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区生态弹性度与土地利用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卢航 孙桂丽 +2 位作者 陆海燕 李路 白一纯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01-1911,共11页
【目的】研究新疆鄯善县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弹性度,为鄯善县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IS技术,生态弹性度,分析鄯善县近35年间生态弹性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并利用Markov模型对2025年土地覆盖状况模拟预测。【结果】鄯... 【目的】研究新疆鄯善县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弹性度,为鄯善县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IS技术,生态弹性度,分析鄯善县近35年间生态弹性度和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效应,并利用Markov模型对2025年土地覆盖状况模拟预测。【结果】鄯善县土地覆盖转换程度较大,土地利用指数变化比较明显。在一、二级分类对比情况下,1980~2015年土地利用动态指数的变化趋势,草地中动态指数最高的是中覆盖度草地、高覆盖度草地最低,林地中动态指数最高的是其它林地、灌木林和疏林地次之、有林地最低,水域中动态指数最高的是湖泊、水库坑塘最低;年均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为109.38,各土地利用类型中只有林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随年份减少,其他各土地类型面积随年份增加;各研究年分的生态弹性度分别为1.49、1.51、1.51、1.65、2.34,整体呈现增大趋势。鄯善县生态价值整体增长,土地生态价值的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相互对应。2015~2025年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在缓慢持续增加,水域出现少量减少的趋势。【结论】鄯善县各土地类型剧烈转换,土地利用现状不稳定状态。生态弹性度和生态价值指数整体增大趋势,其中水域情况的改善会促进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应 土地利用动态指数 生态弹性度 生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边界判定及其群落多样性分析--以宁夏四儿滩湿地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苏香玲 王振锡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9,共7页
为探究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的边界宽度及其群落多样性,于2014年7月对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交错带进行定量判定,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 为探究半干旱区湿地—草原生态交错带的边界宽度及其群落多样性,于2014年7月对宁夏盐池县四儿滩湿地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交错带进行定量判定,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不同生境带以及不同样线间的植物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1)窗口宽度为6个样方时,能够清晰地划定此交错带的边界。东、西、南、北样线生态交错带的宽度分别为120,120,120,140m,距湿地核心区距离分别为180,220,240,200m。2)不同生境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的排列顺序均为交错带>旱生带>湿生带,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的排列顺序为旱生带>交错带>湿生带。3)北样线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为最高值,而西样线4多样性指数均为最低值。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资源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交错带 移动分割窗技术 群落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价值量化与空间分异研究
3
作者 孙玉博 赵善超 +4 位作者 王雅佩 马晓丽 陈玉雯 黄选胜 王卫霞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6-1405,共10页
以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在功能价值法的基础上,利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方法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6.09×10^(8)元·a... 以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为研究对象,在功能价值法的基础上,利用Getis-Ord Gi*热点分析方法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价值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天山中部天山云杉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96.09×10^(8)元·a^(-1),涵养水源、固碳释氧、保育土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导功能。(2)各林龄的生态服务价值具体表现为中龄林最高,其次是近熟林、成熟林和幼龄林,过熟林价值最少,但过熟林的单位面积价值最高。(3)各林场的生态服务价值具体表现为南山林场最高,其次是呼图壁林场、板房沟林场、米泉林场,最后为新疆农业大学实习林场。(4)各林场之间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具有明显聚集特征,热点区域集中在西南部的呼图壁林场与南山林场,冷点区域集中在东北部的米泉林场与板房沟林场。研究结果为区域生态资源优化管理和生态保护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天山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林 价值空间格局 生态服务 天山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干扰烈度对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景 潘存德 +4 位作者 余戈壁 李贵华 刘小菊 崔倩 杨玉萍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961-1971,共11页
