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掺杂LiNi_(0.5)Co_(0.2)Mn_(0.3)O_(2)材料结构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邢建祥 杨延朴 +3 位作者 杨集舜 徐越 杨廷海 杨刚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2-126,共5页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由于其适中的价格和高能量密度而广受关注,但低循环稳定性使其商业化应用受限。本研究以Al为掺杂元素,采用共沉淀结合高温固相的方法制备不同数量的Al原子取代Mn位的三元NCM523微... 三元正极材料LiNi_(0.5)Co_(0.2)Mn_(0.3)O_(2)(NCM523)由于其适中的价格和高能量密度而广受关注,但低循环稳定性使其商业化应用受限。本研究以Al为掺杂元素,采用共沉淀结合高温固相的方法制备不同数量的Al原子取代Mn位的三元NCM523微米颗粒型正极材料。结果表明,适量的Al掺杂可以增强过渡金属层的稳定性,显著改善NCM523材料循环稳定性差的问题。Al掺杂量满足Al/Li物质的量比为7%时获得了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7~4.5 V、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5.7 mAh·g^(-1),经50次循环后衰减为134.3 mAh·g^(-1),容量保持率为81.05%。高温(55℃)环境下,Al/Li物质的量比为7%的样品依然保持最佳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5)Co_(0.2)Mn_(0.3)O_(2) AL掺杂 循环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掺杂P2型层状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兴龙 宗鹏 +2 位作者 茆涵 唐晓艳 施少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3-27,33,共6页
由于锂资源的匮乏,钠离子电池因其丰富的钠资源储量、低廉的价格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P2型层状氧化物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但Mn^(3+)的Jahn-Teller效应会导致相变和结构坍塌,使得电池寿命下降.本研究采用稀土元素对... 由于锂资源的匮乏,钠离子电池因其丰富的钠资源储量、低廉的价格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P2型层状氧化物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但Mn^(3+)的Jahn-Teller效应会导致相变和结构坍塌,使得电池寿命下降.本研究采用稀土元素对三元锰铁系层状正极材料进行结构调控,采用快速微波辅助法设计Sm掺杂取代Mn的Na_(0.67)Mn_(0.58)Cu_(0.1)Fe_(0.3)Sm_(0.02)O_(2),加速钠离子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扩散,提高材料的倍率性能.在1.0 A/g的高电流密度下,Na_(0.67)Mn_(0.58)Cu_(0.1)Fe_(0.3)Sm_(0.02)O_(2)的放电容量大幅提高.此外,Sm和Cu取代有效缓解了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Jahn-Teller效应,提高了材料的循环稳定性.Na_(0.67)Mn_(0.58)Cu_(0.1)Fe_(0.3)Sm_(0.02)O_(2)在200 mA/g条件下,经过1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69.8%.稀土元素的加入成功改善了P2型层状氧化物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层状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稳定的高比容量高熵型层状氧化物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
3
作者 陈雨豪 李晓 季红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9-22,共4页
依据不同金属离子在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储电过程中的作用特点,选择了Ni、Mn、Fe、Cu、Ti 3个过渡金属元素以一定的组成比例采用球磨和高温固相烧结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新型无Co高熵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NaNi_(0.3)Cu_(0.1)Fe_(0.1)Mn_(0.44... 依据不同金属离子在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储电过程中的作用特点,选择了Ni、Mn、Fe、Cu、Ti 3个过渡金属元素以一定的组成比例采用球磨和高温固相烧结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新型无Co高熵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NaNi_(0.3)Cu_(0.1)Fe_(0.1)Mn_(0.44)Ti_(0.06)O_(2).合理的元素组合和组成使得具有高熵特征的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生成的Na-空位规则度较低,相转移可逆性高,从而表现出理想的储电性能.其在较高的电流密度(1 C)下,依然能提供较多的钠离子储存位点,且结构稳定性较高,放电比容量为123.6 mAh/g.循环200圈后,比容量依旧保持在104.6 mAh/g,保持率为8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电极材料 层状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冲击地压微震能量信号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4
作者 唐晓明 邵华 +4 位作者 宿国瑞 高文忠 狄洋阳 付恩三 贾慧霖 《能源与环保》 2025年第3期85-93,共9页
针对冲击地压的超前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微震能量信号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大量微震信号数据进行分析,优化模型参数,实现了对微震信号的高效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预测信号与后续现... 针对冲击地压的超前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微震能量信号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种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大量微震信号数据进行分析,优化模型参数,实现了对微震信号的高效预测。实验结果表明,预测信号与后续现场采集的真实信号相关性达95%以上,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为冲击地压的定量监测与预警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持,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创新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微震 超前预测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硅乳糖酰胺SiC(12)N-LA的制备及其性能
