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对其培育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于雪飞 姜晓东 +3 位作者 解志龙 陈文彬 罗明 吴旭干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4-112,共9页
为探讨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对其培育效果的影响,实验选用“长荡湖1号”A系与B系大眼幼体为研究对象,每品系设置225、450和675 ind/m^(2)3个密度组,每密度组设置3个平行,共计18个实验组,对蟹种的生... 为探讨不同品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对其培育效果的影响,实验选用“长荡湖1号”A系与B系大眼幼体为研究对象,每品系设置225、450和675 ind/m^(2)3个密度组,每密度组设置3个平行,共计18个实验组,对蟹种的生长性能、规格分布、早熟率、单位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方面,两品系的体质量均随着大眼幼体投放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且B系在各月份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高于A系。(2)培育效果主要受到投放密度的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2个品系的成活率均明显下降,单位产量均显著增加。(3)2个品系的总收入和净利润均随着大眼幼体投放密度的增加明显增加,而中密度组的投资回报率最高;B系的净利润和投资回报率均高于A系的。综上,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及其品系均会影响蟹种培育效果及经济效益,合理选择投放密度和品系有助于提高养殖效率和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不同品系 大眼幼体 投放密度 培育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和池塘面积对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效果的影响
2
作者 祖兆旭 姜晓东 +3 位作者 解志龙 陈文彬 罗明 吴旭干 《淡水渔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0-87,共8页
为探究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和池塘面积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种培育效果的影响,按照450只/m^(2)和675只/m^(2)密度在220 m^(2)池塘和667 m^(2)池塘分别投放大眼幼体并开展蟹种培育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方面,220 m^... 为探究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和池塘面积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种培育效果的影响,按照450只/m^(2)和675只/m^(2)密度在220 m^(2)池塘和667 m^(2)池塘分别投放大眼幼体并开展蟹种培育对比实验。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方面,220 m^(2)池塘蟹种终末体质量显著低于667 m^(2)池塘,且450只/m^(2)密度组个体终末体质量显著高于675只/m^(2)密度组;(2)养殖效果方面,220 m^(2)池塘蟹种成活率及产量均显著高于667 m^(2)池塘,675只/m^(2)密度组蟹种成活率显著低于450只/m^(2)密度组,而其最终产量显著高于450只/m^(2)密度组;(3)蟹种培育总收入和净利润组间差异情况均为220 m^(2)池塘高于667 m^(2)池塘且675只/m^(2)密度组高于450只/m^(2)密度组,投资回报率组间差异情况为220 m^(2)池塘远高于667 m^(2)池塘,675只/m^(2)密度组低于450只/m^(2)密度组。综上,大眼幼体投放密度和池塘面积均会影响中华绒螯蟹蟹种培育效果及经济效益,有必要根据池塘面积选用合适的大眼幼体投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放养密度 池塘面积 蟹种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苗栗和江苏金坛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可食率和营养品质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姚萍 王志炎 +3 位作者 张金彪 罗明 成永旭 吴旭干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2期109-120,共12页
苗栗是台湾岛的中华绒螯蟹养殖集中地区,苗栗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在台湾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尚不清楚其可食率和营养品质。本研究以江苏金坛区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为对照,测定和比较了台湾苗栗和江苏金坛两地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简称苗栗蟹... 苗栗是台湾岛的中华绒螯蟹养殖集中地区,苗栗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在台湾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尚不清楚其可食率和营养品质。