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典型流域天然草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龚新梅 马媛 +2 位作者 桂东伟 袁祯燕 吕光辉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塔里木河流域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其中塔河下游地区为严重脆弱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危机带。塔河下游地区广大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绿洲-荒漠过渡带。依据有关生态脆弱带评价方法,结合塔河下游天然草地分布的实际... 塔里木河流域是干旱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地区,其中塔河下游地区为严重脆弱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带和环境危机带。塔河下游地区广大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绿洲-荒漠过渡带。依据有关生态脆弱带评价方法,结合塔河下游天然草地分布的实际状况,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垂直于塔河河道不同距离上的草地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出:(1)地下水位水质与河道距离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2)距离河道350 m是深根植物和浅根植物的分界线;(3)距离河道500 m以上地带的草地生态环境表现为中度生态脆弱,<350 m的草地生态环境表现为一般脆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生态脆弱带 层次分析法 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城市化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研究——以吐曼河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艾尼瓦尔.买买提 麦麦提吐尔逊.艾则孜 海米提.依米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88-191,共4页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主导的城市化过程带来了许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城市内河水质的恶化。采用1996~2000年喀什市吐曼河水质观测数据、1990年与1999年卫星遥感图像和城市发展中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土地利用资...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主导的城市化过程带来了许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城市内河水质的恶化。采用1996~2000年喀什市吐曼河水质观测数据、1990年与1999年卫星遥感图像和城市发展中有关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与土地利用资料,在3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地表水污染综合指数法,对吐曼河水质进行评价,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了干旱区城市化对城市内河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是导致吐曼河水质严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此外,城市化所带来得人口增加、工业化与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也一定程度的影响了吐曼河的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曼河 城市化 水质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干旱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0
3
作者 姚俊强 杨青 +1 位作者 刘志辉 李诚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846-5855,共10页
利用中国西北干旱区122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月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和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区降水量空间分布及多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 利用中国西北干旱区122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月降水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趋势和突变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西北干旱区降水量空间分布及多时间尺度下的变化规律和趋势。结果表明:近50年来西北干旱区降水量呈增加趋势,95.9%的站点有增湿特征,全区增湿趋势为9.31mm/10a(P<0.01),但增湿幅度存在区域差异性,其中祁连山亚区(38.67mm/10a)增湿最明显;从季节来看,冬季增湿具有全区普遍性,但夏季增湿的区域差异性特征明显。全区及各亚区降水量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有明显的突变特征,除内蒙西部亚区外均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降水量序列存在4、8、12a和22a振荡周期,其中22a尺度振荡周期最强,其次是12a尺度。全区32%的年份降水量属正常范围,偏干年份为24%,异常偏干年份为12%,异常偏湿和偏湿年份均为16%。20世纪70年代之前降水量略低于标准降水均值,80年代开始有区域性增湿趋势,90年代之后全区增湿均较明显,正距平年数比例由70年代的10%上升至21世纪初的80%,西北干旱区整体处于相对湿润时段,且增湿趋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趋势分析 时空变异 干湿特征 小波分析 西北干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干旱区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马媛 师庆东 潘晓玲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6-519,共4页
