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西方审美客体价值系统之特性 |
赵建军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2
|
江淮方言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 |
王健
|
《语言科学》
|
2006 |
18
|
|
3
|
论佛教美学的价值趋向 |
赵建军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4
|
|
4
|
论莫言的民间心理建构及其创作镜像 |
周红莉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4
|
|
5
|
隐喻机制与宋代副词的语法化 |
黄斐
|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6
|
汉语方言中与数量词组合的词缀“头” |
王健
|
《汉语学报》
|
2006 |
6
|
|
7
|
《红楼梦》与唐诗 |
张浩逊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8
|
空灵婉曲:中国古典艺术结构的布局特征 |
赵建军
|
《中州学刊》
CSSCI
|
2004 |
1
|
|
9
|
“流观”的艺术结构意味 |
赵建军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0
|
香港“南来作家”的创作心态和身份建构 |
计红芳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1
|
现代散文的命名与释义 |
丁晓原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1
|
|
12
|
20世纪90年代唐宋词研究的文化生态与话语嬗变 |
张幼良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3
|
新生代唐宋词研究述评 |
张幼良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4
|
20世纪80年代唐宋词研究的宏观视野与学术品格 |
张幼良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5
|
浅析俄罗斯对欧盟的经济战略模式 |
曹阳
|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6
|
中国现代新诗的诗体建设问题 |
杨景龙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17
|
近代社会变迁与曾朴的文化选择 |
沈潜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8
|
晚清社会转型与翁同(龠禾)思想的演变 |
沈潜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9
|
百年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叙述——兼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的若干问题 |
许霆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