5
作者 廖俊杰 罗钰飞 +3 位作者 陈俊颖 汪志伟 孙磊 曾小君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1,67,共5页
以乳糖酸(LA)、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SiC(12)]、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AT)、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原料,制备了有机硅乳糖酰胺[SiC(12)N-LA]。采用FT-IR和^(1)H NMR表征SiC(12)N-LA的结构,并测试了其表面活性、... 以乳糖酸(LA)、十二烷基三甲氧基硅烷[SiC(12)]、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AT)、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为原料,制备了有机硅乳糖酰胺[SiC(12)N-LA]。采用FT-IR和^(1)H NMR表征SiC(12)N-LA的结构,并测试了其表面活性、泡沫性能、乳化性能、耐盐性能和润湿性能。结果表明:SiC(12)N-LA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质量浓度分别为35.2 mN/m和200.3 mg/L;在300 mg/L硬水中的泡沫稳定性达到86.44%,对煤油、石蜡和大豆油的乳化稳定时间分别为56.82 s、48.35 s和71.49 s,对NaCl、CaCl2和MgSO4的耐受程度分别可达到130 g/L、140 g/L和145 g/L,且具有优异的润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乳糖酰胺 酰化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下乡”社会实践让青春飞扬在乡土
6
作者 沈斌一 《村委主任》 2025年第1期60-62,共3页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激增,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基层就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拓展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教育的载体、丰富教育形式、... 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激增,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基层就业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拓展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教育的载体、丰富教育形式、增强教育实效。文章旨在通过调研走访和分析,探究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教育相融合,从而提出促进基层就业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就业 三下乡社会实践 高校毕业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溶胶-凝胶法制备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纳米压印胶
7
作者 裘俊伦 胡昕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21-25,共5页
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聚合物是制备微纳光学器件的重要材料.在合成低水解速率的聚钛氧烷基础上,通过控制水解速率和表面改性,采用原位溶胶-凝胶法在有机溶剂中制备纳米溶胶.结果表明,该溶胶在常温下可稳定储存6个月以上,折射率最高可达1.... 高折射率紫外光固化聚合物是制备微纳光学器件的重要材料.在合成低水解速率的聚钛氧烷基础上,通过控制水解速率和表面改性,采用原位溶胶-凝胶法在有机溶剂中制备纳米溶胶.结果表明,该溶胶在常温下可稳定储存6个月以上,折射率最高可达1.86.该溶胶既可直接用于高折射率薄膜的制备,也可用于高折射率纳米压印胶的配制,为高折射率聚合物材料的制备提供了一种环保、高效且价格低廉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折射率 紫外光固化 纳米压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碳/Ni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徐赛璐 杜宇鑫 +3 位作者 惠美琪 王梓晨 赵俊锋 杨刚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6,19,共7页
以NaCl为模板,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多孔碳/Ni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将其应用于吸附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刚果红,系统研究了污染物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动力学模型及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及朗缪... 以NaCl为模板,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多孔碳/Ni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将其应用于吸附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刚果红,系统研究了污染物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动力学模型及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及朗缪尔等温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物理化学吸附.拟合结果显示多孔碳/Ni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在313 K温度下最大吸附量达到217.17 mg·g^(-1),表明其对刚果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碳 磁性 刚果红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熔融盐浸渍法构建富锂锰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表面异质层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志雄 金子涵 +5 位作者 卢俊杰 汤贝贝 陆君龙 季红梅 杨刚 施少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5-19,共5页
