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阳县渔业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献稿 徐丽丽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348-1350,共3页
阐述平阳县渔业产业现状,包括近年来渔业发展概况、取得的成绩、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渔业 对策 平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oogle Earth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实践——以浙江省平阳县为例
2
作者 陈羿 陈献稿 蔡厚才 《农技服务》 2015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分别比较了目标区域在Google Earth软件图上和实际测量的长度和面积误差,并介绍了养殖证界至图和构建水产养殖地理信息图谱的方法。提出应用GE平台进行水产养殖调查的统计中长度和面积公式:L统计=LGE×0.99,S统计=SGE×0.98。... 分别比较了目标区域在Google Earth软件图上和实际测量的长度和面积误差,并介绍了养殖证界至图和构建水产养殖地理信息图谱的方法。提出应用GE平台进行水产养殖调查的统计中长度和面积公式:L统计=LGE×0.99,S统计=SGE×0.98。建议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开展相关GE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OGLE EARTH 水域滩涂养殖 渔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的种类多样性及其生态分布 被引量:35
3
作者 李扬 李欢 +3 位作者 吕颂辉 江天久 萧云朴 陈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8-628,共11页
于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之间,对南麂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类群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群落结构以及水平分布等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共鉴定浮游植物80种,隶属于4个门,硅藻种类最多,甲藻其次。浮... 于2006年5月至2007年2月之间,对南麂列岛海域的浮游植物类群进行了4个季节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类、群落结构以及水平分布等特征参数的季节变化。共鉴定浮游植物80种,隶属于4个门,硅藻种类最多,甲藻其次。浮游植物可划分为3个生态类群,以广温类群为主。春季和夏季分别以三角棘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为绝对优势种,秋冬季的优势种类组成多样化。共鉴定57种赤潮生物,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71.25%。调查期间,三角棘原甲藻和中肋骨条藻分别于春季和夏季形成赤潮。浮游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呈现春、夏、秋、冬递减的趋势。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年平均值为1.03×106cells/L,春夏季显著高于秋冬季。春季和夏季时,浮游植物高值区集中在南麂岛西北近岸海域;秋季和冬季时,浮游植物高值区相对集中在南麂岛东南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以秋季最高,冬季最低。春季的三角棘原甲藻赤潮期间,水体中N/P值显著升高;夏季的中肋骨条藻赤潮期间,水体中N/P值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浮游植物 种类多样性 生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胶原蛋白酶的克隆与表达
4
作者 薛春旭 陈威 +1 位作者 周宇芳 朱鹏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4,共5页
对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基因组中潜在的胶原蛋白酶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并鉴定重组蛋白PNJC的酶活力。根据NJ631基因组序列草图,利用基因组信息发掘方法获得胶原蛋白酶功能提示的编码基因,进而利用高效表达质粒p ET28... 对交替假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基因组中潜在的胶原蛋白酶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并鉴定重组蛋白PNJC的酶活力。根据NJ631基因组序列草图,利用基因组信息发掘方法获得胶原蛋白酶功能提示的编码基因,进而利用高效表达质粒p ET28a构建重组表达系统。经IPTG诱导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纯化产物。以不溶性Ⅰ型胶原蛋白为底物,测定胶原蛋白酶酶活力。对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基因组信息挖掘,从中发现一条疑似编码胶原蛋白酶的基因序列,命名为Pnjc。该基因全长1 359 bp,GC含量45.62%,编码由45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约51 000大小的胶原蛋白酶。SDS-PAGE检测表明,胶原蛋白酶PNJC在0.2 mmol/L的IPTG诱导下得到高效表达。经过亲和层析获得纯化重组蛋白PNJC,蛋白质质量浓度约为1 mg/m L。酶活检测表明,PNJC的酶活力为160.34 U/mg,为标准品的70.48%。PNJC高酶活力表明,Pseudoalteromonas sp.NJ631来源的胶原蛋白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工业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替假单胞菌 胶原蛋白酶 基因组发掘 酶活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建立海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对策与措施
