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 被引量:9
1
作者 潘启勇 钱斌 +6 位作者 李俊峰 张根华 冀宏 范瑜 周学礼 侯海虹 马玉龙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1-174,共4页
通过政校企联合,构建了常熟理工学院面向职业需求的实验教学、创新训练、工程实践和企业实践四大平台教学资源。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工程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构建了内容、设备、时间、场地全方位开放的运行模式,搭建了新能源全产业链虚拟... 通过政校企联合,构建了常熟理工学院面向职业需求的实验教学、创新训练、工程实践和企业实践四大平台教学资源。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工程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构建了内容、设备、时间、场地全方位开放的运行模式,搭建了新能源全产业链虚拟仿真平台,为品牌专业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挫三角反铁磁YMnO3电子结构和磁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仲崇贵 蒋青 +3 位作者 江学范 方靖淮 罗礼进 曹海霞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89-1193,共5页
基于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理论,从非共轴的磁性结构出发,运用第一性计算得到了自旋阻挫反铁磁YMnO3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考虑在位库仑势作用(U),研究了d电子关联作用对电子结构、能隙、和磁性的作用.计算得到,由于电子强关联和自旋... 基于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密度泛函理论,从非共轴的磁性结构出发,运用第一性计算得到了自旋阻挫反铁磁YMnO3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考虑在位库仑势作用(U),研究了d电子关联作用对电子结构、能隙、和磁性的作用.计算得到,由于电子强关联和自旋阻挫的作用,Mn3d和O2p的电子态密度分布发生很大变化,费米面附近的基态能隙变大,Mn3d和O2p态电子杂化减弱,Mn离子的磁矩增加到3.92μB.我们的结果比局域化自旋密度近似LSDA计算结果更好地符合于实验测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广义梯度近似 电子关联 阻挫反铁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纳米粒子点阵的电子输运特征及其与纳米粒子覆盖率的关系
3
作者 高俊 韩民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48,共6页
研究了Pd纳米粒子点阵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子输运特性.对于覆盖率达到渗流阈值附近的纳米粒子薄膜,其电导具有显著的量子输运的特征.随着温度的降低,I-V特征曲线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非线性,满足Middleton-Wingreen(MW)模型所描述的标度律.... 研究了Pd纳米粒子点阵在不同温度下的电子输运特性.对于覆盖率达到渗流阈值附近的纳米粒子薄膜,其电导具有显著的量子输运的特征.随着温度的降低,I-V特征曲线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非线性,满足Middleton-Wingreen(MW)模型所描述的标度律.处于量子传导态的Pd纳米粒子阵列在低温下以变程跳跃(VRH)为主要输运方式,而在高温下则是以热激活隧穿为主要输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点阵 覆盖率 电子输运特性 变程跳跃(VRH) 隧道穿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科竞赛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5
4
作者 顾涵 钱斌 +2 位作者 张惠国 范瑜 徐健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13-215,281,共4页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之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有多种,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常熟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明确了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竞赛活动开展为载体,结合创新人...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之一,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有多种,学科竞赛活动的开展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常熟理工学院作为一所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明确了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科竞赛活动开展为载体,结合创新人才培养的互动机制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通过构建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氛围等,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科竞赛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探索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09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时空特征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晓娟 龚志强 +1 位作者 任福民 封国林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5,共8页
