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不同养殖密度下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及抗胁迫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石勇 胡毅 +4 位作者 田芊芊 刘艳莉 钟蕾 谢骏 周建成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4131-4143,共13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牛磺酸对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及抗胁迫能力的影响。以初重为(2.50±0.02) 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牛磺酸添加量×养殖密度),设置2个牛磺酸添加量[0(不添加)、0.10%(添加)]和3个...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养殖密度下牛磺酸对青鱼幼鱼生长、免疫及抗胁迫能力的影响。以初重为(2.50±0.02) 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牛磺酸添加量×养殖密度),设置2个牛磺酸添加量[0(不添加)、0.10%(添加)]和3个养殖密度[50(低密度)、100(中密度)、200尾/网箱(高密度)],共形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在水库网箱(1.5 m×1.5 m×1.5 m)中养殖,养殖试验持续16周,分别在第8、16周采样。结果显示:同一牛磺酸添加量下,青鱼幼鱼的增重率(WGR)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饲料系数(FCR)的变化趋势则与其相反,在第16周时,牛磺酸添加量为0时高密度组的FCR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0.05)。在同一养殖密度下,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提高青鱼的WGR,降低FCR,且能显著提高第16周时高密度组的WGR和血清中生长激素(GH)含量以及显著降低FCR(P <0.05),但牛磺酸和养殖密度对青鱼幼鱼WGR和血清中GH含量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在第8周时,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有下降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有上升的趋势;在同一养殖密度下,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提高第16周时血清中IgM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第8周时,牛磺酸和养殖密度对血清中溶菌酶(LSZ)活性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在第8周时,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降低高密度组血清中皮质醇(COR)的含量(P<0.05);在第16周时,牛磺酸添加量为0时中密度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低于低密度组(P<0.05),牛磺酸添加量为0.10%时中、低密度组血清中TG含量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不同程度提高各密度组血清中COR含量,且低密度组血清中COR含量显著提高(P <0. 05)。牛磺酸和养殖密度对血清中TG含量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养殖密度在100尾/网箱时最适合青鱼幼鱼生长,养殖密度升高到200尾/网箱时会使青鱼幼鱼生长减慢,免疫力下降,抗氧化能力降低;饲料中添加0.10%牛磺酸能够提高青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免疫力,且在养殖密度为200尾/网箱时效果最好,并有利于缓解前期高密度养殖引起的慢性胁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 牛磺酸 养殖密度 生长 免疫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红权 李瑞 +1 位作者 金柏涛 赵玉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745-2751,共7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0.79±0.25)g的健康草鱼72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0.015%、0.030%、...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草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0.79±0.25)g的健康草鱼720尾,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各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0.015%、0.030%、0.060%、0.120%和0.180%核苷酸的饲料。试验期60d。