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橡胶模具中三种环硅氧烷迁移到蛋糕中的检测方法及安全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宜奇 胡长鹰 +4 位作者 商贵芹 张泓 曾莹 朱蕾 钟怀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28-233,共6页
建立从硅橡胶焙烤模具迁移至蛋糕中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imethylcyclotetrasiloxane,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ecamethylcyclopentasiloxane,D5)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odecamethylcyclohexasiloxane,D6)的检测方法并评估其安全性。以乙... 建立从硅橡胶焙烤模具迁移至蛋糕中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imethylcyclotetrasiloxane,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ecamethylcyclopentasiloxane,D5)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odecamethylcyclohexasiloxane,D6)的检测方法并评估其安全性。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在优化的超声时间20 min和重复提取3次下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经硅橡胶模具烘焙的蛋糕中D4~D6的含量,并以毒理学关注阈值评估(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D4~D6的安全性。结果表明,D4~D6的线性范围是0.12~3.00μg/mL,相关系数R^2>0.996 9,回收率为86.10%~104.62%,相对偏差RSD为3.16%~7.53%(n=6),检出限<6.86 ng/mL,定量限<23.20 ng/mL。硅橡胶模具焙烤的蛋糕中D4~D6的总含量为8.56 mg/kg。D4~D6均属于CramerⅢ类物质,D4~D6总的估计每日摄入量(estimated daily intake,EDI)低于TTC阈值(90μg/d)。该方法可简捷检测蛋糕中D4~D6的含量,同时硅橡胶中D4~D6在加工过程中迁移到食品中的安全性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焙烤模具 气相质谱联用法 蛋糕 环硅氧烷 迁移 检测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食品接触材料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被引量:9
2
作者 商贵芹 姜欢 +1 位作者 刘桂华 季玮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106-110,共5页
目的研究食品接触材料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主要要求和变化,给出合规性评价建议。方法全面深入研究食品接触材料新国标,并与旧国标进行比较,分析新国标的管理特点和重要变化。结论新标准在标准涵盖范围、管理模式、技术要求、迁移试验... 目的研究食品接触材料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主要要求和变化,给出合规性评价建议。方法全面深入研究食品接触材料新国标,并与旧国标进行比较,分析新国标的管理特点和重要变化。结论新标准在标准涵盖范围、管理模式、技术要求、迁移试验规则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并给食品接触材料相关行业带来了挑战。为了更好地实施新标准,给出了新标准合规性评价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材料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合规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压药剂爆炸火球温度测量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仲倩 刘大斌 +2 位作者 秋珊珊 王红松 高贫 《爆破器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3-26,31,共5页
温压药剂热毁伤效应评估中火球温度至关重要。为了精确测量火球温度,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测试并分析了温压药剂爆炸时火球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算术平均值等方法获得的温度值,基于等效热辐射强度的温度平均值(T_(AVE)... 温压药剂热毁伤效应评估中火球温度至关重要。为了精确测量火球温度,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测试并分析了温压药剂爆炸时火球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对于算术平均值等方法获得的温度值,基于等效热辐射强度的温度平均值(T_(AVE))更适用于温压药剂爆炸火球热辐射的计算。在等效热辐射强度的温度平均值基础上,提出了爆炸火球表面单位面积平均热辐射量的概念。在忽略热对流及热传导的前提下,该火球表征参量可作为温压药剂热毁伤效应评估的基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压药剂 热辐射 平均温度 热毁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接触材料水性模拟物中三聚氰胺和苯代三聚氰胺 被引量:2
4
作者 郝成婷 周志荣 +4 位作者 徐炎 王红松 陈智栋 姚浩 黄晨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4-57,共4页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水性模拟物中三聚氰胺和苯代三聚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样品根据拟装食品类型不同,经水、3%(w/v)乙酸水溶液、4%(v/v)乙酸水溶液、10%(v/v)乙醇水溶液、20%(v/v)乙醇水溶液或50%(v/v)乙醇... 建立了食品接触材料水性模拟物中三聚氰胺和苯代三聚氰胺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样品根据拟装食品类型不同,经水、3%(w/v)乙酸水溶液、4%(v/v)乙酸水溶液、10%(v/v)乙醇水溶液、20%(v/v)乙醇水溶液或50%(v/v)乙醇水溶液6种不同水性模拟物提取,0.45μm滤膜过滤后直接由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分离采用强阳离子交换与反相C18混合填料分析柱(混合比例1∶4),柱温35℃,流动相为乙腈-20mmol/L乙酸铵缓冲溶液(pH3.0)(40∶60,v/v),流速为0.2mL/min,检测波长为240nm。