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适应症和应用原则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海峰 顾三军 +4 位作者 殷渠东 孙振中 吴永伟 芮永军 胡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7-570,共4页
目的总结应用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适应症、应用原则和效果。方法对30例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应用附加钢板技术治疗。均为萎缩型骨不连。通过内侧小切口行重建钢板内固定,... 目的总结应用附加钢板技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适应症、应用原则和效果。方法对30例股骨远端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应用附加钢板技术治疗。均为萎缩型骨不连。通过内侧小切口行重建钢板内固定,同时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早期康复活动。记录骨愈合和并发症情况,比较术前、术后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按Schatzker-Lambert股骨远端骨折功能评分评价患肢功能恢复。结果切口均I期愈合。获12~32个月、平均16.3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6个月。无感染和神经血管损伤,无钢板松动和断裂。末次随访,膝关节活动范围(100.10±23.31)°,较术前(55.29±23.01)°明显改善(t=-13.112,P=0.000),患肢功能恢复优9例、良16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33%)。结论附加钢板技术适合股骨远端粉碎骨折外侧钢板内固定术后无内固定失效的非感染性骨不连,按相应原则应用,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可早期康复、骨愈合率和功能恢复满意率均较高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内固定 骨不连 附加钢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膜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殷渠东 顾三军 +3 位作者 孙振中 吴永伟 芮永军 胡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膜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9月,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二期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38例。分为诱导膜包裹组(A组,24例)和无诱导膜包裹组(B组,14例)。记录骨愈合、感染复发和再次手术干预情况,骨... 目的探讨诱导膜在感染性骨缺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8年1月~2015年9月,应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塞、二期植骨治疗感染性骨缺损38例。分为诱导膜包裹组(A组,24例)和无诱导膜包裹组(B组,14例)。记录骨愈合、感染复发和再次手术干预情况,骨愈合和邻近关节功能分级按Paley方法分别评价。结果随访12~51(平均19.6)个月。A组均一期愈合,临床愈合时间3.0~7.0(平均5.25)个月;B组1例骨不愈合,B组临床愈合时间3.0~15.0(平均6.64)个月。A组术后感染复发1例,B组感染复发3例。B组需要再次手术干预3例,A组无。两组的骨愈合时间和再次手术干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感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感染复发率呈高于A组的趋势。末次随访,两组的骨缺损愈合分级和邻近关节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导膜完整性与骨愈合效果有关,负载抗生素骨水泥填塞形成的诱导膜对感染性骨缺损术后感染复发具有一定的隔离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膜技术 诱导膜 骨缺损 骨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