本研究以江苏金坛区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为对照,测定和比较了台湾苗栗和江苏金坛两地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简称苗栗蟹和金坛蟹)的成体可食率、色泽及可食组织中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金坛雄蟹的出肉率显著高于苗栗雄蟹(P<0.05),而2种蟹的其余组织系数和总可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就色泽而言,苗栗雌蟹蟹壳的亮度值(L*)显著高于金坛雌蟹蟹壳(P<0.05),而金坛雌蟹蟹壳红度值(a*)和卵巢黄度值(b*)显著高于苗栗雌蟹(P<0.05)。(3)除性腺中脂肪和肝胰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水平差异外,整体两地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可食组织中的常规生化组成含量相近,且雌蟹卵巢中蛋白、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雄蟹精巢(P<0.05)。(4)就脂肪酸组成而言,苗栗雌蟹肝胰腺中C18:1n9、C18:2n6、C20:4n6 (ARA)、C20:5n3 (EPA)、ΣPUFA和ΣLC-PUFA百分含量显著高于金坛雌蟹(P<0.05);金坛雄蟹肝胰腺中EPA、DHA和Σn-3PUFA百分含量显著高于苗栗雄蟹(P<0.05);就性腺中PUFA而言,不论雌雄,金坛蟹DHA、ΣLC-PUFA和Σn-3PUFA百分含量高于苗栗蟹(P<0.05)。综上,台湾苗栗和江苏金坛地区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性腺指数、总可食率、色泽参数和常规营养组成相近,均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两地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肝胰腺和性腺中的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其饵料和养殖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台湾苗栗 可食率 营养组成 池塘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蚯蚓高产养殖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桂民 罗明 +4 位作者 张金彪 田息根 孙留洪 吕锁平 王引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2期51-52,共2页
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丝蚯蚓等,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一般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泥中或江河流域的岸边,当水中溶氧充足时呈鲜红色,溶氧少时呈褐黄色。对光线和惊扰十分敏感,一旦受到干扰便迅速钻入泥中。水蚯蚓营养价值极高,氨... 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丝蚯蚓等,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一般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泥中或江河流域的岸边,当水中溶氧充足时呈鲜红色,溶氧少时呈褐黄色。对光线和惊扰十分敏感,一旦受到干扰便迅速钻入泥中。水蚯蚓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含量齐全,干品蛋白含量高达62%,被称为“万能饵料”,是大眼幼体、河蟹喜食的优质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养殖技术 水蚯蚓 水中溶氧 环节动物门 氨基酸含量 江河流域 营养价值 蛋白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秆稻在河蟹养殖池塘中的应用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明 周威 +3 位作者 张金彪 王桂民 纪连元 肖温温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5期30-31,共2页
蟹塘种稻模式是利用生态互惠共生原理,通过修建蟹塘工程设施,在蟹塘种植特种高秆稻品种,集成河蟹养殖和水稻栽培技术,从而实现河蟹、稻谷双丰收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利于养殖池塘生态修复、增加粮食产量、提高综合效益。
关键词 河蟹养殖 高秆 水稻栽培技术 稻谷产量 种稻 水产技术 秧苗移栽 农业生产模式 应用技术 指导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池塘养殖水体原位净化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丁彩霞 王鹏 +2 位作者 张金彪 王若玉 刘伟杰 《科学养鱼》 2018年第11期33-34,共2页
常州金坛区在池塘蟹、虾“155”养殖模式基础上加大技术研究,集成创新池塘双层护坡、复合型水草栽种、螺蛳优化投放、滤食性鱼类搭配、微生物制剂改底调水、微孔管道底层增氧、水质实时监测等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形成蟹、虾... 常州金坛区在池塘蟹、虾“155”养殖模式基础上加大技术研究,集成创新池塘双层护坡、复合型水草栽种、螺蛳优化投放、滤食性鱼类搭配、微生物制剂改底调水、微孔管道底层增氧、水质实时监测等技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净化,形成蟹、虾池塘水质原位净化技术,基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养殖尾水可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本文结合养殖实际,将水质净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塘养殖水体 水质净化技术 河蟹 池塘水质 滤食性鱼类 微生物制剂 可循环利用 养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坛河蟹“小精高”家庭养殖模式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明 王桂民 +3 位作者 张金彪 孙留洪 吕锁平 田息根 《科学养鱼》 2017年第1期31-32,共2页
