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生物学试题特点分析及教学建议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波 商文冕 徐士红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4,共2页
2015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生物学试题与近几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生物学试题有所不同,本文对生物学部分试题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并对2016年高考备考复习教学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2015生物学高考 试题特点 教学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教师的心理位置互换素养
2
作者 林清瑞 蒋兴英 《当代教育科学》 1999年第1期62-63,共2页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师生之间在心理上有着巨大差别: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教育者,他们生活经历不同,成熟程度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品德修养不同。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学生间的种种差别,具备心理位置互换的素养,...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师生之间在心理上有着巨大差别: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是教育者,他们生活经历不同,成熟程度不同,认识水平不同,品德修养不同。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和学生间的种种差别,具备心理位置互换的素养,学会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用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位置互换 教师 素养 受奇耻大辱 个性特征 抽象逻辑思维 考虑问题 教育教学工作 思考问题 自我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教学法40问与答
3
作者 齐敬桐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6-88,共3页
通过听100多节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发现教不得法现象相当严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教学中语法词汇讲得多,忽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为帮助老师学好英语教学法,按教学规律办事,特整理英语教学法40问供老师自测.
关键词 英语教学法 听说读写能力 语法词 学习语法 问与答 外语思维 语言教师 非言语交际 语言实践 语言基础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课艺术例谈
4
作者 蒋兴英 林清瑞 《当代教育科学》 1997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导课艺术 《竞选州长》 导入新课 《孔乙己》 命运悲剧 阅读教学 教学重点 教学软件 苏霍姆林斯基 语言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得体”训练设计
5
作者 王士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23-25,共3页
“语言得体”训练设计山东省平邑县教委教研室王士吉“语言得体…就是指能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高考测试的语境条件主要是指表达的内容、方式、场合、对象和目的,测试的重点是这些语境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语言表达上的变化。根据高... “语言得体”训练设计山东省平邑县教委教研室王士吉“语言得体…就是指能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高考测试的语境条件主要是指表达的内容、方式、场合、对象和目的,测试的重点是这些语境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语言表达上的变化。根据高考测试的内容和重点,我们设计了这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得体 白求恩 训练点 语境条件 美国共产党 训练题 美术学院 播音员 训练设计 语言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连贯”训练设计
6
作者 陈现云 王士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13-15,共3页
“语言连贯”训练设计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陈现云山东省平邑县教委教研室王士吉"语言连贯"就是指句与句之间在内容和语言上有明显的联系,不能前言不搭后语。内容上的联系,要求上下旬之间话题统一。语言上的联系,一是要求句序排列要... “语言连贯”训练设计山东省平邑第一中学陈现云山东省平邑县教委教研室王士吉"语言连贯"就是指句与句之间在内容和语言上有明显的联系,不能前言不搭后语。内容上的联系,要求上下旬之间话题统一。语言上的联系,一是要求句序排列要合理,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必须合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连贯 喇嘛庙 关联词语 辛亥革命 训练点 指导实践 语言表达 正确答案 训练题 训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清晰”训练设计
7
作者 陈现云 王士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语言表达 训练点 黑风暴 梁启超 歧义句 训练目标 煤燃烧 晦涩难懂 气候异常 出版发行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教师谈论文撰写
8
作者 吴歧廷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02年第12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论文撰写 化学教师 写作题材 选题 做笔记 读书 文章 领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新高考”后教材的处理
9
作者 陈现云 王士吉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5年第5期56-57,共2页
与过去高考相比,通过了会考之后的“新高考”试题显著的变化就是不再直接以课文内容命题。这一变化使得教和学两个方面对教材的热情日趋减退,开始将兴趣转向大量的模拟题,试图以考试方法的探索取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 与过去高考相比,通过了会考之后的“新高考”试题显著的变化就是不再直接以课文内容命题。这一变化使得教和学两个方面对教材的热情日趋减退,开始将兴趣转向大量的模拟题,试图以考试方法的探索取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用好教材是指导高三学生进行语文复习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怎样才能用好教材呢? 一、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 分析一下高考题,我们不难看到,“不直接以课文内容命题”绝不等于抛开课本不管。命题虽然不一定取材于某一篇课文,但命题所用的知识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到的内容,考查的能力要求与课本的能力要求相当。以1995年高考试题为例:第10题考查的人物称谓,其例句全部来自课文;第29题要求默写的名句“流水不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高考 课外延伸 能力要求 阅读教学 课本内容 课文内容 高考试题 语文复习 相关性 考试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