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皮质肌肉耦合(CMC)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方法检索自1999年至2024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CMC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3R1软件对文献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被引期刊、被引文献和关...目的分析皮质肌肉耦合(CMC)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方法检索自1999年至2024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CMC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3R1软件对文献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被引期刊、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词探讨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结果共纳入文献447篇。CMC研究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3年达峰值。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但中心性和国际合作较少,德国在学术影响力上处于领先地位。Aalto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London为CMC研究的学术中心;最有学术影响力的是以Mathieu Bourguignon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其研究主要集中于CMC的生理机制和运动控制应用;Journal of Physiology-London是CMC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CMC研究从分子机制到系统行为,深入探索神经科学与运动科学的交叉领域,并逐渐延伸至心理学和生物学基础研究,形成了多学科交融的研究体系。高关注度的关键词包括synchronization、motor cortex和precision grip task。当前研究的热点词汇包括connectivity、reorganization和activation。预测CMC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神经系统疾病的干预治疗、脑肌交互机制与信号处理等领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结论近年来,CMC研究取得了迅速发展,已成为运动功能评估和神经康复领域的重要方向。未来应聚焦优化CMC分析技术,提升其在脑机接口和个性化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加强跨学科合作和国际交流,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增强全球影响力。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正常成年人水平特异性CE-Chirp(level specific CE-Chirp,CE-Chirp LS)刺激声与Click刺激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及在不同声强下两种刺激声所诱发的ABR波形特点,探讨CE-Chi...目的研究正常成年人水平特异性CE-Chirp(level specific CE-Chirp,CE-Chirp LS)刺激声与Click刺激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及在不同声强下两种刺激声所诱发的ABR波形特点,探讨CE-Chirp LS声诱发的ABR在听觉功能客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正常成年人21例(共42耳)分别在0.5、1.0、2.0、4.0 kHz进行纯音气导听阈测试,获取其双耳各频率的纯音听阈,分别采用CEChirp LS刺激声与Click刺激声诱发ABR,测量2种刺激声在80、60、40 dB nHL的Ⅴ波波幅,获得2种刺激声下受试者的Ⅴ波反应阈,获取其在80 dB nHL刺激强度时Ⅰ、Ⅲ、Ⅴ波潜伏期。按照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相同刺激强度下2种刺激声诱发的ABR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种刺激声下Ⅴ波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差值。结果正常成年人80、60、40 dB nHL刺激强度下,CE-Chirp LS刺激声诱发的ABR的Ⅴ波波幅均大于Click刺激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E-Chirp LS刺激声诱发的ABR的V波反应阈与纯音平均听阈差值均低于Click刺激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dB nHL声强下CE-Chirp LS刺激声Ⅰ波潜伏期长于Click刺激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E-Chirp LS刺激声Ⅲ、Ⅴ波潜伏期与Click刺激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成年人CE-Chirp LS刺激声与Click刺激声比较,无论在高强度还是低强度刺激下波幅均明显增大,Ⅴ波反应阈更接近于纯音听阈,更有利于纯音听阈判定,但潜伏期个体差异更大。展开更多
目的:考查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ive-item Well-BeingIndex,WHO-5)在识别高中生抑郁障碍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用WHO-5对上海市1所中学706名高一到高三年级学生进行初测,计算WHO-5的Cronbachα系数...目的:考查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ive-item Well-BeingIndex,WHO-5)在识别高中生抑郁障碍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用WHO-5对上海市1所中学706名高一到高三年级学生进行初测,计算WHO-5的Cronbachα系数,进行因子分析判定其结构效度;初测同时使用Beck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测试,计算WHO-5与BDI平行效度;2周后对104名学生用WHO-5进行重测,计算重测信度;对BDI总分≥14分的学生和10%的BDI总分<14分的学生共134人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y Inventory,MINI)进行访谈,根据WHO-5总分以MINI诊断抑郁障碍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判定其校标效度,确定曲线下面积、临界值及相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Cronbachα系数为0.907;重测信度系数ICC=0.644;因子分析表明WHO-5为单因子结构;WHO-5与BDI得分呈负相关(r=-0.52);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临界值取11.5或12.5时有较平衡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62%或85%/56%。