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潭岛岩质海岸带裸露山体植被恢复模式与成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高伟 聂森 +4 位作者 叶功富 陈端钦 林默爱 吴锡麟 林捷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3期5-7,56,共4页
通过对平潭岛岩质海岸带裸露山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植被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的保存率均较高,除迎风坡台湾相思和夹竹桃的保存率为85%和88.33%外,其他树种的保存率均达到了94%以上。主要乔木树种侧风坡的生长量均显著大于迎风坡;除... 通过对平潭岛岩质海岸带裸露山体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植被恢复试验,结果表明:各树种的保存率均较高,除迎风坡台湾相思和夹竹桃的保存率为85%和88.33%外,其他树种的保存率均达到了94%以上。主要乔木树种侧风坡的生长量均显著大于迎风坡;除迎风坡及风障外的木麻黄和台湾相思受风沙危害,有部分长势较差,出现基干干枯之外,其他树种60%以上均长势优良;肯氏南洋杉受风害影响最小,其次为台湾相思、木麻黄和夹竹桃。风障对造林树种的生长起到了很好的保护效果,风障内的木麻黄保存率、地径和树高生长均显著高于风障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海岸 裸露山体 植被恢复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潭岛岩质海岸造林树种生长及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高伟 聂森 +4 位作者 叶功富 陈端钦 林默爱 吴锡麟 林捷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为了积累基岩海岸生态恢复经验,改善沿海困难立地的生态环境,对平潭岛临海石质山体造林乔木和灌木树种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质海岸不同乔木和灌木造林均表现出较高的保存率,其地径和树高生长比初... 为了积累基岩海岸生态恢复经验,改善沿海困难立地的生态环境,对平潭岛临海石质山体造林乔木和灌木树种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岩质海岸不同乔木和灌木造林均表现出较高的保存率,其地径和树高生长比初植时均有显著提高,生态恢复成效显著;通过树种的适应性评判,4种乔木树种的适应性排序为木麻黄>台湾相思>肯氏南洋杉>龙柏,4种灌木树种的适应性排序为黄栀子>滨柃>夹竹桃>海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海岸 植被恢复 树种 适应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潭岛生态建设现状分析及展望 被引量:5
3
作者 聂森 黄朝法 +3 位作者 林福平 徐新佳 洪桢华 冯诗淯 《福建林业》 2017年第4期18-20,共3页
平潭岛,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南近莆田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2009年7月,正式建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2012年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简称“平潭综合实验区”;2013年7月,平潭综合实验... 平潭岛,地处中国东南沿海,东临台湾海峡,西隔海坛海峡,南近莆田南日岛,北望白犬列岛。2009年7月,正式建立“福州(平潭)综合实验区”,2012年更名为“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简称“平潭综合实验区”;2013年7月,平潭综合实验区获行使设区市的管理权限,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2014年12月,国务院决定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福州、厦门和平潭三大片区;2016年8月8日,国务院批复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建立《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方案》,由此形成了平潭“二区一岛”的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潭岛 生态建设 展望 实验区 福建省 东南沿海 台湾海峡 海坛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地区名木古树保护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平 《种子科技》 2016年第8期60-61,共2页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可能会保存下来一些与人类共同成长和发展的树木,这些树木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还具有科研价值,可以称之为古树名木。我们一般认为古树是寿命超过百年的树木,而名木则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具... 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可能会保存下来一些与人类共同成长和发展的树木,这些树木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价值,并且还具有科研价值,可以称之为古树名木。我们一般认为古树是寿命超过百年的树木,而名木则是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但是我国对于名木古树的保护还不到位,使得名木古树的数量在大量地减少。阐述了保护名木古树的意义,并根据目前我国保护名木古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保护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木古树 原因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握“双区”叠加机遇 建设“五个”共同家园
5
《福建林业》 2017年第2期4-5,共2页
“十二五”期间,平潭综合实验区上下共同把握实验区和自贸区的叠加机遇,不断推进以森林为主体的生态环境建设,全区沿海防护林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为构建“五个”共同家园,打造国际旅游岛、森林花园岛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关键词 叠加 家园 生态环境建设 防护林建设 实验区 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木兰科树种物候学特征与新叶生长规律 被引量:4
6
作者 杨皖乔 王妙青 +4 位作者 林海龙 孙丽新 罗松梅 江蓝 郑世群 《福建林业科技》 2018年第2期13-16,48,共5页
于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对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的7种木兰科树种(紫玉兰、二乔玉兰、白兰、白玉兰、夜合、广玉兰、含笑)的物候、新叶生长情况等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木兰科常绿树种的花期多数长于落叶树。7个树种中,二乔玉兰和... 于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对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的7种木兰科树种(紫玉兰、二乔玉兰、白兰、白玉兰、夜合、广玉兰、含笑)的物候、新叶生长情况等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木兰科常绿树种的花期多数长于落叶树。7个树种中,二乔玉兰和白兰花期最长,达143 d;白玉兰花期最短,仅为16 d。木兰科树种新叶生长趋势符合一定的函数规律。基于植物物候特征,提出木兰科植物对于景观配置方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物候 新叶 花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