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丁琪 陈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182-1185,共4页
目的寻找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50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88例,平均年龄(71.46±12.16)岁,6个月后失访15例。采集患者与脑... 目的寻找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在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250例,其中男性162例,女性88例,平均年龄(71.46±12.16)岁,6个月后失访15例。采集患者与脑梗死相关的临床信息,并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分,通过相关性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脑梗死预后的因素。结果年龄(OR=1.049,95%CI:1.019~1.081,P=0.001)、高血压(OR=3.918,95%CI:1.169~13.132,P=0.027)、脑卒中(OR=7.742,95%CI:1.038~7.746,P=0.046)、TC(OR=0.347,95%CI:0.165~0.731,P=0.005)、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0.816,95%CI:0.696~0.956,P=0.012)和脑卒中后抑郁(OR=9.161,95%CI:4.326~19.401,P=0.000)是影响脑梗死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年龄、高血压、脑卒中、TC、入院时NIHSS评分、脑卒中后抑郁与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预后 高血压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磁共振灌注技术预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进展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晖 赵宗波 +1 位作者 贾传海 樊新颖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1-744,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 MRI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根据入院后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分为进展组44例和非进展组49例.患者发病48h内行包括磁共...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 MRI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根据入院后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分为进展组44例和非进展组49例.患者发病48h内行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ASL序列的MRI检查,ASL图像上获得脑血流量(CBF)值,计算相对脑血流(rCBF)等.用NIHSS评分对脑卒中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进展的临床因素和影像指标.结果进展组病灶侧CBF和rCBF显著低于非进展组[(31.83±10.26)ml/(100 g·min) vs (48.78±22.11)ml/(100 g·min),P<0.01;0.76±0.39 vs 1.21±0.52,P<0.01],入院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进展组[(7.52±3.62)分vs (5.65±3.06)分,P<0.01],颅内血管狭窄比例显著高于非进展组(70.5% vs 22.4%,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CBF(OR=4.035,95%CI:1.868~10.425,P=0.001)、颅内血管狭窄(OR=0.233,95%CI:0.069~0.739,P=0.015)、入院NIHSS评分(OR =0.765,95%CI:0.591~0.953,P=0.026)与脑卒中进展有关.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ASL检测出低灌注、MRA发现有血管狭窄、入院NIHSS评分>7分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防己碱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园园 赵合庆 +1 位作者 周厚广 包仕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70-273,共4页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合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脑内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将成功模型随机分为4组:未治疗组(生理盐水)组,谷胱... 目的观察粉防己碱合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大鼠模型脑内多巴胺及代谢产物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立体定向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将成功模型随机分为4组:未治疗组(生理盐水)组,谷胱甘肽加粉防己碱(GSH+Tet)组,谷胱甘肽(GSH)组,左旋多巴(L-dopa)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上述药物共50d,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旋转行为,测定各组大鼠脑纹状体单胺氧化酶B(MAO-B),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仪测定纹状体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水平及DA的代谢率(HVA/DA)。结果①GSH合用Tet能显著改善模型大鼠旋转行为[(7·72±2·05)r/minvs(12·39±3·20)r/min,P<0·05]。②GSH+Tet组的DA、HVA、DOPAC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对照组,且其DA,HVA含量与GSH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GSH+Tet组的HVA/DA(11·48±1·08)及MAO-B活性[(10·5±2·50)U/h/mgprot]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与GSH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粉防己碱合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能增强对PD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还原型谷胱甘肽 帕金森病 高效液相色谱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小血管病总负荷与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卓子良 聂志余 +4 位作者 刘渊华 郑国将 毛相濡 刘梦 刘务朝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7期734-739,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体负荷与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3月-2018年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总体负荷与静脉溶栓治疗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3月-2018年1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根据头颅MRI评估CSVD总体负荷(CSVD总负荷评分),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mRS量表评估患者预后,良好预后定义为mRS评分≤2分。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静脉溶栓患者90 d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及住院期间并发症(住院期间新发的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和泌尿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最终纳入178例患者,平均年龄62.3±10.5岁,其中男性125例(70.2%)。90 d预后良好患者共128例(71.9%)。多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OR 2.919,95%CI 1.044~8.162,P=0.041),吸烟(OR 7.752,95%CI 2.300~26.192,P=0.001),心房颤动(OR 6.553,95%CI 1.733~24.785,P=0.006),基线NIHSS评分(每增加1分:OR 1.354,95%CI 1.224~1.497,P<0.001),CSVD总负荷评分≥3分(OR 3.787,95%CI 1.127~12.728,P=0.031)是AIS患者静脉溶栓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每增加1分:OR 1.266,95%CI 1.163~1.377,P<0.001)及CSVD总负荷评分≥3分(OR 4.643,95%CI 1.562~13.801,P=0.006)是AIS静脉溶栓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SVD总负荷评分≥3分是静脉溶栓患者90 d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脑小血管病总负荷评分 静脉溶栓 不良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粉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黄小萍 陆耀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3085-3086,共2页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丹参组给予丹参粉针0.8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丹参组给予丹参粉针0.8g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2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丹参组ADL评分在治疗后2、4周时明显提高(P<0.05);两组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粉针可明显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丹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