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常熟散文概述
1
作者 翟振业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19-124,共6页
清代常熟散文可分为两个阶段:清初是第一阶段,作家大都是明遗民,作品有着明显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形式涉及经论、政论、史论、文论、碑传及山水游记;清中叶是第二阶段,作品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内容更多的是为清统治者建言献策、歌颂忠臣良... 清代常熟散文可分为两个阶段:清初是第一阶段,作家大都是明遗民,作品有着明显的社会性和政治性,形式涉及经论、政论、史论、文论、碑传及山水游记;清中叶是第二阶段,作品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内容更多的是为清统治者建言献策、歌颂忠臣良将、宣扬封建孝道和褒扬贞女烈妇,其间也不乏富有哲理的散文和文学性特强的山水抒情佳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常熟 清代 第二阶段 时代特色 政治性 社会性 作品 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常熟诗文述论
2
作者 张浩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14-118,共5页
常熟文人的诗文创作,在整个明朝代不乏人,到了晚明则更显光耀。明中叶的桑悦、徐恪及晚明的顾大章、瞿式耜都有好诗传世。顾大韶的小品文,瞿式耜的政论文、家书,瞿昌文的纪行文也各有特色。
关键词 常熟 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淮方言三种动态范畴的表现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健 《语言科学》 2006年第4期66-78,共13页
江淮方言进行体、持续体和存续体在表现形式上有自己的特色,内部也有差异。文章在大规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江淮方言这三种动态范畴的具体表现进行描写,同时比较其异同。
关键词 江淮方言 进行体 持续体 存续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学概论》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被引量:13
4
作者 王健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102-103,共2页
本文指出了当前高校中文系《语言学概论》课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地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语言学概论 教学改革 教材改革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方言中与数量词组合的词缀“头”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健 《汉语学报》 2006年第3期43-50,共8页
汉语有些方言词缀“头”可以和数量词组合,作后缀(“头_1”);作前缀(“头_2”);作中缀(“头_3”)。“头_1”和“头_2”主要分布在吴语、徽语和江淮方言区,这可能是徽语、江淮方言中有古吴语底层的一个证据。
关键词 数量词 词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与儒家文化——从高明的《琵琶记》和南戏“四大传奇”谈起 被引量:4
6
作者 王菊艳 《大连大学学报》 2004年第5期55-57,共3页
南戏的代表作品有高明的《琵琶记》和"四大传奇",其中反映出女性自我意识严重缺失,具体表现为:作品塑造了女性的依附人格,主张应为男性做自我牺牲;女性缺乏自我抗争精神,面对磨难选择了逆来顺受的人生态度;还表现为恪守封建... 南戏的代表作品有高明的《琵琶记》和"四大传奇",其中反映出女性自我意识严重缺失,具体表现为:作品塑造了女性的依附人格,主张应为男性做自我牺牲;女性缺乏自我抗争精神,面对磨难选择了逆来顺受的人生态度;还表现为恪守封建妇德与女性"话语权"的失语。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儒家文化的影响有极大关联,受其影响而产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压抑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明 《琵琶记》 南戏 古典戏曲 《荆钗记》 《刘知远白免记》 《拜月亭》 《杀狗记》 女性意识 自我意识 儒家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诗中的新兴副词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斐 《杜甫研究学刊》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杜诗 副词 语言创作 语言艺术 推陈出新 杜甫 概括力 洞察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词“更”的句法、语义分析——拷贝型副词研究之三 被引量:1
8
作者 邓根芹 陈风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75-79,共5页
副词“更”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文试运用三个平面理论从句法、语义两个层面对副词“更”进行研究。句法平面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分析“更”的组合;语义平面则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更”具有部分性拷贝信息的功能,包括... 副词“更”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文试运用三个平面理论从句法、语义两个层面对副词“更”进行研究。句法平面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分析“更”的组合;语义平面则从信息论的角度分析“更”具有部分性拷贝信息的功能,包括同质性拷贝、补充性拷贝、对立性拷贝三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拷贝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语言学理论的转向及其哲学背景——从索绪尔到布龙菲尔德到乔姆斯基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健 梁柏松 《常熟高专学报》 2004年第5期91-95,共5页