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三聚氰胺和苯代三聚氰胺标准品在0.2~20m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0.9999,方法定量限(S/N〉10)为0.015~0.033mg/dm2。在0.025~0.70mg/dm2三个水平加标测试,平均回收率在80.0%~103.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为0.5%~4.0%。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可用于食品接触材料水性模拟物中三聚氰胺和苯代三聚氰胺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聚氰胺 苯代三聚氰胺 食品接触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橡胶中18种多环芳烃的测定及迁移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童星 曾莹 +6 位作者 陈银卿 刘宜奇 曾少甫 商贵芹 李丹 胡长鹰 王志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59-367,共9页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仪同时测定食品接触用橡胶中18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残留量和迁移量的方法。采用硅胶固相萃取柱对橡胶提取液净化;正己烷对迁移液进...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仪同时测定食品接触用橡胶中18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残留量和迁移量的方法。采用硅胶固相萃取柱对橡胶提取液净化;正己烷对迁移液进行提取,经DB-EUPAH(60 m×250μm,0.25μm)色谱柱分离,采用选择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8种PAHs的色谱分离效果好,在0.05~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均不高于0.01 mg/L,定量限均不高于0.05 mg/L,残留量和迁移量3个水平回收率均在61.3%~10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为0.5%~9.1%。对34批食品接触用橡胶进行检测,在10批样品中共检出16种PAHs,总残留量在0.24~16.97 mg/kg之间。迁移结果表明:在不同实验温度下,均未检测到橡胶中PAHs向4%乙酸溶液和10%乙醇溶液中的迁移;当食品模拟物为50%乙醇溶液时,检出多种PAHs的迁移量,随着温度的升高,PAHs迁出数目增多,其迁移速率和迁移量显著增大。食品接触用橡胶中PAHs的残留及其可能向食品中迁移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食品接触用橡胶 多环芳烃 残留量 迁移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硅橡胶中3种环硅氧烷的测定及迁移规律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宜奇 胡长鹰 +5 位作者 商贵芹 张泓 曾莹 贝荣华 朱蕾 钟怀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45-250,共6页
采用溶剂提取-气相质谱联用法(Solvent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olvent extraction-GC/MS)测定食品接触用硅橡胶中八甲基环四硅氧烷(Octamethylcyclotetrasiloxane,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ecamethylcyclopen... 采用溶剂提取-气相质谱联用法(Solvent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olvent extraction-GC/MS)测定食品接触用硅橡胶中八甲基环四硅氧烷(Octamethylcyclotetrasiloxane,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ecamethylcyclopentasiloxane,D5)和十二甲基环六硅氧烷(Dodecamethylcyclohexasiloxane,D6)等3种环硅氧烷的含量,并研究硅橡胶烤盘中D4~D6向油性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采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tenuated total reflectance-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ATR-FTIR)分析方法确定硅橡胶的材质,以优化的提取溶剂正己烷和超声提取时间30 min,通过GC/MS检测3种不同用途的9个硅橡胶品牌产品中D4~D6的含量。以其中一种硅橡胶烤盘进行单面迁移试验。结果表明:D4~D6在0.5~2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决定系数R^2大于0.9961,且D4~D6的检出限均小于为11.2 ng/mL,定量限均小于37.2 ng/mL。通过加标验证,D4~D6的平均回收率为85.20%~98.12%,相对偏差RSD为2.17%~4.27%(n=6)。硅橡胶奶嘴和高压锅密封圈中D4~D6含量较少,而硅橡胶烤盘中含量最多,其D4~D6的均值分别为175.08、824.12和901.17 mg/kg。通过迁移试验,发现硅橡胶烤盘在60℃油性食品模拟物95%乙醇中达到迁移平衡时,D4~D6的迁移率分别为71.36%、57.03%和49.31%。这表明D4~D6会迁移到油性食品中,且分子量较小的D4更易迁出,其安全性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硅橡胶 溶剂提取-气相质谱联用法 环硅氧烷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接触用硅橡胶中危害物迁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宜奇 胡长鹰 +2 位作者 商贵芹 姜欢 张泓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48-55,共8页
目的综述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中潜在危害物的迁移研究现状,为相关法规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介绍食品接触用硅橡胶中硅氧烷低聚物、N-亚硝胺类物质及金属元素向食品模拟物和真实食品的迁移研究进展,并提出可减少硅橡胶制品中潜在危害物... 目的综述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中潜在危害物的迁移研究现状,为相关法规的修订提供参考。方法介绍食品接触用硅橡胶中硅氧烷低聚物、N-亚硝胺类物质及金属元素向食品模拟物和真实食品的迁移研究进展,并提出可减少硅橡胶制品中潜在危害物的建议。结论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中的硅氧烷低聚物易向油性食品模拟物和高脂肪含量的食品发生迁移,且分子量较小的硅氧烷低聚物更容易发生迁移;硅橡胶奶嘴中的N-亚硝胺类物质会向人工唾液中发生迁移;硅橡胶制品中的金属会向酸性食品模拟物发生迁移。这些物质迁移到食品中会存在健康隐患,故需要减少食品接触用硅橡胶制品中潜在危害物的含量,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硅橡胶 迁移 硅氧烷低聚物 N-亚硝胺类物质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MS法测定纸质包装中4种二苯甲酮类物质 被引量:6