近年来,金坛养殖户通过实践,探索出了养殖面积小、养殖管理精、经济效益高的“小精高”养蟹模式,一般亩产量达200千克左右,规格达150~175克/只,亩效益达6000~10000元。这种养蟹模式投资少、节约资源、便于管理,适合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养殖... 近年来,金坛养殖户通过实践,探索出了养殖面积小、养殖管理精、经济效益高的“小精高”养蟹模式,一般亩产量达200千克左右,规格达150~175克/只,亩效益达6000~10000元。这种养蟹模式投资少、节约资源、便于管理,适合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养殖,是实施精准扶贫、加快小康建设的有效措施,适宜在我国大部分河蟹养殖地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 养殖模式 养蟹 蟹种 动物性饵料 家庭式 黄丝草 水体溶氧 养殖前期 蜕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蚯蚓高产养殖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桂民 罗明 张金彪 《农村百事通》 2017年第13期37-38,共2页
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丝蚯蚓等,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一般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泥中或江河流域的岸边,当水中溶氧充足时呈鲜红色,溶氧少时呈褐黄色。水蚯蚓对光线和惊扰十分敏感,一旦受到干扰便迅速钻入泥中。水蚯蚓营养价值极... 水蚯蚓又名红丝虫、赤线虫、丝蚯蚓等,属环节动物门寡毛纲。一般生活在腐殖质丰富的泥中或江河流域的岸边,当水中溶氧充足时呈鲜红色,溶氧少时呈褐黄色。水蚯蚓对光线和惊扰十分敏感,一旦受到干扰便迅速钻入泥中。水蚯蚓营养价值极高,氨基酸含量丰富,干品蛋白质含量高达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蚯蚓 高产养殖技术 水中溶氧 环节动物门 氨基酸含量 蛋白质含量 江河流域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池双层多功能护坡技术探讨
9
作者 周威 周文全 +2 位作者 廖荣才 徐俊华 胡涛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1期58-60,共3页
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河水中繁殖蟹类,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掘穴为其本能。由于河蟹攀爬和掘洞能力很强,极易导致池塘水土流失、池埂坍塌,需通过设置防逃设施、加固池塘护坡等方法来保障养... 河蟹是淡水中生长、河水中繁殖蟹类,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掘穴为其本能。由于河蟹攀爬和掘洞能力很强,极易导致池塘水土流失、池埂坍塌,需通过设置防逃设施、加固池塘护坡等方法来保障养殖生产。目前养殖户普遍采用的护坡方式主要是土质护坡、硬质护坡和七绞网护坡,均存在着一定缺陷。土质护坡方式易引起水土流失,硬质护坡方式易造成河蟹机械损伤,七绞网易被杂草戳破。常州市金坛区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经过多次试验,探索了蟹池双层多功能护坡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养殖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而且弥补了当前护坡方式的缺陷,得到多数河蟹养殖户的认可,并在养殖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坡技术 硬质护坡 水产技术推广 防逃设施 水土流失 机械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蟹池塘肥水种草健康养殖新技术
10
作者 包门华 刘伟杰 王桂民 《科学养鱼》 2016年第10期30-31,共2页
2015年,直溪镇养殖户张爱俊从肥料施用、种草投螺等关键环节着手,进行肥水种草河蟹健康养殖试验,12亩试验塘总产值170400元,平均纯利9088.3元/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通过试验,积极探索肥水种草养蟹新模式,为增加渔民收入开辟... 2015年,直溪镇养殖户张爱俊从肥料施用、种草投螺等关键环节着手,进行肥水种草河蟹健康养殖试验,12亩试验塘总产值170400元,平均纯利9088.3元/亩,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通过试验,积极探索肥水种草养蟹新模式,为增加渔民收入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草投螺 健康养殖 肥水 河蟹 新技术 养殖试验 池塘 肥料施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坛河蟹“小精高”家庭养殖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11
作者 张金彪 周建立 王桂民 《科学养鱼》 2017年第2期3-4,共2页
