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蚯蚓粉复合物替代豆粕对肉鸡的影响
1
作者 刘雪兰 张亨 +9 位作者 高庆涛 商延 李霞 董以雷 石天虹 阎佩佩 贾思珂 韩明生 朱应波 伏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8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蚯蚓粉-蚯蚓砂复合物替代部分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消化功能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1日龄罗斯308肉公鸡252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CT1组(对照组)、CT2组(鱼粉对照组)和Test组(试验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重... [目的]研究蚯蚓粉-蚯蚓砂复合物替代部分豆粕对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消化功能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1日龄罗斯308肉公鸡252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CT1组(对照组)、CT2组(鱼粉对照组)和Test组(试验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重复14只,饲喂3种相同营养水平的不同配方日粮,饲喂42 d后测定其生产性能、免疫器官指数、消化酶活性和血清激素水平。[结果]Test组的体重和增重显著大于CT1和CT2组,料重比显著小于CT1(P<0.05);Test组、CT2组的法氏囊指数显著大于CT1组(P<0.05)。Test组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大于CT1组(P<0.05)。Test组各肠段的淀粉酶活性显著大于CT1(P<0.05),各肠段的蛋白酶活性显著大于CT1组(P<0.05),十二指肠、回肠的脂肪酶活性显著大于CT1组(P<0.05),空肠、回肠的脂肪酶活性显著小于CT2组(P<0.05)。Test组的生长激素(GH)浓度显著大于CT1和CT2(P<0.05),胰岛素(INS)浓度显著大于CT1组(P<0.05)。[结论]用蚯蚓粉-蚯蚓砂复合物部分替代饲粮中的豆粕能够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免疫功能、消化功能以及生长相关激素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粉-蚯蚓砂复合物 肉鸡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消化功能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与玉米轮作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尹丽娟 王召委 +2 位作者 杨卫杰 郭雷 马树喜 《种子科技》 2025年第7期11-13,共3页
目前全球农业面临土壤退化的严峻挑战,寻求有效的土壤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聚焦于小麦与玉米轮作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收集与分析实地试验数据,探讨了轮作与单一作物种植相比在改善土壤化学、物理及生物性质方面的效果。研... 目前全球农业面临土壤退化的严峻挑战,寻求有效的土壤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聚焦于小麦与玉米轮作种植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收集与分析实地试验数据,探讨了轮作与单一作物种植相比在改善土壤化学、物理及生物性质方面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轮作模式显著提升了土壤的养分循环与生物多样性,进而增强了土壤的持久肥力。此外,轮作还对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发现为可持续农业实践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轮作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玉米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及防治技术集成
3
作者 杨卫杰 尹丽娟 +1 位作者 马树喜 李宏海 《种子科技》 2025年第6期178-180,共3页
针对小麦和玉米种植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病虫害问题,开展了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的集成研究。通过广泛梳理和分析现有的病虫害管理方法,结合田间调研数据,构建了一套针对小麦和玉米病虫害的综合监测与预警系统,并探讨了多种生物防治与化学防... 针对小麦和玉米种植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病虫害问题,开展了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的集成研究。通过广泛梳理和分析现有的病虫害管理方法,结合田间调研数据,构建了一套针对小麦和玉米病虫害的综合监测与预警系统,并探讨了多种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管理策略,不仅提升了对病虫害动态的理解,还为实现小麦玉米健康生长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及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病虫害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要点及其发展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郭雷 于建 李爱英 《种子科技》 2022年第19期74-76,共3页