采用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对1960—2009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指标中最低温度和几何中心纬度的频次分布为双峰特征,发生频次较高的纬度主要位于30... 采用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客观识别技术对1960—2009年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指标中最低温度和几何中心纬度的频次分布为双峰特征,发生频次较高的纬度主要位于30°N和42°N附近,且1980年代中期以前南北两个带并存,之后则以30°N附近为主;1960—2009年事件的发生频次、强度和最大覆盖面积等呈总体减弱趋势,在1980年代后期存在显著的转折,1990年代后期变化逐渐趋于平缓,并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占总数10%的持续时间长和空间范围广的事件作用的结果。此外,对体现事件多方面影响的综合指标进行等级划分并分析其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时空演变 转折 频次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化立体式“333”大学生创新创业体系的构建和实践 被引量:25
6
作者 钱斌 徐健 +4 位作者 韩志达 范瑜 吴正阳 潘启勇 江学范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7-140,共4页
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践过程,构建了承载学科竞赛、科技项目和创新创业训练任务的交叉互补共享融通的3类创新实践平台,实施了"竞赛+项目+创业"三合一的创新实践模式,设置了"院级、校... 以现代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实践过程,构建了承载学科竞赛、科技项目和创新创业训练任务的交叉互补共享融通的3类创新实践平台,实施了"竞赛+项目+创业"三合一的创新实践模式,设置了"院级、校级、国家及省级"的递进式层次化3级创新实践方法,从而建立了立体式"333"创新创业体系。把创新创业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使创新创业活动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发挥产学研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培养学生团队的跨专业协同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33”创新创业体系 实践教学模式 全程化立体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多分量LFM信号检测与参数估计 被引量:27
7
作者 李家强 金荣洪 +2 位作者 耿军平 范瑜 毛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0-573,共4页
该文针对线性调频信号,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波包变换分析方法——高斯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通过旋转角度的搜索及高斯窗口宽度的调整,能够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对多分量LFM信号进行检测,避免交叉项的出现,并能得到参数的估计值。通过推导... 该文针对线性调频信号,提出一种基于分数阶波包变换分析方法——高斯短时分数阶傅里叶变换。通过旋转角度的搜索及高斯窗口宽度的调整,能够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对多分量LFM信号进行检测,避免交叉项的出现,并能得到参数的估计值。通过推导分析给出变换结果的解析表达式,计算机仿真结果也表明了该变换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调频信号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信号检测 参数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6
8
作者 杨涵洧 龚志强 +1 位作者 王晓娟 封国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83-696,共14页
本研究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对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进行检测,并对转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从海、陆对增温的响应不同导致的环流调整给出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在1990年前后出现显著的年代际转变,极端降水由... 本研究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对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进行检测,并对转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从海、陆对增温的响应不同导致的环流调整给出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在1990年前后出现显著的年代际转变,极端降水由偏少转为偏多。转折后与转折前相比,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落区南移,南方偶极子分布型加强,南方极端降水增加、北方极端降水减少,其中华南和华东地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增加,对夏季降水的贡献率增大;华北地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减少,对夏季降水的贡献率减小。(2)西太平洋暖池区异常升温造成的海陆温差减小是中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1990年前后转变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它造成1990年之后低纬度季风强度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并南移、南海副高增强,而中高纬度气旋性环流异常被破坏、东亚大槽增强,进而导致华北经向水汽输送减弱,下沉运动显著加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减少。于此同时,华南和华东地区则水汽输送加强,上升运动显著,有利于降水偏多,并伴随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年代际转变 海陆热力性差异 东亚夏季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粒子群算法的二维阵列天线方向图综合技术 被引量:21