通过微波水热法以及低温熔融盐浸渍法合成了一种含Zn表面异质层改性的富锂正极材料Li_(1.2)Mn_(0.56)Ni_(0.16)Co_(0.08)O_(2)(Zn-LLO).XRD表明没有杂质相的掺入,且合成的材料结晶性十分优异;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呈现出200 nm左右的... 通过微波水热法以及低温熔融盐浸渍法合成了一种含Zn表面异质层改性的富锂正极材料Li_(1.2)Mn_(0.56)Ni_(0.16)Co_(0.08)O_(2)(Zn-LLO).XRD表明没有杂质相的掺入,且合成的材料结晶性十分优异;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呈现出200 nm左右的二级颗粒组成的球状一级结构;在XPS中可以看出掺入的Zn是存在的,证明了Zn表面异质层的存在.得益于微波水热法,合成的材料结晶性较好,具有较好的性能,同时得益于低温熔融盐浸渍法不破坏材料的结构又形成了Zn表面异质层,Zn-LLO展现出极其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00 mA·g^(-1)下经过100圈的循环,Zn-LLO有209.4 mAh·g^(-1)的超高容量,并且在20,100,200,400,1000和2000 mA·g^(-1)下分别有276.8,236.1,204.4,171.1,127.8和95.1 mAh·g^(-1)的优异的平均容量.经过分析,这主要是由于Zn表面异质层对材料的保护作用,LLO与电解液减少接触使得LLO在循环过程中不容易被电解液腐蚀分解,电化学性能从而更加优异且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熔融盐浸渍法 富锂材料 表面异质层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Ti/Al_(3)Ti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蔺春发 颜浩然 +4 位作者 施浩 韩雨蔷 阙庆华 姚家琛 尤道广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22-229,共8页
连续纤维增强的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兼具高强度、高模量和良好的韧性等优异性能,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这种复合材料包含庞杂的体系、复杂的结构和性能表现,因此有必要对其制备技术、结构特征和综合性能开展深入的... 连续纤维增强的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兼具高强度、高模量和良好的韧性等优异性能,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这种复合材料包含庞杂的体系、复杂的结构和性能表现,因此有必要对其制备技术、结构特征和综合性能开展深入的研究。以纤维增强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为对象,系统地综述了其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Ti/Al_(3)Ti等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并着重探讨了真空热压烧结和超声波固结辅助热压烧结两种方法在制备纤维增强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方面的优缺点;然后围绕陶瓷纤维、金属纤维和形状记忆合金纤维增强的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功能特性进行了述评;随后阐述了纤维增强Ti/Al_(3)Ti层状复合材料中各种纤维的强韧化机制;最后结合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连续纤维增强金属-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 金属间化合物 层状复合材料 Ti/Al_(3)Ti 制备技术 界面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掺杂Ti_(2)Nb_(10)O_(29)胶囊状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磊 隋杨杨 +3 位作者 陈宗权 徐新 冷梓晨 曹亮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3-17,共5页
Ti_(2)Nb_(10)O_(29)(TNO)具有大倍率、长寿命、高安全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胶囊状P掺杂Ti_(2)Nb_(10)O_(29)复合材料(TNO-P).结果表明,P元素的掺杂可诱导TNO体相产生... Ti_(2)Nb_(10)O_(29)(TNO)具有大倍率、长寿命、高安全性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本文通过高温固相法成功合成了胶囊状P掺杂Ti_(2)Nb_(10)O_(29)复合材料(TNO-P).结果表明,P元素的掺杂可诱导TNO体相产生更多的缺陷及活性位点,显著提高电子电导率和Li+扩散速率,实现TNO-P复合材料电极反应动力学和结构稳定性的同步提升,在1 A/g电流密度下经200次循环后的可逆比容量可达到192.8 mAh/g.与此同时,该复合材料展现出高的赝电容行为,在10 A/g超高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的可逆比容量保持在100.2 mAh/g,单圈容量衰减率仅为0.0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Ti_(2)Nb_(10)O_(29) 负极材料 高温固相法 赝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层状材料MoO_(3)和膨胀石墨共球磨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明旭 季红梅 杨刚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20-22,共3页
将两个典型的二维材料MoO_(3)和膨胀石墨(EG)共球磨处理,一步实现两者的剥离和复合得到少层MoO_(3)薄片与碳纳米片均匀杂化的结构.研究了球磨珠子的直径对球磨切向力和冲击力,进而对剥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 mm的球磨珠产生的球磨切... 将两个典型的二维材料MoO_(3)和膨胀石墨(EG)共球磨处理,一步实现两者的剥离和复合得到少层MoO_(3)薄片与碳纳米片均匀杂化的结构.研究了球磨珠子的直径对球磨切向力和冲击力,进而对剥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 mm的球磨珠产生的球磨切向力和冲击力能产生最理想的协同效应.在此条件下得到的产物中,MoO_(3)薄片层数少、尺寸小且在碳层上分布均匀,而碳层的厚度基本小于10层.因此,该杂化材料结构稳定且能提供更多的锂离子储存位点,表现出了高的倍率性能(1000 mA·g^(-1)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为817 mAh·g^(-1))和循环稳定性(200 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70圈,容量保持为810 mAh·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MoO_(3) 膨胀石墨 剥离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掺杂型Li_(1.12)K_(0.05)Mn_(0.57)Ni_(0.24)Nb_(0.02)O_(2)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能提升机制研究