随着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机蔬菜作为绿色健康作物的品类,受到人们的欢迎。近年来,人们对有机蔬菜的需求有所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有机蔬菜的广泛种植。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含量高,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影... 随着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机蔬菜作为绿色健康作物的品类,受到人们的欢迎。近年来,人们对有机蔬菜的需求有所增加,极大地促进了有机蔬菜的广泛种植。有机蔬菜种植技术含量高,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影响种植的因素,制订蔬菜管理计划,持续推进良种研发。考虑到农民在种植有机蔬菜时面临的挑战,这项工作应提供一种全面的改进方法,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种植有机蔬菜,提供相关的研究参考。文章阐述了有机蔬菜种植技术的概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及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蔬菜 种植技术要点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饵料湿度和饵料酸碱度对蚯蚓生长繁殖的影响
5
作者 刘雪兰 阎佩佩 +8 位作者 李霞 董以雷 韩子军 贾思珂 韩明亮 朱应波 魏祥法 刘瑞亭 伏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90-9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温度、饵料湿度和饵料pH对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确定其最佳生长繁殖条件,为蚯蚓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3个试验,分别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蚯蚓生长和产卵数的影响、不同饵料湿度对蚯蚓生长和产卵数的影响、不同p... [目的]研究不同环境温度、饵料湿度和饵料pH对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确定其最佳生长繁殖条件,为蚯蚓养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3个试验,分别研究不同环境温度对蚯蚓生长和产卵数的影响、不同饵料湿度对蚯蚓生长和产卵数的影响、不同pH对蚯蚓生长和产卵数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对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3℃时产卵数最多,显著多于18和30℃时的产卵数(P<0.05);25℃次之,但两者间差异不显著;18℃时蚯蚓产卵数最少,显著少于23、25和30℃时的产卵数(P<0.05)。但从增重效果来看,18℃条件下总增重3.022 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不同湿度对蚯蚓生长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23~25℃条件下,65%湿度组个体生长最好,60%和70%湿度组稍次之,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湿度70%时,蚯蚓产卵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湿度40%时,蚯蚓产卵数回升,但成活率较低。不同pH对蚯蚓生长和产卵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 5~11范围内蚯蚓均能成活并有少量产茧,其适应性较广,而在pH为9时产卵数较多;处理组蚯蚓成活数在pH为6时最多;pH为8时,在增重、产茧数上,对照组优于任一处理组。[结论]大平二号蚯蚓繁殖最佳条件为温度23℃、湿度70%、pH 6;大平二号蚯蚓生长最佳条件为温度18℃、湿度65%、pH 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温度 湿度 PH 生长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红茶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姜苗 黄晓琴 +8 位作者 伊冉 曹美琪 丁凯华 代智慧 刘红 焦春梅 扈兴强 王庆卫 石磊 《山东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39-47,共9页
本文利用山东平阴玫瑰鲜花、玫瑰干花和玫瑰鲜花液以及山东茶树鲜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窨制、玫瑰鲜花液窨制、以鲜花入茶和以干花入茶工艺进行玫瑰花红茶加工,通过测定不同样品的茶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 本文利用山东平阴玫瑰鲜花、玫瑰干花和玫瑰鲜花液以及山东茶树鲜叶为原料,分别采用传统窨制、玫瑰鲜花液窨制、以鲜花入茶和以干花入茶工艺进行玫瑰花红茶加工,通过测定不同样品的茶多酚含量、总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能力,探讨玫瑰花红茶的抗氧化能力强弱。结果显示不同加工工艺处理的玫瑰花红茶之间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但以干花入茶工艺处理茶样整体表现优异。相关性分析显示玫瑰花红茶总抗氧化能力和茶多酚含量高度相关,和总黄酮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显示传统窨制工艺玫瑰花红茶和玫瑰鲜花液窨制工艺玫瑰花红茶品质差异不大,而以鲜花入茶工艺和以干花入茶工艺玫瑰花红茶与传统窨制工艺玫瑰花红茶和玫瑰鲜花液窨制工艺玫瑰花红茶之间差异明显。整体比较四种加工工艺处理的35个茶样的抗氧化能力综合得分,得出玫瑰花红茶抗氧化能力最高的加工工艺为以干花入茶工艺GH4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花红茶 茶多酚含量 总黄酮含量 DPPH自由基清除率 T-AOC总抗氧化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防治在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郭雷 张玉 《种子科技》 2021年第19期89-90,共2页
随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优化,有机、绿色蔬菜市场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食品安全的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对蔬菜进行病虫害防治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物防治 蔬菜 病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