5
作者 刘华章 伍徐俊 《现代渔业信息》 2007年第5期12-13,7,共3页
海上安全生产工作事关重大,安全生产必须警钟长呜,常抓不懈,本文结合本职工作实际,在认真总结加强海上安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建立海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意见,供上级领导参考。
关键词 安全生产 长效机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假单胞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 被引量:16
6
作者 任燕 陈献稿 +4 位作者 刘鹏威 潘厚军 陶家发 石存斌 吴淑勤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51-154,共4页
于2009、2010年分别从浙江温州南麂岛网箱养殖的患病大黄鱼体内分离出优势菌株ZSH和DHY10051103K,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大黄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5×106、3.2×106CFU/mL。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 于2009、2010年分别从浙江温州南麂岛网箱养殖的患病大黄鱼体内分离出优势菌株ZSH和DHY10051103K,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大黄鱼的病原菌,其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5×106、3.2×106CFU/mL。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及16S rRNA分子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氧化酶阳性;利用柠檬酸盐和麦芽糖,降解硝酸盐,精氨酸双水解酶阳性,甲基红试验阴性,明胶酶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在16S rRNA系统发育树中,分离菌株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聚为一支,GenBank中序列登录号分别为HQ007288、GQ449379。由此可知,分离菌株属于恶臭假单胞菌(P.putida)。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强力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旋氧氟沙星、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诺氟沙星、恩诺沙星、四环素等10种药物敏感;五倍子和石榴皮对其抑菌效果最好,MIC值分别为1.57、3.13 mg/mL,其次为黄连和黄芩,而大黄、白头翁、苦参、黄柏对其抑菌效果较弱。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可以为大黄鱼假单胞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病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多样性和分布 被引量:5
7
作者 尤胜炮 高寒 +3 位作者 雷向东 萧云朴 顾海峰 佟蒙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60-467,共8页
南麂列岛地处亚热带海域,是台湾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汇处,因而呈现出很好的生物多样性。据调查,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已鉴定的浮游植物甲藻有53种,而到目前为止,对南麂列岛海域甲藻的休眠孢囊种类和分布的调查仍为空白。本文通过对2014年... 南麂列岛地处亚热带海域,是台湾暖流和江浙沿岸流的交汇处,因而呈现出很好的生物多样性。据调查,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已鉴定的浮游植物甲藻有53种,而到目前为止,对南麂列岛海域甲藻的休眠孢囊种类和分布的调查仍为空白。本文通过对2014年南麂列岛附近海域沉积物中甲藻孢囊的调查研究,在该海域共发现甲藻孢囊10属26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原多甲藻属(Protoperidinium),有10种;其次是斯氏藻属(Scrippsiella)和亚历山大藻属(Alexandrium),分别有4种,膝沟藻属(Gonyaulax)2种,舌甲藻属(Lingulodinium)、易碎藻属(Fragilidium)、扁甲藻属(Pyrophacus)、翼藻属(Diplopsalis)、裸甲藻属(Gymnodinium)和多沟藻属(Polykrikos)各1种。这些甲藻孢囊中,异养型和自养型甲藻孢囊各13种,自养型甲藻孢囊在数量上所占比例较大(79%)。2014年南麂列岛海域甲藻孢囊丰度较低,每毫升沉积物能检测出2—33个;夏、秋季的孢囊丰富度较高;岙口等相对开放海域的孢囊丰度明显高于岙内各站点。值得注意的是,三种有毒甲藻孢囊,塔玛/相似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affine),具刺膝沟藻(Gonyaulax spinifera)和多边舌甲藻(Lingulodinium polyedra)的孢囊也在样品中检出,并且分别占春季、夏季和秋季孢囊总丰度的37%、23%和27%。本研究为完善南麂列岛甲藻的物种多样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麂列岛 甲藻 孢囊 物种多样性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突变对大海马(Hippocampus kuda)幼体生长、组分及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孙彬 陈舜 +1 位作者 徐永健 戴广谱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2,共6页
