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攀枝花地区干热河谷干季末期典型植被的土壤含水量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邓建梅 尹海英 余传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21013-21013,21159,共2页
[目的]为研究攀枝花地区干热河谷干季末期植被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重量法,测定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结果]含水量高低顺序依次为林地>稀树>灌丛>草地>裸地。在10~40 cm土层,含水量变化不大,但总体呈上... [目的]为研究攀枝花地区干热河谷干季末期植被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重量法,测定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结果]含水量高低顺序依次为林地>稀树>灌丛>草地>裸地。在10~40 cm土层,含水量变化不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约40cm处存在突变点。50 cm处林地、稀树、灌丛、草地、裸地含水量分别达到9.50%、6.64%、4.89%、3.95%、1.23%。[结论]适当加深植树深度有利于树木存活,草-灌或草-乔的植被恢复方式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植被类型 干热河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毅 解培惠 +1 位作者 伍斌 黄双华 《农学学报》 2011年第A02期52-54,共3页
干热河谷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林十分困难。项目引进辣木(印度改良辣木品种)在攀枝花金沙江干热河谷进行造林试验,经过整地、育苗、移植、管抚等一系列措施,观察到辣木在干热河谷造林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定植1个月成活率达98.3... 干热河谷由于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造林十分困难。项目引进辣木(印度改良辣木品种)在攀枝花金沙江干热河谷进行造林试验,经过整地、育苗、移植、管抚等一系列措施,观察到辣木在干热河谷造林应用中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定植1个月成活率达98.3%,1年期保存率达96.5%,植株最高达5.27m,平均株高4.16m,最大地径达15.6cm,平均地径11.3cm,平均冠幅2.7m×2.9m,基本实现一年成林。作为一多功能树种,辣木在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推广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 干热河谷 造林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攀枝花苏铁种植园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熊亚 李敏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2期52-56,共5页
以攀枝花苏铁种植园土壤及非种植园土壤(攀枝花公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苏铁种植园土壤p H为6.52,水分含量为14.28%;尾矿坝土壤中各类菌群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 以攀枝花苏铁种植园土壤及非种植园土壤(攀枝花公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性状、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苏铁种植园土壤p H为6.52,水分含量为14.28%;尾矿坝土壤中各类菌群数量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土壤酶活性大小为转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分别为 23.131 mg / g·24h、1.325 mg / 100g·2h、0.57 m L / g·20min、0.025 mg / g·24h;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状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土壤细菌、放线菌及真菌数量随着土壤含水量、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转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铁种植园 土壤理化性状 微生物数量 土壤酶活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疯树种植区与非种植区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熊亚 李敏杰 周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42-544,共3页
比较分析了长势良好的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种植区与非种植区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种植区深层(20~50 cm处)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比浅层(0~20 cm处)土壤中高,且各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高于非种植区。... 比较分析了长势良好的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种植区与非种植区土壤微生物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结果表明,种植区深层(20~50 cm处)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比浅层(0~20 cm处)土壤中高,且各层土壤微生物数量均高于非种植区。种植区和非种植区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较小,各样品测定无显著性差异;种植区各层土壤的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活性与非种植区同一深度的土壤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 种植区 非种植区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农学专业校院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攀枝花学院为例
5
作者 邓建梅 余传波 尚远宏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4期152-155,共4页
在现代农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农业教育模式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与机遇。校院企合作模式逐步成为农学专业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以培养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该文旨在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农学专业校院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在现代农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农业教育模式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与机遇。校院企合作模式逐步成为农学专业产教融合的重要途径,以培养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该文旨在探讨产教融合背景下,农学专业校院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其背景、改革途径及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校院企 合作模式 农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酒发酵动力学模型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熊亚 李敏杰 姜少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7-12,共6页