以1982~2000年NOAA气象卫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支持下,将遥感影像进行分区切割,按海拔进行分类,通过对景观优势度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分维数等指数的计算,对西部干旱区近20年以来的景观动态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 以1982~2000年NOAA气象卫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ARC/INFO支持下,将遥感影像进行分区切割,按海拔进行分类,通过对景观优势度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分维数等指数的计算,对西部干旱区近20年以来的景观动态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沙漠、戈壁无植被区景观类型在本区生态景观中优势度最大,占支配地位,绿洲作为斑块镶嵌于其上;近20年,平原地区的中覆盖度草地和高覆盖度草地在研究区所占的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绿洲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表明这两类植被有相互转换的关系;平原丘陵区的自然景观斑块分维数在增长,绿洲景观类型斑块的分维值在减小,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西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已成为本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干旱区 斑块 绿洲 景观类型 草地 密度 优势度 生态景观 下降趋势 重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乌苏市生态足迹演变与可持续发展诊断 被引量:4
5
作者 陈晓 吕光辉 +2 位作者 何伦志 王宏伟 潘晓玲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73-476,共4页
目的定量研究干旱区典型绿洲乌苏市生态足迹演变及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采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结果乌苏市从1990年到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该地区13a间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经历了盈余、赤... 目的定量研究干旱区典型绿洲乌苏市生态足迹演变及可持续发展进程。方法采用衡量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模型方法。结果乌苏市从1990年到2003年,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不断减少,该地区13a间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经历了盈余、赤字、逐年恶化的变化;资源利用效益、生态足迹多样性、发展能力等稳步提高;当前乌苏市生态经济系统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结论乌苏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动态变化在西北干旱区较为典型,西北干旱区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多年以来,基本经历了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却不断减少、人均生态足迹供需由盈余到出现赤字且逐年恶化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乌苏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区季节性冻土冻融状况及对融雪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习阿幸 刘志辉 卢文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33-339,共7页
利用天山北坡季节性冻土区的军塘湖流域观测场2013年和2014年冻融期冻土深度及各层土壤的温湿度数据,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冻融规律及冻融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探讨各层土壤水分分布及迁移特征对融雪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过程... 利用天山北坡季节性冻土区的军塘湖流域观测场2013年和2014年冻融期冻土深度及各层土壤的温湿度数据,研究季节性冻土的冻融规律及冻融过程中土壤含水量的变化特征,探讨各层土壤水分分布及迁移特征对融雪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过程中冻土深度会发生变化,且温度不同冻融速率不一;土壤水分的迁移受制于土壤温度的变化,特别是表层10cm土壤温湿度相关性极大;对比2013年,2014年数据,土壤表层10cm内的含水量变化会对融雪水的下渗有调控作用,从而影响下垫面的径流量。研究季节性冻土冻融过程及对融雪径流的影响,会对准确预报融雪性洪水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节性冻土 冻融过程 水分运移 融雪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干旱区分布式产汇流过程模拟系统的研建 被引量:1
7
作者 蔺虎 刘志辉 +1 位作者 李诚志 孟现勇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5期38-42,47,共6页
为了研究分布式水文模型与GIS耦合以及干旱区产汇流过程模拟,采用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地理空间数据抽象库)对GeoTIFF文件进行操作,结合栅格叠合的空间分析方法及分布式融雪洪水模型,并应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建立了... 为了研究分布式水文模型与GIS耦合以及干旱区产汇流过程模拟,采用GDAL(Geospatial Data Abstraction Li-brary,地理空间数据抽象库)对GeoTIFF文件进行操作,结合栅格叠合的空间分析方法及分布式融雪洪水模型,并应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建立了分布式产汇流过程模拟系统。最后通过在新疆军塘湖流域的模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模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可以为研究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和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空间数据抽象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干地区灌丛植被截沙过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海雷 刘志辉 +1 位作者 李诚志 左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45-2050,共6页
【目的】初步研究阿拉干地区灌丛植被截沙过程。【方法】通过4个多阶式标准集沙仪,野外条件下,于2010年5月19~22日,在既定的灌丛植被条件(一定的密度、盖度、高度)下,对灌丛植被的截沙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在垂直方向上,植... 【目的】初步研究阿拉干地区灌丛植被截沙过程。【方法】通过4个多阶式标准集沙仪,野外条件下,于2010年5月19~22日,在既定的灌丛植被条件(一定的密度、盖度、高度)下,对灌丛植被的截沙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在垂直方向上,植被截沙量与高度拟合结果显示,1号多阶式标准集沙仪(裸沙地)幂函数拟合结果最优,拟合度为98.57%;2、3号多阶式标准集沙仪二次曲线拟合度最高,拟合度分别为96.77%和99.66%;4号多阶式标准集沙仪幂函数、渐近回归拟合函数、二次曲线拟合函数拟合度相等,为94.41%;沿程方向截沙量二次曲线拟合度最高,为99.67%。【结论】由于灌丛植被群的存在及影响,截沙量在垂向、沿程方向上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为沙漠化的相关研究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丛植被 截沙 阿拉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于田绿洲盐渍化土壤盐分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古丽格娜·哈力木拉提 阿布都沙拉木·加拉力丁 +2 位作者 海米提·依米提 热比娅·吐尔逊 胡小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0-104,共5页