一、发展现状 金坛境内湖荡众多,南有13万亩的长荡湖、北有1万亩的天荒湖、城南有1万亩的钱资湖,水草、螺蚬等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河蟹养殖业的发展。2015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22.8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14.5万亩,实现河蟹产量1.... 一、发展现状 金坛境内湖荡众多,南有13万亩的长荡湖、北有1万亩的天荒湖、城南有1万亩的钱资湖,水草、螺蚬等资源丰富,非常适合河蟹养殖业的发展。2015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22.8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14.5万亩,实现河蟹产量1.6万吨,现价产值14.6亿元,占金坛渔业总产值的70%左右,农业产值中四分天下有其一,成为金坛大农业中第一个单品种超10亿元的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业 养殖模式 家庭 养殖面积 资源丰富 农业产值 总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循环水鱼苗孵化技术探索
12
作者 肖温温 刘锁明 +1 位作者 周威 耿中华 《科学养鱼》 2020年第7期8-9,共2页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70%以上,其中主要是大宗鱼类养殖。近两年,大宗鱼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现状,使得大宗鱼养殖产业必须尽快转型,而鱼苗孵化是大宗鱼产业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苗种繁育降本提质值得思考。近两...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量的70%以上,其中主要是大宗鱼类养殖。近两年,大宗鱼市场行情持续低迷的现状,使得大宗鱼养殖产业必须尽快转型,而鱼苗孵化是大宗鱼产业的第一个重要环节,苗种繁育降本提质值得思考。近两年金坛建昌养殖场通过改造苗繁基地基础设施,并不断探索完善和提升孵化系统功能,初步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全自动高密度循环水鱼苗孵化技术,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品总量 水产品养殖 鱼类养殖 基础设施 养殖产业 苗种繁育 市场行情 循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长荡湖1号”选育第二代扣蟹阶段养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梓龙 解志龙 +3 位作者 姜晓东 陈文彬 罗明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24年第1期8-14,共7页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A系和B系选育第二代扣蟹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以未选育的养殖群体扣蟹为对照进行了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大眼至豆蟹阶段,不论是平均体质量、增重倍数还是成...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A系和B系选育第二代扣蟹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以未选育的养殖群体扣蟹为对照进行了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大眼至豆蟹阶段,不论是平均体质量、增重倍数还是成活率,“长荡湖1号”B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荡湖1号”A系较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差异不显著。(2)扣蟹阶段,“长荡湖1号”B系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荡湖1号”A系9月份体质量与对照组接近,其他月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就生长速度而言,在6—7月期间,“长荡湖1号”A系和B系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3)“长荡湖1号”B系养殖效果最佳,具体表现在养殖产量和成活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组,且1龄早熟率和饲料系数最低(P<0.05)。(4)就规格分布而言,“长荡湖1号”A系和B系的体质量在3.00~5.99 g和6.00~8.99 g两个区间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在12.00~14.99 g和≥15.00 g两个区间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A系和B系大规格蟹所占的比例相对更高。综合评价,“长荡湖1号”A系和B系选育第二代在扣蟹阶段成活率高,平均规格大,其余生长性能也优于未经选育的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扣蟹 长荡湖1号 养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成蟹养殖池塘常用水草的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13
14
作者 张蕾 章文琪 +5 位作者 吴仁福 王嵘 侯文琦 张金彪 成永旭 吴旭干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13-121,共9页