以芒果为原料,酿制芒果酒。采用Logistic方程建立酵母菌数量、酒精含量的动力学模型,采用TwoSiteComp方程建立总糖含量变化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芒果果酒酒液清澈透亮,具有香醇果香气味,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拟... 以芒果为原料,酿制芒果酒。采用Logistic方程建立酵母菌数量、酒精含量的动力学模型,采用TwoSiteComp方程建立总糖含量变化的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芒果果酒酒液清澈透亮,具有香醇果香气味,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拟合度分别为0.99819、0.99810、0.99619,说明拟合曲线与酵母菌生长量、酒精含量及总糖含量的实验数据有很高的相关性,能很好地表明芒果酒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性。不同酒精度、二氧化硫含量、维生素C添加量、发酵时间对芒果酒的抗氧化性检测结果表明,在芒果酒发酵过程中,黄酮和多酚都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一定的自由基。当酒精度是9%,SO2浓度为100 mg/L,维生素C含量为165 mg,发酵时间为84 h时,芒果酒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酒 发酵动力学模型 拟合度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果果糕配方及生产工艺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郑毅 伍斌 +1 位作者 邓建梅 康瑛瑜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109,共3页
以攀西地区晚熟芒果(吉禄)为原料,用食用胶生产芒果果糕,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凝胶剂选择复合胶(卡拉胶∶黄原胶为7∶3)为佳;最优化的配方为芒果原浆∶蔗糖∶麦芽糊精∶复合食用胶∶柠... 以攀西地区晚熟芒果(吉禄)为原料,用食用胶生产芒果果糕,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凝胶剂选择复合胶(卡拉胶∶黄原胶为7∶3)为佳;最优化的配方为芒果原浆∶蔗糖∶麦芽糊精∶复合食用胶∶柠檬酸为500∶250∶200∶15∶12;最佳生产工艺为装盘厚度1.0 cm,烘烤温度55℃,翻面时间6 h,烘烤总时间24 h。在此最佳配方和最优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芒果果糕金黄色,酸甜度适中,风味突出,色泽、韧性、软硬度好,不粘牙,且理化指标与微生物学指标均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果糕 配方 生产工艺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心火龙果柚子复合果醋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熊亚 李敏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4-139,共6页
以红心火龙果和柚子为原料,以醋酸产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了红心火龙果柚子复合醋的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红心火龙果柚子复合果醋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酒精度7.24%、发酵温度35.48... 以红心火龙果和柚子为原料,以醋酸产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了红心火龙果柚子复合醋的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红心火龙果柚子复合果醋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酒精度7.24%、发酵温度35.48℃、果醋菌接种量572.4mg/L,此条件下醋酸的理论产率最大,为0.94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火龙果 柚子 复合醋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首乌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郑毅 伍斌 +1 位作者 刁毅 廖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04-4506,共3页
[目的]对药用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n Thunb.)不同部位内生真菌进分离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内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何首乌块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到植物内生真菌24、2... [目的]对药用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n Thunb.)不同部位内生真菌进分离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内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健康何首乌块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从何首乌根、茎、叶中分别分离到植物内生真菌24、28、18株,共计70株,其形态经初步鉴定分属2纲4目6科31属,以交链孢属(Alternariasp.)和镰孢霉属(Fusariumsp.)为优势属。[结论]何首乌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和种群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内生真菌 多样性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子酒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敏杰 熊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8-202,共5页
以柚子为原料,在单因素验的基础上,以酒精度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柚子酒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柚子酒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水∶柚子汁=1:1.3(V/V),SO_2添加量60.9 mg/L,酵母菌接种量0.09%,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14 d,在此优化条件... 以柚子为原料,在单因素验的基础上,以酒精度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柚子酒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柚子酒发酵的最佳条件为水∶柚子汁=1:1.3(V/V),SO_2添加量60.9 mg/L,酵母菌接种量0.09%,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14 d,在此优化条件下,柚子酒酒精度为13.4%v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酒 响应面分析法 发酵条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榴酒发酵生产工艺及褐变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熊亚 李敏杰 覃懿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79-182,共4页
