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MP-DMAC溶剂体系中制备PPTA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跃 谢瑞刚 +2 位作者 严生虎 刘建武 沈介发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74,共4页
以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酰氯为单体,三正丁胺为酸性气体吸收剂,在N-甲基吡咯烷酮和N,N-二甲基乙酰胺的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体系中,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合物。研究了TPC过量值、单体PPD摩尔浓度、溶剂配比、CaCl2... 以对苯二胺和对苯二甲酰氯为单体,三正丁胺为酸性气体吸收剂,在N-甲基吡咯烷酮和N,N-二甲基乙酰胺的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体系中,采用低温溶液缩聚法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合物。研究了TPC过量值、单体PPD摩尔浓度、溶剂配比、CaCl2用量、TBA用量等因素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PC过量值为8‰~9‰、PPD摩尔浓度为0.4 mol/L、溶剂配比为3∶1、CaCl2用量为6%、TBA投加量为PPD摩尔数的2倍时,可以获得性能较佳的PPTA聚合物。与现有的专利技术相比,该合成工艺的混合溶剂体系及酸吸收剂具有新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TA 低温溶液缩聚 混合溶剂体系 三正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MIM]HSO_4/Al_2O_3催化甘油脱水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武 张跃 +2 位作者 卢乐 严生虎 沈介发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4,共5页
采用两步法合成离子液体[BMIM]HSO4,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BMIM]HSO4/Al2O3催化剂,用IR、1 HNMR、TG-DTG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常压连续流动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甘油制备丙烯醛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为[BMIM]HSO4/Al2O3... 采用两步法合成离子液体[BMIM]HSO4,并采用浸渍法制备了[BMIM]HSO4/Al2O3催化剂,用IR、1 HNMR、TG-DTG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在常压连续流动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甘油制备丙烯醛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为[BMIM]HSO4/Al2O3,负载量为40%、反应温度为300℃、体积空速为6h-1时,丙烯醛的摩尔选择性可达90%,甘油的转化率为100%,且反应100h后丙烯醛收率仍达到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甘油 丙烯醛 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基-5-溴吡啶的合成 被引量:3
3
作者 方永勤 孙德鑫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共3页
实验以2-氨基吡啶为原料,经N-酰化、溴代及酰基水解一锅法合成了2-氨基-5-溴吡啶。N-酰化在回流条件下进行,n(醋酐):n(2-氨基吡啶)=1.6:1;溴代温度为50℃,n(液溴):n(2-氨基吡啶)=1.1:1;水解在室温下进行,氢氧化钠浓度为40%,总收率66.5%... 实验以2-氨基吡啶为原料,经N-酰化、溴代及酰基水解一锅法合成了2-氨基-5-溴吡啶。N-酰化在回流条件下进行,n(醋酐):n(2-氨基吡啶)=1.6:1;溴代温度为50℃,n(液溴):n(2-氨基吡啶)=1.1:1;水解在室温下进行,氢氧化钠浓度为40%,总收率66.5%。产物结构经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吡啶 一锅法 2-氨基-5-溴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B/SiO_2非晶态催化剂用于2,4-二氯-6-硝基苯酚催化加氢 被引量:1
4
作者 邱滔 毛庆磊 +1 位作者 吕新宇 罗光辉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共4页
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Ni-B/SiO_2非晶态催化剂。以2,4-二氯-6-硝基苯酚为原料,通过液相相加氢的方法制备了2-氨基-4,6-二氯苯酚,讨论了Ni和B的负载量、催化剂用量、氢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加氢还原反应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 以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Ni-B/SiO_2非晶态催化剂。以2,4-二氯-6-硝基苯酚为原料,通过液相相加氢的方法制备了2-氨基-4,6-二氯苯酚,讨论了Ni和B的负载量、催化剂用量、氢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加氢还原反应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Ni负载量15%,B负载量4%,催化剂用量(Ni和B与总反应物的质量比)3%,氢气压力0.5 MPa,反应温度333K,2,4二氯-6-硝基苯酚的转化率达100%,选择性达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合金镍催化加氢2 4-二氯-6-硝基苯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自修复聚硫-环氧材料的制备及修复性能 被引量:3
5
作者 方永勤 吕梦力 许亮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33,共6页
为避免树脂力学强度和自修复性能间的冲突,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嵌段结构的聚硫-环氧树脂,并制备了基于该树脂的自修复弹性体/涂层,研究了修复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涂层的修复性能。自修复效率测试表明,弹性体最佳的原料配比为E20环氧树脂与LP-... 为避免树脂力学强度和自修复性能间的冲突,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嵌段结构的聚硫-环氧树脂,并制备了基于该树脂的自修复弹性体/涂层,研究了修复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涂层的修复性能。自修复效率测试表明,弹性体最佳的原料配比为E20环氧树脂与LP-3聚硫橡胶的摩尔比=2∶1,固化剂为聚醚胺,并使用三乙胺催化修复过程。拉伸性能测试表明,固化后样品的拉伸强度为12.95 MPa,截断后经80℃-24 h修复可恢复93.5%,修复3次后拉伸强度未见衰减。中性盐雾测试表明,聚硫-环氧自修复涂层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表面划痕经修复后可耐受72 h中性盐雾,完好涂层可耐168 h盐雾,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 环氧 聚硫橡胶 嵌段结构 涂层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