土壤含盐量对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对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有较大意义。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流域于田地区典型盐渍化地进行4次野外调研,在GPS定点,土壤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借助Excel,SPSS... 土壤含盐量对作物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分析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对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和提高农作物产量有较大意义。对塔里木盆地南缘克里雅河流域于田地区典型盐渍化地进行4次野外调研,在GPS定点,土壤采样及室内分析的基础上,借助Excel,SPSS等统计软件对研究区不同时期土壤含量盐及pH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土壤平均pH值为9.1,属于碱土,盐分含量表聚强烈,土壤可溶性盐及pH的变化趋势为9月>5月>7月>3月。土壤阳离子主要以Na+,K+,Ca2+和Mg2+为主。3月、5月、7月中各阴离子在土体中的含量依次为Cl->CO32->SO42->HCO3-,在易溶性盐类上行过程中,以氯化盐最为活跃,硫酸盐次之,碳酸盐较稳定。而9月各阴离子在土体中的含量依次为HCO3->CO32->Cl->SO42-。0-20 cm土层中盐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3月、5月、7月、9月各离子之间及各离子与总可溶性盐之间的相关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田绿洲 土壤剖面 盐渍化土壤 土壤可溶性盐 土壤盐分动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PRED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0
作者 周哲 熊黑钢 韩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6-272,共7页
在对区域PRED系统内涵理解的基础上 ,比较了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异同。区域PRED系统是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宏观的概念 ,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而可持... 在对区域PRED系统内涵理解的基础上 ,比较了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异同。区域PRED系统是以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个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为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宏观的概念 ,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 ,而可持续发展是区域PRED系统的协调发展最终目标。在对比分析了前人研究区域PRED系统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 ,结合新疆的实际 ,对原先较适用于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的大中型城市的可持续度模型进行了改进。针对西部干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农牧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 ,将水资源总量和生态环境因子引入可持续度模型 ,分别替代模型中原有的资源消耗因子和环境质量因子。水资源总量是制约以农牧业为主的干旱区中小绿洲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 ,对于以农牧业为基础产业的干旱区域来说能源的需求远不及对水资源的需求 ,将水资源总量作为一个指标引入评价模型。同时生态环境变化引起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对干旱区尤为重要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成为制约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子 ,是将生态环境引入可持续度模型中的原因。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可持续度模型用于评价工业不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的西部干旱区所得结果与该地区的现实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PRED系统 可持续发展 人口 资源 环境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融雪洪水特征分析及防洪措施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陆智 刘志辉 闫彦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56-258,261,共4页
对新疆融雪洪水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于融雪洪水的形成机理、发生发展过程不同于其他类型洪水,融雪洪水具有其独自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洪水出现时间相对集中,规律性强;②洪水持续时间长,洪峰宽缓;③洪水量级多变,相差... 对新疆融雪洪水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由于融雪洪水的形成机理、发生发展过程不同于其他类型洪水,融雪洪水具有其独自特点,主要表现在:①洪水出现时间相对集中,规律性强;②洪水持续时间长,洪峰宽缓;③洪水量级多变,相差极大;④昼夜变化明显;而积雪深度、热力条件、降水状况等对其产生直接影响,是影响洪水形成的主要因子。文章还据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洪措施,对新疆融雪洪水的防治以及干旱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洪水 防洪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上段)地区天然草地生态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龚新梅 汪溪远 +1 位作者 潘晓玲 师庆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0-236,共7页