以石榴为原料,生产石榴果酒,并对石榴酒褐变进行研究和控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案对石榴果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最佳发酵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为40mg/kg,发酵温度为24℃,二氧化硫添加量50mg/kg,酵母接种量为5%。其... 以石榴为原料,生产石榴果酒,并对石榴酒褐变进行研究和控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案对石榴果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最佳发酵工艺为:果胶酶添加量为40mg/kg,发酵温度为24℃,二氧化硫添加量50mg/kg,酵母接种量为5%。其中发酵温度的影响具有显著性。石榴酒的褐变原因主要是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其中氧化过程是主要因素。通过减少氧化褐变底物能有效抑制褐变,最佳澄清剂为硅藻土,用量为0.10%。所得石榴果酒澄清透明,酸甜适中,香味纯正,具有石榴水果的独特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果酒 正交实验 发酵工艺 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葚-草莓复合果醋发酵动力学模型建立 被引量:8
12
作者 熊亚 李敏杰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9-72,共4页
按照草莓、桑葚以3∶2的比例进行混合榨汁后带渣发酵,酿制得到酒液透亮清澈、色泽呈深红色、带有草莓清香的复合果酒,再加入果醋菌进行醋酸发酵获得草莓桑葚复合果醋。在果醋酿造过程中,研究了果醋发酵过程中果醋菌生长量(OD值)、基质(... 按照草莓、桑葚以3∶2的比例进行混合榨汁后带渣发酵,酿制得到酒液透亮清澈、色泽呈深红色、带有草莓清香的复合果酒,再加入果醋菌进行醋酸发酵获得草莓桑葚复合果醋。在果醋酿造过程中,研究了果醋发酵过程中果醋菌生长量(OD值)、基质(酒精)消耗和产物(醋酸)生成的变化规律,应用Logistic模型建立了果醋菌生长量变化的动力学方程,应用Luedeking-Piret模型建立了醋酸生成的动力学方程,应用Boltzmann模型建立了酒精浓度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方程进行非线性拟合,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923,0.9932,0.9951。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的实验值和预测值的拟合度很高,能很好地反映桑葚草莓复合果醋在发酵过程中的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葚 草莓 复合果醋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咖芒果复合酒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3
作者 熊亚 李敏杰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9-113,共5页
以玛咖和芒果为原料,榨汁后添加酵母菌进行发酵,酿制玛咖芒果复合酒。通过测定玛咖芒果复合酒中酵母菌的数量、酒精含量、总糖含量的变化,应用Logistic方程分别建立酵母菌数量、酒精含量和总糖含量变化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 以玛咖和芒果为原料,榨汁后添加酵母菌进行发酵,酿制玛咖芒果复合酒。通过测定玛咖芒果复合酒中酵母菌的数量、酒精含量、总糖含量的变化,应用Logistic方程分别建立酵母菌数量、酒精含量和总糖含量变化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玛咖芒果复合酒酒液清澈透亮,具有醇香和果香气味,酵母菌数量、酒精含量随发酵时间呈上升趋势,总糖含量随发酵时间呈下降趋势,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拟合度分别为0.947、0.978、0.998,能较好地反映玛咖芒果复合酒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咖芒果复合酒 发酵动力学模型 酵母菌数量 酒精含量 总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红心果果酒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敏杰 熊亚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6-188,共3页
以野生红心果为原料,生产红心果果酒,并使用复合澄清剂对其澄清。利用正交试验方案对红心果果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最佳发酵工艺为果汁添加70mg/kg果胶酶,发酵装液量70%,SO2添加量70mg/kg,酵母用量为0.7%,发酵温度为24... 以野生红心果为原料,生产红心果果酒,并使用复合澄清剂对其澄清。利用正交试验方案对红心果果酒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分析,最佳发酵工艺为果汁添加70mg/kg果胶酶,发酵装液量70%,SO2添加量70mg/kg,酵母用量为0.7%,发酵温度为24℃。在此最佳条件下,果酒酒精度可达7.8%vol。红心果果酒最佳复合澄清剂为硅藻土1.2%和明胶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心果果酒 正交试验 发酵工艺 复合澄清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雾果酒酿造过程发酵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敏杰 熊亚 王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以莲雾为原料,对其榨汁后添加酵母菌进行发酵,酿制成酒液清澈透亮、色泽呈粉红色、具有香醇芳香气味的莲雾果酒。测定莲雾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数量、酒精度、总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应用Logistic方程,分别建立酵母菌数量变化、酒精度变... 以莲雾为原料,对其榨汁后添加酵母菌进行发酵,酿制成酒液清澈透亮、色泽呈粉红色、具有香醇芳香气味的莲雾果酒。测定莲雾酒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数量、酒精度、总糖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应用Logistic方程,分别建立酵母菌数量变化、酒精度变化和总糖含量变化的发酵动力学模型,并对莲雾果酒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生长动力学、酒精量变化动力学、总糖含量变化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拟。由实验结果可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拟合度分别为0.949、0.979、0.997,说明相关性极显著,模型能较好的反映莲雾果酒发酵过程的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雾果酒 发酵动力学模型 模拟 拟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角梅花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性及其对草莓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熊亚 李敏杰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1-25,共5页
