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耕地分类管理实践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丁焕新
张卫卫
潘云俊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6期31-34,共4页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正式实施,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系统化和制度化新阶段。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加快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显得尤为...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正式实施,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系统化和制度化新阶段。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加快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作者分析了近阶段耕地分类管理,特别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情况调查、技术优化、科学监测、法治宣传和基础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分类管理
重金属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氮肥深施对太湖地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书伟
林静慧
+3 位作者
吴正贵
陈吉
潘云俊
盛雪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02-2012,共11页
NH_(3)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基肥期尿素氮肥深施、追肥期用缓释肥替代尿素和配施脲酶抑制剂对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NH_(3)挥发影响少有报道。为此,本研究共设置了7个原位试验处理:(1)空白处理,不施氮肥(CK);(2)当地常规...
NH_(3)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基肥期尿素氮肥深施、追肥期用缓释肥替代尿素和配施脲酶抑制剂对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NH_(3)挥发影响少有报道。为此,本研究共设置了7个原位试验处理:(1)空白处理,不施氮肥(CK);(2)当地常规氮肥表施处理,施氮量300 kg∙hm−2(SN300);(3)减氮10%,氮肥表施处理,施氮量为270 kg∙hm^(−2)(SN270);(4)减氮10%+基肥氮深施+追肥表施尿素处理(DN270);(5)减氮10%+基肥氮深施+追肥表施尿素+脲酶抑制剂(DN270+UI);(6)减氮10%+基肥氮深施+追肥表施缓释肥(DN270+SR);(7)减氮10%+基肥深施+追肥表施缓释肥+脲酶抑制剂(DN270+SR+UI)。与常规尿素表施SN300处理NH_(3)累积排放量相比,采用基肥深施可降低78.2%~85.2%的基肥期NH_(3)排放量,基肥减氮深施且追肥期配施脲酶抑制剂(DN270+UI处理)可降低30.4%的分蘖肥期NH_(3)排放量和25.3%的穗肥期NH_(3)排放量,基肥减氮深施且水稻追肥期用缓释肥替代尿素(DN270+SR处理)可降低36.4%的分蘖肥期NH_(3)排放量和28.1%的穗肥期NH_(3)排放量。整个水稻生长季NH_(3)累积排放量大小为SN300>SN270>DN270>DN270+UI>DN270+SR>DN270+SR+UI,其中DN270+SR+UI处理下NH_(3)排放量最小,与SN300处理相比,可显著降低50.9%的NH_(3)累积排放量(P<0.05)。除CK外,各处理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单位水稻产量NH_(3)排放强度以DN270+SR+UI处理下最小,与SN300处理相比,可显著降低52.5%单位水稻产量氨排放强度(P<0.05)。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在南方典型稻田中采用基肥期尿素深施可有效地降低氨挥发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氨减排模式,在追肥期用缓释肥替代尿素同时配施脲酶抑制剂可进一步提高NH_(3)减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NH3挥发
深施肥
脲酶抑制剂
缓释肥
NH_(3)排放强度
水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苏南地区Cd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及土壤Cd安全阈值推导
被引量:
8
3
作者
涂峰
胡鹏杰
+7 位作者
李振炫
张绪美
潘云俊
孔呈
孙永泉
邱一格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445,共11页
解决农田土壤镉(Cd)污染及水稻Cd超标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通过在苏南地区多年多点的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实地调查,对当地主栽水稻品种的Cd积累性差异进行比较,并推导出土壤Cd安全阈值。结果表明,大田调查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18...