8
作者 吴泽颖 裴文艺 +4 位作者 毕中昱 孟佳瑶 陈明 祝惠惠 练鸿振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5,共7页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纸质包装中4种二苯甲酮类物质的测定。方法优化超声提取纸质包装材料中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的方法,提取液使用GC-MS进行分析,采用全扫描和离子扫描方式确认每个物质的定性和定量离子。验证该方法...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进行纸质包装中4种二苯甲酮类物质的测定。方法优化超声提取纸质包装材料中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的方法,提取液使用GC-MS进行分析,采用全扫描和离子扫描方式确认每个物质的定性和定量离子。验证该方法的检出限、定量限、线性范围、相对标准偏差和回收率后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结果得到优化后的超声提取条件,乙腈作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20 min。4种二苯甲酮类物质的检出限为0.01~0.05 mg/L,定量限为0.02~0.10 mg/L,标准添加实验的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为2.0%~2.6%,回收率为98%~105%。结论该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均较低,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适合于实际纸质包装样品中4种二苯甲酮类物质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质包装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二苯甲酮 光引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皮革中的双酚S 被引量:11
9
作者 吴泽颖 罗世鹏 +1 位作者 杨柳 张敏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2016年第2期72-75,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皮革中的双酚S。方法以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后用固相萃取柱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提取液经过滤后直接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从而测定双酚S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1.0 mg/kg,定量限为4.0 mg/kg,在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皮革中的双酚S。方法以甲醇为提取溶剂,超声提取后用固相萃取柱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提取液经过滤后直接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从而测定双酚S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1.0 mg/kg,定量限为4.0 mg/kg,在4.0~50 mg/kg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4)。通过对空白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81%~95%,相对标准偏差(N=6)为2.5%-8.0%。该方法简便,快捷,适用于皮革中双酚S的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 双酚S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食品包装中苯乙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泽颖 裴文艺 +4 位作者 毕中昱 祝惠惠 曹桂萍 壮亚峰 练鸿振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39,共5页
对塑料食品包装中4种新兴苯乙酮类化合物(APs)含量进行分析,需要对超声萃取方法进行优化,将乙腈作为萃取溶剂,超声萃取2次,每次20 min,将得到的萃取液合并、浓缩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析。采用优化后的GC-MS分析方法... 对塑料食品包装中4种新兴苯乙酮类化合物(APs)含量进行分析,需要对超声萃取方法进行优化,将乙腈作为萃取溶剂,超声萃取2次,每次20 min,将得到的萃取液合并、浓缩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进行分析。采用优化后的GC-MS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种APs的检出限在0.01~0.03 mg/L之间,定量限在0.02~0.03 mg/L之间。由空白标准添加实验的结果可知,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7%之间,回收率在83.3%~110.0%之间。因此,该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较低,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适合于塑料食品.包装中4种APs的检测分析。经过验证,将该分析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中,结果表明,在120个市售塑料食品包装中,共有8个样品中含有4种APs,其中,4-乙氧基苯乙酮及对羟基苯乙酮在所分析的4种APs中的使用较为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食品包装 苯乙酮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制品中光引发剂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泽颖 裴文艺 +2 位作者 毕中昱 祝惠惠 张敏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4,共5页