通过研究三角梅花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性,发现其对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为250 mg/m L;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0 mg/m L和1 g/m L。抑菌圈试验结果与最低抑菌浓度试验结果一致。将1 ... 通过研究三角梅花乙醇提取液的抑菌性,发现其对供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抑菌浓度为250 mg/m L;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500 mg/m L和1 g/m L。抑菌圈试验结果与最低抑菌浓度试验结果一致。将1 g/m L的三角梅花乙醇提取液与1.25%的壳聚糖溶液以不同体积比(1∶1、1∶2、1∶3、2∶1、3∶1)制成混合保鲜液对草莓进行贮藏试验,发现二者以3∶1的体积比混合后处理的草莓在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幅度较小,而以1∶3的体积比混合后,草莓贮藏期间的失重率最小。综合分析,将三角梅花乙醇提取液与壳聚糖以3∶1的体积比配制成复合保鲜液用于草莓的贮藏,可延长草莓的保鲜时间,取得较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梅花 乙醇提取液 壳聚糖 抑菌 草莓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叶多糖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建梅 余传波 刘心怡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77,共5页
以油橄榄叶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叶中的多糖。试验设置了微波温度、微波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4个影响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叶中多糖的工艺。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微波辅... 以油橄榄叶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叶中的多糖。试验设置了微波温度、微波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4个影响因素,以多糖提取率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优化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叶中多糖的工艺。结果表明:各因子对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叶多糖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是微波温度>液料比>微波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叶中多糖的最佳条件为微波温度50℃、液料比为43 mL/g、微波时间64 min和乙醇体积分数91%。在此条件下,油橄榄叶多糖得率为12.453 5 mg/g。该研究优化了微波辅助提取油橄榄叶多糖的提取工艺,为油橄榄叶进一步开发利用成为饲料添加剂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叶 多糖 微波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枞菌菌丝体基础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6
18
作者 熊亚 李敏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5-189,共5页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鸡枞菌菌丝体产量的基础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对鸡枞菌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以菌丝体产量作为响应值,对基础培养基最佳参数进行分析...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鸡枞菌菌丝体产量的基础培养基进行优化。研究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对鸡枞菌菌丝体产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以菌丝体产量作为响应值,对基础培养基最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鸡枞菌基础培养基的最佳条件为葡萄糖20.233g/L,蛋白胨2.145 5g/L,维生素B60.149g/L,由回归方程可计算出在该参数下菌丝体干重的理论值为4.858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枞菌 基础培养基 菌丝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鸠菜保健茶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郑毅 伍斌 黄德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1-213,222,共4页
以斑鸠菜叶为主要原料,添加绿茶浸泡液制备斑鸠菜保健茶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斑鸠菜汁浸提工艺及茶饮料配方。结果表明:斑鸠菜鲜叶浸提比干燥后浸提效果好,成熟叶比嫩叶和老叶浸提效果好,鲜叶最佳浸提工艺为料水比1∶6(m... 以斑鸠菜叶为主要原料,添加绿茶浸泡液制备斑鸠菜保健茶饮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斑鸠菜汁浸提工艺及茶饮料配方。结果表明:斑鸠菜鲜叶浸提比干燥后浸提效果好,成熟叶比嫩叶和老叶浸提效果好,鲜叶最佳浸提工艺为料水比1∶6(m∶V),浸提时间10 min,浸提温度95℃;斑鸠菜茶饮料最佳配方为斑鸠菜汁与绿茶浸泡液比例2∶1(V∶V),白砂糖含量3%,柠檬酸含量0.16%,CMC-Na含量0.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鸠菜 保健茶 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酸对玉米秸秆还原糖产量及基本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邓建梅 余传波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0-93,共4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提取玉米秸秆中的可溶性还原糖。试验考查微波辅助时间、微波提取功率、硫酸浓度、液料比4个影响因素,以可溶性多糖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玉米秸秆中可溶性还原糖的工艺,并对预处理后的玉...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提取玉米秸秆中的可溶性还原糖。试验考查微波辅助时间、微波提取功率、硫酸浓度、液料比4个影响因素,以可溶性多糖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玉米秸秆中可溶性还原糖的工艺,并对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得到最佳还原糖工艺为:微波时间6 min、微波功率300 W、硫酸浓度4%、液料比为30 mL/g。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还原糖产率为62.25%。电镜扫描图像显示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内部结构受到一定影响,表现为细胞壁被破坏,纤维素孔径增大,细胞内容物游离出来,同时可溶性还原糖的浓度与细胞壁被破坏程度呈正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还原糖 形态结构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