解决农田土壤镉(Cd)污染及水稻Cd超标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通过在苏南地区多年多点的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实地调查,对当地主栽水稻品种的Cd积累性差异进行比较,并推导出土壤Cd安全阈值。结果表明,大田调查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18个主栽水稻品种糙米Cd生物富集系数存在差异,最高相差4.7倍,南粳46、南粳3908等品种的Cd积累性较低且稳定,建议推广应用。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推导出苏南地区土壤pH 5.0~6.5、6.5~7.5、7.5~8.5下保护95%水稻品种糙米不超标的土壤全量Cd安全阈值分别为0.52、0.80、1.78 mg·kg^(-1),均高于现行的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研究结果对于苏南地区Cd污染稻田安全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镉
低积累品种
土壤PH
安全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小麦品种镉积累差异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易超
史高玲
+5 位作者
陈恒强
姚澄
潘云俊
石月红
李标
高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4-1174,共11页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小麦品种对镉的积累差异,本研究于无污染农田中对长江中下游麦区107个小麦品种的镉积累能力进行了比较,并基于大田试验结果,从中选取了42个小麦品种,利用盆栽试验将其种植于轻度镉污染土壤中,进一步对小麦不同...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小麦品种对镉的积累差异,本研究于无污染农田中对长江中下游麦区107个小麦品种的镉积累能力进行了比较,并基于大田试验结果,从中选取了42个小麦品种,利用盆栽试验将其种植于轻度镉污染土壤中,进一步对小麦不同部位镉含量、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污染条件下107个小麦品种籽粒镉含量分布在0.040~0.082 mg·kg^(-1)范围内,均低于我国规定的限量值(0.1 mg·kg^(-1))。盆栽试验结果显示,42个小麦品种籽粒、秸秆镉含量范围分别为0.261~0.524 mg·kg^(-1)和0.562~1.095 mg·kg^(-1),小麦籽粒镉含量与秸秆镉含量及秸秆向籽粒的镉转运系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小麦籽粒镉含量与小麦产量、株高、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性,且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宁麦11这一低镉高产品种,表明通过常规育种方式筛选出低镉高产小麦品种是可行的。盆栽试验的42个小麦品种籽粒镉含量与大田试验中对应品种的籽粒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表明在非污染和轻度镉污染条件下,小麦自身遗传特性是影响品种间镉积累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可在小麦品种审定过程中,测定参加生产试验的小麦籽粒镉含量,初步评估不同小麦对镉的积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镉
品种差异
农艺性状
低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稻秸秆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5
作者
曹志刚
王瑛
《现代农机》
2017年第3期50-52,共3页
农作物秸秆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一种宝贵资源。合理利用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也可以减轻直接焚烧带来的环境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常熟市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带,年产作物秸秆量约330 000 t,其中以水稻秸秆比例最高。...
农作物秸秆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一种宝贵资源。合理利用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也可以减轻直接焚烧带来的环境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常熟市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带,年产作物秸秆量约330 000 t,其中以水稻秸秆比例最高。水稻作为常熟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0 000 hm^2左右,产量稳定在9 t/hm^2以上。种植方式以机械化插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秸秆量
机械化插秧
核心地带
秸秆利用
种植面积
农业发展
种植方式
江苏省常熟市
原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常农粳8号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报告
被引量:
1
6
作者
徐永昌
徐俞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3期46-48,共3页
为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案,完善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体系,采用常熟市主推品种常农粳8号开展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常规施肥水稻无氮、无磷、无钾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338.92 kg、525.39kg、548.55kg,每667m2配方施肥水...
为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案,完善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体系,采用常熟市主推品种常农粳8号开展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常规施肥水稻无氮、无磷、无钾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338.92 kg、525.39kg、548.55kg,每667m2配方施肥水稻无氮、无磷、无钾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359.45 kg、513.08 kg、543.57 kg;对产量贡献氮肥>磷肥>钾肥。常规施肥水稻形成100 kg籽粒N、P_2O_5、K_2O吸收量分别为2.14 kg、1.11 kg、2.80 kg,无氮、无磷、无钾下形成100 kg籽粒吸N、P_2O_5、K_2O量分别为1.40 kg、0.90 kg、2.39 kg;配方施肥水稻形成100 kg籽粒N、P_2O_5、K_2O吸收量分别为2.26kg、1.02kg、2.69kg,无氮、无磷、无钾下形成100kg籽粒吸N、P_2O_5、K_2O量分别为1.41kg、0.88kg、2.29kg。配方施肥区当季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1.1%、30.3%、48.8%,比常规施肥区提高2.1%、8.2%和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施肥
配方施肥
基础地力
养分吸收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尚湖镇小麦应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试验总结
被引量:
1
7
作者
徐俞
石月红
盛金元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0期13-15,共3页
为逐渐减少农用化肥的使用量,在小麦生产上寻求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在常熟市尚湖镇进行了有机肥不同用量替代化肥小麦基肥试验。结果表明,当小麦基肥为有机肥与化肥配比2∶8时,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千粒质量和产...
