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霞油蟠和中油蟠7号在常州地区的试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1
作者 应英 翁广飞 +2 位作者 孔超 冯碧雲 郭文娟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7期87-89,共3页
油蟠桃是将蟠桃基因与油桃隐性基因相结合重组获得的新型品种[1],兼具油桃和蟠桃的特点,是高品质高效益桃类型的代表。因油蟠桃果顶凹陷且果皮较薄,露地栽培时容易出现裂果、落果、烂果等问题。因此,栽培中选用适宜油蟠桃品种,通过研究... 油蟠桃是将蟠桃基因与油桃隐性基因相结合重组获得的新型品种[1],兼具油桃和蟠桃的特点,是高品质高效益桃类型的代表。因油蟠桃果顶凹陷且果皮较薄,露地栽培时容易出现裂果、落果、烂果等问题。因此,栽培中选用适宜油蟠桃品种,通过研究和利用设施避雨栽培技术,以达到提早成熟、稳定产量、降低裂果率和提高果实品质的目的。试验单位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引进金霞油蟠、从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中油蟠7号在常州新北区试种。观察结果表明,这两个品种均适合在常州地区种植,口感好、丰产稳产,采用设施大棚避雨栽培,更能确保提质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霞油蟠 中油蟠7号 试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州地区抗性桃蚜综合防治试验效果研究
2
作者 冯碧雲 孔超 +5 位作者 蒋红国 董园园 金军 李新宇 李伟 应英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10期111-113,共3页
为探明不同综合防治方法对抗性桃蚜的防控效果,在常州地区防治桃蚜最为关键的两个时期(露红期、谢花期)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药剂处理方式均可对抗性蚜虫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由此可知,防治桃蚜的重要抗药性治理策略依然是轮... 为探明不同综合防治方法对抗性桃蚜的防控效果,在常州地区防治桃蚜最为关键的两个时期(露红期、谢花期)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不同药剂处理方式均可对抗性蚜虫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由此可知,防治桃蚜的重要抗药性治理策略依然是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桃蚜 综合防治 虫口减退率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色瓢虫防治桃蚜效果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蒋红国 金军 +4 位作者 谢鋆韬 应英 唐松俊 周建国 张斌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4期196-198,共3页
本研究通过异色瓢虫对常州地区桃树蚜虫进行“以虫治虫”与常规农药防治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当桃蚜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按要求投放异色瓢虫,投放1周后防效在15%以上,随后防效逐渐提升,至第5周时防效在85%以上,随后在非生草桃园防效开... 本研究通过异色瓢虫对常州地区桃树蚜虫进行“以虫治虫”与常规农药防治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当桃蚜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按要求投放异色瓢虫,投放1周后防效在15%以上,随后防效逐渐提升,至第5周时防效在85%以上,随后在非生草桃园防效开始回落,而在生草桃园防效持续保持;常规农药使用后第1周防效在80%以上,第2周防效可达90%,至第5周防效降至70%左右。由此可见,异色瓢虫能够对桃蚜种群进行有效的控制,与常规农药防治相比,在速效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持续控害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蚜虫 异色瓢虫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芋头免培土轻简化早熟栽培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应英 杭杰 +3 位作者 金军 孔超 冯碧云 刘飞琴 《种子科技》 2023年第8期23-25,40,共4页
为实现芋头轻简化栽培,缩短芋头生育期,促使芋头与其他高效益作物周年轮作,试验研究了芋春提前棚内穴盘基质育苗、芋头苗免培土深栽、水肥优化和植调剂调控等方式,形成了芋头免培土轻简化早熟栽培技术,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免培土 轻简化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连作障碍大棚樱桃番茄上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蒋红国 徐丹 +3 位作者 杨峰 应英 季美娣 詹国勤 《长江蔬菜》 2014年第22期56-59,共4页
通过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农作物秸秆代替化肥,在连作障碍严重的大棚樱桃番茄地上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地温,增加棚内CO2浓度,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改善蔬菜地土壤微生物系统,改良土壤,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有效克服蔬... 通过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以植物疫苗代替农药、农作物秸秆代替化肥,在连作障碍严重的大棚樱桃番茄地上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地温,增加棚内CO2浓度,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改善蔬菜地土壤微生物系统,改良土壤,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有效克服蔬菜地连作障碍,提高产品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增产和增收率分别达33.65%和34.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生物反应堆 樱桃番茄 连作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鲜食玉米-草莓周年生态高效栽培模式
6
作者 应英 应莉萍 《种子科技》 2021年第22期45-46,共2页
7月底鲜食玉米采收结束后进行秸秆还田和高温闷棚30 d,后茬于8月底接种大棚草莓,来年4月底草莓采收结束后继续于草莓垄上接种鲜食玉米,形成周年生产。该模式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玉米秸秆还田、高温闷棚改良大棚土壤、降低病虫... 7月底鲜食玉米采收结束后进行秸秆还田和高温闷棚30 d,后茬于8月底接种大棚草莓,来年4月底草莓采收结束后继续于草莓垄上接种鲜食玉米,形成周年生产。该模式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玉米秸秆还田、高温闷棚改良大棚土壤、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同时,简化鲜食玉米生产的起垄覆膜等过程,降低生产成本。为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对鲜食玉米-草莓栽培模式的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草莓 周年生产 高效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