结果表明:1)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以及体成分均无显著影响(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核苷酸显著降低了草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草鱼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溶菌酶(LSZ)活性及补体3(C3)含量(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核苷酸对草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无显著影响,可提高草鱼的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当饲料核苷酸添加水平在0.082%~0.150%时,草鱼的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酸 草鱼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殖密度下鱼粉水平对青鱼幼鱼生长及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毅 刘艳莉 +3 位作者 田芊芊 石勇 钟蕾 周建成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4,共10页
为研究鱼粉水平和养殖密度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lceus)幼鱼生长及免疫的影响,试验采用鱼粉水平(10%、20%)×养殖密度(50、100和200尾/箱)的双因素设计,将青鱼幼鱼(2.50±0.02)g分为L50、L100、L200、H50、H100和H2006组,每... 为研究鱼粉水平和养殖密度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lceus)幼鱼生长及免疫的影响,试验采用鱼粉水平(10%、20%)×养殖密度(50、100和200尾/箱)的双因素设计,将青鱼幼鱼(2.50±0.02)g分为L50、L100、L200、H50、H100和H2006组,每组3个重复,养殖试验在水库网箱(1.5 m×1.5 m×1.5 m)中进行。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实验中期(第8周),青鱼的增重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H200组的青鱼增重率在养殖中期与L200组相比有提高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实验后期(第16周)显著低于L200组(P<0.05);L200的存活率低于L50组(P>0.05),养殖密度和鱼粉水平对青鱼存活率与增重率有交互效应(P<0.05)。(2)免疫应激指标:在实验中期,低鱼粉组青鱼的溶菌酶(LSZ)、血糖(GLU)随密度的升高先下降后上升,肠道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有提高的趋势;H200组的LSZ、补体4(C4)、免疫球蛋白M(IgM)、S-IgA和皮质醇(COR)含量均高于L200组,GLU低于L200组(P>0.05)。在实验后期,高低鱼粉组的C4随密度的增加均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0.05)。H200组的IgM和COR含量均高于L200组,GLU低于L200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实验中期高密度养殖会使青鱼幼鱼生长性能有降低趋势,对机体免疫、抗应激能力产生负面影响,增加鱼粉水平有一定改善作用,实验后期高密度养殖降低了低鱼粉饲料组青鱼的存活率,提高鱼粉水平对高密度组青鱼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无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鱼 养殖密度 鱼粉 生长 免疫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健康状态的棘胸蛙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江昀 胡亚洲 +1 位作者 向建国 潘望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32-1340,共9页
为探究不同健康状态下棘胸蛙(Paa spinosa,David)肠道菌群结构,文章对13个健康(Health组)、19个患歪头病(WHD组)和18个患蓝眼病(BED组)的棘胸蛙肠道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RNA V4—V5高变区测序。结果显示:共获得3984个总操作分类单元(Ope... 为探究不同健康状态下棘胸蛙(Paa spinosa,David)肠道菌群结构,文章对13个健康(Health组)、19个患歪头病(WHD组)和18个患蓝眼病(BED组)的棘胸蛙肠道微生物总DNA进行16S rRNA V4—V5高变区测序。结果显示:共获得3984个总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35个门,80个纲,155个目,283个科,501个属。α多样性结果表明,健康组的菌群丰富度显著高于患病组(P<0.05),患病组间的菌群丰富度差异不显著(Chao1指数:Health:1232.92;WHD:975.57;BED:1048.76);健康和患病组间微生物群落均匀度无显著差异(Shannon指数:5.27;5.20;5.41)。门分类水平分析发现:厚壁菌门(Firmicutes;52.08%;49.57%;26.48%)、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0.55%;21.93%;43.02%)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15.55%;10.42%;5.25%)是棘胸蛙肠道菌群的优势菌门。患病蛙肠道中的优势菌门及其丰度均发生变化,特别是脱铁菌门(Deferribacteres)在歪头病组和蓝眼病组棘胸蛙肠道中丰度显著上升(0.18%;14.05%;22.16%;P<0.05)。