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宜昌市杜仲间作对叶百部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1
作者 朱红 李念祖 +3 位作者 李云飞 李建民 杨昊 刘其华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80-83,共4页
为应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生长周期长、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低、杂草防控难、种植收益低等问题,基于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喜较温暖、潮湿及阴凉环境的生长特性,开展杜仲林下间作对叶百部试验,并结合生产实际介绍... 为应对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生长周期长、单位面积土地利用率低、杂草防控难、种植收益低等问题,基于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喜较温暖、潮湿及阴凉环境的生长特性,开展杜仲林下间作对叶百部试验,并结合生产实际介绍了杜仲和对叶百部的生长习性、间作模式和间作技术要点。综合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杜仲林下间作对叶百部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间作对叶百部4年后采收,对叶百部干货产量在6000~9000 kg/hm^(2),年平均增收3.75万~5.63万元/hm^(2);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的积极性;可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增加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宜昌市及其他地区杜仲林下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 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间作 技术模式 效益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市幼龄皱皮木瓜与三岛柴胡间作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念祖 李蓉芳 +8 位作者 姚玉玲 李云飞 向莉 李思峰 杨迎春 向一兵 杨昊 周钰渊 费甫华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75-78,共4页
皱皮木瓜是宜昌市道地药材大单品。为解决皱皮木瓜新建园从定植到丰产,其间(4~5年)园田空间利用率低、杂草防控难、种植收益低的问题,结合三岛柴胡(Bupleurum falcatum L.)生长前期需遮阴、后期需打顶等的田间管理要求,探索出幼龄皱皮... 皱皮木瓜是宜昌市道地药材大单品。为解决皱皮木瓜新建园从定植到丰产,其间(4~5年)园田空间利用率低、杂草防控难、种植收益低的问题,结合三岛柴胡(Bupleurum falcatum L.)生长前期需遮阴、后期需打顶等的田间管理要求,探索出幼龄皱皮木瓜与三岛柴胡的药-药间作栽培模式。结合生产实际,对皱皮木瓜和三岛柴胡生长习性、生长发育特性、间作模式结构、栽培管理技术、间作模式综合效益等进行介绍,以期为宜昌市及其他皱皮木瓜产区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皮木瓜 三岛柴胡(Bupleurum falcatum L.) 间作 栽培技术 效益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龄柑橘-玉米-柴胡套种模式与综合效益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迎春 施昌华 +6 位作者 姚玉玲 杨昊 郭芷均 熊玉冰 李云飞 费甫华 李念祖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0期98-100,共3页
为有效保障农户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新建园的收入,补贴幼龄果树抚育期间的成本投入,合理提高农田覆盖率,开展幼龄柑橘-玉米(Zea mays L.)-柴胡(Bupleurum L.)多元立体套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柑橘-玉米-柴胡立体套种... 为有效保障农户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新建园的收入,补贴幼龄果树抚育期间的成本投入,合理提高农田覆盖率,开展幼龄柑橘-玉米(Zea mays L.)-柴胡(Bupleurum L.)多元立体套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幼龄柑橘-玉米-柴胡立体套种纯收入达19 700元/hm^(2),分别比单一套种玉米、柴胡效益提升102.05%、9.44%,综合效益显著。幼龄柑橘-玉米-柴胡种植模式操作简便,易于复制和大面积推广,有利于“果粮药”产业互补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玉米(Zea mays L.) 柴胡(Bupleurum L.) 套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平原水稻-泽泻高效栽培模式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姚玉玲 杨迎春 +4 位作者 吕志藻 李念祖 李云飞 杨昊 费甫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S01期34-35,42,共3页
介绍了水稻-泽泻高效栽培模式,包括种植特点、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实地测产,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和枝江市推行水稻-泽泻高效轮作栽培模式,相比单季水稻、水稻-油菜、水稻-马铃薯栽培每公顷年收益分别增... 介绍了水稻-泽泻高效栽培模式,包括种植特点、栽培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实地测产,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和枝江市推行水稻-泽泻高效轮作栽培模式,相比单季水稻、水稻-油菜、水稻-马铃薯栽培每公顷年收益分别增加37500、25800、7500元。该模式适用于海拔100~200 m丘陵平原地区的水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平原 水稻 泽泻 栽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播种期和播种量对三岛柴胡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云飞 杨迎春 +7 位作者 姚玉玲 杨昊 郭芷均 李蓉芳 费甫华 向一兵 向莉 李念祖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118-121,共4页
