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内耳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高海涛 曲雁 +4 位作者 张勋 穆俊晌 张璞 王欣 赵秀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9-413,共5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内耳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每组15只。模型组及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先采用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模型...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内耳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高剂量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每组15只。模型组及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先采用股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建立糖尿病模型;然后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分别给予100mg·kg^(-1)·d^(-1)、50mg·kg^(-1)·d^(-1)白藜芦醇灌胃,其余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个月;检测各组空腹血糖、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检测内耳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丙二醛及过氧化氢酶等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利用伊凡思蓝检测内耳血管通透性;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观察内耳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AM-1)及耳蜗组织凋亡促进因子caspase-3、Bax及凋亡抑制因子Bcl-2等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内耳血管通透性明显增强,血糖、血脂水平显著上升,内耳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表达下降、而丙二醛及过氧化氢表达增加,VEGF、ICAM-1、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Bcl-2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经白藜芦醇干预后,血管通透性明显减弱,血糖、血脂水平明显下降,内耳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表达上升,而丙二醛及过氧化氢表达减少,VEGF、ICAM-1、caspase-3、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Bcl-2表达水平则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通过抗氧化应激、抑制VEGF和ICAM-1表达、抑制细胞凋亡等,对糖尿病大鼠内耳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糖尿病 内耳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铅益智口服液对铅染毒大鼠的治疗作用
2
作者 韩长城 于庆海 +2 位作者 康维钧 宋波 唐龙妹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探讨驱铅益智口服液对铅中毒大鼠的治疗效果,为预防和治疗铅中毒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1组为阴性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其余5组用2%醋酸铅制备铅染毒模型后分为阳性对照组(蒸馏水灌胃)、EDTA组(0.5%EDTA-2Na... 目的:探讨驱铅益智口服液对铅中毒大鼠的治疗效果,为预防和治疗铅中毒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1组为阴性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其余5组用2%醋酸铅制备铅染毒模型后分为阳性对照组(蒸馏水灌胃)、EDTA组(0.5%EDTA-2Na腹腔注射)和低、中、高剂量驱铅益智口服液治疗组。干预3周后,断头取血并留取肝脏、肾脏、股骨,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种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阳性对照组比较,3种剂量口服液组血液、肝脏、肾脏、股骨组织的铅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3种剂量口服液组血液和肾组织铅水平下降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低剂量口服液组肝组织铅水平下降百分率高于高剂量组和EDTA组(P<0.05或P<0.01);高剂量口服液组股骨组织铅水平显著降低,与低、中剂量口服液组和EDT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光镜下观察各脏器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无异常变化。结论:驱铅益智口服液对铅染毒大鼠具有安全、有效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中毒/药物疗法 大鼠 动物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强制性运动疗法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俊颖 王文清 +3 位作者 刘长江 刘艳伟 李艳双 薛莲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3705-3707,共3页
目的观察下肢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的变化,探索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CIMT治疗,治疗... 目的观察下肢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治疗前后局部脑血流(rCBF)灌注的变化,探索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CIM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9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CIMT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rCBF灌注半定量分析应用缺血灶放射性计数(L)与对侧相应脑组织放射性计数(N)的比值(L/N)表示,对比治疗前后缺血脑组织的rCBF灌注变化情况。同时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用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评定患者的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L/N为(0.54±0.25)〔95%可信区间(0.45,0.68)〕,治疗后L/N为(0.98±0.52)〔95%可信区间(0.87,1.21)〕,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WS从治疗前的(17.44±10.85)提高到(10.57±6.91)(P<0.01)。缺血灶的rCBF灌注改善情况与患者步行能力的提高情况一致。结论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显示缺血灶rCBF灌注的变化可有效评价CIMT对偏瘫患者下肢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强制性运动疗法 局部脑血流灌注 步行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宣止咳颗粒与维生素D滴剂结合治疗对儿童哮喘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复发率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程培培 任磊 +3 位作者 李亮 周启力 张丽然 刘伟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8-1002,1007,共6页
目的:分析清宣止咳颗粒与维生素D滴剂结合治疗对儿童哮喘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16例采取前瞻性研究,按1∶1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8... 目的:分析清宣止咳颗粒与维生素D滴剂结合治疗对儿童哮喘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哮喘患儿116例采取前瞻性研究,按1∶1比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清宣止咳颗粒治疗,观察组予以清宣止咳颗粒联合维生素D滴剂治疗,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2周后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指标[外周血辅助型T细胞17(Th17)、Th2、Treg百分比]、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哮喘日间与夜间症状评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呼气量(FEV_(1))、FEV_(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峰流速(PEF)、PEF昼夜变异率]水平,治疗后随访6个月,统计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91.38%)高于对照组(74.14%)(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外周血Th17、Th2、Treg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周后C-ACT、哮喘日间与夜间症状评分、PEF昼夜变异率均低于对照组,FEV_(1)、FEV_(1)/FVC、PEF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复发率(3.85%)低于对照组(19.05%)(P<0.05)。结论:应用清宣止咳颗粒与维生素D滴剂结合治疗儿童哮喘可减轻哮喘症状,提升CD4^(+)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肺功能,降低预后复发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宣止咳颗粒 维生素D滴剂 哮喘 预后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甲状腺炎疼痛 被引量:3
5
作者 黄佐卿 乔三福 黄景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88-189,共2页
甲状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以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多见,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该病多数起病较急,甲状腺肿大,功能失调,并出现甲状腺局部疼痛和放射痛。我院于2008年-2009年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治疗该疼痛,取得... 甲状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尤以亚急性甲状腺炎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多见,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该病多数起病较急,甲状腺肿大,功能失调,并出现甲状腺局部疼痛和放射痛。我院于2008年-2009年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治疗该疼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 局部疼痛 星状神经节阻滞法 亚急性甲状腺炎 甲状腺肿大 2009年 功能失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术后镇痛引起痉挛性抽搐两例
6
作者 黄佐卿 杨杰 +1 位作者 张天斌 申庆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共1页
术后镇痛是临床疼痛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多以PCA的方式进行。编辑部收到很多这方面的稿件 ,许多作者对如何正确应用术后止痛方法 ,不太了解。同一方法 ,基本相同的药物 ,千篇一律地应用于所有术后患者 ,势必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并发症及副... 术后镇痛是临床疼痛学的一个重要领域 ,多以PCA的方式进行。编辑部收到很多这方面的稿件 ,许多作者对如何正确应用术后止痛方法 ,不太了解。同一方法 ,基本相同的药物 ,千篇一律地应用于所有术后患者 ,势必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并发症及副作用。规范术后镇痛的用药及方法 ,也是我刊的重点工作之一。本文介绍的情况旨在对临床起到警示作用 (樊碧发教授 )。点评 :本文作者工作在基层 ,克服了许多困难 ,开展了数百例手术后镇痛 ,并勤于思考 ,将遇到的两例手术后镇痛中发生的痉挛性抽搐病例总结分析 ,难能可贵。阅读本文 ,感到作者对两例手术后镇痛中的痉挛性抽搐的原因还需进一步分析。我认为这两例痉挛性抽搐的原因不是芬太尼 ,因为芬太尼只在很高的剂量时才能引起痉挛性抽搐 ,本文中的剂量不会引起。引起本文两例痉挛性抽搐的原因可能是氟哌啶的剂量较大。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减少在术后镇痛液中的氟哌啶用量 ,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请改用其他镇吐药物替代氟哌啶 ,以避免其副反应 (倪家骧教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解热镇痛药 术后镇痛 痉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