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流域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之一,其中塔河下游地区为严重脆弱地区。塔河下游地区广大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绿洲-荒漠过渡带,该地带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带。依据有关生态脆弱带评价方法,结合塔河下游天然草地分布... 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流域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之一,其中塔河下游地区为严重脆弱地区。塔河下游地区广大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绿洲-荒漠过渡带,该地带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带。依据有关生态脆弱带评价方法,结合塔河下游天然草地分布的实际状况,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垂直于塔河河道不同距离上的草地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出在距离河道500 m以上的地带草地生态环境表现为中度生态脆弱,<350 m的草地生态环境表现为一般脆弱。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对指导当地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地资源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草地生态环境 脆弱带 生态脆弱带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融雪期雪层含水率地物光谱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波 刘志辉 徐倩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77-2181,共5页
积雪含水率是雪层中液态水的含量,也是积雪出流、产流的关键指标,对积雪含水率的研究对春季融雪产流及融雪型洪水有现实意义。借助美国ASD地物光谱仪和Snow Folk积雪特性仪获取原始数据,并利用SPSS19.0和Excel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积雪含水率是雪层中液态水的含量,也是积雪出流、产流的关键指标,对积雪含水率的研究对春季融雪产流及融雪型洪水有现实意义。借助美国ASD地物光谱仪和Snow Folk积雪特性仪获取原始数据,并利用SPSS19.0和Excel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制图、数据综合,建立雪表层的地物光谱特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积雪的光谱特征曲线由于在可见光和近红外由于吸收呈现出若干波谷;地物光谱特征与积雪表层含水率存在负相关关系,且随着波长的增加这种负相关关系变化明显,并在可见光和近红外形成三个相关关系的极小值;构建雪层含水率的地物光谱反射率模型,可见光范围内,在350nm时的模型精度较高,能够达到75.9%,预测值和实测值拟合程度高,在近红外波段内,1 204nm建模的模拟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雪层含水率 光谱特征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绿洲生态经济类型划分的初步研究——以北疆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金龙 刘新春 +2 位作者 吕光辉 李秀花 潘晓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2-264,共3页
以新疆北疆地区为例,以近年来新疆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运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北疆39个市县进行生态经济类型的划分,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并结合北疆地区实际特点,建立指标体系,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 以新疆北疆地区为例,以近年来新疆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运用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北疆39个市县进行生态经济类型的划分,根据指标选取原则并结合北疆地区实际特点,建立指标体系,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然后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北疆39个市县划分为8种类型,最后对各类型生态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和概述。为系统的认识和评价新疆各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 生态经济类型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北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尺度的双层融雪径流模型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孟现勇 乔鹏 +1 位作者 刘志辉 陈凯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15,31,共7页
以新疆天山北坡军塘湖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物理机制构建双层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利用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信息,运用GIS技术与遥感技术获取积雪、植被、土壤等与融雪径流模型有关的地表信息,并结合WRF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 以新疆天山北坡军塘湖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物理机制构建双层分布式融雪径流模型,利用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信息,运用GIS技术与遥感技术获取积雪、植被、土壤等与融雪径流模型有关的地表信息,并结合WRF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作为该模型气象驱动数据,对研究区融雪期进行模拟,结果显示:2009、2010年峰值模拟期间,实测与模拟径流过程线拟合度高,QR合格率分别达87%、90.85%。该模型适用性较好,对融雪洪水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分布式 融雪模型 能量平衡 水量平衡 W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雪水当量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民 刘志辉 房世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74-76,81,共4页