以大海马幼体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突变组(温度从23℃突变至15℃、28℃和33℃)的方法,对其生长、生化组分以及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束后,28℃温度组的大海马幼体生长指标、蛋白含量、能值显著高于23℃对照... 以大海马幼体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不同的温度突变组(温度从23℃突变至15℃、28℃和33℃)的方法,对其生长、生化组分以及酶活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结束后,28℃温度组的大海马幼体生长指标、蛋白含量、能值显著高于23℃对照组(P<0.05),而15℃、33℃温度组的各项指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温度突变组的大海马幼体的酶活力均有先升后降的趋势,在1d后出现峰值,4—6d各个温度组趋于稳定,到实验第15天时,28℃温度组的SOD、ACP活力和MDA的含量已处于23℃对照组水平(P>0.05),CAT、AKP活力显著高于23℃对照组(P<0.05)。而15℃、33℃温度组的SOD、CAT活力降至低于23℃对照组水平(P<0.05),15℃温度组的ACP、AKP活力则低于23℃对照组水平(P<0.05),MDA的含量在15℃、33℃温度组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大海马 生长 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原甲藻种群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扬 吕颂辉 +3 位作者 江天久 李欢 萧云朴 尤胜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6-245,共10页
研究了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之间,南麂海域原甲藻种群的种类组成、季节动态、空间分布及其与水温、盐度、氮磷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原甲藻种类有三角棘原甲藻、东海原甲藻、海洋原甲藻和反曲原甲藻,前两者是南麂海域最为优势的种类... 研究了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之间,南麂海域原甲藻种群的种类组成、季节动态、空间分布及其与水温、盐度、氮磷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关系。原甲藻种类有三角棘原甲藻、东海原甲藻、海洋原甲藻和反曲原甲藻,前两者是南麂海域最为优势的种类,它们的分布季节集中在春季(4—6月),并先后于5月12日和5月25日形成赤潮。原甲藻细胞数量在表层水体中的数量显著高于底层,这与原甲藻种类能够自主运动,具有明显的昼夜垂直移动特性有关。三角棘原甲藻较高细胞数量相对集中出现在水温为18.5—19.5℃,盐度为29.58‰—30.95‰的水体中;东海原甲藻较高细胞数量则相对集中出现在水温为18.5—21.3℃,盐度为29.03‰—30.92‰的水体中。氮盐和磷酸盐浓度与原甲藻细胞数量之间呈负相关,磷营养盐浓度的高低对原甲藻种群动态影响更甚。对原甲藻细胞数量和环境因子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原甲藻细胞数量与N:P值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与磷酸盐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原甲藻细胞具有较强储备氮磷营养物质能力的生物学特性使其能够在低营养条件下取得生长竞争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甲藻 种群动态 环境因子 南麂列岛海洋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南麂列岛海域氮、磷营养盐季节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扬 吕颂辉 +3 位作者 江天久 李欢 萧云朴 尤胜炮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4-80,共7页
利用南麂海域4个站位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的连续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氮、磷营养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南麂海域的无机氮主要由硝酸盐构成,平均占有比例77%。氮、磷营养盐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并且两者呈现同步的上升或下降的... 利用南麂海域4个站位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的连续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海域氮、磷营养盐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南麂海域的无机氮主要由硝酸盐构成,平均占有比例77%。氮、磷营养盐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并且两者呈现同步的上升或下降的趋势。