【目的】分析不同火干扰烈度下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生态位变化特征,从生态位角度解释植物群落的火干扰演替机制,为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ianka... 【目的】分析不同火干扰烈度下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生态位变化特征,从生态位角度解释植物群落的火干扰演替机制,为喀纳斯泰加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保护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度,定量分析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种在不同火干扰烈度下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度变化。【结果】在不同火干扰烈度之间,西伯利亚红松(Pinus sibirica)和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的生态位宽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疣枝桦(Betula pendula)、红果越橘(Vaccinium hirtum)和寄奴花(Cerastium pauciflorum)等9种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西伯利亚落叶松(Larix sibirica)、蓝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和多叶苔草(Carex polyphylla)等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任一火干扰烈度与其他两种火干扰烈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森林群落乔木层主要植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在轻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大,但与中度火干扰烈度之间的差别不大;森林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主要植物种生态位重叠值则均是在中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大。生态位重叠值>0.8的物种对在中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多,轻度火干扰烈度下最少。【结论】不同的自然火干扰烈度通过制造资源环境的异质性,进而导致喀纳斯针叶阔叶林主要植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并受到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火干扰 火烈度 针叶阔叶林 植物种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林业生态型城市建设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星苇 孙桂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期198-199,共2页
新疆的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地位决定了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位,只有将其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林业生态型城市,才能产生更大的人才聚集力,促进更频繁的经济交流活动,发挥其最大的城市功能。该研究提出了建设城市生态社区、建立城... 新疆的特殊地理环境与政治地位决定了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地位,只有将其城市建设成为生态宜居的林业生态型城市,才能产生更大的人才聚集力,促进更频繁的经济交流活动,发挥其最大的城市功能。该研究提出了建设城市生态社区、建立城市林业生态屏障、引入海绵城市理念、建设低碳型城市4种方式进行林业生态型城市建设,使城镇化快速发展与有限的生态资源相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林业生态型城市 海绵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技术 被引量:8
6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2 位作者 张伟 李新泉 玛依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65,共6页
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的方法。利用枣实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种的特异引物CarF/CarR。引物的特异性分别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5种... 应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快速鉴定枣实蝇的方法。利用枣实蝇(mtDNA)中COⅠ基因序列,设计筛选出1对种的特异引物CarF/CarR。引物的特异性分别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5种实蝇来验证。SYBR Green PCR实时荧光反应的灵敏度用40,20,10,1,0.1,0.01,0.001 ng·μL^-1 7个浓度枣实蝇DNA模板来检测。结果表明:SYBR Green PCR的检测限度达0.01 ng·μL^-1以下,最适模板DNA浓度为1~20 ng·μL^-1。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的可靠性可用枣实蝇不同虫态(幼虫、蛹、成虫)的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及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来检验。成虫、幼虫和蛹3种不同虫态的枣实蝇有一致的扩增曲线,熔解曲线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分别用来确认实时荧光PCR产物的特异性;其平均熔解温度为(75.3±0.1)℃,并获得一段长为205 bp的特异性目标片段,说明在枣实蝇成虫为模板的基础上建立的SYBR Green实时荧光PCR方法同时适用于幼虫、蛹的快速鉴定,可将不同虫态的枣实蝇与近似种类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实蝇 SYBR Green 实时荧光PCR 溶解曲线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的东北红松树高-胸径关系
7
作者 李欣宇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3 位作者 王娟 张新娜 张春雨 赵秀海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8,共11页
【目的】构建红松非线性混合效应树高-胸径模型,并对比分析不同抽样方法和不同抽样数量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为研究红松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蛟河地区与黑龙江省凉水地区两块样地合计4 441组红松数据,将数... 【目的】构建红松非线性混合效应树高-胸径模型,并对比分析不同抽样方法和不同抽样数量对模型预测精度的影响,为研究红松的生长发育规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吉林省蛟河地区与黑龙江省凉水地区两块样地合计4 441组红松数据,将数据随机分为建模数据(80%)和检验数据(20%)。对常见的15个树高-胸径模型进行拟合,筛选效果最佳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并将胸高断面积、优势木平均高和林分平均胸径加入基础模型,构建最优广义模型。同时,引入样方水平的随机效应,分别构建基础混合效应模型和广义混合效应模型,并评价两个固定效应模型与两个混合效应模型的拟合能力和预测精度。使用检验数据验证模型预测精度,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的平均水平预测(FPA)、混合模型的总体平均响应预测(MPA)和主体响应预测(MPS)3种预测类型进行比较。此外,对混合模型在随机抽取、抽胸径最大、抽胸径最小和抽取平均木(胸径接近平均值的样本)4种抽样方案下的预测精度和样本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Prodan模型为最优基础模型(R2、RMSE、MAE分别为0.841、3.335 m、2.492 m),加入林分平均胸径、优势木平均高和胸高断面积的广义模型预测精度更高(R2、RMSE、MAE分别为0.914、2.449 m、1.816 m)。