苦草、伊乐藻、金鱼藻和轮叶黑藻是河蟹成蟹池塘养殖过程中的常用水草,本研究通过池塘采样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和比较了4种水草的常规营养成分、总类胡萝卜素、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评价了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1)就湿重而言,伊乐藻... 苦草、伊乐藻、金鱼藻和轮叶黑藻是河蟹成蟹池塘养殖过程中的常用水草,本研究通过池塘采样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和比较了4种水草的常规营养成分、总类胡萝卜素、脂肪酸组成和氨基酸含量,评价了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1)就湿重而言,伊乐藻中水分最低,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总糖含量均高于其他各水草,苦草中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而轮叶黑藻中含量最高(P<0.05);就干重而言,轮叶黑藻中的粗蛋白、粗纤维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苦草、金鱼藻和伊乐藻中的粗脂肪、灰分和总糖分别含量最高;(2)就脂肪酸组成而言,金鱼藻和轮叶黑藻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伊乐藻和苦草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较高,伊乐藻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最高,四种水草中PUFA均以C18:3n3和C18:2n6为主;(3)就湿重中氨基酸含量而言,伊乐藻中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须氨基酸(NEAA)和总氨基酸含量(TAA)均最高,苦草中均最低,金鱼藻和轮叶黑藻居中,TAA含量分别为1.63%和1.30%;就氨基酸干重而言,伊乐藻中的TAA含量最高,金鱼藻中的TAA含量最低,4种水草EAA中均以亮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缬氨酸含量为主,NEAA中则以天冬氨酸、谷氨酸和精氨酸为主,苦草中EAA/TAA比值最高。以上结果表明,成蟹养殖池塘4种常用水草,营养组成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根据不同水草的生长规律和营养组成,科学搭配和种植不同水草,可以进一步提高成蟹养殖效果,降低饵料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成蟹养殖 常用水草 营养成分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投喂模式对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葛永春 姜晓东 +3 位作者 张金彪 吴旭干 邓登 成永旭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1-556,共6页
2015年4—10月在江苏常州金坛市指前镇芦家村省级高效设施渔业示范点6口面积0.667hm^2试验塘(编号1~6#)中,投放中华绒螯蟹和日本沼虾苗种,密度分别为2.25×10~4只/hm^2和150kg/hm^2,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冰鲜杂鱼和饲料与冰鲜杂鱼混合... 2015年4—10月在江苏常州金坛市指前镇芦家村省级高效设施渔业示范点6口面积0.667hm^2试验塘(编号1~6#)中,投放中华绒螯蟹和日本沼虾苗种,密度分别为2.25×10~4只/hm^2和150kg/hm^2,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冰鲜杂鱼和饲料与冰鲜杂鱼混合,每种投喂模式设两个重复,定期测定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和体成分的生化组成。试验结果显示,在体质量接近的条件下,3种投喂模式对成蟹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9月杂鱼组雌雄个体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略低于配合饲料组和混合投喂组,而混合投喂组的性腺指数略高于其他两组。不同投喂模式对各组织中华绒螯蟹的干质量中生化组成影响较小,仅杂鱼组雌蟹肝胰腺中脂肪含量为71.44%,显著低于饲料组(86.94%)和混合组(87.67%)(P<0.05)。不同投喂模式对各组中华绒螯蟹组织湿质量中生化组成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用投喂配合饲料替代杂鱼投喂成蟹,可以提高雌蟹肝胰腺中的脂肪含量,而对性腺发育和生化组成无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配合饲料 杂鱼 池塘养殖 性腺发育 生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河蟹养殖精准投饵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月平 陈祖旭 +3 位作者 赵德安 詹婷婷 周文全 阮承治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91-301,共11页