9
作者 袁智皓 耿军平 +1 位作者 金荣洪 范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36-1239,共4页
该文运用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不等幅激励的矩形平面阵列天线的最大旁瓣电平进行了优化,采用对全局最优粒子微扰和跳变的惯性权重策略,并使用粒子群算法本身对参数组合进行了优化选择。新算法大大改善了优化速度和收敛精度。对二... 该文运用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不等幅激励的矩形平面阵列天线的最大旁瓣电平进行了优化,采用对全局最优粒子微扰和跳变的惯性权重策略,并使用粒子群算法本身对参数组合进行了优化选择。新算法大大改善了优化速度和收敛精度。对二维阵列天线旁瓣电平优化和稀疏阵列方向图综合的良好结果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阵列天线 粒子群优化算法 方向图综合 旁瓣电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欧中纬度关键区正位势高度距平场配置与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联系 被引量:21
10
作者 龚志强 王晓娟 +1 位作者 任福民 封国林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74-1286,共13页
基于中国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欧亚中纬度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正异常配置及其与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Regional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RELTE)的联系。结果表明,发生RELTE时乌拉尔山(简称乌山)、贝... 基于中国地面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欧亚中纬度500 hPa高度场关键区正异常配置及其与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Regional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Events,RELTE)的联系。结果表明,发生RELTE时乌拉尔山(简称乌山)、贝加尔湖(简称贝湖)和雅库茨克—鄂科斯克海(简称雅鄂)附近的某一区域出现高度场正异常的概率为0.83,即欧亚关键区500 hPa正高度距平场的相互匹配是形成RELTE的直接原因。在此基础上,将三个关键区域高度场异常配置分为7种类型:乌山型、贝湖型、雅鄂型、乌山—贝湖型、乌山—贝湖—雅鄂型、乌山—雅鄂型、贝湖—雅鄂型。不同类型异常模态对应的RELTE在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和强度等各有差异,如:乌山型对应RELTE以全国型为主,平均持续天数达14.2天;乌山—雅鄂型对应的RELTE以东北—华北型为主,事件平均持续天数为14.1天。此外,不同类型的异常配置均对应有超前于RELTE的前期特征,平均超前时间为1~8天不等。超前天数的空间分布、高度场异常的时间演化,进一步揭示了乌山以西和雅鄂以东两个方向高度场异常的发展并形成多种环流异常模态的过程,也验证了RELTE存在前期信号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场异常模态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前期异常特征 欧亚关键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状 3D 分级结构 γ-AlOOH 无模板水热合成及对刚果红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孟范成 张晓磊 +3 位作者 任海深 卢思颖 黄伟九 洪学鹍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74-1279,共6页
以Al(NO3)3·9H2O为铝源、尿素为沉淀剂,无模板水热法制备了单分散、尺寸均一的核桃状分级结构γ-AlOOH。用XRD、SEM、TEM和氮气吸脱附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γ-AlOOH纳米结构形成机理,并研究了其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 以Al(NO3)3·9H2O为铝源、尿素为沉淀剂,无模板水热法制备了单分散、尺寸均一的核桃状分级结构γ-AlOOH。用XRD、SEM、TEM和氮气吸脱附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探讨了γ-AlOOH纳米结构形成机理,并研究了其对刚果红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核桃状分级结构组成单元为纳米纤维,比表面积为101.3 m2/g,平均孔径为21.88 nm,并对刚果红表现出良好的吸附特性,吸附率和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8.8%和98.8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姆石 核桃状结构 水热法 吸附 分等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发期的气候特征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晓娟 龚志强 +1 位作者 沈柏竹 封国林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61-1073,共13页
