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的时效关系 被引量:10
1
作者 柴建农 陈科 +2 位作者 周剑峰 朱怿东 冯恩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535-3537,共3页
目的:探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期间和停止治疗后的时效关系。方法:用固定光疗装置,每2h经皮测定90例非溶血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4h蓝光治疗期间及24h休息期内的胆红素值(TcB),并按日龄≤7d和>7d分A、B两组,进行绘... 目的:探索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蓝光治疗期间和停止治疗后的时效关系。方法:用固定光疗装置,每2h经皮测定90例非溶血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24h蓝光治疗期间及24h休息期内的胆红素值(TcB),并按日龄≤7d和>7d分A、B两组,进行绘图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连续光疗24h后A、B两组TcB下降分别为(141.81±63.07)、(173.93±24.03)μmol/L,与治疗前比较,皆下降明显(P<0.001),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40);A组在光疗第12h、B组在光疗第10h后TcB下降并不明显(P>0.05)。停止光疗后24h,A、B两组TcB回升分别为(114.50±60.94)μmol/L,(51.12±21.56)μmol/L,两组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31),但B组14h后TcB上升不明显(P=0.980)。结论:蓝光治疗非溶血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在日龄≤7d组12h后、日龄>7d组10h后TcB下降不再明显,可考虑停止光疗;停止光疗后日龄≤7d组TcB持续反弹,速度较日龄>7d组快,一旦TcB达"光疗"水平,应及时开始光疗;但日龄>7d组在14h后不再反弹,如此时TcB未达"考虑光疗"水平,则可考虑不再光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光线疗法 时效关系 经皮胆红素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检验指标在无明显感染灶幼儿急性发热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青 柴建农 +1 位作者 徐咏梅 朱怿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探讨常用检验指标对无明显感染灶儿童急性发热诊断价值。方法以热程≤7 d,肛门温度≥38℃,年龄≤5岁,且未发现明显感染灶及病态外貌的急性发热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最终诊断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白细胞计数(WBC... 目的探讨常用检验指标对无明显感染灶儿童急性发热诊断价值。方法以热程≤7 d,肛门温度≥38℃,年龄≤5岁,且未发现明显感染灶及病态外貌的急性发热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最终诊断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诊断价值。结果纳入228例患儿中,严重疾病42例(18.42%),血清CRP和PCT水平均高于非严重疾病组(P<0.01)。CRP诊断截点为67.1 mg/L时,诊断严重疾病的灵敏度0.810,特异度0.715;PCT诊断截点0.505 ng/L,灵敏度0.762、特异度0.672;联合两者则特异度0.918,灵敏度0.617。病毒感染组32例,细菌感染组40例,支原体感染组15例,三组间CRP、PCT以及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鉴别病毒和细菌感染时,当CRP诊断截点为38 mg/L,灵敏度0.900、特异度0.813;PCT诊断截点0.450 ng/L,灵敏度0.700、特异度0.812;如果两者联合,则特异度0.965、敏感度0.630。鉴别细菌与支原体感染,当CRP诊断截点为80.75 mg/L时,灵敏度0.700、特异度0.933。结论 CRP、PCT对区别≤5岁且无明显感染灶及病态外貌的急性发热患儿疾病严重度及病原学有一定帮助,且两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危险度评分在门诊无明显感染灶发热婴幼儿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怿东 周剑峰 +2 位作者 柴建农 徐咏梅 夏小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2,共5页
目的评估发热危险度评分对指导门诊处理无明显感染灶急性发热儿童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发热时间、生活状况、每日退热药应用次数、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建立发热危险度评分表,前瞻性评... 目的评估发热危险度评分对指导门诊处理无明显感染灶急性发热儿童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发热时间、生活状况、每日退热药应用次数、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值建立发热危险度评分表,前瞻性评估并随访体温t〉38℃无明显感染灶的3个月~5岁急性发热儿童839例,计算该评分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839例患儿中发热危险度评分0分者94例,均无严重疾病,皆居家治疗,其中使用口服抗生素24例(25.54%);评分1~3分者474例,诊断严重疾病141例,留观或住院治疗112例(23.63%),其中使用抗生素248例(52.32%);评分1〉4分者271例,诊断严重疾病167例,危重症17例,全部住院或留观治疗,其中使用抗生素250例(92.25%)。0~3分组和≥4分组严重疾病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发热危险度评分≥1分对严重疾病的诊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17.70%,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41.34%;评分≥4分对严重疾病的诊断灵敏度为100%,特异度69.10%,阴性预测值100%,阳性预测值6.27%。结论发热危险度评分可为门诊3个月~5岁无明显感染灶急性发热儿童的病情判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评价研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织红细胞正常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徐咏梅 周剑峰 +1 位作者 柴建农 张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57-959,共3页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正常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到2008年12月收治的网织红细胞正常的6例儿童AA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外周血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包括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绝对数(Ret...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正常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到2008年12月收治的网织红细胞正常的6例儿童AA的临床资料,检测患儿外周血血常规和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包括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绝对数(Ret#),并计算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观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疗效。