属分类水平分析发现:拟杆菌属(Bacteroides;29.70%;16.09%;21.76%)、丹毒丝菌科中未定义的一个属(An unclassified Erysipelotrichaceae;21.38%;6.92%;4.94%)、毛螺科中未定义的一个属(An unclassified Lachnospiraceae;12.23%;15.98%;4.43%)、柠檬杆菌属(Citrobacter;10.31%;6.19%;1.10%)和真杆菌属(Eubacterium;9.09%;4.88%;0.54%)是棘胸蛙肠道菌群优势菌属,但各组间的丰度差异显著;脱铁菌门的Mucispirillum在患病棘胸蛙肠道中丰度显著上升(0.17%;13.89%;21.94%;P<0.05)。研究表明:棘胸蛙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状态相关,且健康与患病棘胸蛙肠道菌群结构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健康状态 脱铁菌门 Mucispirillum 棘胸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棘胸蛙体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侯金亮 余建波 +3 位作者 向建国 李德亮 刘新华 潘望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23期75-77,89,共4页
[目的]对金线棘胸蛙、粗皮棘胸蛙和细皮棘胸蛙进行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方法]分别采集3种棘胸蛙肌肉样本300 g,各项营养成分按照GB 5009—2016进行测量。[结果]金线棘胸蛙较粗皮棘胸蛙和细皮棘胸蛙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金线棘胸... [目的]对金线棘胸蛙、粗皮棘胸蛙和细皮棘胸蛙进行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方法]分别采集3种棘胸蛙肌肉样本300 g,各项营养成分按照GB 5009—2016进行测量。[结果]金线棘胸蛙较粗皮棘胸蛙和细皮棘胸蛙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金线棘胸蛙、粗皮棘胸蛙和细皮棘胸蛙均富含17种氨基酸,总量占比分别为16.580%、7.528%和7.632%,其中7种必需氨基酸总量分别占6.060%、3.070%和3.100%,金线棘胸蛙蛙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脂肪酸种类最少;粗皮棘胸蛙不饱和脂肪酸最高;金线棘胸蛙Ca、P含量显著高于粗皮棘胸蛙和细皮棘胸蛙;金线棘胸蛙微量元素均低于粗皮棘胸蛙和细皮棘胸蛙;粗皮棘胸蛙Zn、Fe、Mn、Mg和Sr的含量最高。[结论]金线棘胸蛙鲜味优于其他2种,粗皮棘胸蛙和细皮棘胸蛙营养及药用价值优于金线棘胸蛙,他们的综合价值优于金线棘胸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棘胸蛙 粗皮棘胸蛙 细皮棘胸蛙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的两性异形及生殖力 被引量:4
6
作者 龙嘉航 侯金亮 +2 位作者 胡亚洲 向建国 潘望城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17-824,共8页
随机选取湖南石门性成熟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103只(雌性53只,雄性50只),通过测量和比较头体长等16个形态数量性状以及体重等10个重量数量性状,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该物种所有数量性状的两性差异,并用线性回归... 随机选取湖南石门性成熟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103只(雌性53只,雄性50只),通过测量和比较头体长等16个形态数量性状以及体重等10个重量数量性状,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检验该物种所有数量性状的两性差异,并用线性回归法分析其生殖力与体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棘胸蛙平均体长,雄性为(101.27±1.80)mm,雌性为(101.02±1.18)mm,两性异形指数为0.002,雌雄个体的头体长和体重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局部性形态数量性状与头体长都呈正相关(P<0.05)。雄性个体的头长、头宽、前臂及手长、手长、前臂宽、腿长、胫长和胫宽显著高于雌性。从局部形态特征看,湖南石门棘胸蛙属于雄性体型较大类型。雄性个体的皮重、心脏重、肺脏重和肾脏重显著高于雌性,雌性个体的性腺重、肝脏重和脂肪重明显高于雄性。肝脏重在雌雄群体中均与16个形态性状显著相关(P<0.05)。雄性会强化有利于捕食和繁殖的形态特征,故在性选择中雄性更占优势。棘胸蛙雌雄间存在显著差异的重量数量性状与繁殖、呼吸及消化代谢等功能密切相关。雌性生殖力与体大小呈正相关的结果支持生殖力选择压力假说。雄性个体可通过增加体大小来提高生殖力,从而提高自身被雌性选择的竞争力。在性选择、生殖力选择等压力作用下,棘胸蛙形态特征与功能性器官组织随性别分化且相关性显著,促进其两性异形的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两性异形 生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曲唑对棘胸蛙生长、性比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浓 李娟 +1 位作者 向建国 潘望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9-984,共6页