基于1960—2011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库,分别选取20世纪60年代中、70年代中、90年代初、21世纪初以及2008—2011年5个典型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发时段,从大气内部环流和海温外部强迫两个方面对各频发期的气候异常特征进行了... 基于1960—2011年中国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库,分别选取20世纪60年代中、70年代中、90年代初、21世纪初以及2008—2011年5个典型的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发时段,从大气内部环流和海温外部强迫两个方面对各频发期的气候异常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总体而言,20世纪60年代冬季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的强度大、频次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年代际尺度的持续性特征,而20世纪70年代中、90年代初、21世纪初则以年际尺度的振荡为主。此外,2008年以来的频发期在大气内部环流和北太平洋海温外部强迫两个方面均呈与20世纪60年代中期较为相似的特征:即欧洲至南亚大范围区域的地表温度异常偏低,欧亚中纬度500 hPa高度场距平呈显著的北正南负模态,急流区南北梯度异常显著,北极涛动具有明显的指数负位相特征,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为典型的冷位相等;同时,当前频发期与其他时段的差异较大,特别是与20世纪90年代初的气候特征差异尤为明显。因此,2008年以来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发期所对应的海-气系统异常除了具有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一些新特征之外,也初步出现了一些年代际变化的异常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 频发期 气候特征 年代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FM信号参数联合估计新方法——域频率相差法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家强 金荣洪 +1 位作者 范瑜 毛炜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采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域频率分析方法,针对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特性,提出了分数阶域相差法,可以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对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进行检测,获得多普勒频移与实验的精确参数估计。同时时频参数联合估计中不必进行... 采用分数阶傅里叶变换域频率分析方法,针对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特性,提出了分数阶域相差法,可以在低信噪比条件下对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进行检测,获得多普勒频移与实验的精确参数估计。同时时频参数联合估计中不必进行二维搜索,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调频连续波信号 分数阶傅里叶变换 域频率相差法 参数联合估计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间设备监控节点的ZigBee组网方法应用研究及低功耗策略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瑾 潘启勇 +1 位作者 王宜怀 倪敬飞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CSCD 2011年第9期257-260,共4页
分析传统有线方式构建车间设备监控系统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嵌入式以太网相结合的组网方法,实现车间设备监控,并给出应用实例。以飞思卡尔32位MCF52233微控制器(内部集成以太网模块)和8位MC13213微控制器(内部集成ZigBee... 分析传统有线方式构建车间设备监控系统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与嵌入式以太网相结合的组网方法,实现车间设备监控,并给出应用实例。以飞思卡尔32位MCF52233微控制器(内部集成以太网模块)和8位MC13213微控制器(内部集成ZigBee底层协议)为基础,给出一种车间设备监控节点的软硬件设计方案,针对电池供电监控节点,提出了ZigBee节点的低功耗策略,较详细地阐述了数据管理中心软件设计的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络 设备监控节点 ZIGBEE 监控 低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雷达探测的大气气溶胶空间二维分布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敏 孙东松 +2 位作者 顾江 沈法华 夏海云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9-372,共4页
提出了通过改变激光束仰角的斜程探测得到气溶胶空间二维分布的方案。利用自行研制的Mie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对合肥西郊上空的大气气溶胶进行了连续的斜程探测,并通过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气溶胶消光系数二维分布图及其随时间的演变图... 提出了通过改变激光束仰角的斜程探测得到气溶胶空间二维分布的方案。利用自行研制的Mie散射激光雷达系统对合肥西郊上空的大气气溶胶进行了连续的斜程探测,并通过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气溶胶消光系数二维分布图及其随时间的演变图。给出了2005年12月2日的典型探测结果,这些结果不仅全面直观地反映了大气空间某一纵向剖面的气溶胶消光系数分布情况,而且清楚地显示了这一分布随时间的整体变化趋势,这对于实时的大气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消光系数 斜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FPGA配置的抗干扰维持电路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惠国 王晓玲 +2 位作者 唐玉兰 于宗光 王国章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69-1173,共5页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用于FPGA配置的抗干扰维持电路,针对基于SRAM的FPGA配置单元易受噪声影响丢失信息的问题,提出了电压不稳定、低压状态下配置信息的抗干扰维持方案.在设计高面积效率配置单元、分析噪声容限的基础上,得出配置单元静态噪... 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用于FPGA配置的抗干扰维持电路,针对基于SRAM的FPGA配置单元易受噪声影响丢失信息的问题,提出了电压不稳定、低压状态下配置信息的抗干扰维持方案.在设计高面积效率配置单元、分析噪声容限的基础上,得出配置单元静态噪声容限随电源电压单调递增的关系,并进一步设计了基准、电荷泵以及电压比较控制电路构成的可切换电源反馈控制电路,实现了配置单元的稳定供电.仿真及测试结果表明,正常工作电压为2.5V的FPGA芯片能在1.8V低电压下维持配置信息,提高了FPGA芯片的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门阵列 静态存储器 低压维持 抗干扰 噪声容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利散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的校准 被引量:4