20世纪语言学理论经历了三次转向: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到传统结构主义;从传统结构主义到美国描写结构主义,再到转换生成语法。在每次转向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哲学背景。所谓结构主义其实是描绘人关于世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结构极为... 20世纪语言学理论经历了三次转向: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到传统结构主义;从传统结构主义到美国描写结构主义,再到转换生成语法。在每次转向的背后都有着深刻的哲学背景。所谓结构主义其实是描绘人关于世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结构极为关注;美国描写结构主义实际是站在逻辑实证主义的肩膀上;转换生成语法则带有笛卡尔、康德唯理主义的影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学理论 转换生成语法 布龙菲尔德 乔姆斯基 索绪尔 历史比较语言学 描写 影子 实际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WTO框架内推行SA8000之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杰宏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0-132,共3页
宣扬保护人类的基本权益,尤其是劳动权益的SA8000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道德责任标准。发达国家政府为了建立新的贸易壁垒,在企业界积极推行SA8000标准和认证体系,并在实践中使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由于发达国家在WTO内... 宣扬保护人类的基本权益,尤其是劳动权益的SA8000是世界上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社会道德责任标准。发达国家政府为了建立新的贸易壁垒,在企业界积极推行SA8000标准和认证体系,并在实践中使劳工标准与贸易挂钩。由于发达国家在WTO内的强势地位,在WTO框架内推行SA8000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强烈抵制,其过程也将是漫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S000 WTO 核心劳动标准 推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魏晋“气”范畴的美学蕴涵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建军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78-82,共5页
气是中国美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魏晋玄学"气"范畴具有特殊的本体论蕴涵,这种蕴涵在王弼、郭象及东晋后期张湛等的阐释中,愈来愈与人生的存在境遇和境界抉择相联结。本文认为,"气"范畴蕴涵在魏晋时期所发生的衍变,... 气是中国美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魏晋玄学"气"范畴具有特殊的本体论蕴涵,这种蕴涵在王弼、郭象及东晋后期张湛等的阐释中,愈来愈与人生的存在境遇和境界抉择相联结。本文认为,"气"范畴蕴涵在魏晋时期所发生的衍变,深刻展示了人生价值追求的深层次之美,它通过对人生观从执着到解脱的意趣逆转,反映了中国人在魏晋时期实现了超越生死的审美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玄学 本体论 蕴涵 审美自觉 中国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圣叹“拟杜诗”评说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浩逊 《杜甫研究学刊》 2007年第1期65-70,共6页
金圣叹所作的20多首拟杜(甫)诗,不仅在格调情韵、遣词造语方面酷肖杜诗,而且擅于因题生发,别蕴深意。本文归纳并展论其拟杜诗的四个特征:借拟杜以讽世、警世、抒怀、明杜。
关键词 金圣叹 拟杜诗 创作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词“也”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拷贝型副词研究之二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根芹 焦秀凤 《常熟高专学报》 2004年第5期96-99,共4页
副词"也"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副词"也"进行系统的研究有极高的价值。句法平面分析"也"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及其所构成的一些特殊格式;语义平面则从信息论的角度根据&qu... 副词"也"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副词"也"进行系统的研究有极高的价值。句法平面分析"也"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及其所构成的一些特殊格式;语义平面则从信息论的角度根据"也"具有拷贝信息的功能和"也"的特殊语义分析出"也"具有部分性拷贝信息的功能,包括同质性拷贝、补充性拷贝和对立性拷贝三种情况,据此对"也"的拷贝信息的特点作了全面的分析;从三个平面的理论角度分析了"也"在语用平面的特点,并与英语中的"also"、"too"的句法、语义、语用进行比较,指出语言类型之间的作业原则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各语言的参数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 语义平面 副词 语用分析 语言类型 语用平面 现代汉语 “too 作业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心活动的叙述方式——弗吉尼亚·伍尔夫长篇意识流小说的书写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扣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65-69,共5页