引入样方随机效应后,模型的精度显著提升(基础混合效应模型R2、RMSE、MAE分别为0.961、1.652 m、1.231 m,广义混合效应模型R2、RMSE、MAE分别为0.958、1.719 m、1.288 m)。(2)通过检验数据验证模型精度,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均表现为MPA>FPA>MPS,广义模型预测精度总体优于基础模型。(3)4种抽样方案中,抽取平均木的抽样方法表现最佳,当抽取8株时,预测能力最优;在实际应用中,考虑人工成本与经济成本,抽取5株平均木测量树高以估计随机参数的方法亦合理可行。【结论】将林分因子和样方效应引入基础模型能够显著提高红松树高-胸径模型的精度,采用抽取平均木的抽样方法预测精度更高。本研究探讨了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下红松树高与胸径的关系,为精准预测东北主要建群种红松树高值以及后续实地调查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树高-胸径模型 广义模型 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抽样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实蝇特异引物PCR鉴定技术 被引量:11
8
作者 程晓甜 阿地力.沙塔尔 +3 位作者 张伟 温俊宝 李新泉 陈梦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8-102,共5页
在设计的枣实蝇15对引物中,利用种特异引物PCR(SS—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1对枣实蝇的特异性引物,引物的特异性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等5种实蝇来验证。SS—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用40,20,10... 在设计的枣实蝇15对引物中,利用种特异引物PCR(SS—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1对枣实蝇的特异性引物,引物的特异性用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番石榴实蝇和桃果实蝇等5种实蝇来验证。SS—PCR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用40,20,10,1,0.1,0.01,0.001ng·μL^-1等7个不同浓度系列的枣实蝇DNA模板来检测。结果表明,SS.PCR方法的检测限度达0.01ng·μL^-1以下,最适模板DNA浓度为1~20ng·μL^-1。所设计的引物对枣实蝇不同虫态均能进行特异性扩增,结果准确可靠。该技术体系可用于枣实蝇的鉴定识别与检测监测,对阻止其进一步扩散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特异引物PCR 枣实蝇 琼脂糖凝胶电泳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土地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赵芳芳 孙桂丽 +3 位作者 吉小敏 各文婷 李雪 卢航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35-743,共9页
【目的】研究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评价,为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研究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计算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 【目的】研究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风险进行分析评价,为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提供依据。【方法】以研究区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和Fragstats软件计算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生态风险指数,进行景观生态风险评价。【结果】1990-2018年,区域以耕地、林地和草地为主要生态景观类型,占总面积85.5%,草地和未利用地生态景观面积大幅增加(7894.7 hm^(2)和4684.12 hm^(2)),其中耕地、林地、水域面积减少(1556、5898.54和6240.73 hm^(2));区域内景观格局指数中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最大斑块指数、蔓延度及聚集度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研究期内低、中低风险区面积增加(59.60和35.72 hm^(2)),中、高和较高风险区面积减少(6.57、32.14和56.62 hm^(2))。【结论】整体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减小,生态环境呈现好的趋势发展;较高和高风险区向东南方向转移,低和较低风险区向南部和东北部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天山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3种类型新疆野核桃保护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余甜 张萍 陈韦多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6期119-121,共3页
以卵圆形、尖嘴形、心形3种类型1年生新疆野核桃盆栽实生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新疆野核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尖嘴形新疆野核桃调节自身抗氧化的能... 以卵圆形、尖嘴形、心形3种类型1年生新疆野核桃盆栽实生幼苗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新疆野核桃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尖嘴形新疆野核桃调节自身抗氧化的能力居中,心形新疆野核桃过氧化过程较慢,抗旱性较强,而卵圆形野核桃参与渗透调节能力消耗相对较大,调节自身抗氧化能力相对较弱;3种类型新疆野核桃耐旱性强弱依次为心形>尖嘴形>卵圆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野核桃 干旱胁迫 保护酶 丙二醛 卵圆形 尖嘴形 心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荒漠绿洲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卫霞 阿丽娅·阿力木 +1 位作者 杨光 王振锡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41-450,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对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其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结果】在0~100 cm... 【目的】研究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对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影响。【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枣园及枣麦间作园土壤,测定其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结果】在0~100 cm土壤剖面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表现为枣园>枣麦间作>小麦,土壤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表现为枣麦间作>枣园>小麦。