比较不同处理对三岛柴胡(Bupleurum falcatum L.)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以三岛柴胡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海拔、播期、播种量处理,观察物候期,测定相关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三岛柴胡苗期、抽茎拔节期、孕... 比较不同处理对三岛柴胡(Bupleurum falcatum L.)生长发育的影响,为其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以三岛柴胡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海拔、播期、播种量处理,观察物候期,测定相关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海拔升高,三岛柴胡苗期、抽茎拔节期、孕蕾期、开花期和果期相应推迟,海拔600 m株高最高,不同海拔处理间主根长、根粗、单根重、小区根产量和折合产量无显著差异;2月23日播种的三岛柴胡苗期、抽茎拔节期、孕蕾期、开花期和果期相应推迟,两个播期处理的主根长、根粗、单根重、小区根产量和折合产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播种量的加大,主根长、单根重均表现为逐渐减小趋势,根粗和小区根产量无显著差异。海拔1100 m以下适宜三岛柴胡生长;11月和2月播种均可;播种量以15.0 kg/hm^(2)为宜,综合经济效益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播种期 播种量 三岛柴胡(Bupleurum falcatum 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垄间套种玉米对东当归产量和抽薹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姚玉玲 杨迎春 +4 位作者 李云飞 李蓉芳 杨昊 费甫华 李念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3期41-43,共3页
以东当归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玉米套种株距和行距对其产量和抽薹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当归垄间套种玉米株行距为1 m×3 m时,产量相对最高,为12882.6 kg/hm^(2),较最低产量增产32.99%,且抽薹率较低,为0.87%;东当归抽薹率在套种玉米株... 以东当归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玉米套种株距和行距对其产量和抽薹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当归垄间套种玉米株行距为1 m×3 m时,产量相对最高,为12882.6 kg/hm^(2),较最低产量增产32.99%,且抽薹率较低,为0.87%;东当归抽薹率在套种玉米株行距为0.75 m×2.00 m时最高,达2.17%。东当归抽薹率随着玉米套种株行距的增大呈“低—高—低”趋势。合理控制垄间套种玉米株距和行距,能有效提高东当归产量,控制抽薹,达到绿色生产、增产增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间套种 玉米 东当归 抽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与定植密度对宜昌市东当归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杨迎春 李云飞 +4 位作者 姚玉玲 李念祖 费甫华 杨昊 李蓉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0期91-94,共4页
研究海拔与定植密度对湖北省宜昌市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awa]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设置2个海拔水平(600 m、1100 m)和3个定植密度水平(30 cm×40 cm、35 cm×40 cm、40 cm×40 cm)处理,测定东当归... 研究海拔与定植密度对湖北省宜昌市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awa]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设置2个海拔水平(600 m、1100 m)和3个定植密度水平(30 cm×40 cm、35 cm×40 cm、40 cm×40 cm)处理,测定东当归不同时期地上部分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和采收期主要产量指标。结果表明,600 m海拔、35 cm×40 cm定植密度处理下,东当归生长旺盛期株高最高(14.80 cm),茎秆数较多(5.20个);1100 m海拔、35 cm×40 cm和40 cm×40 cm定植密度处理下,根膨大期株高较高,分别为42.75、42.65 cm;1100 m海拔下的3个处理和600 m海拔、40 cm×40 cm定植密度处理下单株鲜根重较大,为218.33~265.26 g;1100 m海拔、30 cm×40 cm和35 cm×40 cm定植密度处理下,折合鲜根产量较大,分别为15157.83、16725.66 kg/hm2;单株鲜根重和折合鲜根产量均与生长旺盛期茎秆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68和-0.820。综上所述,600 m海拔种植有利于东当归生长旺盛期生长;1100 m海拔种植有利于增加地上部分养分积累、提高单株重量和总产量;35 cm×40 cm和40 cm×40 cm密度定植有利于东当归地上部分生长,30 cm×40 cm密度定植有利于提高总产量;宜昌市适宜在1100 m海拔、30 cm×40 cm定植密度条件下种植东当归,单株重量和总产量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当归[Angelica acutiloba(Sieb.et Zucc.)Kitagawa] 海拔 定植密度 生长 产量 宜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