为了检测皮革制品中的苯乙酮和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含量,本文首先优化了超声萃取方法,采用乙腈作为萃取溶剂,超声萃取3次,每次20 min,萃取液合并后,采用固相萃取方法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GC-(TQ)MS... 为了检测皮革制品中的苯乙酮和二苯甲酮类光引发剂含量,本文首先优化了超声萃取方法,采用乙腈作为萃取溶剂,超声萃取3次,每次20 min,萃取液合并后,采用固相萃取方法对提取液进行净化,净化后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GC-(TQ)MS)进行分析。GC-(TQ)MS方法经优化和验证后表明,光引发剂的检出限在0.004~0.016 mg/kg之间,定量限在0.008~0.030 mg/kg之间,空白标准添加实验的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在8%以内,回收率在86.5%~98.3%之间。本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均较低,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适合于皮革制品中光引发剂的分析。验证后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在39个市售皮革制品中,共有7个样品中有光引发剂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革制品 光引发剂 检测 GC-(TQ)MS 超声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涂层罐中三聚氰胺污染来源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寇海娟 王红松 +1 位作者 杨心洁 茅辰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2015年第6期59-62,共4页
简要介绍了食品包装用金属涂层三片罐的加工工艺,研究了三片罐各工艺流程中三聚氰胺的迁移量。试验结果表明:内壁涂料是食品罐中三聚氰胺迁移的主要来源;由于制罐前半成品均为层叠堆放,外壁油墨的黏脏也是三聚氰胺污染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 金属涂层罐 三聚氰胺 污染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态涂料的运输危险性检验要求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珂 汪蓉 +3 位作者 钱苏华 汤礼军 姚浩 韩品新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7-52,共6页
介绍了国际上关于液态涂料运输危险性检验的主要依据,对涂料的易燃性和腐蚀性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便于政府监管部门、检测机构、涂料企业以及运输公司系统了解液体涂料运输危险性的检验流程和要求,确保涂料的安全运输,... 介绍了国际上关于液态涂料运输危险性检验的主要依据,对涂料的易燃性和腐蚀性检验方法和判定标准进行了系统的探讨,便于政府监管部门、检测机构、涂料企业以及运输公司系统了解液体涂料运输危险性的检验流程和要求,确保涂料的安全运输,促进涂料行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 运输 危险性 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橡胶接触油脂类食品时食品模拟物的选择
14
作者 陈银卿 刘桂华 +4 位作者 商贵芹 姜欢 祝雨筱 朱文鑫 胡长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20-28,共9页
目的研究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作为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的油脂类食品模拟物的适用性,为我国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标准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制备含1,4-二苯基-1,3-丁二烯(1,4-diphenyl-1,3-butadiene,DPBD)的阳性橡胶样片,... 目的研究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作为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的油脂类食品模拟物的适用性,为我国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标准的修订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制备含1,4-二苯基-1,3-丁二烯(1,4-diphenyl-1,3-butadiene,DPBD)的阳性橡胶样片,通过迁移实验并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并比较DPBD在不同的迁移条件下在含油脂真实食品、食品模拟物(体积分数50%的乙醇、植物油)和替代溶剂(体积分数95%的乙醇)中的迁移量。结果同一个迁移条件下,DPBD在体积分数50%的乙醇中校正前的迁移量大于在火腿肠和午餐肉中的真实迁移量,其在橄榄油校正前的迁移量均大于在对应的4种含油脂食品中的真实迁移量;丁腈橡胶中DPBD在替代溶剂(体积分数95%的乙醇)的迁移量大于在橄榄油的迁移量。结论对于含油脂食品,现行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及制品标准中对油脂类食品模拟物(体积分数50%的乙醇)的设定并不完全适用;建议首选橄榄油作为油脂类食品模拟物,当接触食品为火锅底料或者黄油时不建议对结果进行校正,当接触食品为火腿肠或午餐肉时建议对结果进行校正,或选择体积分数50%的乙醇且不对结果进行校正;对于食品接触用丁腈橡胶,可以采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作为油脂类食品模拟物的替代溶剂,对乙丙橡胶不建议采用体积分数95%的乙醇作为替代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接触用橡胶材料 油脂类食品模拟物 1 4-二苯基-1 3-丁二烯 迁移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中防紫外线整理剂在人工汗液中迁移量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泽颖 毕中昱 +2 位作者 裴文艺 祝惠惠 张敏 《印染》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3-68,共6页
研究了纺织品中防紫外线整理剂在人工汗液中的迁移量。首先优化了人工汗液迁移液中防紫外线整理剂的提取条件,建立了提取液中防紫外线整理剂的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并采用内标法定量。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 研究了纺织品中防紫外线整理剂在人工汗液中的迁移量。首先优化了人工汗液迁移液中防紫外线整理剂的提取条件,建立了提取液中防紫外线整理剂的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分析方法,并采用内标法定量。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重现性好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试 防紫外线整理剂 人工汗液 迁移量 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