PO4-P与NO3-N的相关性显著(r=0.665)。NO3-N与水温、pH、盐度等多项因子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与水温的相关性最为密切(r=0.7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盐 季节变化 影响因素 南麂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鱾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云朴 徐善良 +1 位作者 孙敏 吕慧明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利用透射电镜对黑鱾Girella leonina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细胞以及精子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黑鱾的精子发生过程主要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6个阶段。由... 利用透射电镜对黑鱾Girella leonina精子发生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细胞以及精子的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黑鱾的精子发生过程主要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6个阶段。由精子细胞形成成熟精子还需经过前、中、后期的一系列变态过程。2)各阶段生精细胞以初级精原细胞体积最大,大小约为10.00μm×6.40μm,核大小约为8.80μm×5.80μm,而精子细胞体积最小,大小约为3.20μm×2.60μm,核约为2.80μm×2.50μm;随着生精细胞不断分裂和成熟,细胞的体积逐渐减小,核的位置、核仁、线粒体等发生相应的变化,核内染色质趋于浓缩,电子密度增加,染色程度也逐步加深。3)线粒体是各期细胞内的最主要细胞器之一,在精子发生过程中,它的数量逐渐减少,至成熟精子形成时,核内仅存4个线粒体,但体积却不断增加,内嵴变得长而明显。4)与大多数硬骨鱼类精子特点相似,黑鱾的成熟精子不具顶体,核后窝深,精子的鞭毛细长,两旁具侧鳍。尾部为典型的"9+2"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鱾Girella leonina 精子发生 超微结构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硅藻和甲藻群落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萧云朴 李扬 +3 位作者 李欢 吕颂辉 江天久 尤胜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集浙江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群落在该海域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共鉴定浮游植物93种,其中硅藻35属68种,甲藻11属21种.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年平均细胞丰度达到3.19×1... 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集浙江南麂列岛海域水样,研究了硅藻和甲藻群落在该海域的种类组成、生态分布特征和季节动态.共鉴定浮游植物93种,其中硅藻35属68种,甲藻11属21种.南麂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年平均细胞丰度达到3.19×105cells.L-1.硅藻集群的高峰区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细胞在表层水体的含量高于底层水体,调查期间共记录硅藻赤潮事件1起,发生于2006年8月,优势种类是中肋骨条藻.甲藻赤潮仅在春季(5月)发生,优势种类为原甲藻种类,包括三角棘原甲藻和东海原甲藻,分别在5月中旬和5月下旬先后引发赤潮,甲藻在表层水体含量高于底层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甲藻 南麂列岛海域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须菜在不同盐度胁迫下的琼胶积累及相关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月 蔡西栗 +2 位作者 孙雪 张小倩 徐年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2-1329,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龙须菜生长、琼胶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了15、25和35三种盐度条件下龙须菜的生长速率、琼胶含量、琼胶合成酶α-半乳糖苷酶(GLA)、半乳糖苷转移酶(GAT)、α-1,3-糖脂磺基转移酶(GST)、半乳糖-2,6-硫酸化酶(G... 为了探究不同盐度对龙须菜生长、琼胶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了15、25和35三种盐度条件下龙须菜的生长速率、琼胶含量、琼胶合成酶α-半乳糖苷酶(GLA)、半乳糖苷转移酶(GAT)、α-1,3-糖脂磺基转移酶(GST)、半乳糖-2,6-硫酸化酶(GAS)的基因表达。结果表明,盐度25时龙须菜生长速率最高,为7.17%/d,高于低盐(15)时的6.27%/d和高盐(35)时的3.57%/d,低盐和高盐都表现出明显的暗呼吸速率上升和光合速率下降。龙须菜培养15d后,在低盐条件下琼胶含量为9.27%,盐度25和高盐分别为6.91%和8.09%。培养第3天时在低盐和高盐下龙须菜中gla基因表达量和酶活都显著高于盐度25的表达量;15d后在盐度25条件下gla基因表达量仍然最低,但GLA酶活无显著差异。gat基因在低盐条件下先降低后升高,在高盐条件下表达量始终最高,为盐度25的3.03倍。在低盐条件下gst和gas基因都在短期内出现显著下降,但15d后恢复到与正常盐度无显著差异。龙须菜半乳糖含量在高盐条件下相对盐度25显著升高,达到其3.27倍,而在低盐条件下各种单糖含量相对较低,半乳糖含量极低。研究结果说明过高和过低盐度都会对龙须菜造成一定程度的胁迫,并促进琼胶的合成,但其促进琼胶积累的机制存在差异,α-半乳糖苷酶和半乳糖苷转移酶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须菜 琼胶 盐度胁迫 Α-半乳糖苷酶 半乳糖苷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菖鲉网箱养殖试验初报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舜 肖云朴 +1 位作者 伍德瀛 李定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8,33,共5页