【目的】研究来曲唑对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生长、性比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为棘胸蛙全雄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投喂不同来曲唑含量(20、100、400和1000 mg/kg)的饲料(分别记为L20、L_(100)、L_(400)和L_(1000)组)诱导棘胸蛙蝌蚪雄... 【目的】研究来曲唑对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生长、性比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为棘胸蛙全雄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投喂不同来曲唑含量(20、100、400和1000 mg/kg)的饲料(分别记为L20、L_(100)、L_(400)和L_(1000)组)诱导棘胸蛙蝌蚪雄性化,并设置对照组(CK组),投喂周期为90 d。在20~70日龄期间,每隔10 d测定各组蝌蚪的性激素[雌二醇(E2)和睾酮(T)]水平;之后正常饲养至变态完成,测定各组幼蛙的生长指标和性比。【结果】(19±1)℃养殖水温下,棘胸蛙雄性率较低,CK组雄性率仅为33.33%。投喂不同来曲唑含量的饲料均能显著提高棘胸蛙的雄性率(P<0.05),L_(20)、L_(100)、L_(400)和L_(1000)组的雄性率分别为58.49%、55.26%、48.84%和56.82%。不同来曲唑含量的饲料对变态幼蛙的体长、头长、头宽、前臂及手长、后肢全长和肝体比等生长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从原始性腺到性腺分化结束期间(20~70日龄),与CK组相比,各来曲唑含量处理组的E_(2)和T水平总体上均显著上升(P<0.05);精巢分化期间(40~50日龄),各来曲唑含量处理组的T水平均显著高于CK组(P<0.05),是诱导雄性化的关键。【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来曲唑可显著提高棘胸蛙后代雄性率,但对棘胸蛙生长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来曲唑 生长 性比 性激素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染色体核型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龙嘉航 侯金亮 +2 位作者 周文 向建国 潘望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9期95-97,103,共4页
[目的]为棘胸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并为棘胸蛙的遗传组成分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南省石门棘胸蛙为试验材料,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取其骨髓细胞,进行低渗、固定,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吉姆萨染液染色,观察棘胸蛙染色体核型和特征... [目的]为棘胸蛙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并为棘胸蛙的遗传组成分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湖南省石门棘胸蛙为试验材料,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取其骨髓细胞,进行低渗、固定,采用空气干燥法制片,吉姆萨染液染色,观察棘胸蛙染色体核型和特征。[结果]棘胸蛙染色体数目为2n=26,占所观察分裂相总数的88.33%;核型公式为2n=26(4sm+9m),没有发现随体和次缢痕。[结论]湖南石门棘胸蛙没有异形性染色体。棘胸蛙染色体核型存在地域差异(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染色体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养殖技术(六)--病害防控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彭鹏 李娟 +2 位作者 周文 向建国 潘望城 《当代水产》 2021年第7期72-73,共2页
棘胸蛙属冷水生物,生长环境特殊,活动空间小,集群性强,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棘胸蛙从受精卵至成蛙各时期均有流行病发生,且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流行性强。由于现行棘胸蛙疾病防控技术水平有限,使得病害防控成为制约棘胸蛙养殖业发展... 棘胸蛙属冷水生物,生长环境特殊,活动空间小,集群性强,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棘胸蛙从受精卵至成蛙各时期均有流行病发生,且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流行性强。由于现行棘胸蛙疾病防控技术水平有限,使得病害防控成为制约棘胸蛙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病害防控 集群性 流行病 传播速度 死亡率高 疾病防控技术 技术瓶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养殖技术(一)——场址选择与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文 李娟 +2 位作者 侯金亮 向建国 潘望城 《当代水产》 2021年第2期80-81,共2页