依据对MODIS数据36个波段波谱值的研究,选择对雪深信息最敏感的两个波段(第1波段,第3波段),采用'度日法'及积雪消融过程中的实测资料,建立了雪水当量统计模型。通过实测数据的进一步验证,该雪水当量监测模型的精度达到了0.86,... 依据对MODIS数据36个波段波谱值的研究,选择对雪深信息最敏感的两个波段(第1波段,第3波段),采用'度日法'及积雪消融过程中的实测资料,建立了雪水当量统计模型。通过实测数据的进一步验证,该雪水当量监测模型的精度达到了0.86,可以为融雪径流计算、融雪洪水预测预警等工作提供重要的参数,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雪水当量 监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冻结期湿度特征研究及其表层模拟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波 刘志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7-251,256,共6页
利用EM50数据采集系统,在新疆天山北坡呼图壁县军塘湖河流域采集冻结期和融雪期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数据,利用SPSS 19.0,Excel,Surfer 8等软件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制图。另外利用表层土壤温度模拟土壤湿度变化。结果表明,... 利用EM50数据采集系统,在新疆天山北坡呼图壁县军塘湖河流域采集冻结期和融雪期土壤湿度、土壤温度数据,利用SPSS 19.0,Excel,Surfer 8等软件处理采集到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制图。另外利用表层土壤温度模拟土壤湿度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存在垂直分布规律:冻结期,在土壤层的10,32,48cm处存在极小值;冻结期,土壤湿度日变化较小,融雪期,土壤湿度有显著变化,17:00—19:00时达到土壤湿度变化的峰值;利用表层土壤温度可以很好地模拟土壤湿度,在温度上升和下降阶段均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期 军塘湖流域 土壤湿度 土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种光谱预处理的融雪期积雪深度定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郭小云 刘志辉 +1 位作者 徐倩 闪旭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5-108,共4页
在融雪期通过实地雪深与光谱测量,研究了实测光谱反射率与积雪深度之间的关系。分别采用反射率Reflectance、倒数之对数log(1/R)、标准化比值(R/R_(450-750))和Box-Cox转换值4种光谱指标与不同波段组合建立对雪深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在融雪期通过实地雪深与光谱测量,研究了实测光谱反射率与积雪深度之间的关系。分别采用反射率Reflectance、倒数之对数log(1/R)、标准化比值(R/R_(450-750))和Box-Cox转换值4种光谱指标与不同波段组合建立对雪深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并利用验证样本集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野外实测反射光谱与雪深值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采用可见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结合的波段组合预测积雪深度的建模与检验精度均高于单独使用可见光波段或近红外波段,标准化比值结合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组合建模精度与检验精度均为最高,4种光谱指标中,倒数之对数和Box-Cox转换值的模型判定系数与检验精度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预处理形式 融雪期 雪深 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结构融雪洪水预警模型库系统关键问题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永强 刘志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03-806,共4页
通过对模型库系统的研究,建立并实现了B/S结构的基于W eb的新疆融雪洪水预警模型库系统。该系统将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技术与模型库理论集成在一起,结合参数元理论,并充分利用面向对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模型的表示、模型的管理、... 通过对模型库系统的研究,建立并实现了B/S结构的基于W eb的新疆融雪洪水预警模型库系统。该系统将成熟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技术与模型库理论集成在一起,结合参数元理论,并充分利用面向对象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模型的表示、模型的管理、模型的组合运行、模型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及模型的复用等关键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雪洪水 模型库系统 参数元 面向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野生植物资源——芦苇多用化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明智 努尔巴衣.阿布都沙力克 +1 位作者 江凌 潘晓玲 《农业科学研究》 2005年第1期76-79,共4页
芦苇是广布世界的水生植物,中国有卡开芦苇(南方大苇)等芦苇8种,新疆芦苇主要是普通芦苇,在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过程中,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即水生芦苇(水芦或大芦苇)、盐化草甸芦苇(盐芦或小芦苇)、沙丘芦苇(沙芦或中芦苇)、水生... 芦苇是广布世界的水生植物,中国有卡开芦苇(南方大苇)等芦苇8种,新疆芦苇主要是普通芦苇,在长期适应干旱环境的过程中,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类型,即水生芦苇(水芦或大芦苇)、盐化草甸芦苇(盐芦或小芦苇)、沙丘芦苇(沙芦或中芦苇)、水生向陆生的过渡芦(过渡芦或中芦苇)等.是可再生的生物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生态价值.干旱区的新疆芦苇资源丰富,在有水处生长着繁茂的株高3~5 m的大芦苇,无水或地下水位一般为2~5 m的较高处生长有株高1~2.5 m的过渡芦,甚至在沙丘上亦有株高1.5~2 m的沙芦生长,即使盐渍化极为严重、地表盐积壳厚达1~5 cm的地方,除偶有耐盐碱的柽柳生长外,茫茫盐碱滩生长最多的是成片株高0.2~1 m的盐芦.开发利用好这一资源,使这一资源多用化,既能带动新疆的经济腾飞,促进畜牧业发展,又能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新的思路,更有利于生态脆弱的新疆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资源 多用化 新疆 生态环境建设 畜牧业发展 水生植物 干旱环境 生态类型 盐化草甸 沙丘芦苇 生物资源 资源丰富 生态价值 地下水位 开发利用 产业结构 生态恢复 生态脆弱 生长 株高 可再生 过渡 干旱区 耐盐碱 盐碱滩 经济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