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西地区典型矿井瓦斯治理技术服务与工程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郭之宝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2-64,67,共4页
分析了山西地区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现状,阐述了驻点开展瓦斯治理技术服务后,被服务矿区在瓦斯治理理念、技术、管理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总结了山西特定煤层群瓦斯地质条件下的瓦斯治理技术工程实践及取得的治理效... 分析了山西地区高瓦斯及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治理现状,阐述了驻点开展瓦斯治理技术服务后,被服务矿区在瓦斯治理理念、技术、管理等方面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化,总结了山西特定煤层群瓦斯地质条件下的瓦斯治理技术工程实践及取得的治理效果,对类似条件下的矿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矿井 瓦斯治理 技术服务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矿区潘二煤矿A组煤分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安全性评价
2
作者 黄刚 任波 +2 位作者 韩云春 余国锋 王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6,共7页
淮南矿区潘二煤矿深部A组煤开采受底板高承压水严重威胁。为清晰掌握A组煤开采过程中底板破坏深度及发育机理,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技术分析了潘二煤矿A组煤分层开采工作面在回采扰动下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底板破坏范围... 淮南矿区潘二煤矿深部A组煤开采受底板高承压水严重威胁。为清晰掌握A组煤开采过程中底板破坏深度及发育机理,基于FLAC^(3D)数值模拟和微震监测技术分析了潘二煤矿A组煤分层开采工作面在回采扰动下工作面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及底板破坏范围;根据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微震实时监测数据,利用SPSS软件聚类分析了底板破碎集中范围。研究结果表明:A组煤上分层回采工作面底板破坏带发育深度集中深度为23~30 m,平均底板破坏深度约为27 m;下分层回采工作面的底板破碎岩体中,在底板岩层深为9~22 m之间呈现较大集中特性,并在底板下21 m高度集中,下分层采动诱发底板破碎体基本处于上分层煤层开采底板破坏范围之内,采动破坏带与含水导升带未形成贯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高承压水 分层开采 数值模拟 微震监测 底板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砌块式阶段留巷技术在高瓦斯工作面中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郭之宝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57,共3页
着重介绍了在地面预制混凝土砌块,井下沿采空区人工构筑墙体留巷的支护方案、效果考察,变工作面非正规通风方式为正规的两进一回Y型通风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上隅角、排瓦斯横贯和回风流瓦斯超限问题,实现高瓦斯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实... 着重介绍了在地面预制混凝土砌块,井下沿采空区人工构筑墙体留巷的支护方案、效果考察,变工作面非正规通风方式为正规的两进一回Y型通风方式,很好地解决了上隅角、排瓦斯横贯和回风流瓦斯超限问题,实现高瓦斯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实现工作面瓦斯零超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砌块 阶段留巷 Y型通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纤微震监测技术在底板突水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刚 韩云春 +6 位作者 余国锋 罗勇 任波 叶赞 王立超 赵靖 徐一帆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5,共10页
目前国内的光纤微震监测系统多是基于光学光栅传感技术,而光纤光栅波长解调限制了系统检测频率与灵敏度,且长时间、连续不间断的微震监测成功案例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全光纤微震监测系统。以潘二煤矿11023工作面回采过程... 目前国内的光纤微震监测系统多是基于光学光栅传感技术,而光纤光栅波长解调限制了系统检测频率与灵敏度,且长时间、连续不间断的微震监测成功案例较少。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全光纤微震监测系统。以潘二煤矿1102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底板突水监测为工程背景,使用全光纤微震监测系统与ESG微震监测系统进行对比,得出全光纤微震监测系统具有以下优势:记录的波形频谱特征更清晰,表现出高信噪比优势;对扰动深度的监测范围更大,远距离监测效果更好;震源定位结果分布更加合理,更符合工作面实际开采情况。在监测工作面回采全周期内,分析了11023工作面断层异常区底板破坏与微震活动性关系:在断层和煤层变薄异常区附近,微震事件的数量增多、强度增大;工作面初采期间应力集中释放,受采动影响,底板破坏较深;相对大能量事件主要分布在断层异常区的底板,底板破坏深度约为27 m,微震事件在3煤底板60 m以下没有成线或成面聚集的情况,说明裂隙并未扩展,未形成导水通道,工作面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纤微震监测 底板突水 扰动深度 震源定位 断层异常区 微震活动性 相对大能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出煤层群“三区”联动全过程定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苏士龙 闫大鹤 +4 位作者 陈亮 程志恒 阳骏 王宏冰 李美晨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129,共6页
针对煤层群条件高突矿井"三区"联动工程实践过程缺少动态定量评价方法的问题,以离柳矿区沙曲一矿为例,重新定义了规划区、准备区、生产区的"三区"联动的科学内涵,系统分析了"三区"的量化考核指标、抽采... 针对煤层群条件高突矿井"三区"联动工程实践过程缺少动态定量评价方法的问题,以离柳矿区沙曲一矿为例,重新定义了规划区、准备区、生产区的"三区"联动的科学内涵,系统分析了"三区"的量化考核指标、抽采技术特色、作用时长,揭示了其效果动态评价原理。采用理论分析筛选出了"三区"的安全指标、资源产能、钻孔进尺率等指标,构建了"三区"联动阶段递进式动态评价模型,给出三阶段中二级指标四参数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各指标临界值,明确了动态评价的整体流程。评价结果表明:沙曲一矿的"三区"联动过程各区段2#、3+4#煤层残余瓦斯含量与瓦斯压力均小于相应临界值,且生产区的瓦斯指标下降速率最大;"三区"的转化率依次为95%、85%、90%,全井田动态转化率为70.5%,说明抽掘采衔接相对紧张,主要表现为准备区预抽效果不佳,与现场实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出煤层群 “三区”联动 瓦斯抽采 二级定量指标 煤气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开采圆形巷道围岩破损区与支护压力的确定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铀 袁亮 +5 位作者 刘冠学 金学玉 薛俊华 余国锋 彭意 张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6-231,共6页
应用经典塑性力学理论确定的圆形巷道围岩弹塑性应力场存在一些问题,这影响深部圆形巷道的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应用塑性力学求解新体系确定的圆形巷道围岩弹塑性应力场准确解,进行了各向同性均质地层中圆形巷道破损区、地层... 应用经典塑性力学理论确定的圆形巷道围岩弹塑性应力场存在一些问题,这影响深部圆形巷道的稳定性评价及支护设计的合理性。应用塑性力学求解新体系确定的圆形巷道围岩弹塑性应力场准确解,进行了各向同性均质地层中圆形巷道破损区、地层残余强度与支护压力关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破损区随开采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它们基本呈线性关系。(2)建立了支护压力与巷道埋深、围岩强度、围岩破坏后残余强度、围岩泊松比和重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可为支护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形巷道 围岩弹塑性应力场 破损区 支护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