传统池塘河蟹养殖主要依靠渔民根据经验来估算投饵量,通过人工撑船投喂饵料,饵料利用率低且劳动强度大。由于河蟹具有领地意识且移动范围较小,池塘各处河蟹分布不均匀,因此河蟹养殖需要科学精准投饵。现有河蟹养殖投饵作业方式粗放,无... 传统池塘河蟹养殖主要依靠渔民根据经验来估算投饵量,通过人工撑船投喂饵料,饵料利用率低且劳动强度大。由于河蟹具有领地意识且移动范围较小,池塘各处河蟹分布不均匀,因此河蟹养殖需要科学精准投饵。现有河蟹养殖投饵作业方式粗放,无法满足河蟹高效生态养殖需求。为了掌握河蟹生长规律,更加科学高效地投饵喂料,本文设计基于河蟹生长模型的精准投饵系统。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确定对河蟹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在传统水产生物生长模型基础上,加入环境因子进行改进,从线性和指数两个角度对河蟹生长模型进行优化拟合。利用遗传算法(GA)-反向反馈神经网络(BP神经网络)(GA-BP神经网络)对精准投饵预测模型进行训练,通过输入水温、溶解氧含量、pH值等环境参数,推算出最佳环境影响因子数值。根据河蟹生长模型、养殖密度、养殖面积得出河蟹总质量,结合河蟹生长期存活率与投喂率便可得出总投饵量。根据池塘河蟹实际分布密度和水质参数,确定池塘各区域的饵料分配系数,将总投饵量科学地分配到池塘各个区域。通过仿真得出预测投饵量决定系数R^(2)为0.990,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池塘投饵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河蟹生长模型确定投饵量,通过智能投饵船自动作业能够精准投饵的池塘面积约为5.33 hm^(2),能节约3个养殖户的劳动力成本。对池塘各区域,投饵船实际投饵密度与预设投饵密度相比,平均绝对误差为0.32 g/m^(2),平均相对误差为3.90%,且系统可根据环境参数的变化及食台反馈及时调整投饵量,有利于节省饵料,培育大规格河蟹,增加河蟹产量,提高养殖效益,促进河蟹养殖节本增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 生长模型 精准投饵 环境因子 灰色关联度分析 GA-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长荡湖1号”子一代成蟹阶段养殖性能初步评估 被引量:10
17
作者 庄振俊 张冬冬 +4 位作者 姜晓东 陈文彬 陈晓武 成永旭 吴旭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35,共9页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A系(雌体大于200 g)和B系(雌体大于250 g)的选育工作已进行到子一代(G1代),前期研究表明,G1代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及养殖效果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成蟹的养殖性能尚不清楚。文章系统比较了...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A系(雌体大于200 g)和B系(雌体大于250 g)的选育工作已进行到子一代(G1代),前期研究表明,G1代在扣蟹阶段的生长性能及养殖效果表现出一定的优势,但成蟹的养殖性能尚不清楚。文章系统比较了“长荡湖1号”2个选育品系(A系和B系)与未选育群体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能、成活率和产量等指标。结果显示:1)在养殖中后期(9—11月),选育组平均体质量略高于对照组,其中B系雌体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B系在5—7月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A系(P<0.05);2)A系和B系雄体生殖蜕壳率和性腺指数均略低于对照组;B系肝胰腺指数在10月20日显著低于另外2组,而11月15日又显著高于另外2组(P<0.05);3)两选育品系雌雄体大规格成蟹(雄蟹≥195 g,雌蟹≥120 g)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系G1代雄蟹(195~219.9 g)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此外,在最终平均体质量、成活率、产量及饵料系数等方面,两选育品系均优于对照组。综上,A系在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等方面具有优势,B系具有大规格蟹比例高、最终平均体质量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长荡湖1号” 成蟹阶段 养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长荡湖1号”奇数年子一代的成蟹养殖性能评估 被引量:5
18
作者 庄振俊 张冬冬 +4 位作者 姜晓东 陈文彬 陈晓武 成永旭 吴旭干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47-758,共12页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奇数年子一代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养殖性能,对“长荡湖1号”A系、B系和对照组(未选育群体)进行长期池塘养殖实验,对其生长规律、性腺发育、成活率、平均体质量、规格分布、单位面积产量... 为了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奇数年子一代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养殖性能,对“长荡湖1号”A系、B系和对照组(未选育群体)进行长期池塘养殖实验,对其生长规律、性腺发育、成活率、平均体质量、规格分布、单位面积产量和饲料系数等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养殖前期(4—6月)B系增重率显著高于A系和对照组(P<0.05);养殖后期(6—10月),B系体质量显著大于其余2组(P<0.05);2)3组中华绒螯蟹生殖蜕壳率无显著差异(P>0.05),性腺指数在9—11月逐渐升高,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B系养成后的大规格蟹(雄蟹≥200 g,雌蟹≥150 g)比例显著高于A系和对照组(P<0.05),A系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余2组(P<0.05),且两选育品系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长荡湖1号”A系和B系分别在成活率和成蟹平均体质量方面各有显著优势,两选育品系的产量显著高于未选育群体。研究结果可为中华绒螯蟹新品系选育提供实践参考,为“长荡湖1号”中华绒螯蟹的持续选育和推广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长荡湖1号 配套系选育 池塘养殖 养殖性能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水虾蟹养殖池塘中5种水草的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石今朝 姜晓东 +3 位作者 吴仁福 张金彪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4,共9页