结果试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后,4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儿明显好转,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儿无效。结论部分AA患儿网织红细胞在正常范围,包括SAA及CAA,诊断再障需全面参考诊断标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网织红细胞正常AA的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织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致难治性缺铁性贫血5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咏梅 周剑峰 +1 位作者 柴建农 陈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48-348,438,共2页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IDA) 幽门螺杆菌感染 难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治疗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癎对照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柴建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15-717,共3页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单药对儿童部分性癫疒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疒间随机采用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随访发作情况、监测不良反应、复查24h脑电图,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卡马西平组完成随访34例,奥卡西平...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单药对儿童部分性癫疒间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新诊断的儿童部分性癫疒间随机采用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随访发作情况、监测不良反应、复查24h脑电图,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卡马西平组完成随访34例,奥卡西平组27例,治疗前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发作频率、发作形式、脑电图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卡马西平组退出治疗5例(14.7%),发生不良反应14例(41.2%),发作完全控制22例(75.9%),显效3例(10.3%),无效4例(13.8%),治疗6个月时脑电图正常6例(20.7%),改善7例(24.1%),无变化16例(55.2%),留存率75.9%。奥卡西平组退出治疗2例(7.4%),发生不良反应6例(22.2%),发作完全控制21例(84.0%),显效2例(8.0%),无效2例(8.0%),治疗6个月时脑电图正常5例(20.0%)、改善6例(24.0%),无变化14例(56.0%),留存率84.0%。治疗后两组间退出率、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脑电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发作频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卡马西平组有重型药疹、严重抽动症各1例。结论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单药控制新诊断的部分性儿童癫疒间发作皆有较好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也无明显差异,但奥卡西平组严重不良反应可能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卡西平 卡马西平 部分性发作 癫疒间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发热家长评价表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朱怿东 周剑峰 柴建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102-4105,4109,共5页
目的探讨适合家长的、对无明显感染灶的儿童急性发热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12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常熟市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发热患儿家长237例为研究对象。制定儿童发热家长评价表,对家长及医师... 目的探讨适合家长的、对无明显感染灶的儿童急性发热的评价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12月于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常熟市中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发热患儿家长237例为研究对象。制定儿童发热家长评价表,对家长及医师进行培训,家长按儿童发热评价表内容自评,然后决定就诊或与结对医师取得联系。记录患儿一般情况和家长复诊原因。其中一般情况包括入组前后发热事件、使用抗生素情况、治疗情况(居家治疗、静脏滴注)、复诊情况、严重疾病发生情况、危重疾病发生情况、最后诊断。结果 237例患儿中,51例未能完成随访予以剔除,剩余186例。患儿入组前共发生发热事件336例次,其中严重疾病19例次(5.7%),未发生危重疾病;最后诊断前3位分别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81例次(53.9%),支气管炎67例次(19.9%),幼儿急疹32例次(9.5%)。患儿入组后共发生发热事件592例次,其中严重疾病65例次(11.0%),未发生危重疾病;最后诊断前3位分别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56例次(60.1%),支气管炎102例次(17.2%),幼儿急疹69例次(11.7%)。患儿入组前后发热事件中使用抗生素、治疗、复诊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26例次复诊患儿中,因为儿童发热家长评价表中A原因复诊114例次(26.8%),B原因108例次(25.4%),C原因101例次(23.7%),D原因78例次(18.3%),E原因25例次(5.9%)。结论儿童发热家长评价表能够较好地帮助家长正确处理无明显感染灶的儿童急性发热,减少不必要的医院就诊、抗生素使用和静脉滴注,又能保证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儿童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量供给在新生儿硬肿症治疗中的作用:附92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何启志 周剑峰 徐达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3-94,共2页
为进一步研究能量供给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对92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能量供给状况与其病情预后的影响作了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新生儿硬肿症 能量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例小儿病毒性脑炎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柴建农 周剑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儿童 病毒性脑炎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贫血的屏气发作5例报告
