所位于砂质泥岩中,受矿压显现影响,巷道底板、两帮出现大变形,普通支护难以满足要求,采用高强锚注一体化支护技术对巷道进行修复。通过钻孔窥视仪对各深度岩层裂隙发育状况进行了观测,并以此为基础对围岩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巷道变形量大、难以支护的原因;借助数值模拟方法对原支护与高强锚注一体化支护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强锚注支护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围岩的变形;实际应用效果表明,采用高强锚注一体化支护后巷道在较短时间内即可达到稳定,围岩变形从根本上得到了控制,该技术对控制软岩巷道变形具有明显的技术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巷道 巷道变形 围岩破坏 锚注一体化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板含水构造瞬变电磁勘探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郝相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58-60,共3页
论文对十矿己15-16-24110采面采用矿井瞬变电磁回收信号的变化,探测煤层底板各种介质的电阻,通过分析确定煤层底板的含水构造或含水体,为采面的防治水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底板 瞬变电磁 勘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回采工作面防突防冲击地压综合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福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49,共3页
为解决在深井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由地应力引发的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问题,采用底板巷道抽排、回风巷本煤层注水、回风巷和采面深孔松动爆破卸压进行采面深孔卸压抽排,同时在采面增加了煤壁静压水措施,并分析了深部... 为解决在深井复杂地质条件下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由地应力引发的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问题,采用底板巷道抽排、回风巷本煤层注水、回风巷和采面深孔松动爆破卸压进行采面深孔卸压抽排,同时在采面增加了煤壁静压水措施,并分析了深部采动压力三带分布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压力由2.4MPa下降到0.3~0.5MPa,卸压带不断加大,突出危险性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煤矿 复杂地质 冲击地压 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工作面煤与瓦斯动力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红伟 米战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5-107,共3页
针对戊9-20180工作面具有突出危险性但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在掘进期间至回采前,采取了在进、回风巷内对采面圈定煤体经过水力压裂增透后沿戊9煤层施工本煤层抽放钻孔进行采前预抽的措施。结果表明,经过钻孔抽放... 针对戊9-20180工作面具有突出危险性但不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地质条件复杂的问题,在掘进期间至回采前,采取了在进、回风巷内对采面圈定煤体经过水力压裂增透后沿戊9煤层施工本煤层抽放钻孔进行采前预抽的措施。结果表明,经过钻孔抽放瓦斯后,钻孔控制范围内的煤层残余瓦斯含量降到了8 m3/t以下,控制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含量 瓦斯抽放 煤与瓦斯突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系统巷道布置对声场分布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明 刘毛毛 +3 位作者 李杰 蒋亚伟 全星苑 贾改妮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666-3674,共9页
研究综采工作面系统不同巷道布置的声场分布及噪声积聚规律对矿井噪声防治及个体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有限元法和射线声学法分别建立综采工作面系统的声场仿真模型,经与现场试验巷道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可靠性,进而分析了不同巷... 研究综采工作面系统不同巷道布置的声场分布及噪声积聚规律对矿井噪声防治及个体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有限元法和射线声学法分别建立综采工作面系统的声场仿真模型,经与现场试验巷道实测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可靠性,进而分析了不同巷道布置类型、采场空间宽度、拐弯角度等参数影响下的声场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近声源区、拐弯巷道及分岔巷道分支起始端口的左右两侧为声能量积聚区域,拐弯角与分岔角对近场声压级无明显影响;在L形巷道结构中各巷道宽度一致时,其内部低频噪声的声压级衰减速率最快,而高频噪声传播不受宽度变化的影响;拐弯巷道及分岔巷道分支内部的声压级衰减幅度随着角度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声场分布相似,分岔巷道中声压级衰减速率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综采工作面 声场分布特性 噪声 巷道布置 有限元法 射线声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