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西方审美客体价值系统之特性
1
作者 赵建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8-101,共4页
依从于逻各斯理性传统的西方美学客体价值系统 ,一直以其严谨而庞大占据主导地位。西方审美客体价值系统的特性 ,体现在由知识理性、逻辑理性和工具理性提炼、推衍出切合不同时期、不同历史要求的审美价值观念。
关键词 西方审美客体价值系统 知识理性 逻辑理性 工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方言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健 《语言科学》 2006年第4期66-78,共13页
江淮方言进行体、持续体和存续体在表现形式上有自己的特色,内部也有差异。文章在大规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江淮方言这三种动态范畴的具体表现进行描写,同时比较其异同。
关键词 江淮方言 进行体 持续体 存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佛教美学的价值趋向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建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8,共5页
佛教虽无严格意义上的美学,但通过佛法义理呈现了深邃独特的美学观念。在总体宗教性质限定下,佛教美学的价值趋向体现为由伦理化超主客价值趋向,向哲理化、心理化超主客价值趋向推进深化的历史建构过程。
关键词 佛教美学 超主客价值趋向 伦理化 哲理化 心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莫言的民间心理建构及其创作镜像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红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莫言的独特以及由独特所生成的意义,无不基于他在官方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话语之外,建构了具有个人印记的,体现着某种符合自身历史的逻辑和审美标准的民间世界。而这种民间世界的构筑,导源于作家所植根的关联着特定的兼具地理概念和精神... 莫言的独特以及由独特所生成的意义,无不基于他在官方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话语之外,建构了具有个人印记的,体现着某种符合自身历史的逻辑和审美标准的民间世界。而这种民间世界的构筑,导源于作家所植根的关联着特定的兼具地理概念和精神范畴的民间本土以及滋生于此的具体而微的民间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民间心理 创作镜像 中国 文学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喻机制与宋代副词的语法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斐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70-173,共4页
宋代新兴副词更替频繁、来源不一、分布广泛,是汉语副词重要的调整时期。文章从语义相似性的角度解释副词词义的生成模式、关联模式和语义特征,揭示新兴副词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 隐喻机制 宋代副词 副词语法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方言中与数量词组合的词缀“头”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健 《汉语学报》 2006年第3期43-50,共8页
汉语有些方言词缀“头”可以和数量词组合,作后缀(“头_1”);作前缀(“头_2”);作中缀(“头_3”)。“头_1”和“头_2”主要分布在吴语、徽语和江淮方言区,这可能是徽语、江淮方言中有古吴语底层的一个证据。
关键词 数量词 词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楼梦》与唐诗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浩逊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0,共3页
《红楼梦》与唐诗关系密切。它表现在以下方面:对唐诗佳句的引用、化用;书名、人名的命名;故事细节的移植;小说中的诗词风格受唐诗影响;书中人物对唐诗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 红楼梦 唐诗 关系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灵婉曲:中国古典艺术结构的布局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建军 《中州学刊》 CSSCI 2004年第2期64-67,共4页
中国古典艺术具有独特的空灵婉曲的布局特征 ,主要体现在“情文融一的形式表现”、“虚实回环的辩证世界”和“意象言像的动态整合”三个方面。它们既是内在思维运动的呈现 ,又是外在媒介对运作格局的施现 ;既是审美主体创造智慧的积极... 中国古典艺术具有独特的空灵婉曲的布局特征 ,主要体现在“情文融一的形式表现”、“虚实回环的辩证世界”和“意象言像的动态整合”三个方面。它们既是内在思维运动的呈现 ,又是外在媒介对运作格局的施现 ;既是审美主体创造智慧的积极显呈 ,又是物质媒介对布局机制的协合与归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结构 布局 审美精神 辩证思维 言像 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观”的艺术结构意味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建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3-69,共7页
作为一种中国艺术结构固有的思维———形式化特征,"流观"源自巫术活动并经巫术体验而逐渐丰富化、细腻化和形式化,对中国艺术的思维、结构与表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流观》 艺术结构 巫术体验 形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南来作家”的创作心态和身份建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计红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19-223,共5页
三批"南来作家"所处的历史语境、所受文化教育各不相同,因此其创作心态、身份建构有着不同的内涵。总体来说,"南来作家"的创作心态基本上遵循从中原过客心态到中港双重意识再到认同香港的属民意识,直至超越中原和... 三批"南来作家"所处的历史语境、所受文化教育各不相同,因此其创作心态、身份建构有着不同的内涵。总体来说,"南来作家"的创作心态基本上遵循从中原过客心态到中港双重意识再到认同香港的属民意识,直至超越中原和香港面向人类的总体心态的发展过程,其家国想象越来越弱。它不完全是循序渐进的,其间交叉反复,呈螺旋上升的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南来作家” 创作心态 身份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散文的命名与释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晓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62-66,共5页
"五四"是一个解构与建构的时代。就散文文体而言,诸如"美文"、"纯散文"、"絮语散文"等的命名与释义层出不穷;已有的"散文"、"小品文"的指称,在新的语境中被作出新的阐释... "五四"是一个解构与建构的时代。就散文文体而言,诸如"美文"、"纯散文"、"絮语散文"等的命名与释义层出不穷;已有的"散文"、"小品文"的指称,在新的语境中被作出新的阐释。种种的命名与阐释,反映其时散文研究者对散文文体属性的体认与理解,形成了现代散文的基本范畴和文体要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散文 命名 释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唐宋词研究的文化生态与话语嬗变
12