13
作者 刘聪 张爽 +2 位作者 冯圆圆 苗晓伟 杨刚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26-28,共3页
多元掺杂结构型富锂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合成高性能锂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方法,合成了K和Nb元素共掺杂Li_(1.12)K_(0.05)Mn_(0.57)Ni_(0.24)Nb_(0.02)O_(2)(2 LMN–K/Nb)材料,并进行相关结构表征,同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 多元掺杂结构型富锂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合成高性能锂电池正极材料.本文采用高温固相方法,合成了K和Nb元素共掺杂Li_(1.12)K_(0.05)Mn_(0.57)Ni_(0.24)Nb_(0.02)O_(2)(2 LMN–K/Nb)材料,并进行相关结构表征,同时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开展相关研究.结构分析表明,微量的元素K^(+)和Nb^(5+)分别掺入了富锂正极材料锂层和过渡金属(TM)层,并对富锂材料的动力学行为、电化学性能产生了明显影响.LMN–K/Nb在5C倍率的放电容量为145 mAh·g^(-1),在10C倍率放电容量达112 mAh·g^(-1),并在400次循环后保持83.1%的容量.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微量元素掺杂起到了抑制富锂材料不可逆的副反应作用.该工作证实:为了提高LLO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性能,在锂层和TM层中的进行多元元素取代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结构 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聚苯胺/氧化钒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储锂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宸睿 耿继韬 +6 位作者 金智华 郭佳 李萧 李栎 陈卓 王旭红 耿洪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7-11,共5页
V2O5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成为商业锂离子电池电极的材料.本文合成了一种原位聚苯胺(PANI)插层V2O5复合材料以增强锂离子在材料中的脱/嵌能力.该复合材料V-O层的层间距显著增大(13.34Å),为Li^(+)的快速扩散提供了通道.同时,PANI本身... V2O5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成为商业锂离子电池电极的材料.本文合成了一种原位聚苯胺(PANI)插层V2O5复合材料以增强锂离子在材料中的脱/嵌能力.该复合材料V-O层的层间距显著增大(13.34Å),为Li^(+)的快速扩散提供了通道.同时,PANI本身的高导电性,提高了V2O5/PANI复合材料的电子电导率,V2O5/PANI复合材料的储锂性能也得到改善.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450圈,V2O5/PANI的比容量达到760.1 mAh·g^(-1).此外,该复合材料展现出高赝电容行为,具有较好的高倍率性能,在10 A·g^(-1)的高电流密度下循环1600圈,依旧有261.0 mAh·g^(-1)可逆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赝电容 插层 氧化钒 聚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一鑫 《食品界》 2020年第9期121-121,共1页
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优劣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从食品包装材料材质和生产管理监督体系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食品包装安全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从健全法律法规、改进各类技术以及普及安全知识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提升我... 食品包装材料的质量优劣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本文从食品包装材料材质和生产管理监督体系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食品包装安全面临的问题,针对性地从健全法律法规、改进各类技术以及普及安全知识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 包装材料 安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掺杂SnS_(2)/黑磷纳米花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16
作者 耿继韬 徐凡森 +1 位作者 李浩民 程亚飞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8-22,共5页
受限于低电导率以及反应过程中显著的体积变化,金属硫化物这类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负极材料的储钠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异质结构设计和离子掺杂策略可以有效调控材料的电子能带结构,提高电子电导率,实现材料储钠性能的大幅度提升.本研... 受限于低电导率以及反应过程中显著的体积变化,金属硫化物这类具有较高理论比容量负极材料的储钠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异质结构设计和离子掺杂策略可以有效调控材料的电子能带结构,提高电子电导率,实现材料储钠性能的大幅度提升.本研究引入具有高电导率的二维层状黑磷材料,通过一步水热法构筑纳米花状Cu掺杂SnS2/黑磷异质结构复合材料(Cu@SnS_(2)/BP).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Cu@SnS_(2)/BP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储钠性能,其在0.5 A/g电流密度下经80圈充放电循环后的可逆比容量达到381.7 mAh/g.此外,进一步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证实该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赝电容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化物 钠离子电池 异质结构 离子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碳框架C/Zn_(1-x)Co_(x)O锂电负极材料
17