比较虾蟹池塘中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菹草、空心莲子草和穗花狐尾藻5种水草的常规营养成分、总类胡萝卜素、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并结合5种水草的生长特性和对底泥再悬浮的抑制作用,综合评估这5种水草在淡水虾蟹养殖中的应用价值。... 比较虾蟹池塘中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菹草、空心莲子草和穗花狐尾藻5种水草的常规营养成分、总类胡萝卜素、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并结合5种水草的生长特性和对底泥再悬浮的抑制作用,综合评估这5种水草在淡水虾蟹养殖中的应用价值。试验结果显示:(1)菹草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水草,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和空心莲子草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穗花狐尾藻和菹草(P<0.05),微齿眼子菜和空心莲子草的总糖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水草(P<0.05);(2)微齿眼子菜和菹草的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线叶眼子菜、空心莲子草和穗花狐尾藻(P<0.05),而空心莲子草和穗花狐尾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和菹草(P<0.05)。(3)微齿眼子菜、线叶眼子菜和空心莲子草的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菹草和穗花狐尾藻(P<0.05),此外线叶眼子菜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值最大且与其他水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穗花狐尾藻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值最小且与其他水草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本试验中,不同水草的营养品质差异较大且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在选择种植水草时可以根据虾蟹对水草的喜好以及环境因素科学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虾蟹 养殖池塘 水草 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投饲模式下中华绒螯蟹扣蟹池塘养殖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少兵 姜晓东 +4 位作者 张金彪 葛永春 向朝林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科技情报》 2018年第3期162-166,共5页
为探究扣蟹阶段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和豆粕、麸皮等传统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蟹种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的影响,自2016年5月中旬开始,分别用配合饲料和豆粕、麸皮等传统饲料饲喂淡化后的河蟹大眼幼体,比较两种投饲模式下蟹种的生长情况... 为探究扣蟹阶段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和豆粕、麸皮等传统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蟹种生长速度和养殖效果的影响,自2016年5月中旬开始,分别用配合饲料和豆粕、麸皮等传统饲料饲喂淡化后的河蟹大眼幼体,比较两种投饲模式下蟹种的生长情况和养殖效益。试验结果:(1)在整个养殖期间配合饲料组的蟹种平均规格高于传统饲料组,体质量增长率也普遍高于传统饲料组;(2)配合饲料组1龄性早熟个体的亩产(15亩=1 hm^2,下同)及其占总产量的比例均显著低于传统饲料组(P<0.05),而两个饲料组中1龄性早熟个体的平均规格差异较小,均为21 g左右;(3)配合饲料组蟹种的产量以及大规格蟹种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传统饲料组(P<0.05),而成活率稍低于传统饲料组;(4)配合饲料组蟹种的最终规格主要集中于3~<6 g(42.61%)和6~<9 g(24.57%)这两个体质量范围内,而传统饲料组蟹种的规格主要集中于<3 g(33.00%)和3~<6 g(44.81%)这两个体质量范围内;(5)由于在平均规格、最终产量和销售价格上的优势,配合饲料组的最终净利润和投入产出比均明显高于传统饲料组。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饲料,配合饲料可以提高蟹种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故在扣蟹养殖中应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投饲模式 配合饲料 蟹种培育 养殖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