作者 张幼良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73-177,共5页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化生态急剧裂变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最富创造性的时代。文化生态的一系列变化引起唐宋词研究观念的嬗变:一是文化批评话语的一枝独秀,二是“回归古典”话语的重提,三是学术史、文学史话语的兴盛。产生了一批具有方...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文化生态急剧裂变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化最富创造性的时代。文化生态的一系列变化引起唐宋词研究观念的嬗变:一是文化批评话语的一枝独秀,二是“回归古典”话语的重提,三是学术史、文学史话语的兴盛。产生了一批具有方法论和范式意义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文化生态 嬗变 词研究 中国文化 批评话语 研究观念 研究成果 创造性 唐宋词 学术史 文学史 方法论 古典 兴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唐宋词研究述评
13
作者 张幼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6,共6页
 20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唐宋词研究新生代学人,逐渐成为当代唐宋词研究的生力军。正规的教育,完备的知识,活跃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善于思索,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与个性。对几位有代表性的研究者进行个案研究,可以大致窥见这一学术群体的...  20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唐宋词研究新生代学人,逐渐成为当代唐宋词研究的生力军。正规的教育,完备的知识,活跃的思想,形成了他们善于思索,敢于创新的学术精神与个性。对几位有代表性的研究者进行个案研究,可以大致窥见这一学术群体的特点、成就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研究 新生代 唐宋 20世纪60年代 述评 学术精神 个案研究 学术群体 生力军 研究者 代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80年代唐宋词研究的宏观视野与学术品格
14
作者 张幼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9-83,共5页
20世纪80年代的唐宋词研究表现出宏观的视野和鲜明的学术品格。现代化思潮的涌动导致了学术思想的变异,方法热、寻根热和文化热的潮汐,使唐宋词研究产生了多元的视角和多样化的方法,新老研究者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 20世纪80年代的唐宋词研究表现出宏观的视野和鲜明的学术品格。现代化思潮的涌动导致了学术思想的变异,方法热、寻根热和文化热的潮汐,使唐宋词研究产生了多元的视角和多样化的方法,新老研究者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确立了自己的学术地位,彰显出各自独特的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词研究 宏观视野 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俄罗斯对欧盟的经济战略模式
15
作者 曹阳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63,共4页
本文认为,俄罗斯对欧经济战略有三种模式可以选择:“一体化模式”、“战略伙伴模式”、“联系国模式”。三种模式的战略目标分别是最终加入欧盟、维持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欧盟的联系国。根据俄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未来俄罗斯很有可... 本文认为,俄罗斯对欧经济战略有三种模式可以选择:“一体化模式”、“战略伙伴模式”、“联系国模式”。三种模式的战略目标分别是最终加入欧盟、维持战略伙伴关系、成为欧盟的联系国。根据俄欧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未来俄罗斯很有可能选择“联系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欧盟 经济关系 基本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新诗的诗体建设问题
16
作者 杨景龙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0-113,共4页
中国新诗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诗体建设的形式问题,新诗作者普遍滥用自由,导致新诗文本的浅白、啰唆和枝蔓芜杂。因此,新诗作者应有意识地向中国古典诗歌学习,强化形式意识,注重新诗诗体建设,从而有效地提高新诗的整体艺术质量。
关键词 古典诗歌 新诗 传承 诗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社会变迁与曾朴的文化选择
17
作者 沈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伴随清末民初急剧递嬗的社会变迁,以近代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名世的曾朴,为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所激荡,为政治改革风潮所催化,为西学东渐的近代化潮流所润泽,也为多元荟萃的都市文化所浸染,由此滋养了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书写、放眼世界的... 伴随清末民初急剧递嬗的社会变迁,以近代著名文学家和翻译家名世的曾朴,为民族国家意识的觉醒所激荡,为政治改革风潮所催化,为西学东渐的近代化潮流所润泽,也为多元荟萃的都市文化所浸染,由此滋养了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书写、放眼世界的文化视野,以及趋时更新的个性追求等富有时代特色的品格,演绎了独特的文学人生活剧。追寻他感应时代的心灵嬗变、精神脉络,有助于展示社会历史场景与晚清文学图景的复杂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朴 社会变迁 文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社会转型与翁同(龠禾)思想的演变
18
作者 沈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81-84,共4页
清末著名政治家翁同 4 0余年的宦海生涯 ,正当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艰难过渡 ,由洋务思潮向维新思潮递相流转的重要历史时期。其思想演进的历程大体上涵化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追随社会变革步伐 ,趋时更新的走向 ;但究其思想取向 ,有着因... 清末著名政治家翁同 4 0余年的宦海生涯 ,正当中国由传统向近代艰难过渡 ,由洋务思潮向维新思潮递相流转的重要历史时期。其思想演进的历程大体上涵化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追随社会变革步伐 ,趋时更新的走向 ;但究其思想取向 ,有着因循保守的特征。这一融新旧于一体的思想 ,烙下了过渡时代的印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同龢 思想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叙述——兼论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
19
作者 许霆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5,共7页
中国现代诗歌酝酿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百年中国现代诗学发展中有六个诗学核心观念,即“解放诗体”论、“为诗而诗”论、“大众诗歌”论、“综合传统”论、“服务政治”论和“个人写作”论。六大诗学核心观念的联络与嬗变,自然地造成... 中国现代诗歌酝酿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百年中国现代诗学发展中有六个诗学核心观念,即“解放诗体”论、“为诗而诗”论、“大众诗歌”论、“综合传统”论、“服务政治”论和“个人写作”论。六大诗学核心观念的联络与嬗变,自然地造成现代诗歌和诗学的更迭分期,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百年现代诗歌和诗学发展的历史演进。六大诗学观念的联络与嬗变的叙述,提供了一个现代诗歌和诗学发展史的个性叙述和解释文本,为现代文学史的叙述提供了若干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诗学 核心观念 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