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葱鳞葡萄孢与灰葡萄孢毒素及其致病性的探索 被引量:4
1
作者 郑晓莲 李萍 +1 位作者 任建国 张宝杰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0-21,共2页
葱鳞葡萄孢Botrytis squamosa(简称B.s.,下同)为韭菜、葱、蒜灰霉病病原;灰葡萄孢B.cinerea(简称B.c.,下同)引起黄瓜、番茄等多种蔬菜的灰霉病,均为保护地重要病害。试验探索了B.s.、B.c.毒素的提取方法,并用生物测定(毒素浸茎及抑制种... 葱鳞葡萄孢Botrytis squamosa(简称B.s.,下同)为韭菜、葱、蒜灰霉病病原;灰葡萄孢B.cinerea(简称B.c.,下同)引起黄瓜、番茄等多种蔬菜的灰霉病,均为保护地重要病害。试验探索了B.s.、B.c.毒素的提取方法,并用生物测定(毒素浸茎及抑制种子根),初步明确毒素粗提液可抑制种子根伸长,抑制率59.2%-79.05%,抗病品种抑制率低于感病品种,毒素浸茎出现典型的灰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鳞葡萄孢 灰葡萄孢 致病性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柿绒粉蚧种群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探讨
2
作者 徐劭 刘顺 +3 位作者 肖满一 马喜增 张宝杰 王长占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9-42,共4页
根据系统调查资料,对柿绒粉蚧 (Eriococcus kaki kuwnan) 在柿树上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结果为:柿绒粉蚧种群密度在树冠不同部位的顺序为,垂直方向,下部树冠>中部树冠>上部树冠,下部树冠四个方向依次为西>南&... 根据系统调查资料,对柿绒粉蚧 (Eriococcus kaki kuwnan) 在柿树上的空间分布及抽样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结果为:柿绒粉蚧种群密度在树冠不同部位的顺序为,垂直方向,下部树冠>中部树冠>上部树冠,下部树冠四个方向依次为西>南>东>北,内外两层以外层密度为高,柿绒粉蚧的空问分布为聚集型,聚集密度在不同部位有所差异,总的表现为低密度,高聚块,高密度,低聚块。在t=1,D=0.2,其理论抽样数为681个样方,但只以东西两侧为取样单位时,同样条件下,理论抽样数下降为475个样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柿绒粉蚧 种群 空间分布 柿树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