结论: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标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但敏感度尚可而特异度一般。其对高中生抑郁障碍的识别有一定适用性,但只能作为一种粗筛工具。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分析皮质肌肉耦合(CMC)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研究热点。方法检索自1999年至2024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CMC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3R1软件对文献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被引期刊、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现词探讨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结果共纳入文献447篇。CMC研究发文量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23年达峰值。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中国,但中心性和国际合作较少,德国在学术影响力上处于领先地位。Aalto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London为CMC研究的学术中心;最有学术影响力的是以Mathieu Bourguignon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其研究主要集中于CMC的生理机制和运动控制应用;Journal of Physiology-London是CMC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期刊。CMC研究从分子机制到系统行为,深入探索神经科学与运动科学的交叉领域,并逐渐延伸至心理学和生物学基础研究,形成了多学科交融的研究体系。高关注度的关键词包括synchronization、motor cortex和precision grip task。当前研究的热点词汇包括connectivity、reorganization和activation。预测CMC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神经系统疾病的干预治疗、脑肌交互机制与信号处理等领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结论近年来,CMC研究取得了迅速发展,已成为运动功能评估和神经康复领域的重要方向。未来应聚焦优化CMC分析技术,提升其在脑机接口和个性化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加强跨学科合作和国际交流,进一步提高研究质量,增强全球影响力。
文摘目的研究正常成年人水平特异性CE-Chirp(level specific CE-Chirp,CE-Chirp LS)刺激声与Click刺激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及在不同声强下两种刺激声所诱发的ABR波形特点,探讨CE-Chirp LS声诱发的ABR在听觉功能客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正常成年人21例(共42耳)分别在0.5、1.0、2.0、4.0 kHz进行纯音气导听阈测试,获取其双耳各频率的纯音听阈,分别采用CEChirp LS刺激声与Click刺激声诱发ABR,测量2种刺激声在80、60、40 dB nHL的Ⅴ波波幅,获得2种刺激声下受试者的Ⅴ波反应阈,获取其在80 dB nHL刺激强度时Ⅰ、Ⅲ、Ⅴ波潜伏期。按照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相同刺激强度下2种刺激声诱发的ABR潜伏期及波幅差异性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种刺激声下Ⅴ波反应阈与纯音听阈差值。结果正常成年人80、60、40 dB nHL刺激强度下,CE-Chirp LS刺激声诱发的ABR的Ⅴ波波幅均大于Click刺激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E-Chirp LS刺激声诱发的ABR的V波反应阈与纯音平均听阈差值均低于Click刺激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 dB nHL声强下CE-Chirp LS刺激声Ⅰ波潜伏期长于Click刺激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E-Chirp LS刺激声Ⅲ、Ⅴ波潜伏期与Click刺激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成年人CE-Chirp LS刺激声与Click刺激声比较,无论在高强度还是低强度刺激下波幅均明显增大,Ⅴ波反应阈更接近于纯音听阈,更有利于纯音听阈判定,但潜伏期个体差异更大。
文摘目的:考查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ive-item Well-BeingIndex,WHO-5)在识别高中生抑郁障碍中的信度和效度。方法:用WHO-5对上海市1所中学706名高一到高三年级学生进行初测,计算WHO-5的Cronbachα系数,进行因子分析判定其结构效度;初测同时使用Beck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测试,计算WHO-5与BDI平行效度;2周后对104名学生用WHO-5进行重测,计算重测信度;对BDI总分≥14分的学生和10%的BDI总分<14分的学生共134人用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 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y Inventory,MINI)进行访谈,根据WHO-5总分以MINI诊断抑郁障碍为金标准绘制ROC曲线,判定其校标效度,确定曲线下面积、临界值及相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Cronbachα系数为0.907;重测信度系数ICC=0.644;因子分析表明WHO-5为单因子结构;WHO-5与BDI得分呈负相关(r=-0.52);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临界值取11.5或12.5时有较平衡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62%或85%/56%。结论:世界卫生组织五项身心健康指标具有较好的内在一致性,但敏感度尚可而特异度一般。其对高中生抑郁障碍的识别有一定适用性,但只能作为一种粗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