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磷酸铵插层可膨胀石墨对UHMWPE的阻燃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春林 王琛 +2 位作者 吴盾 张刚 朱小磊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97,102,共5页
采用聚磷酸铵(APP)对普通物理膨胀型阻燃剂——硫酸插层的可膨胀石墨(GIC)进行二次插层,得到APP-GIC,将其用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阻燃,并对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残炭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APP-GIC的石墨层... 采用聚磷酸铵(APP)对普通物理膨胀型阻燃剂——硫酸插层的可膨胀石墨(GIC)进行二次插层,得到APP-GIC,将其用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的阻燃,并对材料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残炭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APP-GIC的石墨层间含有APP,采用APP-GIC制备的无卤阻燃UHMWPE的极限氧指数(LOI)达到27.2%、阻燃等级UL94V-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研究表明,APP起到促进成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石墨层间化合物 二次插层 膨胀阻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PBT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春林 陈玲红 +1 位作者 周如东 吴盾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3-64,73,共3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PC/PBT共混物结晶行为及酯交换反应对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PC的引入对PBT的结晶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其结晶速率,缩短了结晶时间,但对PBT的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方式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PC/PBT共混物结晶行为及酯交换反应对共混物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PC的引入对PBT的结晶起到促进作用,提高其结晶速率,缩短了结晶时间,但对PBT的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方式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共混时间延长,共混物中PBT的结晶能力增强,结晶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酸酯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结晶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DPE/SEBS-g-MAH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5
3
作者 熊煦 龚方红 +3 位作者 蒋必彪 施海华 陶国良 刘春林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7-31,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结合Avrami方程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LLDPE/SEBS及不同接枝率的LLDPE/SEBS-g-MAH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Gupta法、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分别对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热塑性弹性体SEBS及其接...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结合Avrami方程研究了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LLDPE/SEBS及不同接枝率的LLDPE/SEBS-g-MAH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通过Gupta法、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分别对非等温结晶过程进行处理,结果显示,热塑性弹性体SEBS及其接枝物的加入阻碍了LLDPE分子链的规则排列,影响了链段在结晶扩散迁移规整排列的速度,使得结晶速率变慢,对LLDPE晶体生长起了抑制作用。但在所有结晶速率下,样品的Avrami指数n值均在1.1~1.5之间,说明LLDPE的结晶成核机理和生长方式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接枝 马来酸酐 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双硫酯用量下RAFT自由基交联聚合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及交联结构
4
作者 朱梦冰 甘泉 +3 位作者 刘晶如 徐之光 张洪文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8-81,共4页
考察了二硫代苯甲酸苄酯(BDB)用量对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甲基醚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交联聚合动力学、凝胶行为和交联结构的影响。随BDB用量增加,增长自由基浓度降低,导致聚合速率不断下降。链自由... 考察了二硫代苯甲酸苄酯(BDB)用量对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甲基醚酯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自由基交联聚合动力学、凝胶行为和交联结构的影响。随BDB用量增加,增长自由基浓度降低,导致聚合速率不断下降。链自由基与休眠链的加成反应进入扩散控制后使得RAFT交联聚合出现自加速,随BDB用量增加自加速推迟。当双键/BDB的物质的量比小于100/1时,凝胶点随BDB用量增加而降低;在高BDB用量下,凝胶点随BDB用量增加而增大。交联密度随BDB用量增加有所增大,交联网络结构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 双硫酯 动力学 凝胶行为 交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共聚物PCL-b-PMMA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菁菁 徐之光 +1 位作者 朱梦冰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6-59,共4页
通过开环聚合(RO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不同嵌段结构的嵌段共聚物PCL-b-PMMA,使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结果表明,嵌段共聚... 通过开环聚合(ROP)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不同嵌段结构的嵌段共聚物PCL-b-PMMA,使用核磁共振(1H-NM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微相分离形貌。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发生了微相分离,聚ε-己内酯(PCL)链段形成柱状微区;PCL链段体积分数较低时,薄膜表面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链段聚集为主,但未在PCL柱状微区上方形成覆盖,从而在薄膜表面形成孔洞;随PCL链段体积分数增加及PMMA链段分子量下降,PCL柱状微区面积增加,向薄膜表面迁移并逐渐形成覆盖,造成薄膜表面孔洞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L-b-PMMA 薄膜 微相分离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段共聚物PEO-b-PS与聚苯乙烯共混薄膜的表面形貌及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鹏 徐之光 +1 位作者 蒋姗 俞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63,共4页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PEO-b-聚苯乙烯(PS)),将PEO-b-PS与PS溶液共混成膜,使用接触角测试仪(CA)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PEO-b-PS含量与共混薄膜表面形貌及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嵌段共聚物在...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PEO-b-聚苯乙烯(PS)),将PEO-b-PS与PS溶液共混成膜,使用接触角测试仪(CA)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PEO-b-PS含量与共混薄膜表面形貌及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嵌段共聚物在薄膜中发生微相分离并在薄膜表面形成PEO微相区,随PEO-b-PS含量增加,薄膜表面PEO相区尺寸增大,但分布密度下降。通过共混薄膜表面形貌的变化,解释了共混薄膜的亲水性和表面张力随PEO-b-PS含量增加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乙烷与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共混薄膜 微相分离 表面形貌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