为逐渐减少农用化肥的使用量,在小麦生产上寻求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在常熟市尚湖镇进行了有机肥不同用量替代化肥小麦基肥试验。结果表明,当小麦基肥为有机肥与化肥配比2∶8时,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千粒质量和产量,同时氮肥利用率效果最好;经济效益良好,替代可行。对土壤环境来说,可以培肥地力、减少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品种扬麦16号肥料利用率试验
被引量:
1
8
作者
吴英英
徐烨晖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5-7,11,共4页
以常熟市小麦主推品种扬麦16号为试验对象,进行氮、磷、钾化肥利用率试验,以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无氮区、常规施肥无磷区、常规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586.60、5125.65、5589.60 kg/hm^(2),配方施肥无氮...
以常熟市小麦主推品种扬麦16号为试验对象,进行氮、磷、钾化肥利用率试验,以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无氮区、常规施肥无磷区、常规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586.60、5125.65、5589.60 kg/hm^(2),配方施肥无氮区、配方施肥无磷区、配方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641.35、5193.30、5673.75 kg/hm^(2);常规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1.75、39.60、121.80 kg/hm^(2),配方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2.80、35.55、109.50 kg/hm^(2);常规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0.66%、11.18%、16.82%,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1.28%、11.76%、16.47%;与常规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0.62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0.58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扬麦16号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耕地分类管理实践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丁焕新
张卫卫
潘云俊
机构
苏州市
耕地
质量
保护
站
苏州市相城区农业农村局
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6期31-34,共4页
文摘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正式实施,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系统化和制度化新阶段。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如何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加快做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显得尤为迫切。本文作者分析了近阶段耕地分类管理,特别是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的成效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从情况调查、技术优化、科学监测、法治宣传和基础保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
耕地
分类管理
重金属
对策
分类号
F32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氮肥深施对太湖地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
14
2
作者
王书伟
林静慧
吴正贵
陈吉
潘云俊
盛雪雯
机构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常熟
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
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苏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苏州市
耕地
质量
保护
站
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
出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02-2012,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0213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07104)
+1 种基金
苏州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SNG2018099和SNG2018097)
常熟市农业科技创新项目(CN202004-3)资助。
文摘
NH_(3)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基肥期尿素氮肥深施、追肥期用缓释肥替代尿素和配施脲酶抑制剂对太湖地区水稻生长季NH_(3)挥发影响少有报道。为此,本研究共设置了7个原位试验处理:(1)空白处理,不施氮肥(CK);(2)当地常规氮肥表施处理,施氮量300 kg∙hm−2(SN300);(3)减氮10%,氮肥表施处理,施氮量为270 kg∙hm^(−2)(SN270);(4)减氮10%+基肥氮深施+追肥表施尿素处理(DN270);(5)减氮10%+基肥氮深施+追肥表施尿素+脲酶抑制剂(DN270+UI);(6)减氮10%+基肥氮深施+追肥表施缓释肥(DN270+SR);(7)减氮10%+基肥深施+追肥表施缓释肥+脲酶抑制剂(DN270+SR+UI)。与常规尿素表施SN300处理NH_(3)累积排放量相比,采用基肥深施可降低78.2%~85.2%的基肥期NH_(3)排放量,基肥减氮深施且追肥期配施脲酶抑制剂(DN270+UI处理)可降低30.4%的分蘖肥期NH_(3)排放量和25.3%的穗肥期NH_(3)排放量,基肥减氮深施且水稻追肥期用缓释肥替代尿素(DN270+SR处理)可降低36.4%的分蘖肥期NH_(3)排放量和28.1%的穗肥期NH_(3)排放量。整个水稻生长季NH_(3)累积排放量大小为SN300>SN270>DN270>DN270+UI>DN270+SR>DN270+SR+UI,其中DN270+SR+UI处理下NH_(3)排放量最小,与SN300处理相比,可显著降低50.9%的NH_(3)累积排放量(P<0.05)。除CK外,各处理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单位水稻产量NH_(3)排放强度以DN270+SR+UI处理下最小,与SN300处理相比,可显著降低52.5%单位水稻产量氨排放强度(P<0.05)。综合考虑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在南方典型稻田中采用基肥期尿素深施可有效地降低氨挥发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稻田氨减排模式,在追肥期用缓释肥替代尿素同时配施脲酶抑制剂可进一步提高NH_(3)减排效果。