农田改建为果园或果农间作园后,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碳、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含量(P<0.05)。易氧化及溶解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则表现为由农田更替为果园后,降低了各土层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农田更替为果农间作园后,降低了0~10 cm和10~20 cm土层的易氧化有机碳分配比例,其余土层表现为增加。溶解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大致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果园和果农间作园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新疆干旱荒漠绿洲区农田转化为果园提高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促进了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农田转化为果农间作园仅提高了表层0~20 cm土层有机碳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 果园 果农间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类绿地中人工栽植火炬树横走侧根特点研究
12
作者 张怡然 阿地力·沙塔尔 +1 位作者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徐栋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2-540,共9页
火炬树(Rhus typhina L.)水平根系极其发达,在适宜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使本地植物失去生存空间。本文以两类绿地中人工栽植的火炬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根的方式进行调查,利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等方法,分析生境水平相似、... 火炬树(Rhus typhina L.)水平根系极其发达,在适宜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使本地植物失去生存空间。本文以两类绿地中人工栽植的火炬树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根的方式进行调查,利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检验等方法,分析生境水平相似、管理措施相同的火炬树横走侧根的特点。结果显示,火炬树仅有少数较细的垂直根系,无明显垂直主根,主要分布在20 cm土层以内,属于水平根型和浅根型;4个方向中的两个方向根系分布相对密集;火炬树根系直径、生物量随序级的升高而升高,但数量、根系长度与之相反,乌鲁木齐样地中≤1 mm的根系显著多于库尔勒样地(P<0.05);火炬树繁殖根的分支强度与节间长度呈正相关,与垂直角度呈负相关,繁殖根的其他特征之间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炬树 横走侧根 根系构型 繁殖根 各级根序 细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区域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随海拔分布规律及评价
13
作者 徐栋 陈浩 +1 位作者 叶尔江·拜克吐尔汉 王强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2-1510,共9页
为了探究天山云杉林林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差异,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林的森林健康评价提供基础,实验在天山北坡从东往西4个不同经度范围选取的4个研究区域开展,按海拔梯度设样线、样地,并取样分析土壤养分在... 为了探究天山云杉林林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差异,为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林的森林健康评价提供基础,实验在天山北坡从东往西4个不同经度范围选取的4个研究区域开展,按海拔梯度设样线、样地,并取样分析土壤养分在区域及海拔差异上的分布规律与差异性,最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海拔对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分布有一定影响。(2)土壤养分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3)在不同海拔上土壤养分含量整体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中高海拔(96.3分)、高海拔(95.5分)、中海拔(95.0分)、中低海拔(88.5分)和低海拔(79.4分);在不同区域内土壤养分评级表现从高到低依次为:天山西部(93.4分)、天山中东部(91.4分)、天山中西部(91.0分)和天山中部(88.0分)。(4)全钾含量在各个海拔上的分布更为稳定,受海拔因素影响极小。(5)天山北坡天山云杉林土壤养分整体较为丰富,但在不同海拔和区域上仍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养分含量评级最高的区域和海拔带分别为天山西部和中高海拔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 天山云杉林 土壤养分 海拔 养分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桂丽 陆海燕 +3 位作者 禹明柱 闫鑫苒 郑旭 张元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61-2170,共10页
【目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是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定量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对区域开展有效的生态保护与进行合理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敏感性—压力度—恢复力”(SRP)评估... 【目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是了解区域生态状况的重要途径,定量评价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对区域开展有效的生态保护与进行合理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基于“敏感性—压力度—恢复力”(SRP)评估模型选取15个指标构建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和差值法计算生态脆弱性指数,探析天山北坡经济带脆弱性等级及其时空变化情况,运用地理探测器的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模块分析其驱动力因子。【结果】2005—2015年间生态脆弱性主要表现以中度脆弱和强度脆弱为主,中度脆弱区面积占比最大,二者合计占比均达55%以上,强度脆弱区面积占比由2005年的20.88%上升到2015年的29.85%,有轻度和中度脆弱向中度和强度脆弱转变趋势;天山北坡经济带整体的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2005年为2.74,2015年为2.93,升高了6.8%;除阜康、五家渠和克拉玛依外,其他8个县市2015年的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均比2005年高,大部分区域生态脆弱性有增加趋势,降低区域主要零星分布在克拉玛依、玛纳斯中南部、五家渠北部、乌鲁木齐和阜康南部等地;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主要驱动因素是第二产业比重、生境质量指数、人口密度、人均GDP、景观破碎度。