17
作者 沈法华 顾江 +2 位作者 董晶晶 杨洋 孙东松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1-884,共4页
在进行实际风速测量之前,对于新研制的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进行校准,可以验证并提高风速测量的准确性。根据瑞利散射多普勒激光雷达的测量原理,提出了利用瑞利散射谱和米散射谱之间的关系,采用运动硬目标实现对瑞利散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在进行实际风速测量之前,对于新研制的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进行校准,可以验证并提高风速测量的准确性。根据瑞利散射多普勒激光雷达的测量原理,提出了利用瑞利散射谱和米散射谱之间的关系,采用运动硬目标实现对瑞利散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进行校准的方法。设计了对瑞利散射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进行校准的实验系统,并给出了详细的校准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利散射 多普勒频移 测风激光雷达 FABRY-PEROT标准具 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电场作用下水化聚全氟磺酸钾膜中水分子的电渗迁移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素华 严六明 +2 位作者 纪晓波 邵长乐 陆文聪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659-2665,共7页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外电场(简称电场)作用下水化聚全氟磺酸钾膜中水分子的电渗迁移运动,并分析探讨膜的结构与水分子的电渗迁移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无外加电场时水分子和K+的速度都服从麦克斯韦分布;施加适当电场时,水分子和K+...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外电场(简称电场)作用下水化聚全氟磺酸钾膜中水分子的电渗迁移运动,并分析探讨膜的结构与水分子的电渗迁移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无外加电场时水分子和K+的速度都服从麦克斯韦分布;施加适当电场时,水分子和K+在垂直电场方向上的速度分量仍服从麦克斯韦分布,但平行电场方向上的速度分量则服从峰值漂移的麦克斯韦分布.并且,峰值漂移速度可作为水分子和K+的平均迁移速度的近似值,从而计算得到水分子的电渗系数.结果还显示,K+第一配位层内平均含有约4.04个水分子,它们的平均迁移速度只有K+的57%.这部分水分子贡献的电渗迁移系数为总电渗迁移系数(2.97)的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模拟 质子交换膜 外电场 电渗迁移 速度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多铁性磁电体磁电起源及耦合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仲崇贵 蒋青 +1 位作者 江学范 方靖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4-97,共4页
单相多铁性磁电体是指在同一相下既有铁电性又有铁磁性的材料,其丰富的物理机制和极大的应用潜力近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应用领域的广泛关注。电极化和磁化通过内禀的磁电耦合作用为下一代多功能电子器件的设计提供了额外的自由度... 单相多铁性磁电体是指在同一相下既有铁电性又有铁磁性的材料,其丰富的物理机制和极大的应用潜力近来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应用领域的广泛关注。电极化和磁化通过内禀的磁电耦合作用为下一代多功能电子器件的设计提供了额外的自由度。简单回顾了单相磁电材料研究的历史以及最新进展,从其导电性、对称性、化学d0性、结构畸变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单相多铁性磁电体磁电性的起源及耦合,并简单分析了磁电材料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多铁性磁电体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铁性 磁电耦合 铁电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无刷电机控制实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惠国 钱斌 +1 位作者 潘启勇 顾涵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6-80,89,共6页
针对现有电动车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电压高、功率大,不易被教学实验直接采用等不足,设计了一套低压、小电流的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实现方波或正弦波控制,并重点以方波控制实现了软硬件系统,提出了相关实验方案。该实验系统将嵌入式... 针对现有电动车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电压高、功率大,不易被教学实验直接采用等不足,设计了一套低压、小电流的直流无刷电机控制系统,实现方波或正弦波控制,并重点以方波控制实现了软硬件系统,提出了相关实验方案。该实验系统将嵌入式系统、传感器、电机传动、自动化控制等有机融合,可作为学生的综合性实验平台、课程设计训练平台,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实践平台。利用这实验平台,学生在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器 实验系统 直流无刷电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