关键词
稻田
NH3挥发
深施肥
脲酶抑制剂
缓释肥
NH_(3)排放强度
水稻产量
Keywords
Paddy field
NH_(3)volatilization
Deep placement of N fertilizer
Urease inhibitor
Slow-release fertilizer
NH_(3)emission intensity
Rice yield
分类号
S143.1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苏南地区Cd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及土壤Cd安全阈值推导
被引量:
8
3
作者
涂峰
胡鹏杰
李振炫
张绪美
潘云俊
孔呈
孙永泉
邱一格
吴龙华
骆永明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大气环境与装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太仓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
苏州市相城区现代农业发展中心
苏州市
耕地
质量
保护
站
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有限公司
出处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44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7135)
相城区耕地质量提升项目(ZYT2019-XC-G-010)
+1 种基金
常熟市耕地质量提升项目(JSJY-Z2021D002)
太仓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TC2018SF06)共同资助。
文摘
解决农田土壤镉(Cd)污染及水稻Cd超标问题是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通过在苏南地区多年多点的田间小区试验和大田实地调查,对当地主栽水稻品种的Cd积累性差异进行比较,并推导出土壤Cd安全阈值。结果表明,大田调查与小区试验结果一致,18个主栽水稻品种糙米Cd生物富集系数存在差异,最高相差4.7倍,南粳46、南粳3908等品种的Cd积累性较低且稳定,建议推广应用。利用物种敏感性分布法,推导出苏南地区土壤pH 5.0~6.5、6.5~7.5、7.5~8.5下保护95%水稻品种糙米不超标的土壤全量Cd安全阈值分别为0.52、0.80、1.78 mg·kg^(-1),均高于现行的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研究结果对于苏南地区Cd污染稻田安全利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土
镉
低积累品种
土壤PH
安全阈值
Keywords
Paddy soil
Cd
Low accumulating varieties
Soil pH
Safety threshold
分类号
X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小麦品种镉积累差异研究
被引量:
10
4
作者
易超
史高玲
陈恒强
姚澄
潘云俊
石月红
李标
高岩
机构
江苏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环境六合观测实验
站
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
出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64-1174,共11页
基金
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项目(CX(20)1010)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21717)。
文摘
为探究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小麦品种对镉的积累差异,本研究于无污染农田中对长江中下游麦区107个小麦品种的镉积累能力进行了比较,并基于大田试验结果,从中选取了42个小麦品种,利用盆栽试验将其种植于轻度镉污染土壤中,进一步对小麦不同部位镉含量、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污染条件下107个小麦品种籽粒镉含量分布在0.040~0.082 mg·kg^(-1)范围内,均低于我国规定的限量值(0.1 mg·kg^(-1))。盆栽试验结果显示,42个小麦品种籽粒、秸秆镉含量范围分别为0.261~0.524 mg·kg^(-1)和0.562~1.095 mg·kg^(-1),小麦籽粒镉含量与秸秆镉含量及秸秆向籽粒的镉转运系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小麦籽粒镉含量与小麦产量、株高、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性,且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宁麦11这一低镉高产品种,表明通过常规育种方式筛选出低镉高产小麦品种是可行的。盆栽试验的42个小麦品种籽粒镉含量与大田试验中对应品种的籽粒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表明在非污染和轻度镉污染条件下,小麦自身遗传特性是影响品种间镉积累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可在小麦品种审定过程中,测定参加生产试验的小麦籽粒镉含量,初步评估不同小麦对镉的积累能力。
关键词
小麦
镉
品种差异
农艺性状
低积累
Keywords
wheat
cadmium
variety difference
agronomic trait
low accumulation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X17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稻秸秆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5
作者
曹志刚
王瑛
机构
常熟市
农业机械技术推广
站
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
出处
《现代农机》
2017年第3期50-52,共3页
文摘
农作物秸秆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一种宝贵资源。合理利用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价值,也可以减轻直接焚烧带来的环境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常熟市位于长三角核心地带,年产作物秸秆量约330 000 t,其中以水稻秸秆比例最高。水稻作为常熟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年种植面积保持在20 000 hm^2左右,产量稳定在9 t/hm^2以上。种植方式以机械化插秧为主,