【结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度高值区集中在中部冲积平原地区,而南部山区和北部沙漠地区生态脆弱度值较低;研究时段内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呈小幅增加趋势;人类活动干扰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脆弱性影响较大。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增加植被覆盖度,探索区域可持续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北坡经济带 生态脆弱性 SRP模型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火干扰对喀纳斯泰加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卫霞 刘晓菊 +2 位作者 刘景 杨玉萍 崔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16-1220,共5页
【目的】自然火干扰作为泰加林中最主要的自然干扰,影响生态系统养分的循环,研究探讨火烧后随着时间的恢复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旨为火烧迹地的改造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喀纳斯泰加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 【目的】自然火干扰作为泰加林中最主要的自然干扰,影响生态系统养分的循环,研究探讨火烧后随着时间的恢复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旨为火烧迹地的改造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喀纳斯泰加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探讨中度火干扰后不同恢复时间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中度火干扰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量则随着火后时间的恢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火烧后达到44年时,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火烧前水平。【结论】喀纳斯泰加林火烧迹地土壤有机碳、全钾、全氮含量在中度火干扰下,随着火后时间的恢复呈逐渐增加趋势。总体而言,表层0~10 cm土壤更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干扰 火烧迹地 土壤理化性质 泰加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市不同年限人工梭梭林防风固沙效益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
16
作者 王璞 孙桂丽 +2 位作者 各文婷 孙红月 周志欣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8,共10页
[目的]评估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对风沙流的防风固沙效益,探索快速评价防风固沙效益的方法,界定生物量—防风固沙效益的下限,为荒漠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吐鲁番市的荒漠化区域不同种植... [目的]评估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林对风沙流的防风固沙效益,探索快速评价防风固沙效益的方法,界定生物量—防风固沙效益的下限,为荒漠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新疆吐鲁番市的荒漠化区域不同种植年限的人工梭梭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对其各项防风固沙效益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对比防风固沙效益指标与生物量变化的关系。[结果]①人工梭梭林随着营造年限的增长,其防风效能、地表粗糙度、地表蚀积量与阻沙效能均随种植年限增加显著提升(p<0.05)。②人工梭梭林随着营造年限的增长,区域内的风速廓线规律发生改变,原生荒漠风速廓线呈现“L”形变化特征,2年生、4年生的人工梭梭林风速廓线呈现出“I”形变化特征,6年生、8年生、10年生的人工梭梭林风速廓线呈现出反“J”形变化特征。③人工梭梭林输沙通量随着营造年限的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并随着高度的增长也呈现递减趋势。④基于5种不同年限梭梭林,本研究构建了生物量—防风固沙效益指标模型,其中,立木生物量指数与防风效益、地表蚀积量、地表粗糙度、输沙通量、阻沙效能的关系,最佳函数模型分别为幂函数模型、幂函数模型、二次方程函数、指数函数模型、Logistic函数模型,R2分别为0.651,0.962,0.790,0.804,0.925。⑤若要起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益,人工梭梭林立木生物量指数下限需达到4.94 kg/m^(2)。[结论]人工梭梭林种植4 a以上时,防风固沙效益可达到稳定状态,可采用相应模型估算评估指标。当人工梭梭林立木生物量指数≥4.94 kg/m^(2)时,可稳定发挥防风固沙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种植年限 人工梭梭林 生物量 防风固沙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5年吐鲁番市高昌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变化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孙桂丽 王立 +3 位作者 李雪 王志强 赵芳芳 白一纯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78-86,共9页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引起区域相应生态变化,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的加剧,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呈现出结构性破坏和功能紊乱,探索极端干旱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变化,为区域合理调...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引起区域相应生态变化,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影响的加剧,生态系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呈现出结构性破坏和功能紊乱,探索极端干旱区吐鲁番市高昌区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变化,为区域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以3S技术为基础,吐鲁番市高昌区的2000、2005、2010和2015 landsatETM+与landsat OIL的3期的30 m栅格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ENVI5.3软件对图像解译分析,运用Fragstats 4.2对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5年15 a内7种景观类型斑块数量呈现减少趋势,平均斑块面积增加;斑块密度呈减少趋势,景观完整程度增加;(2)2000~2015年景观聚集度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蔓延度变化大,聚集度指数增加了1.4838,香农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增加趋势,香农均匀度指数整体呈现减少,斑块和景观类型面积呈现均衡的发展,景观丰富度增加,区域生态稳定发展;(3)研究区南部生态风险状态较为稳定,风险等级基本没有明显变化,且风险等级较高,主要为未利用地,大多为荒漠,其生态风险较高主要是与其自身生态脆弱性有关。北部生态风险变化较为明显,风险等级也较为复杂多样,但大部分生态风险等级较低;总体来看,2000~2015年吐鲁番市高昌区高、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减少;低、较低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区域整体生态风险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昌区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后高度生长恢复年限和优势决定的造林潜力差异分析——以托木尔峰青海云杉与雪岭云杉混交造林试验为例
