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血管球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卫硕 蒋建伟 +4 位作者 黄山 黄仁鹏 康苏娅 丘佳明 郭凌川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367-1370,共4页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glomus tumors,G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8例胃GT活检及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胃GT中男女性各4例...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glomus tumors,G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收集8例胃GT活检及手术标本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8例胃GT中男女性各4例,患者年龄34~60岁,中位年龄53岁,发生于胃窦4例,胃体3例,胃底1例。6例为良性,2例为恶性潜能未定。眼观:肿瘤最大径1.5~3.0 cm,平均2.1 cm,切面灰白色,实性。镜检:瘤细胞呈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一致,核圆形、居中,染色质细腻,核分裂象少见,围绕血管呈实性巢团状或血管外皮瘤样排列。肿瘤位于黏膜下或固有肌层间,1例侵犯胃壁全层。免疫表型:8例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和SMA,3例表达Calponin,4例部分或局灶表达Syn,Ki-67增殖指数2%~15%。随访时间3~122个月,患者均存活,无复发。结论GT是胃部少见肿瘤,应与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间质瘤等鉴别;绝大多数胃GT预后良好,但仍需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血管球瘤 诊断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肝细胞肝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胜裕 蒯新平 +3 位作者 王鹏 刘士远 丘佳明 蒲明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924-927,共4页
目的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CT征象,提高HAML的CT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HAML及20例HCC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 目的比较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的CT征象,提高HAML的CT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9例HAML及20例HCC患者的CT特点,包括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各期CT值、边缘、肝硬化情况、肿瘤内血管显示情况等。结果 CT平扫及增强扫描动脉期HAML平均CT值明显低于HCC(t=-2.885,P<0.05;t=-3.307,P<0.01),门静脉期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3,P>0.05)。HAML及HCC动脉期与平扫CT值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9,P>0.05),门静脉期与平扫CT值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6,P<0.05)。7例HAML显示中心血管影,3例HCC显示中心血管影;1例HAML出现假包膜,13例HCC出现假包膜。HAML与HCC在血管影及假包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828、7.219,P<0.01)。结论 CT检查可以显示HAML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强化模式,内有粗大血管影,无假包膜,藉此可以与HCC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血管肌脂瘤 肝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损伤对大鼠视网膜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海英 黄正如 叶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84-887,共4页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对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EAAT-1)的表达以及对视网膜谷氨酸(Glu)摄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右眼视神经损伤模型48只。术后1、7、14 d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EAA...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对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EAAT-1)的表达以及对视网膜谷氨酸(Glu)摄取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右眼视神经损伤模型48只。术后1、7、14 d以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大鼠玻璃体谷氨酸浓度;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EAAT-1的表达。结果视神经损伤后1、7、14 d,实验眼玻璃体谷氨酸浓度升高,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h=10.171,P=0.000;t7 h=3.871,P=0.006;t14 h=5.599,P=0.001);实验眼视网膜EAAT-1表达降低,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 h=3.460,P=0.011;t7 h=4.182,P=0.004;t14 h=4.077,P=0.005)。结论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内谷氨酸积聚,与视网膜EAAT-1的表达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损伤 谷氨酸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红斑1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学波 邱佳明 宋琳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62-562,共1页
患者女,49岁。双小腿部丘疹、红斑结节伴疼痛10余年.出现溃疡1年余。2012年5月25日就诊。患者发病以来双下肢皮损可自行缓解和加重,无咳血、盗汗、消瘦等情况。家族中无结核病史。
关键词 硬红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杂合性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芬芬 黄丽娜 +1 位作者 丁庆国 邱佳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6-469,共4页
肾嗜酸细胞肿瘤包括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瘤及杂合性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肿瘤( hybridoncocytic/chromophobe tumor,HOCT),其中肾HOCT又称为杂合瘤,具有嗜酸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癌的组织学形态[1]。既往研究认为HOCT 是肾癌的一种惰... 肾嗜酸细胞肿瘤包括嫌色细胞癌、嗜酸细胞腺瘤及杂合性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肿瘤( hybridoncocytic/chromophobe tumor,HOCT),其中肾HOCT又称为杂合瘤,具有嗜酸细胞腺瘤及嫌色细胞癌的组织学形态[1]。既往研究认为HOCT 是肾癌的一种惰性亚型,目前有研究提出HOCT 临床上呈良性经过,长期预后较好[2]。随着肾脏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HOCT 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3],但目前对此类肿瘤的相关报道较少[4-5],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致使诊断较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腺瘤 嗜酸粒细胞 嫌色细胞 肾细胞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