关键词
水稻秸秆
秸秆量
机械化插秧
核心地带
秸秆利用
种植面积
农业发展
种植方式
江苏省常熟市
原料化
分类号
S816.53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常农粳8号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报告
被引量:
1
6
作者
徐永昌
徐俞
机构
江苏省
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
出处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3期46-48,共3页
文摘
为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案,完善水稻化肥减量增效技术体系,采用常熟市主推品种常农粳8号开展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每667 m2常规施肥水稻无氮、无磷、无钾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338.92 kg、525.39kg、548.55kg,每667m2配方施肥水稻无氮、无磷、无钾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359.45 kg、513.08 kg、543.57 kg;对产量贡献氮肥>磷肥>钾肥。常规施肥水稻形成100 kg籽粒N、P_2O_5、K_2O吸收量分别为2.14 kg、1.11 kg、2.80 kg,无氮、无磷、无钾下形成100 kg籽粒吸N、P_2O_5、K_2O量分别为1.40 kg、0.90 kg、2.39 kg;配方施肥水稻形成100 kg籽粒N、P_2O_5、K_2O吸收量分别为2.26kg、1.02kg、2.69kg,无氮、无磷、无钾下形成100kg籽粒吸N、P_2O_5、K_2O量分别为1.41kg、0.88kg、2.29kg。配方施肥区当季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41.1%、30.3%、48.8%,比常规施肥区提高2.1%、8.2%和10.4%。
关键词
常规施肥
配方施肥
基础地力
养分吸收量
肥料利用率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尚湖镇小麦应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试验总结
被引量:
1
7
作者
徐俞
石月红
盛金元
机构
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
出处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0期13-15,共3页
文摘
为逐渐减少农用化肥的使用量,在小麦生产上寻求有机肥替代化肥的可行性,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在常熟市尚湖镇进行了有机肥不同用量替代化肥小麦基肥试验。结果表明,当小麦基肥为有机肥与化肥配比2∶8时,不仅可以提高小麦的千粒质量和产量,同时氮肥利用率效果最好;经济效益良好,替代可行。对土壤环境来说,可以培肥地力、减少污染。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产量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品种扬麦16号肥料利用率试验
被引量:
1
8
作者
吴英英
徐烨晖
机构
常熟市耕地质量保护站
出处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4期5-7,11,共4页
文摘
以常熟市小麦主推品种扬麦16号为试验对象,进行氮、磷、钾化肥利用率试验,以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法。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无氮区、常规施肥无磷区、常规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586.60、5125.65、5589.60 kg/hm^(2),配方施肥无氮区、配方施肥无磷区、配方施肥无钾区小麦基础地力产量分别为2641.35、5193.30、5673.75 kg/hm^(2);常规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1.75、39.60、121.80 kg/hm^(2),配方施肥区土壤氮、磷、钾养分供应量分别为82.80、35.55、109.50 kg/hm^(2);常规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0.66%、11.18%、16.82%,测土配方施肥氮、磷、钾化肥利用率分别为41.28%、11.76%、16.47%;与常规施肥相比,测土配方施肥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其中氮肥利用率提高0.62个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0.58个百分点。
关键词
小麦
扬麦16号
肥料利用率
分类号
S51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47.5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耕地分类管理实践与对策研究
丁焕新
张卫卫
潘云俊
《农业科技通讯》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氮肥深施对太湖地区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王书伟
林静慧
吴正贵
陈吉
潘云俊
盛雪雯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苏南地区Cd低积累水稻品种筛选及土壤Cd安全阈值推导
涂峰
胡鹏杰
李振炫
张绪美
潘云俊
孔呈
孙永泉
邱一格
吴龙华
骆永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小麦品种镉积累差异研究
易超
史高玲
陈恒强
姚澄
潘云俊
石月红
李标
高岩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水稻秸秆利用量的计算方法
曹志刚
王瑛
《现代农机》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常农粳8号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试验报告
徐永昌
徐俞
《南方农业》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尚湖镇小麦应用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试验总结
徐俞
石月红
盛金元
《南方农业》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小麦品种扬麦16号肥料利用率试验
吴英英
徐烨晖
《现代农业科技》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