18
作者 周浩 蒋少伟 黄铭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5年第4期18-22,共5页
为了探究混交造林树种选择和抚育管理,以5 a生的本地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与引种的青海云杉P.crassifolia移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混交造林试验比较移栽后主干高度生长表现的种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青海云杉在移栽后第3年高度生... 为了探究混交造林树种选择和抚育管理,以5 a生的本地雪岭云杉Picea schrenkiana与引种的青海云杉P.crassifolia移栽苗为研究对象,开展混交造林试验比较移栽后主干高度生长表现的种间差异。研究结果显示,(1)青海云杉在移栽后第3年高度生长潜力开始恢复。青海云杉移栽第3年的主干生长量(21.7±1.6 cm)显著高于移栽第1年(11.7±1.2 cm)和移栽第2年(9.5±1.6 cm)的主干生长量(P<0.05),但是雪岭云杉移栽后各年间主干高度生长量无显著差异(P>0.05);(2)移栽后第3年,与雪岭云杉相比,青海云杉的主干高度生长能力优势明显,青海云杉的主干高度生长(21.7±1.6 cm)显著高于雪岭云杉(>2倍,9.8±1.6 cm,P<0.001)。研究结果表明,在造林株行距为2 m×2 m时,青海云杉移栽苗在第3年恢复生长,并且表现显著的高度生长优势。原因可能与青海云杉采取快速高度生长策略而非树干粗生长策略有关,从而在演替早期占据生存空间,雪岭云杉则相反。试验结果支持了引种的青海云杉(贺兰山区)是南部天山山区造林的适宜树种。试验结果表明混交造林必须考虑树种的移栽后生长恢复年限和种间高度生长优势差异。未来在混交造林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修剪雪岭云杉侧枝,提高其高度生长潜力,进而促进混交造林的多样性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木尔峰国家自然保护区 青海云杉 雪岭云杉 高度生长 混交造林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中部不同年龄和海拔高度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茎干功能性状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晓瑜 孟晖 +1 位作者 潘存德 张国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38-1245,共8页
[目的]了解幼苗茎干功能性状随年龄增大和海拔高度增加的变化特征,揭示幼苗生长的环境适应策略和最适宜的海拔高度,为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物理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天山北坡中部头屯河上游不同年龄(1... [目的]了解幼苗茎干功能性状随年龄增大和海拔高度增加的变化特征,揭示幼苗生长的环境适应策略和最适宜的海拔高度,为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物理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天山北坡中部头屯河上游不同年龄(1~10 a)和海拔高度(1 750~2 750 m)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ey.)天然更新幼苗茎干氮含量(SNC)、磷含量(SPC)、钾含量(SKC)和比茎密度(SSD)的采样进行分析.[结果]SNC、SPC、SKC总体呈现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大而减小;1~7a天山云杉SSD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大而增加,7~ 10 a SSD则随着幼苗年龄的增大而减小.SSD、SNC、SPC、SKC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变化各不相同.不同海拔高度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茎干SNC与土壤全N含量呈显著(P<0.05)负相关,SPC与土壤全P含量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SKC与土壤全K含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结论]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茎干SSD、SNC、SPC、SKC均随年龄增大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幼苗在更新初期(1~4a)更注重高生长,而在后期(5 ~ 10 a)则采用稳定植株体结构的环境适应策略.天山北坡中部2 200 m海拔高度附近具有天山云杉天然更新幼苗最适宜生长的环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山云杉 天然更新 幼苗 茎干 功能性状 海拔 年龄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变化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韩冷 徐敏 张萍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8期1-3,共3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下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以小椭圆型、铁壳型和椭圆型3种类型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自然干旱胁迫的方法,对胁迫后0,5,10,15,20,25 d的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 为研究干旱胁迫下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的变化,以小椭圆型、铁壳型和椭圆型3种类型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自然干旱胁迫的方法,对胁迫后0,5,10,15,20,25 d的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动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新疆野核桃幼苗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说明干旱胁迫下3种类型的新疆野核桃能够通过累积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以维持正常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野核桃 干旱胁迫 渗透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