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胆红素吸附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1
1
作者 汪清海 罗开忠 田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1296-1299,共4页
目的评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胆红素吸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5%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40例,均予胆红素吸附治疗。收集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 目的评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胆红素吸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14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5%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40例,均予胆红素吸附治疗。收集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后一周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WBC)、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肝功能[TBil、DBil、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球蛋白(Glb)]、电解质(K^+、Na^+、Cl^-、Ca^(2+)),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观察记录患者血压、呼吸、心率、氧饱和度,观察患者有无畏寒发热、头晕、胸闷、腹痛等症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均较好,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好转。TBil、DBil、TBA均下降,Alb、Glb、Fib亦有轻度下降,而PT、APTT则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254、22.395、7.821、6.986、7.580、9.852、10.705、5.528,P值均<0.001)。治疗后Ca^(2+)较治疗前降低,WBC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924、9.852,P值均<0.001)。在随访1周时,Alb、Glb、Fib、PT、APTT、Ca^(2+)、WBC均恢复至治疗前水平,TBil、DBil、TBA较治疗后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比治疗前低。40例患者中有12例(30%)发生不良反应,其中3例(7.5%)畏寒(或寒颤)、3例(7.5%)血压下降、2例(5.0%)心率下降、1例(2.5%)头晕、1例(2.5%)恶心呕吐、1例(2.5%)腹痛、1例(2.5%)出冷汗。结论胆红素吸附治疗对PTA>25%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安全有效,对患者的凝血功能、血清Ca^(2+)、WBC有短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胆红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对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DNA含量的影响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清海 莫文成 +2 位作者 李德辉 杨春芳 陈礼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47-248,共2页
探讨经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随机选取6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20例为对照组,40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40例经PE治疗的... 探讨经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的变化对预后的影响。随机选取60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20例为对照组,40例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PE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HBV DNA含量变化。40例经PE治疗的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下降,PE治疗有效组比PE治疗无效组和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且肝功能指标改善也更明显。PE治疗可以有效的去除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改善肝功能及预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重型肝炎 血清HBV DNA水平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微生态调节联合血浆置换防治重型肝炎患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清海 田沂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探讨防治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办法。方法收集2006年-2014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重型肝炎合并中毒性肠麻痹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施以(1)血浆置换;(2)血浆置换+结肠透析;(3)血浆置换+结肠透析+口服微... 目的探讨防治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办法。方法收集2006年-2014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住院的重型肝炎合并中毒性肠麻痹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施以(1)血浆置换;(2)血浆置换+结肠透析;(3)血浆置换+结肠透析+口服微生态制剂3种治疗方案。观察各组临床症状与体征、肝功能、内毒素水平与治疗结局的异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三组治疗后肝功能均较治疗前好转,第3组内毒素下降水平优于第1、2组(P值均<0.05)。三组症状好转率分别为35.3%、64.7%、81.5%;症状复发率分别为83.3%、72.7%、36.4%;临床好转率依次为5.9%、17.6%、48.1%,第3组与第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9,P<0.05)。结论血浆置换、结肠透析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可有效改善重型肝炎合并中毒性肠麻痹患者预后,有助于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肝炎 内毒素血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微生态制剂 血浆置换 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源性糖尿病41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陈礼宏 文煜明 莫文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3期3647-3647,共1页
肝脏是葡萄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其功能因各种肝病而严重受损时,糖代谢就发生障碍,导致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的糖尿病称肝源性糖尿病。现将我院2000—2006年8月收治的41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源性糖尿病 临床分析 葡萄糖代谢 糖耐量减退 糖尿病患 肝实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