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方位的音乐教育实践——陆华柏在华中师范学院 |
丁卫萍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
2
|
音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价值取向的百年嬗变及其文化阐释 |
徐菁菁
朱咏北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
3
|
中国近现代二胡音乐创作的梳理与研究 |
杨立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
4
|
美国音乐教师教育课程的变革及启示 |
徐菁菁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
5
|
汪立三钢琴音乐作品中民族元素与欧洲技法的整体研究 |
葛芳辛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6
|
|
|
6
|
社会文化视域下的西方音乐发展史研究——评《西方音乐史十讲》(插图修订第9版) |
葛芳辛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
7
|
从贵州省送陇村苗族古瓢琴看苗族古瓢琴声音的双重属性及符号特征 |
赵凌
杨曦帆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8
|
室内乐体裁民族化的早期探索与实践——陆华柏编配的三重奏《光明行》与相关版本比较 |
丁卫萍
杨立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20 |
6
|
|
|
9
|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
姜岩
刘群
|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
2004 |
13
|
|
|
10
|
根植传统,中西融合——析陆华柏的钢琴曲《东兰铜鼓舞》 |
丁卫萍
耿仁甫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
11
|
声乐表演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评《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实践探索》 |
王路
|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5
|
|
|
12
|
简论陆华柏抗战时期的群众歌曲创作 |
丁卫萍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9 |
7
|
|
|
13
|
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一朵奇芭——李斯特艺术歌曲《罗列莱》解析 |
陈静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
14
|
满怀赤诚执着追寻--陆华柏1949年后的艺术追寻与心路历程 |
丁卫萍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5
|
试析二胡演奏对古琴奏法与音色模仿的研究 |
杨立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16
|
华秋蘋《借云馆曲谱》的艺术特征分析 |
王路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17
|
以情贯通 尽善尽美——《长征组歌》排练感悟 |
葛绝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6 |
1
|
|
|
18
|
视唱练耳教学中民族化节奏呛声法探微 |
张柏铭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2007 |
1
|
|
|
19
|
李斯特艺术歌曲的创作思想及地位 |
陈静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20
|
固守、执着与信念——谈声乐学习中的持之以恒 |
葛绝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