10
作者 柴建农 周剑峰 +1 位作者 徐咏梅 陈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6-407,共2页
屏气发作(breath-holding spells,BHS)是婴幼儿常见的易引起父母恐慌的发作性疾病,发生率4%~5%。表现为惊恐、愤怒、哭闹时,突然安静,不自主地屏气伴面色改变、神志丧失,甚至惊厥,数分钟后缓解,活动如常。按发作时面色分为... 屏气发作(breath-holding spells,BHS)是婴幼儿常见的易引起父母恐慌的发作性疾病,发生率4%~5%。表现为惊恐、愤怒、哭闹时,突然安静,不自主地屏气伴面色改变、神志丧失,甚至惊厥,数分钟后缓解,活动如常。按发作时面色分为苍白型、青紫型、混合型。本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自Holowach等报道与贫血有关以来,多数学者认为缺铁性贫血在BH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但我们发现5例无贫血BHS患儿,经铁剂治疗发作消失,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铁性贫血 屏气发作 发作5 发病机制 发作性疾病 铁剂治疗 BHS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大剂量氨甲喋呤化疗时血、尿β_2-微球蛋白变化
11
作者 周剑峰 张敏 +1 位作者 秦一鸣 陈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66-166,共1页
我们前瞻性观察β2-微球蛋白(β2-MG)在应用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化疗时的变化。   临床资料 1997年10月至1998年11月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年龄为3岁、4岁、12岁。均处于完全缓解(CR)期,CR时间... 我们前瞻性观察β2-微球蛋白(β2-MG)在应用大剂量氨甲喋呤(HDMTX)化疗时的变化。   临床资料 1997年10月至1998年11月收治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年龄为3岁、4岁、12岁。均处于完全缓解(CR)期,CR时间1年~2年。3例共进行9次HDMTX化疗,分别进行4次、3次、2次。HDMTX方案:每3个月1次,剂量为3.0g/m2,按标准化化疗(中华儿科杂志1993,31:285)于开始用MTX后36小时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于化疗开始前1天碱化和水化尿液,共6天,液体量2000ml~2500ml/(m2*d),5%碳酸氢钠5ml/(kg.d)。于化疗同时服用6-巯基嘌啶7天。方法:于化疗1天、3天、7天、14天清晨送检尿β2-MG,于1天、3天、7天清晨送检血β2-MG。Β2-MG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药盒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同位素研究所产品,血、尿β2-MG正常参考值为1.615mg/L±0.335mg/L和0.091mg/L±0.068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药物治疗 氨甲喋呤 大剂量 Β2-微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孤立性左心室致密化不全伴脑梗死1例
12
作者 柴建农 朱怿东 +1 位作者 王海红 杨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04-1904,共1页
患儿男,12岁。发现左侧肢体不能活动伴口角向右歪斜2h入院。起病前无发热,无外伤;起病后神智清楚,无头痛、头昏,无恶心、呕吐,无惊厥,无胸闷、气促,二便正常,无感冒发热。
关键词 致密化不全 脑梗死 左心室 孤立 儿童 感冒发热 侧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用L-Asp时血浆白蛋白水平变化
13
作者 徐咏梅 汤静燕 +1 位作者 江华 黄婕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76-576,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患儿 L—Asp 血浆白蛋白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速力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
14
作者 周剑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17-418,共2页
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但临床上关于应用多少剂量仍有不同观点,为此本文应用速 力菲二种剂量治疗缺铁性贫血,结果如下。 临床资料 一、对象 1995年10月至1996年12月我科门诊缺铁性贫血病儿29例,均符合我国制定的小儿缺铁性贫... 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但临床上关于应用多少剂量仍有不同观点,为此本文应用速 力菲二种剂量治疗缺铁性贫血,结果如下。 临床资料 一、对象 1995年10月至1996年12月我科门诊缺铁性贫血病儿29例,均符合我国制定的小儿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血红蛋白(Hb)81~1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缺铁性贫血 儿童 药物疗法 速力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表面PAC-1表达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晨 黎璇 +6 位作者 丁粤粤 徐秋琴 曹磊 沈洁 孙凌 吕海涛 陈烨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不同时期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KD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3—9月住院KD患儿为研究对象(27例),同时设发热对照组(36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不同时期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KD冠状动脉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以2016年3—9月住院KD患儿为研究对象(27例),同时设发热对照组(36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KD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进一步分为冠状动脉损伤(CAL)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采集各组儿童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AC-1表达水平。结果 KD患儿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恢复期,与发热及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健康对照组最低;KD患儿在亚急性期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最高,其次为急性期和恢复期。亚急性期时,CAL组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较NCAL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KD患儿在整个病程中血小板PAC-1表达水平升高,提示存在血小板活化;KD患儿亚急性期PAC-1表达水平升高最明显,且CAL组较NCAL组明显升高,提示血小板活化与KD冠状动脉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 血小板活化 冠状动脉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巯甲丙脯酸在急性肾小球肾炎中疗效评价
16
作者 李银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9期1008-1008,共1页
关键词 巯甲丙脯酸 急性肾小球肾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