2001年4月30日在浙江南麂海域3m×3m×3m网箱中放养0.9g自然海区捕获的褐菖鲇(Sebastiscus marmoratus)苗种,进行为期2年多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该鱼生长缓慢,养殖38d体质量为8.3g,养殖240d为24.8g,养殖787d为112.3... 2001年4月30日在浙江南麂海域3m×3m×3m网箱中放养0.9g自然海区捕获的褐菖鲇(Sebastiscus marmoratus)苗种,进行为期2年多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该鱼生长缓慢,养殖38d体质量为8.3g,养殖240d为24.8g,养殖787d为112.3g。总养殖成活率为20.1%,平均日增体质量0.142g,平均日增体质量率0.62%。秋末至夏初低水温期是褐菖鱼由的主要生长期,在9~13℃较低水温下亦会摄食与生长。饵料系数为3.6。冬春季养殖成活率高于秋夏季,第一年夏季养殖成活率低,仅28.1%。养殖方式以混养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菖鲇(Sebastiscus marmoratus) 网箱养殖 浙江南麂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列岛海域两种框型人工鱼礁水动力性能试验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功照 王莹 +5 位作者 陈舜 萧云朴 俞鸿源 胡夫祥 尤鑫星 宋伟华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1年第1期25-32,共8页
为改良南麂列岛海域投放的人工鱼礁礁体存在的沉陷、位移现象,试验研究了人工鱼礁水动力性能,并进行对比验证。采用水槽试验方法,对两种框型人工鱼礁模型在5种水流速度(0.15、0.20、0.25、0.30、0.35 m/s)和4种迎流角(0°、15°... 为改良南麂列岛海域投放的人工鱼礁礁体存在的沉陷、位移现象,试验研究了人工鱼礁水动力性能,并进行对比验证。采用水槽试验方法,对两种框型人工鱼礁模型在5种水流速度(0.15、0.20、0.25、0.30、0.35 m/s)和4种迎流角(0°、15°、30°、45°)条件下的阻力进行测定,并计算阻力系数。以水槽试验所测得的阻力系数,结合波流动力学理论计算两种实物礁体的水阻力、抗滑移系数和抗倾覆系数。结果显示,两种礁体的阻力均与流速呈幂函数关系,在流速v=0.35 m/s时的阻力差比值最低;两种礁体在相同流速下的阻力差比值均随冲角增大而减小;在不同流速下,两种礁体的阻力系数均在冲角θ=15°时差异最小,在θ=45°时差异最大;随着冲角和迎流速度的增加,礁体的抗滑移、抗倾覆系数逐渐减小,两种礁体在海水流速u≥5节、冲角θ≥30°时抗滑移系数<1,但抗倾覆系数始终>1.2。研究表明,改良后的框型鱼礁在稳定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水槽试验 阻力系数 雷诺数 抗滑移系数 抗倾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城滨海滩涂贝类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及其食用安全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献稿 赵卫红 钱炳俊 《上海农业科技》 2008年第5期19-20,共2页
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水产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追求味美、营养,而且要求无公害。由于重金属可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而人摄食重金属富集的食物后,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水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日益引起关注。目前... 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用水产品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追求味美、营养,而且要求无公害。由于重金属可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而人摄食重金属富集的食物后,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因此,水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日益引起关注。目前国内外对背角无齿蚌、河蚬、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等进行了重金属富集的研究,但对铅(Pb)、镉(Cd)、铜(Cu)、锰(Mn)、铁(Fe)在紫贻贝(Mgtilusedulis)、红螺(Rapana bezoar)、锥螺(TurriTella)、微黄镰玉螺(Lulmtia giva)、扁玉螺(Neverita didyma)等贝类体内的富集及其食用安全状况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主要对盐城滨海滩涂的5种常见贝类体内的5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测定及比较,并分析其食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富集 食用安全性 滩涂贝类 富集能力 安全评价 滨海 盐城 生物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虾夷扇贝在浙江南麂海区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4