棘胸蛙(Paaspinosa)又名石拐、石鳞、石蛙、石蛤、岩蛙、山鸡等,在湖南多地俗称梆梆,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叉舌蛙亚科,棘胸蛙属,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和越南北部丘陵地区,栖息在草木茂盛,环境静谧,清水长流,饵料丰富的深山密林山... 棘胸蛙(Paaspinosa)又名石拐、石鳞、石蛙、石蛤、岩蛙、山鸡等,在湖南多地俗称梆梆,隶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叉舌蛙亚科,棘胸蛙属,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地区和越南北部丘陵地区,栖息在草木茂盛,环境静谧,清水长流,饵料丰富的深山密林山涧小溪中,适宜温度为16~26℃(杨伟国等,1990)。棘胸蛙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大型蛙类,在中国红色物种中被列为易危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址选择 越南北部 棘胸蛙 适宜温度 深山密林 两栖纲 无尾目 中国南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养殖技术(二)——人工繁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娟 周文 +2 位作者 侯金亮 向建国 潘望城 《当代水产》 2021年第3期80-81,共2页
1种蛙选择优选种蛙是做好棘胸蛙人工繁殖的关键。种蛙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把握好时机,棘胸蛙种蛙的选择和运输一般在冬季冬眠之后进行最好,保证种蛙有足够时间适应新环境,减少应激反应,如果在春季选种和运输,将会影响当年的产卵... 1种蛙选择优选种蛙是做好棘胸蛙人工繁殖的关键。种蛙的选择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把握好时机,棘胸蛙种蛙的选择和运输一般在冬季冬眠之后进行最好,保证种蛙有足够时间适应新环境,减少应激反应,如果在春季选种和运输,将会影响当年的产卵率和受精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受精率 应激反应 产卵率 人工繁殖 运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养殖技术(四)——变态期饲养管理
12
作者 李娟 周文 +2 位作者 侯金亮 向建国 潘望城 《当代水产》 2021年第5期79-79,81,共2页
无尾两栖类生物的自然成活率仅有20%~30%,其自然死亡主要集中在变态期,因此,人工养殖两栖类动物加强变态期间的管理尤为重要。蛙类变态期通常指发育中的第31~46期,即自后腿芽出现开始,至口裂呈现并加深,尾突完全消失变成幼蛙的全过程。... 无尾两栖类生物的自然成活率仅有20%~30%,其自然死亡主要集中在变态期,因此,人工养殖两栖类动物加强变态期间的管理尤为重要。蛙类变态期通常指发育中的第31~46期,即自后腿芽出现开始,至口裂呈现并加深,尾突完全消失变成幼蛙的全过程。在水温适宜的情况下,棘胸蛙蝌蚪变态一般需要40~50d即可完成,但在变态过程中遇到温度下降(如入冬),其变态发育过程将延缓数月甚至更长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动物 尾突 无尾两栖类 人工养殖 变态期 变态发育 棘胸蛙 饲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养殖技术(三)——蝌蚪培育
13
作者 周文 李娟 +2 位作者 侯金亮 向建国 潘望城 《当代水产》 2021年第4期80-80,82,共2页
蝌蚪是蛙类的水生幼体。棘胸蛙蝌蚪期全程生活在水环境中,其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受敌害生物、自然灾害、农药污染、营养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棘胸蛙蝌蚪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率不足30%,但在人工环境条件下,通过改良环境、科学投喂与管理、... 蝌蚪是蛙类的水生幼体。棘胸蛙蝌蚪期全程生活在水环境中,其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受敌害生物、自然灾害、农药污染、营养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棘胸蛙蝌蚪在自然环境中的存活率不足30%,但在人工环境条件下,通过改良环境、科学投喂与管理、积极预防等措施,可大幅度提高棘胸蛙蝌蚪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害生物 棘胸蛙 科学投喂 蛙类 农药污染 自然灾害 改良环境 积极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养殖技术(五)——商品蛙养殖
14
作者 侯金亮 周文 +2 位作者 李娟 向建国 潘望城 《当代水产》 2021年第6期68-68,共1页
驯食成功的幼蛙经过2~3个月的饲养,体重由1~2g增至10~15g,便可摄食成年大龄黄粉虫,此时将幼蛙大小分级后放入商品蛙池,进入商品蛙养殖阶段。商品蛙养殖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合理密养、及时分级,科学投喂、精心管理,定期预防、及时治疗等工... 驯食成功的幼蛙经过2~3个月的饲养,体重由1~2g增至10~15g,便可摄食成年大龄黄粉虫,此时将幼蛙大小分级后放入商品蛙池,进入商品蛙养殖阶段。商品蛙养殖主要做好以下工作:合理密养、及时分级,科学投喂、精心管理,定期预防、及时治疗等工作。1合理密养、及时分级棘胸蛙喜群居,适度密放,有利于节约养殖空间,提高养殖效益,商品蛙的推荐放养密度见表1。放养密度过大,已造成造成水体污染严重,减少了蛙的活动面积,增加了患疾病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幼蛙 黄粉虫 水体污染 养殖效益 精心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