作者 尤仁杰 司马一统 +5 位作者 陆平 彭志军 沈小雨 李悦 马玥茹 李玉红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23-26,共4页
采用水热-煅烧法,以柚子皮内瓤、硝酸盐、尿素为起始物,制备出以多孔碳为框架、少量Co掺杂的C/Zn_(1-x)Co_(x)O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XRD测试显示,Co掺杂未改变ZnO的晶型结构;SEM测试显示,样品为多孔薄片状碳框架包裹的Co掺杂Zn... 采用水热-煅烧法,以柚子皮内瓤、硝酸盐、尿素为起始物,制备出以多孔碳为框架、少量Co掺杂的C/Zn_(1-x)Co_(x)O复合材料,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XRD测试显示,Co掺杂未改变ZnO的晶型结构;SEM测试显示,样品为多孔薄片状碳框架包裹的Co掺杂ZnO纳米粒子.充放电、阻抗测试结果显示,相对于未掺杂Co的C/ZnO材料,少量Co的掺杂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充放电容量和首圈库伦效率.0.1 A·g^(-1)时,C/Zn_(0.90)_(0.10)O样品容量可达400 mAh·g^(-1)以上并且可稳定运行100次以上.这一研究展示了资源化利用生物废弃物,并使之成为便宜、可持续应用的新能源材料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ZNO CO掺杂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结剂复合方式对硼粉热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秀丽 何宏军 +6 位作者 王路瑶 杨春海 姚霞喜 周伟良 肖乐勤 刘所恩 陈锦芳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3-229,共7页
为了研究含能粘结剂硝化纤维素与微米硼粉的不同复合方式对硼粉热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复合方式(简单机械复合、浇膜复合、团聚造粒改性)对1μm硼粉热性能的影响,建立了3种改性后硼粉的燃烧模型,研究了含能粘... 为了研究含能粘结剂硝化纤维素与微米硼粉的不同复合方式对硼粉热氧化性能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不同复合方式(简单机械复合、浇膜复合、团聚造粒改性)对1μm硼粉热性能的影响,建立了3种改性后硼粉的燃烧模型,研究了含能粘结剂硝化纤维素含量对其热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团聚造粒改性对其氧化性能改善最佳;简单机械复合、浇膜复合和团聚造粒改性分别使硼粉氧化温度提前了0.1、29.4、112.3℃;简单机械复合与团聚造粒改性使硼粉最终氧化率分别提高了3.4%和13.8%,而浇膜复合无较大改善作用;随着硝化纤维素含量的增加,硼粉的氧化性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能粘结剂 硝化纤维素 硼粉 复合方式 热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气相缓蚀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义鹏 严红兵 +3 位作者 李艳玲 徐森 宁春花 周弟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16-122,共7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和安全等方面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业上对金属制品生产和应用过程中起防护作用的气相缓蚀剂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毒性高、对环境有影响的气相缓蚀剂受到了使用限制。因此,研发和推广新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环保和安全等方面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工业上对金属制品生产和应用过程中起防护作用的气相缓蚀剂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毒性高、对环境有影响的气相缓蚀剂受到了使用限制。因此,研发和推广新一代环保、安全的气相缓蚀剂势在必行。此外,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源自自然界动植物的可再生资源,特别是农作物、瓜果蔬菜和林木加工废弃物等资源中含有大量天然抗氧剂、防腐剂、抑菌剂等成分,作为气相缓蚀剂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员已经对这类新一代绿色气相缓蚀剂开展了重点研究。概述了气相缓蚀剂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氨基酸、聚天冬氨酸、植物源化合物、植物提取物等绿色气相缓蚀剂的研究现状,并对绿色气相缓蚀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为其产业化应用提供必要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缓蚀剂 环保 绿色 可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糖酰胺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C(8)N-LA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
20
作者 汪志伟 廖俊杰 +2 位作者 陈俊颖 杨鑫然 曾小君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3-46,共4页
以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AT)、正辛基三甲氧基硅烷[SiC(8)]、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乳糖酸(LA)为原料,通过二步反应合成了乳糖酰胺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C(8)N-LA。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合成中间体SiC(8)N的最... 以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AT)、正辛基三甲氧基硅烷[SiC(8)]、四甲基氢氧化铵(TMAH)、乳糖酸(LA)为原料,通过二步反应合成了乳糖酰胺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SiC(8)N-LA。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合成中间体SiC(8)N的最佳条件为:n(AT)∶n(SiC(8))∶n(TMAH)=6.2∶1∶0.05,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3 h。中间体SiC(8)N收率可达87.89%,所得SiC(8)N-LA结构经过FT-IR确认。SiC(8)N-LA的表面张力为39.7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17.5 mg/L,具有优异的润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乳糖酰胺 合成 润湿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