17
作者 萧云朴 陈舜 +1 位作者 伍德瀛 李定海 《南方水产》 2009年第5期1-7,共7页
通过设计D1、D2和D33个密度组,每组设3个平行笼,养殖密度分别为5、10和15ind.层-1,研究养殖密度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养殖密度的提高,壳高(SH)、体质量(BM)、相对壳高生长率(GRH)、相对体质量生... 通过设计D1、D2和D33个密度组,每组设3个平行笼,养殖密度分别为5、10和15ind.层-1,研究养殖密度对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随养殖密度的提高,壳高(SH)、体质量(BM)、相对壳高生长率(GRH)、相对体质量生长率(GRM)、日增壳高(DHG)、日增体质量(DMG)、体质量与壳高比及特定生长率(SGRSH和SGRBM)等参数不断下降,养殖密度对其影响显著(P<0.05)。体质量与壳高随生长时间分别呈现指数生长曲线与逻辑斯谛生长曲线。养殖密度对6月份的相对状态指数(RCF)及5月底的死亡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分析结果表明,10ind.层-1为适宜的养殖密度。该研究为今后南方海区虾夷扇贝规模化商业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密度 虾夷扇贝 生长 南麂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育方式对赤点石斑鱼成熟、产卵和孵化的影响 被引量:12
18
作者 叶鹏 蔡厚才 +2 位作者 许明海 庄定根 付化表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3期201-205,共5页
在深水网箱、传统小网箱和室内水泥池三种培育方式下,采用埋植外源激素的方法诱导赤点石斑鱼提前完成性转化,获得功能性雄鱼,并用所得雄鱼和人工驯化培育而成的雌鱼进行了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雌鱼性腺成熟以深水网... 在深水网箱、传统小网箱和室内水泥池三种培育方式下,采用埋植外源激素的方法诱导赤点石斑鱼提前完成性转化,获得功能性雄鱼,并用所得雄鱼和人工驯化培育而成的雌鱼进行了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雌鱼性腺成熟以深水网箱培育为最好,室内水泥池培育次之,传统小网箱培育最差;转性效果深水网箱与室内水泥池培育相差无几,转性率分别为97.0%和94.6%,传统小网箱较差,转性率仅65.9%;自然雄鱼以深水网箱为最多。其中,2004年共获得亲鱼246 ind,施行转性手术100 ind,转性率达87.9%,先后获受精卵230.5×104粒,平均受精率22.4%,孵出仔鱼80×104ind,平均孵化率3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亲鱼培育 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夷扇贝在浙江南麂列岛生长与生存的适温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陈舜 肖云朴 伍德瀛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对虾夷扇贝在浙江南麂列岛海区的生长与生存适温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养殖方式为延绳式笼养,试验用贝平均壳高6.21 cm,平均体重为31.8 g。试验结果表明:最适生长水温范围17.1~20.3℃,第二适宜生长水温范围14.1~17.1℃。壳高日增长率(H)... 对虾夷扇贝在浙江南麂列岛海区的生长与生存适温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养殖方式为延绳式笼养,试验用贝平均壳高6.21 cm,平均体重为31.8 g。试验结果表明:最适生长水温范围17.1~20.3℃,第二适宜生长水温范围14.1~17.1℃。壳高日增长率(H)与水温(T)存在二次多项式关系H=-0.002 8 T2+0.102 5 T-0.788,R2=0.957 2,由此求得最适生长水温为18.6℃。耐温上限试验得死亡率(P)与水温(T)的关系为T=-0.000 3 P2+0.050 2 P+23.791,求得最高正常生活水温为23.8℃。连续3 d水温达25.0℃时,日死亡率为3.17%,累积死亡率为13.5%;连续3 d水温为25.5℃时,日死亡率为15.3%,累积死亡率为59.5%。该研究结果能为今后南方海区虾夷扇贝规模化商业性养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水温 生长 生存 南麂列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麂海区野生贝类增养殖种类初步筛选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叶鹏 蔡厚才 +2 位作者 庄定根 付化表 许明海 《渔业现代化》 2006年第4期26-28,共3页
通过开发驯化本地野生贝类,以它们各自对养殖环境的适应性、生长特性、苗种培育的容易程度以及产品销路、经济效益等为筛选原则,初步筛选出厚壳贻贝、真蛸和泥东风螺最适合南麂海区养殖,方斑东风螺和管角螺较适合养殖,等边浅蛤、波纹巴... 通过开发驯化本地野生贝类,以它们各自对养殖环境的适应性、生长特性、苗种培育的容易程度以及产品销路、经济效益等为筛选原则,初步筛选出厚壳贻贝、真蛸和泥东风螺最适合南麂海区养殖,方斑东风螺和管角螺较适合养殖,等边浅蛤、波纹巴非蛤和角蝾螺虽不适合养殖但适合增殖,青蚶和嫁虫戚不适合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 增养殖 种类筛选 南麂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