《雅各的房间》、《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以及《海浪》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意识流小说代表作。为了真实地描绘出人物内心不同层次的活动状况,弗吉尼亚.伍尔夫运用了内心分析和内心独白的创作方法。作为非传统的表达手段,它们... 《雅各的房间》、《达洛卫夫人》、《到灯塔去》以及《海浪》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长篇意识流小说代表作。为了真实地描绘出人物内心不同层次的活动状况,弗吉尼亚.伍尔夫运用了内心分析和内心独白的创作方法。作为非传统的表达手段,它们在上述四部文本里经历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起步阶段的内心分析逐渐过渡为日益成熟的内心独白,而间接内心独白的手段则完全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与此同时,弗吉尼亚.伍尔夫又以回忆、自由联想和象征符号的显现为文本的主要辅助方法。通过这些创作手段,弗吉尼亚.伍尔夫叙述了文本人物的内心世界,勾勒出意识的全方位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心分析 内心独白 回忆 自由联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勒克的文学价值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廷俊 魏巧之 《常熟高专学报》 2004年第5期82-84,共3页
韦勒克认为文学价值就是文学自身性质所赋予的价值;文学价值的评判并不依赖于确立某些固定不变的典范;新奇的目的是为了无利害关系地去感觉对象的性质。他的文学价值研究的包容性原则及综合方法对文学发展历史的价值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 韦勒克认为文学价值就是文学自身性质所赋予的价值;文学价值的评判并不依赖于确立某些固定不变的典范;新奇的目的是为了无利害关系地去感觉对象的性质。他的文学价值研究的包容性原则及综合方法对文学发展历史的价值研究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价值 韦勒克 为文 文学发展 新奇 自身 典范 利害关系 不变 确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南蛮鴃舌之人”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亮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9-50,共2页
"南蛮舌之人"是《孟子·滕文公上》里的一句话。而以往各版本的《孟子》,字往往有两体:或者。本文从两个形似字的分析入手,指出以往对于"南蛮舌之人"的理解是不符合孟子的本意的。
关键词 孟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世界史学会第11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
17
作者 顾国梅 丁强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江苏 史学会 学术交流 世界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非讽谕之作——与左景仁先生商榷
18
作者 张浩逊 《杜甫研究学刊》 2006年第3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先生 《文史知识》 文章 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主体性”:理论建构及意义
19
作者 黄文祥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51-54,78,共5页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立足点是人道主义精神,强调在文学活动中要将人当作人,要重视主体的能动性,文学当表现人的精神世界。"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刘再复试图通过构建主体性理论体系以对抗过去重客体的... "文学主体性"理论的立足点是人道主义精神,强调在文学活动中要将人当作人,要重视主体的能动性,文学当表现人的精神世界。"文学主体性"理论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刘再复试图通过构建主体性理论体系以对抗过去重客体的客观反映论,对抗长期以来存在的机械反映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文学 建构 人道主义 理论体系 反映论 能动性 精神 对抗 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文年”:理论批评的建构及其意义
20
作者 丁晓原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16-21,共6页
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因得特殊的社会文化生态的催化,出现了散文创作和理论批评互动共荣的"散文年"。就理论批评而言,30年代关于小品文的争论,形成了小品文理论的某种框架;60年代的"笔谈散文",其对散文"多样... 20世纪30年代和60年代,因得特殊的社会文化生态的催化,出现了散文创作和理论批评互动共荣的"散文年"。就理论批评而言,30年代关于小品文的争论,形成了小品文理论的某种框架;60年代的"笔谈散文",其对散文"多样化"和"诗化"的倡导,在非常年代拓宽散文的表现空间、矫正散文非艺术化的偏向,别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 20世纪30年代 建构 60年代 文化生态 多样化 艺术化 小品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